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農(nóng)家少年

平民泰斗——季羨林傳 作者:郭梅,楊溢 著


第一章 農(nóng)家少年

1.故鄉(xiāng)與母親

100多年前,山東省的西部有一個清平縣(今臨清縣)。當(dāng)時清平縣縣政府所在地是一個叫康莊鎮(zhèn)的地方,大概是取“康莊大道”的意思吧。而在康莊鎮(zhèn)的附近有一個叫官莊的村莊,官莊并不能如其名那樣盛產(chǎn)官員,相反,它是山東省西部最貧窮的村子之一。村子里的人家大多非常貧苦,村南頭的季家最為貧窮。用官莊村民的話來說,老季家窮得連貧農(nóng)都算不上,可見這家的經(jīng)濟(jì)狀況算是底層中的底層了。

這家男主人叫季老苔。過去在山東農(nóng)村,為了顯示家族的勢力,往往用大排行。季姓在官莊又是小姓,就更需要借助大排行來壯大家族的聲勢了。季老苔一輩統(tǒng)共只有3個男丁,這三兄弟共生下了11個兒子,這樣第二代用大排行稱呼后就蔚為可觀了??墒沁@么窮,如何填飽這一大家子的肚子呢?季老苔膝下有3個兒子,老大叫季嗣誠,老二叫季嗣廉,老三剛生下來就因為家里實在沒有能力撫養(yǎng)而送人了,可見多子并不一定多福。而季嗣誠和季嗣廉的同輩兄弟中,有6人因家貧下了關(guān)東,無不客死異鄉(xiāng)——那個年代,人命真是賤如螻蟻!

季老苔夫婦不到50歲,就在貧病交加中撒手人寰,留下兩個兒子孤苦伶仃、寄人籬下。兄弟倆餓得實在吃不消時,甚至撿村外棗林中的干棗果腹。后來兩人合計決定去外面闖蕩世界。

闖蕩世界說得輕巧,光是路費就已把兩兄弟難倒了。但憑著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犟勁,也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的艱難困苦,最后他們終于到了山東首府濟(jì)南。生活自然不會像他們想象的那般順利,為了生計,他們扛過大件,當(dāng)過警察,賣過苦力,受盡煎熬。后來在偶然的機(jī)會下,兄弟倆一起報考濟(jì)南武備學(xué)堂,弟弟幸運地考上了,而落榜的哥哥只能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

弟弟季嗣廉畢業(yè)后在濟(jì)南黃河內(nèi)務(wù)局找了個差事,總算在濟(jì)南站穩(wěn)了腳跟。哥哥季嗣誠回鄉(xiāng)后,憑著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弟弟的接濟(jì),生活勉強(qiáng)也上了正軌。幾年后,季嗣誠娶了一個與他一樣貧窮的姑娘做媳婦??墒窃诔抢锏牡艿軈s遭逢劫難,失業(yè)了,剛剛在城里站住腳的根基又垮掉了。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走投無路的季嗣廉用身上最后的五毛錢買了十分之一的湖北水災(zāi)獎券,居然就中了獎,而且還是頭彩,6000兩的雪花紋銀頓時令季家成了暴發(fā)戶!弟弟帶銀子衣錦還鄉(xiāng),與哥哥一起以高得離奇的價錢買了60畝帶水井的地。為了炫耀財富,他們決定造房子,一時找不到足夠的磚頭,竟在村里宣布,誰家愿意拆掉自己的房子,季家就用高出幾十倍的價錢收購磚頭。就這樣,季家迎來了他們家族最風(fēng)光的階段。有了錢,哥哥喜歡上了趕集,經(jīng)常在趕集時請全席棚的人喝酒吃飯,因此季嗣誠聲名遠(yuǎn)播,慕名來趕集吃飯的人越來越多。但這樣的風(fēng)光日子沒能維持多久,因為季家除了那6000兩銀子外,沒有別的穩(wěn)定收入,坐吃山空,勢必很快敗落。季家不是那么辛苦得來的田地房屋等不動產(chǎn),也在幾年中陸續(xù)易主,最后只剩下半畝多救命田。

現(xiàn)在想來,當(dāng)時的季家窮怕了,猛然間得了那么多錢,很缺乏安全感,于是便在揮霍中享受著金錢流失的真實感。最終老季家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重又回到了破落戶的境地。

在季家升上云端,很快又衰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幾年后,季家的第三代降生了。1911年8月6日,也就是辛亥革命發(fā)生的前兩個月,一個男孩呱呱墜地,取名“季羨林”,他也就是后來成為北京大學(xué)教授,為中國文化乃至東方文化和世界文化都作出杰出貢獻(xiàn)的文化大師季羨林。

雖然現(xiàn)在距離季羨林出生的那個時代已近一個世紀(jì),但季羨林本人的回憶錄和一些旁人的佐證材料使我們對那時的狀況并不陌生。季羨林自己常常開玩笑說,托賴著那兩個月,自己好歹也算是個“滿清遺少”——其實在臨清鄉(xiāng)間,大家對所謂的革命無不將信將疑,他們對朝廷、皇帝也并非很有感情,所以皇帝在不在位對他們來說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偟膩碚f,他們是一批不了解政治的人,也是被政治遺忘了的人。

季羨林小時候家里窮得揭不開鍋,每天端上飯桌的都是“紅的”,也就是紅高粱做的餅子——在當(dāng)時的飯食中,最高級別是“白的”,就是白面粉做的餅子,這種面食季羨林一年中只能吃上幾次,對他而言,這好比龍肝鳳髓。其次就是玉米面做的黃餅子,俗稱“黃的”。就是這次一等的“黃的”,季羨林想吃也得費上一點心機(jī)。到了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草和莊稼都長起來了,他便去割草或是高粱葉子,然后背著一捆高過頭的草或高粱葉去他二大爺家,把草放進(jìn)牛圈,扯幾根草喂喂牛,然后就自恃有功,賴著不走,等著蹭一頓“黃的”吃——小小年紀(jì),為了肚皮生計問題如此煞費苦心,想來也讓人心疼。

但是,“黃的”還是比不上“白的”,怎么樣才能吃上一頓“白的”呢?季羨林從小就知道美食要用勞動來換的道理。

季羨林四五歲的時候,每到麥?zhǔn)諘r節(jié),對門的寧大嬸和寧大姑總會帶著年幼的季羨林,到別人收割過的地里去拾一點別家掉下的麥穗。那些麥穗都很細(xì)小,都是別家不屑于拾起來的,這給了小季羨林吃白面的機(jī)會。不過通常拾上半天也不過只有半籃子,這樣拾上一個夏天,也只有十斤八斤的麥粒,所以想要用來填飽肚子是不可能的,只能解解饞。所以每次麥季過去以后,就是小羨林最幸福的日子了,他總是看著母親將麥子磨成面,再做成死面餅子——什么是死面餅子呢?就是沒有經(jīng)過發(fā)酵的餅,因為面太少,不值得發(fā)酵。當(dāng)餅子蒸熟時,那陣陣的香味真是誘人?。‰m然面很少,但因為家里實在太窮了,所以這點死面餅子也要細(xì)水長流地吃,每次季羨林只能吃上一點。季羨林那時畢竟還小,饞勁上來以后忍不住又偷吃了一塊,母親看到了,就追著要打他。季羨林就往水坑里跳。母親沒法下水,于是他就站在水坑里,把那一點點餅子享用了。小時候的季羨林與其他孩子一樣,非常調(diào)皮。

除了自食其力以外,季羨林偶爾還有不勞而獲吃“白的”的機(jī)會。

季羨林的父親有一個堂伯父是前清舉人,季羨林從懂事起就沒見過他。不過父親的堂伯母還活著,按輩分季羨林應(yīng)該叫她大奶奶。大奶奶的親孫子早夭,因此非常喜歡季羨林這個本家孫子。季羨林何等聰慧,看得出大奶奶喜歡自己,于是他每天一睜眼就往大奶奶家跑——通常這時候大奶奶已經(jīng)在那兒等著他了。他脆生生地叫上一聲“奶奶”,把大奶奶逗得眉開眼笑了,就會看到大奶奶像變戲法一樣變出半個饅頭——只見她的手伸進(jìn)了寬大的袖子,等再伸出來時,手里便多了半個饅頭。這半個饅頭在當(dāng)時就成了季羨林每天最高級的享受。

6歲以前,在季羨林記憶中,印象最深的都是與吃有關(guān)的細(xì)節(jié)。而所有的回憶畫面中,最溫馨,也最讓人心酸的故事發(fā)生在某一年的中秋節(jié)。那天,季羨林的母親不知從哪里弄來一塊月餅,這在當(dāng)時,不要說是季家,就是整個官莊都算是稀罕物。季羨林的母親掰了半塊給丈夫,剩下的就全給了兒子。小羨林生平第一次吃到月餅,舍不得一次把它吃完,于是就蹲在一邊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品味。母親站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心愛的兒子,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般那樣難受。而心思全部被月餅吸引的兒子卻全然沒有想到,在他眼中這比龍肝鳳髓還要好吃的月餅,母親同樣也從沒有吃過。正如中華民族所有勤勞善良的母親那樣,季羨林的母親也是任勞任怨、全身心地為兒子和丈夫付出的傳統(tǒng)女性,所以不要說是月餅,就連“白的”她一輩子都沒有沾過,她賴以糊口的,永遠(yuǎn)是又苦又澀的紅高粱面餅子和用鹽堿土煮的水腌制的咸菜。

雖然生活貧寒,但母子間的趣事不少。夏日的早晨,季羨林常常會到離家不遠(yuǎn)的蘆花叢里去走走,他喜歡在風(fēng)中擺舞的蘆葦和波光粼粼的湖水,那里有著幽深的靜美。更重要的是,在那里他時常能摸到一個又大又白的野鴨蛋,興沖沖地拿回家,就會換來令他心醉的母親的笑容了。

孩子總免不了淘氣。季羨林小時候也會因頑皮而被母親追著打。當(dāng)他被追得走投無路時,往往就會使出“殺手锏”,那就是趕快跳下水坑,躲到水里?;仡^望望岸上的母親,他一臉“能奈我何”的神情,剛還是氣呼呼的母親不由自主地被他逗笑了,于是矛盾也在母子的笑聲中煙消云散。

可是這樣母子間的歡樂并沒能延續(xù)多久,季羨林6歲時被送到了二大爺(即叔父)家里。叔父那時的日子過得不錯,可他家只有一個女孩,所以季羨林就成了家族中唯一的男孩。于是兄弟倆一合計,決定把季羨林送到濟(jì)南,由叔父培養(yǎng)他。

1916年的春節(jié)前夕,季羨林離開了父母,離開了故鄉(xiāng)。如今,季羨林還記得那天他和父親騎著毛驢上城的情形:他頭一次看到了山,看到了樓房,他就這樣懷著好奇在濟(jì)南住了下來??墒窃谑甯讣矣衷跄芟裨谧约杭夷菢幼杂勺栽谀??叔叔、嬸嬸對他很好,可是他們畢竟還有自己的女兒。每次看到堂妹秋妹在嬸嬸懷里撒嬌時,季羨林都會想到自己的母親,然后就委屈地在被窩里偷偷掉眼淚。他想回家,想回到母親的身邊??伤脑竿诖笕藗兊臎Q策前卻不容易實現(xiàn)。6歲的季羨林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無奈。

在此后的17年中,季羨林總共才回了4次家,一次是奔大奶奶的喪——大奶奶將他視若己出,從小就對他寵愛有加,季羨林奔她的喪,天經(jīng)地義。雖然他只在家住了幾天,不過母親已經(jīng)非常高興了。第二次回鄉(xiāng)是因為父親臥病在床,于是叔父帶著季羨林一起回去看看。這一次忙于照顧父親,趕著牛車請醫(yī)生、送醫(yī)生,因此陪伴母親的時間所剩無幾。第三次回家則是為了料理父親的喪事。父親去世后,季羨林又常年不在家,家中只剩下了母親和妹妹。這時母親一定很希望自己唯一的兒子能留在身邊。可是她明白自己的力量不夠,留著兒子不僅影響他的前途,而且連吃飯都成問題。母親只能再次眼睜睜地看著兒子消失在她的視線之外。

那么,第四次回家的情形又如何呢?季羨林有沒有能夠在第四次回家時常伴母親身邊呢?

就在季羨林22歲那年,當(dāng)時他還在清華大學(xué)念大三。在無數(shù)次因想念母親而黯然飲泣后,季羨林暗下決心,大學(xué)一畢業(yè)就工作,然后將母親接到身邊,好好孝敬她。那時母親也就40來歲,能享福的日子還長著呢!

可是現(xiàn)實總是無情地將美麗而脆弱的夢想擊碎,一紙“母病危歸”的電報驚醒了季羨林的美夢。他急急忙忙向?qū)W校請了假,連夜往家趕。坐在火車上的季羨林心驚肉跳、忐忑不安,母親究竟是病了還是已經(jīng)去了?無數(shù)次,他在僥幸的幻想中沮喪,又在惡魘襲來時自我安慰。

待到了叔父家中才知曉,母親真的已經(jīng)去世了。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一下子就把季羨林震暈了。醒來以后,他躺在床上哭了一天,水米不沾。在極度的悔恨和痛苦中,季羨林寫下一副挽聯(lián)哀悼母親:

一別竟八載,多少次倚閭悵望,眼淚和血流,迢迢玉宇,高處寒否?

為母子一場,只留得面影迷離,入夢渾難辨,茫茫蒼天,此恨曷極!

季羨林到家時母親已經(jīng)成殮,他連母親的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到!棺材就放在屋子中間。隔著薄薄的棺蓋,天人永隔,母子訣別。悲痛欲絕的季羨林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被眾人死命拉住才沒有成功。晚上,大家勸他住到二大爺家,可他執(zhí)意不肯。這一生他陪伴母親的時光只有6年多,最后的時刻他若是再不陪她的話,一定會抱憾終身的。

夜晚,整間屋子里只有季羨林和他母親的棺材,孤身一人守著棺木,季羨林沒有感覺到絲毫的恐懼,因為他知道棺材里躺著的是自己的母親,永遠(yuǎn)都愛著兒子的母親——無論是生是死,是人是鬼,愛是不會變的。正在這時,住在對門的寧大叔從黑暗中走進(jìn)來,一進(jìn)屋就高聲說:“你娘叫你呢!”季羨林聞聽,猛然一驚,難道母親沒死?心中頓時燃起了希望。可事實卻只是寧大嬸“撞客”了,撞著的正是季羨林的母親?!白部汀币簿褪撬自捳f的“鬼上身”,換在平時,季羨林對這種事情是絕對不會相信的,但這時候悲傷過度的他懷著再見母親一面的強(qiáng)烈愿望,竟糊里糊涂地跟著寧大叔走了。進(jìn)了寧家,只聽得寧大嬸大喊一聲:“喜子,娘好想你!”喜子正是季羨林的小名。這是母親的聲音!這是母親的聲音??!淚流滿面的季羨林“撲通”一聲,跪在了寧大嬸的面前。后來寧大嬸還告訴他,他娘生前經(jīng)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就回不來了,她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放兒子走的。聽到這句話后,季羨林更是心如刀割,后悔不該離開母親?!笆澜缟蠠o論什么名譽(yù),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只能每天讓兒子吃“紅的”。

這就是季羨林永遠(yuǎn)的悔?!皹溆o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痛苦是季羨林一生都難以超脫的。即使后來他已滿頭白發(fā),年近耄耋,說起這件事,他還是忍不住潸然淚下,不能自已。即便后來他在德國取得了博士學(xué)位回國,成了學(xué)術(shù)泰斗又怎么樣呢?最愛他的那個人永遠(yuǎn)也看不到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