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廢王立武的心已經(jīng)越來越堅定。但是,他擅自做決斷似乎不大合適,這樣,他便又找來長孫無忌來問問意見。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形式而已。
因為長孫無忌畢竟德高望重,沒有他的支持,不足以服眾。但李治還是會堅持自己的想法。所以,明知道長孫無忌不會同意,李治和武昭儀還是盡一切辦法去爭取。她十分清楚,廢立皇后可不是件小事,必須取得元老重臣們的支持,求得李氏宗親長輩的認可,才有可能。
為了爭取長孫無忌,唐高宗和武昭儀曾親自登門求情,又封長孫無忌的三個兒子為大夫,甚至還送去十車金銀珠寶,這簡直是皇帝在行賄了。但是,長孫無忌根本不表態(tài)。武昭儀又讓母親楊氏多次帶著重禮親自到長孫無忌家求情勸說,希望他可以看在曾與自己的父親同朝為官的份上開通一下??墒羌幢氵@樣,長孫無忌也不答應。
她想了很久,那只有另尋一條路徑了,武昭儀建議李治先封自己為宸妃。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按著唐朝的制度,后宮的妃嬪中,皇后以下設四妃,分別是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妃以下為九嬪,分別是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當時高宗的四妃之位已經(jīng)都有了人選,武昭儀沒有辦法再晉升。為了能夠更接近皇后的位置,她建議皇帝給自己設立一個新名號:宸妃。
所謂宸,就是北極星。當時宸常用來指宮殿、王位,也用做帝王稱,不過唐代以來一直沒有這個宸妃的稱號,直到出現(xiàn)了武則天。
這個稱號,簡直是皇后的代名。
朝中的長孫無忌、來濟和韓瑗等重要的大臣,對此頗有非議。
就在李治廢后連連碰壁、一籌未展的時候,另一群人進入了他的視野,讓事情有了轉(zhuǎn)機。為首的兩個人雖然職位不可與長孫無忌等人相比,但他們卻敢于為廢王立武搖旗助威,這兩個人是李義府與許敬宗。
李義府是瀛洲饒陽人,是一個典型的笑里藏刀式的人物,人們都稱他為“李貓”,足可見其善于諂媚的樣子??墒呛芷婀?,即使這樣他也是郁郁不得志。到了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的時候,長孫無忌給李義府尋了個錯,讓中書省起草敕令,要把李義府趕出京城,貶到蜀地。
在唐朝的時候,官吏的升遷、調(diào)動都需要經(jīng)過兩道程序。首先,要由中書省起草敕書,之后送到門下省審核。其次,在門下省審核過后,再交給皇帝過目批準,然后才下令公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