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
東大寺僧人仁鏡讀誦法華經(jīng)
古時,東大寺里有一位僧人名叫仁鏡。仁鏡的父母原住在這寺附近,因缺子嗣,曾到寺里向守護神求子,祝禱說:“如果我們能生個兒子,一定讓他出家為僧,學習佛道。”過了不久,仁鏡的母親便身懷有孕,后來果生一男,就是仁鏡。
當仁鏡九歲時,父母按照當初的心愿,讓他隨寺僧學習佛法,開始時先學法華經(jīng)里的觀音品,凡所學習,全能領悟,法華經(jīng)全卷學完后,又學了其他許多經(jīng)典、法文,無不豁然貫通,而且他嚴守清規(guī),從無違反。仁鏡隱居深山,“坐夏”[10]曾達十數(shù)次之多。當他年至八十歲時,心想,自己現(xiàn)已屬殘年,應尋一個清凈地方以為最后的住所。他想起愛宕護山有地藏龍樹,與中國的五臺山不相上下,可以作為自己圓寂之地。于是,去到愛宕護山,在大鷲峰上居住下來,不分日夜地讀誦法華經(jīng),晝夜六時都在修行懺法。后來,他對衣食一無所求,時而穿著破亂的紙衣,時而穿起粗劣的布服,有時身披蓑衣,有時腰纏鹿皮,被人瞧見也不以為恥。仁鏡不僅能忍寒耐暑,還可終日不食,吃下一碗稀粥便可維持二三日之久。他有時夢見獅子走近身邊,有時夢見白象追隨左右,他領悟這是普賢、文殊二位菩薩的護佑。仁鏡這樣修行到一百二十七歲,才神志清醒地念著法華經(jīng)溘然長逝。
后來,當?shù)赜幸晃焕仙?,夢見仁鏡圣僧手捧法華經(jīng),在半空中對他說:“我現(xiàn)已生在兜率天的內(nèi)院,要參拜彌勒佛去了?!闭f畢,冉冉升空而去。世人聽說他的故事,無不交口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