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推行睦鄰友好政策
●《亞太和平會議發(fā)起書》說:“和平絕不能等待,和平需要愛好和平的人民團結起來爭取?!?/p>
●劉少奇說:“我們同鄰國發(fā)展和建立友好關系,既符合我國的利益,也符合我們鄰國的利益?!?/p>
●毛澤東說:“我們必須爭取一切愿意和我們和平相處的國家,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
亞太和平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
1952年3月21日,宋慶齡、郭沫若、彭真、陳叔通、李四光、馬寅初、張奚若、劉寧一、蔡暢、茅盾、廖承志11位代表各界的知名人士,聯(lián)名發(fā)出《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發(fā)起書》,希望本地區(qū)和平人士聚集一堂共商和平大計。
發(fā)起書說:
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各國的廣大人民是熱切地要求并渴望著和平的。正如世界各國的人民一樣,他們對惡化的國際局勢和戰(zhàn)爭的威脅感到異常的不安。日本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所給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人民災難的創(chuàng)傷尚未完全恢復,慘痛的經驗在人們中記憶猶新,除了少數侵略者,沒有任何愛好和平的人民愿意戰(zhàn)爭,沒有任何善良的人民不渴望和平。這就是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人民能夠消除戰(zhàn)爭威脅和保衛(wèi)和平的重要因素,這也就使我們相信另一次世界戰(zhàn)爭是可以避免的。
……
和平絕不能等待,和平需要愛好和平的人民團結起來爭取。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的人民動員起來,爭取和平,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的和平即能得到保證。
各國紛紛熱烈響應,并進行自身的籌備工作。隨后商定,同年6月在北京舉行籌備會議。
中國的籌委會也隨之成立,擔任籌委會主席的北京市市長彭真,從第一天起就一針見血地指出:
我們必須認識到,出席這個會議的代表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他們有不同的政治見解,還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因此,要使會議成功,關鍵在于自始至終貫徹民主協(xié)商的精神。
作為東道國的中國,要擔任各種重任,比如準備合適會場,安排代表的食宿,保證會議的物資供應,調集各種語言的翻譯人員和工作人員分批進行培訓,并與各國籌委會密切聯(lián)系。
當時,在全北京還找不出一個能舉行這樣大型國際會議的會場,中央決定將中南海的懷仁堂改建成為一座足夠900人開會的大禮堂,并且安裝中、英、俄、西四種語言的同聲傳譯設備。
北京的工人和工程師們二話沒說就肩負起了這一沉重擔子,并且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當時長安街上的老北京飯店是全市最大最好的飯店,但是遠不能解決全部外賓的住宿問題。于是,市政府7月做出決定,將北京金魚胡同正在為接待工商界來京人士興建了一半的樓房立即著手改建成為一座能夠接待外賓的高層大樓,并且限期保質完成。
由于從中央到地方的全方位支持,經過來自各方面的工人、專家和技術人員日以繼夜的共同努力,終于出現了奇跡:一座9層的“和平賓館”,在兩個月之內拔地而起。一時間,這座豪華的建筑成了北京城有口皆碑的一段佳話。
經過4天的民主討論和充分協(xié)商,全體一致通過籌備會議《宣言》,將大會的籌備工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宣言》說:
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說著不同的語言。我們雖然抱著各種不同的政治見解和宗教信仰,然而我們卻代表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各國人民爭取和平的共同意志。我們深切知道人民要求和平而痛恨戰(zhàn)爭;人民反對侵略亦決不侵略別人;人民要求貿易來往而反對禁運和封鎖;人民愿意互相了解、互相友好而不愿意遭受阻礙和隔絕;人民需要豐衣足食的生活而痛恨原子彈、細菌彈和化學武器。
這種民主協(xié)商精神,在會議期間初步顯示出它的威力,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政策中,更是一個從來沒有動搖的理念。
1952年10月2日,北京沉浸在秋天溫暖的陽光當中,這一天,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
這次會議,不僅是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的體現,更是我國政府實行和平自主的獨立外交政策的具體表現。
10月2日,中南海懷仁堂顯得莊嚴而美麗。宏大的廳堂懸有朱紅的帷幕,鋪著朱紅的絨毯。主席臺正面懸著巨大的和平鴿畫幅,兩邊分插著出席會議的各國國旗。大廳內的燈光,映射著廊柱上的彩飾,燦爛輝煌。
下午3時,會場已經貴賓滿座,會議舉行開幕儀式。
出席這次會議的有已經到達北京的亞洲、澳洲及美洲太平洋沿岸的37個國家的正式代表344人,列席代表34人,共378人。
這37個國家是:澳大利亞、緬甸、加拿大、錫蘭、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塞浦路斯、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日本、朝鮮、寮國、黎巴嫩、馬來亞、墨西哥、蒙古、新西蘭、尼加拉瓜、巴基斯坦、巴拿馬、秘魯、菲律賓、敘利亞、泰國、土耳其、美國、蘇聯(lián)、越南。
出席會議的各國代表具有極其廣泛的代表性,他們代表著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職業(yè)的各界人民。
亞非國家的26位宗教界代表也出席大會。會前,佛教界著名人士紛紛發(fā)表文章表示熱烈擁護。圓瑛法師、喜饒嘉措大師、趙樸初居士等作為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參加了會議。這一時期,在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運動中,中國佛教徒還參加了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簽名運動。
他們來到北京,有的跋涉萬里,有的遇到領取出國護照的困難,有的冒著遭受迫害和失業(yè)的危險,但是,他們?yōu)榱藢崿F億萬人民的深切愿望,共商保衛(wèi)和平的大計,終于克服了種種困難,成功出席這次會議,使這次會議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人民空前規(guī)模的盛大集會。
列席會議的有英國大不列顛消防隊協(xié)會主席、工黨黨員約翰·伯恩斯,法國全國和平理事會常設委員會委員柏蒂將軍,巴西保衛(wèi)和平委員會主席徹蒙特、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費比奧、圣保羅大學教授符艾德·薩德,阿爾及利亞的“新阿爾及利亞”雜志總編輯顧奇·默罕默德、阿爾及利亞和平委員會委員本都米·阿瑪克。
參加會議的還有世界和平理事會代表達波賽、蒙塔古,世界工會聯(lián)合會代表葛拉西,世界工聯(lián)亞澳聯(lián)絡局代表桑頓,國際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代表桑蒂,國際民主法律工作者協(xié)會代表布非郁夫人,世界民主青年聯(lián)盟代表錢三強,國際學生聯(lián)合會代表艾切伐里亞。
參加會議的還有特邀來賓:“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金得獎者費爾頓夫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布蘭德魏納、章伯鈞、蔡廷鍇和梅汝。
應邀參加開幕儀式的有現在北京的各國人民訪華團:英中友好協(xié)會訪問團、冰島訪華代表團、法國青年代表團共20人。
在來賓席上,坐著各國駐華使節(jié)和使館人員,他們是羅馬尼亞、蒙古、匈牙利、保加利亞、朝鮮、波蘭、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蘇聯(lián)、捷克斯洛伐克和緬甸的使館人員共30余人。
在來賓席上還有中國人民保衛(wèi)世界和平委員會、中華全國總工會、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lián)合總會等團體的代表,蒙族、藏族、回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朝鮮族等各民族的代表,以及科學家、文學家、教授等多人。
下午3時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劉寧一和副秘書長印度友人錢德拉及日本友人龜田東伍,在全體代表的熱烈掌聲中步上主席臺。
劉寧一向代表們報告籌備經過和出席會議人數的情況。接著,副秘書長錢德拉宣讀籌備委員會和各國代表團負責人協(xié)商擬定的大會主席團名單,提請大會討論。全體代表熱烈鼓掌,一致舉手通過。
在莊嚴的音樂聲和雷動的掌聲中,主席團成員登上主席臺。
這時,一隊北京市的少年兒童隊員,由隊旗前導,穿過會場走上主席臺向主席團獻花,會場上掌聲大起,主席團內許多人興奮地和孩子們熱烈抱吻,并把他們高舉起來,頓時,會場上一片歡騰。
劉寧一接著提出籌備委員會擬定的大會秘書長一人及副秘書長7人的名單,提請大會討論。大會全體代表一致通過。
主席團接著宣布開幕式的執(zhí)行主席是:中國的宋慶齡、印度的賽福丁·克其魯、巴基斯坦的米安·伊夫提卡魯丁、日本的南博和哥斯達黎加的艾杜亞多·莫拉。
中國代表團團長宋慶齡就任執(zhí)行主席,并致開幕詞,開幕詞題為《動員起來!為亞洲、太平洋區(qū)域與全世界的和平而斗爭!》。
宋慶齡說:
這是在中國舉行的第二次保衛(wèi)和平的國際會議。這次會議比起前次會議來,有著顯著的不同……我想把1933年9月間我們在上海為和平而斗爭的情況,和各位簡單談一下。
那時候,日本已經強占了中國的東北,而且準備用它作為基地向我們全面進攻,然后向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發(fā)動進攻……反動政府在帝國主義國家支持之下,實際上是在慫恿著侵略者。同時它已對中國南部的人民解放區(qū)發(fā)動內戰(zhàn),并且向全國其他地區(qū)的人民施行白色恐怖……反動當局……從各方面向我們(籌備和平會議的反帝大同盟中國支部)進行迫害、恐嚇、阻撓和誹謗……沒有人敢把會場租給我們。反動當局不準反帝大同盟的代表們登陸。我本人不得不違抗禁令,到船上去歡迎這些歐洲來的反帝的和平戰(zhàn)士……
我們既然被迫放棄公開會議,就準備舉行秘密會議……代表們只能一個一個地單獨前往,甚至還有一部分人是在深夜里偷偷地到那里去的……我們實際上是在低聲耳語之中進行報告和討論的。這就是我們在1933年討論和平的情況……
現在,當和平代表們蒞臨中國,他們受到上賓的招待。當你們走進會場時,全中國人民的眼睛都望著你們……一切可能辦到的方便都給你們準備好了。報告和討論都會由無線電和報紙傳達出去,連最小的村莊都能達到……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們能在這里聚集一堂,這件事實本身就標志著人類歷史中的和平事業(yè)的重大發(fā)展。對于居住在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甚或更遠地方的廣大而不同地區(qū)的人民群眾,這是有著輝煌的意義的。中國的榜樣,使他們更堅定地掌握了一個基本真理:民族獨立與和平是從同一個斗爭中產生出來的。
宋慶齡致詞畢,全體代表起立熱烈鼓掌。
接著,印度代表團團長賽福丁·克其魯任執(zhí)行主席,由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彭真致歡迎詞。
彭真代表北京人民和全中國人民祝賀和平會議的召開。彭真的致詞受到全體代表的熱烈歡迎。
會上,宣讀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給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的賀電,全體到會者起立熱烈鼓掌,經久不息。
接著又宣讀世界和平理事會主席約里奧·居里,世界和平理事會總書記拉斐德,美國著名和平人士羅伯遜,斯大林國際和平獎金得獎人、日本著名和平戰(zhàn)士大山郁夫,智利著名詩人聶魯達的賀電和祝辭。
這些賀電和祝辭都受到全場的熱烈鼓掌歡迎。大會在宣讀賀電之后暫時休會。
亞太和平會議通過致聯(lián)合國書
1952年10月2日17時15分,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繼續(xù)舉行,這次會議由巴基斯坦代表伊夫提卡魯丁任執(zhí)行主席。
世界和平理事會副主席、著名的非洲和平戰(zhàn)士達波賽,日本代表團副團長、日本一橋大學教授南博,印度代表團團長、全印和平理事會主席、國大黨工作委員會委員克其魯,巴基斯坦代表團團長、全巴基斯坦和平委員會主席、真納人民回教同盟領袖之一沙里夫,巴西列席代表、巴西和平委員會主席、參議院議員徹蒙特,世界工會聯(lián)合會亞澳聯(lián)絡局委員桑頓,澳大利亞代表、牧師梅納德,英國列席代表、英國工黨黨員伯恩斯8人相繼在會上致詞。
他們一致熱烈祝賀和平會議的召開,并從各個不同的方面來分析和平會議對于維護亞洲、太平洋區(qū)域及全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
大會最后在執(zhí)行主席莫拉主持下,一致通過了會議的議題和議事規(guī)則,議題包括:
一、總報告,二、日本問題,三、朝鮮問題,四、文化交流,五、經濟交流,六、民族獨立問題,七、保衛(wèi)婦女及兒童福利的問題,八、締結五大國和平公約問題,九、關于中東及近東和平運動的情況的報告,十、宣言及決議,十一、其他。
至此,開幕式在熱烈的掌聲中宣告休會。
10月13日,會議結束。印度代表團團長賽福丁·克其魯致閉幕詞。
賽福丁·克其魯說:
主席團各位可尊敬的先生們:
親愛的朋友們:
來自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各國的各位代表們:
我們的工作就要結束了?,F在我們可以回顧一下過去的11天,同時來估計一下我們所取得的成就。我們?yōu)楹推蕉鴳?zhàn)斗的人,是頭腦清醒的人,盡管我們熱情洋溢,但我們不過高估計我們的成就?,F在當我們要來對我們在會議期間所深思熟慮而得的成果做估價的時候,讓我們繼續(xù)保持頭腦清醒。
回顧一下過去的那幾天。想一想那些討論——往往幾乎像是永遠沒有完的討論,那些爭論——有時可不是很平和的;想一想見解很不相同的人們在每一個可能的問題上意見的交換和分歧;那些決議、聲明、宣言和呼吁書的反復的起草一次,又一次,再一次……想一想這一切,然后根據這種情況,再來看今天我們在每一個決議上所表現的令人驚嘆的意見一致的情形……
這次在北京舉行的會議上,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據我看來,對于我們的討論的進行具有極重大的意義。這個因素就是中國代表團與工作人員在他們以巨大的努力幫助我們大家達成協(xié)議時所表現的整個的態(tài)度。每當國際緊張情勢達到了危險程度,必須迫使和平實現的時候,我們的中國朋友們就挺身出來,拿著熱的中國名茶,很多中國餅干和水果,自然還有他們曾用以解放自己偉大祖國的豐富的特殊智慧與開闊的眼界,來搶救和平。
我想,我這樣的講法是代表了你們大家的意思的,就是說,假如我們的會議不在這個自由與和平的偉大堡壘——北京城——舉行的話;假如它沒有以宋慶齡先生、郭沫若先生、彭真市長及我們親愛的秘書長劉寧一先生為首的我們出色的中國代表團經常親切關心的話,我們的會議絕不能進行得這樣圓滿和有效。
現在讓我來問問大家是否同意我來對我們的討論,作這個冷靜的判斷: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已經獲得了最大的成功,比我們之中最樂觀的想象者所想象的成就還要大很多很多。我要求大家注意看一下我們的成就:首先,我們已經在一個區(qū)域范圍內有了盡可能的最壯大的和平示威。這個和平示威是在歷史上一個最緊要的關頭舉行的,并且討論了對世界的前途無上重要的問題。
克其魯的講話引來會場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
最后,克其魯提高聲調說:
讓我們帶著這個會議的使命回到我們自己國內,盡可能作最廣泛的宣傳。讓我們爭取各國的社會各界領袖與廣大的普通人民來支持這個會議的致聯(lián)合國書。
讓我們回去的時候,帶著溫暖的回憶,記住充滿這個會議的熱愛、善意和友誼。讓我們回去的時候,不要忘記會議的幾百位工作人員不辭辛苦的工作。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男女工作人員,因為他們的有效率的、不懈的工作是這個會議的真正的骨干。
讓我們永遠紀念這個代表半數人類的偉大集會。
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萬歲。
福丁·克其魯的講話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
這次會議通過了《告世界人民書》、《致聯(lián)合國書》、《關于擁護召開世界人民和平大會的決議》、《關于建立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聯(lián)絡委員會的決議》等文件,對于保衛(wèi)世界和平有重要意義。
其中,《致聯(lián)合國書》指出:
紐約成功湖聯(lián)合國大會:
聯(lián)合國是為了拯救人類“免于戰(zhàn)禍”而建立的。
聯(lián)合國的憲章規(guī)定它的職責在于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及阻止侵略戰(zhàn)爭。但是,聯(lián)合國自成立七年以來,不但違反了憲章的原則,未能履行它的職責,而且在朝鮮的戰(zhàn)爭正是用聯(lián)合國本身的名義進行的。這個戰(zhàn)爭,使朝鮮的和平的鄉(xiāng)村和城市,遭到大規(guī)模的毀滅,使朝鮮的人民和領土遭遇到史無前例的濫炸與暴行。并且違反國際法和國際協(xié)定以及一切人道原則,細菌戰(zhàn)爭正在朝鮮和中國的東北進行著。
聯(lián)合國憲章是尊重各民族平等的權利,承認各民族獨立的權利和各國主權的不可侵犯性的。但是,聯(lián)合國一再違反了這一原則,它縱容了對于許多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鎮(zhèn)壓,容許對于別國內政的干涉,容許很多國家的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受到侵犯。聯(lián)合國對于正在為民族解放而斗爭的許多亞洲和太平洋國家的主權和平等權利沒有加以保障。例如,幾年以來,它讓殘酷的戰(zhàn)爭在越南、馬來亞等國進行,并沒有努力來停止這種屠殺。
聯(lián)合國負有執(zhí)行和監(jiān)督國際裁減軍備的義務,但它完全沒有履行這項義務。相反的,聯(lián)合國卻容許好些國家大量擴張軍備和準備戰(zhàn)爭。重整軍備所引起的全部經濟負擔已經落到許多國家人民的身上,因而降低了某些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使另外一些國家人民受到無限的窮困和苦難。
……
聯(lián)合國憲章遭到破壞,聯(lián)合國沒有能夠維持和平,這都不是聯(lián)合國一切會員國的責任。破壞憲章的主要責任在于以美國政府為首的極少數幾個國家的政府。
這種情況,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政府和全世界人民的深切關懷。因此,有37個國家的404個代表及列席代表參加的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代表著本區(qū)域16億人民要求和平的共同意志,向聯(lián)合國提出下列建議:
(一)聯(lián)合國應譴責扶植日本和西德的軍國主義復活的行為。聯(lián)合國也應當譴責與日本和西德締結旨在準備戰(zhàn)爭的片面和約,并應運用其影響,促使有關各國與日本和德國締訂公平和真正的和約。為了確保和平,聯(lián)合國應支持日本人民建立一個獨立、民主、自由、和平的新日本,支持德國人民建立一個獨立、統(tǒng)一、民主、自由、和平的新德國。
(二)聯(lián)合國應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立即促使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實現。美國停戰(zhàn)談判代表片面中止朝鮮停戰(zhàn)談判的無理行動,必須停止;雙方全部戰(zhàn)俘,必須依據1949年日內瓦公約的規(guī)定,實行無條件遣返;一切外國軍隊,包括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內,必須撤退;朝鮮人民,必須讓其自由地用他們自己的方法來解決他們的內部問題。
……
(七)聯(lián)合國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以恢復各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正常的經濟和文化關系。一切阻隔正常的經濟關系的障礙,包括禁運與封鎖在內,應加以撤除。
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各國人民,相信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特號召聯(lián)合國各會員國家保證并執(zhí)行聯(lián)合國憲章的各項原則。只有這樣,聯(lián)合國才能恢復它已失去的威信,而成為維持世界和平的權威機構。
人民堅決要求聯(lián)合國拯救人類免于戰(zhàn)禍。
亞洲及太平洋區(qū)域和平會議
1952年10月12日于北京
《致聯(lián)合國書》表達了亞洲人民熱愛和平的精神。
這次盛會能取得圓滿成功,充分顯示出亞太區(qū)域的人民愛好和平、自由、要求民族獨立的愿望。
毛澤東、劉少奇重申睦鄰友好政策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奪取了全國政權,并且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后召開的。
出席正式代表1026人,代表全國1073萬名黨員,候補代表86人。
這次會議的基本任務是:總結從“七大”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的中國而奮斗。
大會開始后,毛澤東在熱烈的掌聲中走上講臺致開幕詞。他說:
同志們:
從我們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的11年間,在全中國和全世界,為了共產主義和人類解放事業(yè)而英勇奮斗和辛勤工作,因而付出了自己生命的同志和朋友,是很多的,我們應當永遠紀念他們……
我們必須爭取同一切愿意和我們和平相處的國家,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正常的外交關系。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國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以及世界上一切國家的和平運動和正義斗爭,我們都必須給以積極的支持。我們堅決支持埃及政府收回蘇彝士運河公司的完全合法的行動,堅決反對任何侵犯埃及主權和對于埃及實行武裝干涉的企圖。我們必須使帝國主義的制造緊張局勢和準備戰(zhàn)爭的陰謀徹底破產。
在熱烈的掌聲中,毛澤東結束講話。
接著,劉少奇在這次會議上作政治報告,他在報告中闡明了中國的睦鄰友好外交政策。
劉少奇說:
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不但要團結國內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而且要爭取國際上的一切有利條件,團結國際上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
……
在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的成功,許多亞非國家獨立運動的新發(fā)展,特別是最近埃及把蘇彝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的震動世界的事件,證明了民族獨立運動已經形成為一種巨大的世界力量。在過去,亞非大多數國家都曾經是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是他們準備和進行戰(zhàn)爭的后方,但是現在卻變成反對殖民主義、反對戰(zhàn)爭和支持和平共處的力量了。同時,在拉丁美洲的國家中,反殖民主義的斗爭也在發(fā)展。帝國主義者正在竭力阻擋民族獨立運動的潮流,但是這個潮流是阻擋不住的。它最后必將席卷整個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從而永遠結束殖民主義的統(tǒng)治。
……
我們同鄰國發(fā)展和建立友好關系,既符合我國的利益,也符合我們鄰國的利益。
11月10至15日,中國共產黨八屆二中全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出席會議有中央委員84人,中央候補委員65人,列席147人。
劉少奇在會議上作《目前時局的報告》。
劉少奇談到埃及問題、波蘭問題、匈牙利問題,以及黨對這些問題所采取的政策和應記取的教訓。
在這兩次會議中,中央領導三番五次重申中國獨立自主、睦鄰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共中央一貫堅持并付諸實踐的政策。
睦鄰友好政策符合世界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利益,是解決國際爭端問題的良方。
早在1954年4月29日,中印雙方簽訂《中印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及交通協(xié)定》。周恩來提出的五項原則寫進該協(xié)定的前言,成為指導兩國關系的準則。這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一次寫進國家與國家之間簽署的正式文件。
同年6月,周恩來在出席日內瓦會議回國途中,訪問印度、緬甸。6月24日至28日,周總理應印度總理尼赫魯的邀請訪問印度。其間,和尼赫魯進行了6次正式會談。
會談中,周恩來提出:
我們應該以我們共信的原則給世界建立一個范例,證明各國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6月28日,中印兩國總理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聲明指出:
最近中國和印度曾經達成一項協(xié)議。在這一協(xié)議中,它們規(guī)定了指導兩國之間關系的某些原則,這些原則是:甲、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內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處。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堅固基礎。而現時存在的恐懼和疑慮,則將為信任感所代替。
緊接著,周恩來應緬甸總理吳努的邀請,于6月28日至29日訪問緬甸。
在會談時,周恩來對吳努說:“世界上的國家,不分大小強弱,不論社會制度如何,只要以五項原則來處理相互間的關系,是可以和平相處的?!?/p>
并指出:“新中國的政策是和平政策,我們愿意按照五項原則與世界上一切國家友好相處,何況緬甸和中國還是有親戚關系的國家?!?/p>
1954年6月29日,《中緬兩國總理聯(lián)合聲明》發(fā)表。宣布五項原則“也應該是指導中國和緬甸之間關系的原則”。
聲明還說:
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的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和干涉內政的威脅和對于侵略和干涉內政的恐懼就將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國同周邊20多個國家相鄰或相近,周邊的環(huán)境直接影響到中國能否和平崛起。
新中國領導十分重視同周邊國家改善和發(fā)展關系,努力爭取周邊國家的認同和接受。
中、印、緬三國共同倡導的睦鄰友好政策,是發(fā)展中國家對當代國際法準則和國際關系理論的重要貢獻。中國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始終堅持睦鄰友好政策,這項政策為維護世界和平局勢和國家利益發(fā)揮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