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成立領導機構

海上雄師: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 作者:


一、成立領導機構

●毛澤東在《目前的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一文中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能夠保衛(wèi)沿海、沿江的海軍。”

●1950年1月13日,在蘇聯(lián)進行國事訪問的毛澤東從莫斯科給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發(fā)來電報:“可即任命肖勁光為海軍司令?!?/p>

●1950年8月10日,肖勁光在北京主持召開海軍臨時黨委全體會議,討論海軍的發(fā)展和建設等一系列問題。

毛澤東決定建立海軍

1949年1月8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毛澤東在《目前的形勢和黨在1949年的任務》一文中指出:

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能夠保衛(wèi)沿海、沿江的海軍。

文章分析了“美國直接出兵占領中國沿海若干城市并和我們作戰(zhàn)這樣一種可能性”,提出“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及一支能夠保衛(wèi)沿海、沿江的海軍”。

可見建國初期,考慮到海上技術兵器的匱乏,我們的戰(zhàn)略目標是建設一支保衛(wèi)邊海防的“近岸防御”型海軍。對海軍能力的要求,甚至包括了內陸大江兩岸地區(qū)的防御。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與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率領中共中央機關,乘汽車離開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奔赴北平。

就在不久前的3月4日,宣告起義的“重慶”號巡洋艦艦長鄧兆祥率部抵達葫蘆島港,而由國民黨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的更大規(guī)模的起義也在醞釀中。

解放軍百萬大軍即將渡江南下,解放沿海島嶼的戰(zhàn)斗也將陸續(xù)展開。

3月24日下午,進軍北平的中央機關抵達河北涿縣。在這里,毛澤東與朱德聯(lián)名簽發(fā)了給“重慶”號巡洋艦艦長鄧兆祥及全體官兵的嘉勉電。

電文在高度贊揚他們英勇起義的深遠意義后進而指出:“中國人民必須建設自己強大的國防,除了陸軍,還必須建設自己的空軍和海軍,而你們就將是參加中國人民海軍建設的先鋒?!?/p>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向全世界鄭重宣告:

我們的國防將獲得鞏固,不允許任何帝國主義再來侵略我們的國土。在英勇的經過了考驗的人民解放軍的基礎上,我們的人民武裝力量必須保存和發(fā)展起來。我們將不但有一個強大的陸軍,而且要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和一個強大的海軍。

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是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黨中央的重大決策。作為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zhàn)略家,毛澤東高度重視海軍建設。當年,他曾形象地把人民海軍建設喻為“把我國海岸線筑成海上長城”。

1949年4月23日下午,在解放南京的炮聲中,張愛萍以華東軍區(qū)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身份,在江蘇泰州白馬廟主持會議,宣告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qū)海軍正式誕生。

從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里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軍種——人民海軍。

中共中央軍委批準以1949年4月23日成立華東軍區(qū)海軍的日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成立日期。

毛澤東接見張愛萍

1949年8月10日,為便于接受華東軍區(qū)暨第三野戰(zhàn)軍的領導,華東軍區(qū)海軍機關從上海遷至南京,辦公地點設在原國民黨政府交通部辦公大樓。搬遷工作剛剛就緒,張愛萍就接到了中央軍委的電報:主席召見,偕林遵等赴北平。

林遵于1949年4月23日率所部25艘艦艇、1200多名官兵起義,加入了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之后,林遵作為張愛萍的助手參加了華東海軍的創(chuàng)建工作。

華東海軍機關遷至南京后,張愛萍向華東軍區(qū)司令員陳毅建議,請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抽暇接見一下參加華東海軍創(chuàng)建工作的原國民黨海軍起義將領,以鼓舞他們投身人民海軍建設的熱情。

毛澤東很快答應了這一要求。

接到毛澤東召見的電報后,張愛萍心情分外激動。

長期的戎馬生涯,使張愛萍對毛澤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自1937年延安握手道別,受命到上海組織敵后武裝,他此時已與毛澤東分別13個年頭了。

張愛萍迅即交代、部署了工作,然后,與林遵、原國民黨海軍司令部第六署署長曾國晟、原國民黨海軍司令部辦公廳主任金聲,以及華東軍區(qū)海軍司令部參謀黃勝天等,一起踏上了去北平的列車。

8月28日下午,在中南海懷仁堂正門的大廳里,毛澤東接見了張愛萍等人。

毛澤東來到客廳門口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站起來敬禮。

毛澤東一邊微笑著點頭,一邊和大家一一握手,走到對面的沙發(fā)邊坐了下來,熱情地招呼大家就座。

毛澤東首先向張愛萍簡單問了路上和到北平后的情況,接著便依次詢問每個人的姓名、籍貫、原來做什么工作等。

張愛萍一一作了介紹。

毛澤東說:“今天請大家來,是想和大家商量建設海軍的事情。從1840年到今天,100多年了,鴉片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都是從海上打進來的。中國一敗再敗,屢次吃虧,割地賠款,就在于政府腐敗,沒有一支像樣的海軍,沒有海防?!?/p>

講到這里,他停頓了一下,加重語氣說:“我們一定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怎樣才能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毛澤東凝視著張愛萍說,“請你們出出主意?!?/p>

借著毛澤東的提問,張愛萍簡要匯報了華東軍區(qū)海軍組建的情況。

毛澤東贊揚張愛萍工作有成績,辦法對頭,繼而對林遵、曾國晟、金聲等人說:“你們有豐富的海軍知識和經驗,有專業(yè)技術,是國寶,國家的財富。我們新海軍的同志要很好地向你們學習。人民解放軍有優(yōu)良的政治工作傳統(tǒng)和作風,你們老海軍也要向新海軍學習。新老海軍團結一致,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保衛(wèi)海防,防御敵人從海上發(fā)動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p>

會見結束后,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代表毛澤東請大家共進晚餐。

進餐廳前,張愛萍向毛澤東提出,回去后準備辦一張報紙,請主席題寫報名,同時給部隊題個詞。

毛澤東熱情地對張愛萍說:“你回去幫我想想,看題什么內容好?!?/p>

晚上,張愛萍、林遵一行回到北京飯店后,對題詞內容進行了種種設計。

經過集體討論感到,一條是表示建設強大海軍決心的,兩條是反映海軍建設宗旨的。

據(jù)此,毛澤東經過調整合并,題寫成一條: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海軍,這支海軍要能保衛(wèi)我們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國主義的可能的侵略。

另題寫了4個字:

人民海軍

毛澤東的題詞共3張,豎排的1張,橫排的2張。

毛澤東審視一番后,在自己比較滿意的一張上勾了一下。然后,對張愛萍交代說:“用哪一張,你們自己選?!?/p>

回到南京后,參加籌建報社的林彬、趙文菲、陸其明等人經過比較,最后選了毛澤東做了記號的那張上的3個字,從另一張上又選了一個字,橫排在一起,作為華東軍區(qū)海軍機關報的報頭。

毛澤東的題詞,連同8月27日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給部隊的題詞,一并刊登在華東軍區(qū)海軍《人民海軍》報1950年1月1日的創(chuàng)刊號上。

朱德的題詞是:

虛心學習,努力工作,建設一支人民的海軍

劉少奇的題詞是:

建設人民的海軍,鞏固國防

周恩來的題詞是:

為建設中國人民海軍而奮斗

任命肖勁光為海軍司令

1949年12月,中央軍委向第四野戰(zhàn)軍發(fā)出電報:

為統(tǒng)一管理指揮各地人民海軍及現(xiàn)有艦艇,調十二兵團兼湖南軍區(qū)司令員肖勁光同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劉道生同志為海軍副政委兼主任,并允許由原兵團直屬隊抽調部分機構與干部,以作為海軍直屬機構之基礎。

肖勁光任海軍司令員的任職命令并沒有同時發(fā)出。毛澤東明確表示,要等訪蘇回來后再定。

1950年1月13日,在蘇聯(lián)進行國是訪問的毛澤東從莫斯科給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發(fā)來電報:

可即任命肖勁光為海軍司令。

據(jù)此,1月15日,中央軍委正式發(fā)出命令:

為了統(tǒng)一管理現(xiàn)有各地海軍人員及艦艇及建立人民海軍,特任命肖勁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

現(xiàn)在大連創(chuàng)辦之海軍學校及華東軍區(qū)海軍司令部,今后即直接向肖勁光司令員報告工作。

說起中國人民海軍的組建,建國伊始,毛澤東就醞釀著一個重大決策:組建軍委海軍機關,并將這一任務交給了肖勁光。

1949年10月中旬,衡寶戰(zhàn)役才剛剛結束,身經百戰(zhàn)的十二兵團兼湖南軍區(qū)司令員的肖勁光,率領四野四十軍、四十三軍在湖南衡陽、寶慶地區(qū),一舉殲滅白崇禧集團主力的4個師。

在戰(zhàn)場上的硝煙還未消散時,肖勁光就從前線指揮所趕回長沙。在長沙,肖勁光接到中央軍委的電報:

迅速北上,毛主席要召見,有要事面商。

收到電報后肖勁光只帶了一個秘書,便火速啟程,趕往剛剛誕生半個月的新中國的首都北京。

這時,古老而年輕的北京城,正沉浸在共和國初建時的忙碌中。

肖勁光來到北京,征塵未洗,就直奔中南海。

毛澤東和肖勁光,這兩位相差整整10歲的湖南人,在中南海見了面。

毛澤東笑著問:“你來得好快啊,路上好走嗎?”

肖勁光急于想知道為何召他進京,不待寒暄就追問:“主席,叫我來,有什么新任務嗎?”

毛澤東瞧著風塵仆仆的肖勁光,對這位經歷不凡、戰(zhàn)功卓著,又有點兒犟脾氣的老鄉(xiāng),他再熟悉不過了。

見肖勁光大口地喝著茶水,毛澤東道:“莫急,慢慢喝?!?/p>

毛澤東在房間里邊踱步邊回憶說:“勁光同志,還記得嗎?1925年夏天,你從蘇聯(lián)回國不久,和毛澤民要去廣東工作,我正好也要去廣東。那天晚上,在長沙水風井文化書社,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易禮容為我們餞行。一碗辣椒煸豆豉,一碗辣椒炒蝦米,一碗辣椒炒百葉,大伙吃得汗流浹背!那情景,好像就在眼前呀!”

肖勁光說:“主席,好記性啊!”

毛澤東點燃一支煙,輕輕吸了幾口,他言歸正傳地說:

解放全國的作戰(zhàn)任務雖然還相當繁重,但是,盡快地組建一支空軍和海軍,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哲姷幕I建工作差不多了,中央決定讓劉亞樓同志去當空軍司令員?,F(xiàn)在,華東軍區(qū)組建了海軍,中南軍區(qū)也組建了江防部隊。為了統(tǒng)一領導,黨中央決定建立軍委海軍領導機構,我們想讓你來當這個海軍司令。今天先給你打個招呼,并聽聽你的意見。

肖勁光一下子怔住了。毛澤東的話,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放下手中的茶杯,操著濃重的湖南腔坦率地說:“主席知道,我是個‘旱鴨子’,根本不懂海軍,當么子海軍司令喲?”

毛澤東不答話,似乎等著肖勁光的下文。

肖勁光也不客氣,接著說:“我暈船特別厲害。去蘇聯(lián)學習時,從上海上船,暈得躺在床上動彈不得。我這輩子總共坐過五六次船,每次都暈得不輕。暈船,怎么當海軍司令,怎么指揮打仗?”

毛澤東笑了笑說:“沒那么可怕嘛!我就是看上了你這個‘旱鴨子’。是叫你去組織指揮,又沒有讓你成天出海!我會讓劉道生當副政委,做你的助手。”

毛澤東并意味深長地說:“20多年來,我們和日本鬼子打仗,和國民黨反動派打仗,都是鉆山溝,鉆青紗帳,主要在陸地上?,F(xiàn)在要建設海軍建設空軍了,派誰去當司令員呢?你與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懂得我軍的傳統(tǒng),又在蘇聯(lián)學習過。我們建設海軍、空軍,要向蘇聯(lián)學習,要依靠蘇聯(lián)援助。你們會俄語,又比較了解蘇聯(lián)軍隊,我看選定你們來當司令,還是合適的。有海就要有海軍。過去我國有海無防,受人欺負,我們把海軍搞起來,就不怕帝國主義欺負了。”

肖勁光見毛澤東說得認真,神情也嚴肅起來。

毛澤東又列舉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帝國主義來自海上的侵略,闡明了新中國建立人民海軍,鞏固鋼鐵海防的重要性。他說:“我們把海軍搞起來,就不怕帝國主義欺負了。再說,我們還要解放臺灣,也要有海軍。海軍一定要搞,沒有海軍不行!”

談話結束時,毛主席還囑咐肖勁光:回長沙后,繼續(xù)抓好十二兵團和湖南軍區(qū)的工作,調海軍的事等待中央的正式決定。

聽了毛澤東這一番話,肖勁光不再提任何異議了。激動之余,他也掂量了肩頭這份擔子的重量。

12月中下旬,中央軍委給肖勁光發(fā)來電報,要求肖勁光盡快到北京赴任,并明確指示:允許由原兵團直屬隊抽調部分機關與干部,以作為海軍直屬機構之基礎。

肖勁光接到任職命令后,立即動身前往北京。

劉道生留下來移交十二兵團和湖南軍區(qū)的工作,還在十二兵團兼湖南軍區(qū)司令部大門口掛上海軍司令部的牌子,招收青年學生參加海軍建設。

肖勁光到達北京后,便著手組建海軍領導機關的工作,并宣布成立海軍領導機構。

兩個月后,毛澤東決定赴蘇訪問。行前,他專門再次召見肖勁光。毛澤東這次訪蘇,主要是就兩國、兩黨之間的合作,與斯大林舉行商討。在會談中,必將涉及到蘇聯(lián)對我國的援助問題。而其中重要的內容,就是援助海、空軍的技術裝備。

因此,他在臨行前召見肖勁光,特別向肖勁光詢問了一些蘇軍的情況,更主要的是向肖勁光征求關于海軍裝備的意見。

1950年元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即將簽署,毛澤東感到有立即任命人民海軍司令的必要。

1月15日,軍委發(fā)布任命肖勁光為海軍司令員的正式命令。

4月8日,毛主席簽發(f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令字第二號命令,又正式任命劉道生為海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下旬,毛主席又簽發(fā)命令,任命湖北軍區(qū)第一副司令員王宏坤為海軍副司令員的命令。

6月,毛主席又任命羅舜初為海軍參謀長。

至此,海軍領導機關幾位主要領導干部全部配備到位,并相繼赴任履行神圣的職責,開創(chuàng)我國的海軍事業(yè)。

在北京設立海軍領導機關

1950年3月4日,毛澤東結束了歷時兩個多月的對蘇聯(lián)的訪問回到北京。

3月中旬,毛澤東再次召見肖勁光,在中南海頤年堂聽取了肖勁光關于海軍籌建工作的詳細匯報。

早在1950年初肖勁光正式走馬上任時,他就迎頭碰到的是兩個問題:一是海軍領導機關是個什么樣的機關?機構是一個戰(zhàn)略決策單位還是軍委總參的一個業(yè)務部門?海軍究竟是一個軍種,還是一個兵種?二是海軍領導機關設在哪里?是設在北京,還是設在沿海的某一個城市?

這兩個問題都事關海軍的長遠建設。肖勁光在思考這兩個問題時,對照了蘇聯(lián)和美國海軍的情況。這兩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強國,其海軍都有各自的獨立系統(tǒng)和領導機構。

我國也是個大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和遼闊的海域,海軍的建設必須從長遠著眼,而不能只顧眼前。因此,從一開始他就堅持海軍應該是一個獨立的軍種,而不能是一個兵種,更不是一個業(yè)務部門。海軍領導機關應該設在北京,這樣才能同黨中央、軍委以及政務院各部門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

但是,當時也有一些高級領導同志認為,海軍可以算作總參的一個部門,沒有必要成立獨立的領導機關。有的主張海軍領導機關不設在北京,可以放到青島、大連或別的沿海城市。這兩個問題不明確,其他工作便難以進行。

肖勁光利用毛澤東這次召見的機會,首先匯報了自己對海軍機關、部門設立和駐地的考慮,接著又介紹了籌建工作的進展情況。

在談到房子問題時,肖勁光半開玩笑地對毛澤東說:“主席,我現(xiàn)在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連個立足的地方也沒有哇!”

毛澤東當即問道:“你們機關有多少人?”

肖勁光回答道:“司、政、后,幾個大部加在一起,900人?!?/p>

毛澤東說:“人不多嘛。海軍是個戰(zhàn)略決策機構,要設在北京,要有長期打算。沒房子,可以自己蓋。這樣吧,你們寫個報告,我來批錢?!?/p>

毛澤東批準經費后,先是在貢院東街一塊不大的空地上建了兩棟三層樓作為司政機關的辦公地點。

1953年以后,請梁思成教授主持設計,建造了至今尚在使用的海軍機關辦公樓。此后,又逐步建設了直屬部隊營房、軍官宿舍等,形成了今天的“海軍大院”。

4月14日,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的禮堂內,海軍領導機關成立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

新中國海軍首任司令員肖勁光,滿懷激情地向征塵未洗的各路人馬鄭重宣布:

軍委海軍領導機關今天正式成立了!

從此,以第十二兵團機關為基礎的海軍領導機關在北京正式成立,肖勁光任司令員,蘇振華任政治委員。自此,海軍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軍種。

軍委海軍領導機關下設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艦船修造部和航空兵部等。

召開“海軍建軍會議”

1950年8月10日,海軍臨時黨委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建軍會議,史稱“海軍建軍會議”。

這是海軍成立初期研究海軍建設問題的重要會議。海軍司令員肖勁光主持這次會議。

會議對海軍的發(fā)展和建設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熱烈地討論。在熱烈地討論中,大家進一步明確了海軍建軍的方針、部隊發(fā)展規(guī)劃和眼前亟需解決的問題。這次會議根據(jù)華東軍區(qū)海軍在過去一年創(chuàng)建的實踐,參照蘇聯(lián)海軍建設的經驗,結合中國海軍的具體情況,主要解決建立海軍的指導思想,制定海軍建設的方針。

確立了海軍建設的指導思想,吸收大量的革命青年知識分子,爭取團結和改造原海軍人員,建設人民的海軍。這一建軍指導思想,強調了海軍必須把政治建設工作放在首位。同時也重視技術業(yè)務建設,較好地處理當時海軍中由陸軍調來的人員與原海軍人員的關系,增強相互團結,為海軍的組織建設奠定基礎。

制定了海軍建設的具體方針:從長期建設著眼,由當前情況出發(fā),建設一支現(xiàn)代化的、富有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輕型的海上戰(zhàn)斗力量,并逐步建設一支強大的國家海軍。

根據(jù)這一方針,會議制定了海軍的近期建設規(guī)劃。其主要內容有:

盡快組建水面艦艇部隊、潛艇、海軍航空兵、岸防兵、海軍陸戰(zhàn)隊和各種專業(yè)勤務部隊,初期以海軍航空兵部隊、潛艇部隊、魚雷艇部隊為主。

為提高機動能力和戰(zhàn)術進攻威力,艦艇噸位可以適當小一點,但航速要加大,艦上火炮、魚雷和深水炸彈等武器裝備要加強。

主要著眼于近海作戰(zhàn),不僅能配合陸軍進行登陸與抗登陸作戰(zhàn),而且能單獨執(zhí)行海上反封鎖,保障海上運輸安全,保護漁業(yè)生產,打擊敵人海上騷擾等任務。必要時還能破壞或封鎖敵人港口,阻截敵人海上交通線,進行掃雷、布雷、維護海防設施等。

會議還決定,在當前自行建造尚有困難的情況下,要繼續(xù)組織人力對失修和遭受破壞的國民黨海軍遺留艦艇進行整修。抓緊對漁船、商船進行改造。同時,要向中央直至毛澤東、周恩來提出爭取蘇聯(lián)援助的具體意見和建議。

這次會議還制訂了海軍建設的3年計劃,以后又制訂過多次計劃,特別是裝備建設的計劃。

這次會議認為,建設一支輕型的海上戰(zhàn)斗力量,應該包括進行協(xié)同作戰(zhàn)所必須的諸兵種:主要是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部隊、岸防兵部隊、海軍陸戰(zhàn)隊,以及各種專業(yè)勤務部隊。

人民海軍運用了人民解放軍的建軍思想,堅持和明確建軍方向。

建設人民海軍必須把政治建軍放在首位。這就是堅持共產黨的絕對領導,以工農為骨干,繼承和發(fā)揚人民解放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

建設人民海軍必須重視業(yè)務技術。以人民解放軍陸軍為基礎是當時現(xiàn)實條件決定的。但陸軍人員必須盡快學習和掌握海軍技術,使自己成為海軍建設的有用人才。在幫助陸軍調來人員學習海軍技術中,原海軍人員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與建設強大海軍的要求相比,原海軍人員無論在人數(shù)上、質量上都是遠遠不能適應的。從發(fā)展的眼光看,必須大量吸收青年知識分子和科技人員,并讓他們在提高全海軍科學文化水平上發(fā)揮重要作用。

在這條建軍指導思想下,團結改造了原海軍人員,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在訓練、戰(zhàn)斗和幫助陸軍來的人員學習技術等方面,都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當然,這條建軍路線是根據(jù)當時創(chuàng)建初期的情況而制訂的,隨著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的發(fā)展變化,以及對軍隊干部戰(zhàn)士的科學文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原先“以陸軍為基礎,以工農為骨干”的提法自然就不再沿用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