科學與人文學
科學家常說,科學具有豐富的哲學意義。有的科學家甚至說,通向智慧的道路必經(jīng)遙遠的星河和量子微粒。哲學家卻持不同觀點。哲學家一般認為,科學與哲學無關,科學毫無哲學意義,科學是離題的歧途。比如,克爾愷郭爾就把科學看作各個知識領域里最微不足道的一種;奧爾特加也認為,科學與生活無關,它不為人提供任何可供遵循的生活準則。
科學曾經(jīng)有過哲學意義??茖W家曾經(jīng)與宗教對峙;他們的發(fā)現(xiàn)與《圣經(jīng)》和教會的相悖??茖W家,如哥白尼,曾改變了人類的世界觀,并對舊的宗教世界觀的崩潰起了作用。但是,一旦宗教的世界觀完全崩潰了,科學就大體上失去了哲學意義。1880年,尼采宣布了上帝的死亡,從那時至今,科學就不再有哲學意義了。例如,哲學家對愛因斯坦的著作就幾乎毫無興趣;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對人文學也毫無影響,因為人文學從不試圖達到對任何事物絕對準確的認識。
哲學家對文明的命運比對宇宙的命運更感興趣,科學家則全力以赴地研究宇宙,對文明毫不關注。殊不知,假如文明滅亡,科學也就會滅亡,遠古的迷信就會卷土重來。
哲學一向是爭論的焦點,哲學在今天依舊是爭論的焦點。另一方面,科學雖然曾經(jīng)是爭論的焦點,但現(xiàn)在不再是爭論的焦點?,F(xiàn)代科學家不再與現(xiàn)行宗教對峙;他們不再遭焚燒;他們的書籍不再遭禁止。與先前科學家被社會所迫害的命運不同,現(xiàn)代科學家由社會所資助。正因為科學不再具有哲學意義,人們也不再對它有所爭議。科學講求實效,它的目的是增加財富、達到某些實際的目標。它只注重手段,不注重目的?,F(xiàn)代社會政府資助科學發(fā)展的目的,不是開發(fā)智慧或促進文化發(fā)展,而是取得經(jīng)濟或軍事的優(yōu)勢。
科學要求專業(yè)化,它妨礙人們追求豐富的知識。奧爾特加曾說,專業(yè)化使現(xiàn)代科學家成為有學問的蠢人和野蠻人。只有人文學的廣泛教育才能使人的精神豐富起來,才能給人以生活的目的。人文學向人提供生活方式,科學只向人提供謀生手段。人文學不僅注重知識的增長,也注重生活的質量和對人的個性的培養(yǎng)。人文學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及對生活的看法??墒牵斘覀冄芯亢M跣堑男l(wèi)星和土星的光環(huán)時,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對生活的看法不隨之改變。
人止于小智……
不求知于
遙遠、無用、晦澀與難解之物,
但求于
每日生活區(qū)區(qū)之所見
此為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