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管晏列傳》是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和晏嬰的合傳。這篇列傳著重選取了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交往,以及管仲治國的方式,晏嬰贖出越石父、舉薦賢才等故事,并通過對這幾件生動事例的描繪,展示出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和形象。這篇列傳人物形象描寫生動鮮明,強(qiáng)調(diào)了識才舉賢的重要性,也寄寓了司馬遷對管仲和晏嬰的敬佩之情。
管鮑分金 慷慨的鮑叔牙
學(xué)成語
“管鮑分金”(guǎn bào fēn jīn)這個成語出自《史記·管晏列傳》:“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
管:管仲。
鮑:鮑叔牙,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
金:錢財。
管鮑分金:指管仲和鮑叔牙在合伙做生意的時候分配利潤;后用以比喻情誼深厚,相知相悉。
讀故事
管仲,名夷吾,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出生于潁上(今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
管鮑分金
管仲的父親原是齊國的大夫,但后來家道中落。到了管仲成年時,家中已經(jīng)貧寒到無以為生的地步。
鮑叔牙與管仲是年少時就開始交往的朋友,他為人慷慨,時常接濟(jì)管仲。
有一年,鮑叔牙見管仲實(shí)在太窮了,為了幫管仲改善經(jīng)濟(jì)狀況,他提議和管仲合伙做生意。
管仲和鮑叔牙的生意做得很順當(dāng),一年下來,盈利頗豐。到了年底分紅時,管仲將錢多分給了自己。鮑叔牙知道后并不責(zé)怪管仲,也不認(rèn)為管仲貪財,因為他知道管仲是因為太窮,不得已才這么做的。為此,管仲十分感動,視鮑叔牙為一生的知己。
成語小提示
管鮑分金
近義詞 管鮑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