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血戰(zhàn)江西與浙江
當左宗棠帶領他的小部隊從長沙出發(fā)趕赴江西東北增援曾國藩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只會讓每個人感到絕望。英法聯(lián)軍已經將北京據(jù)為己有,皇帝帶著他的朝臣們向長城以北的熱河逃去。在直隸南部、山東與河南,大規(guī)模肆掠鄉(xiāng)間、公然與朝廷對抗的還有一支被稱為“捻軍”的叛軍。而太平軍在中原地區(qū)肆意踐踏,并將江西的不少地區(qū)和安徽的大部分控制在自己手中,更不用說整個浙江和江蘇了。在兩廣和福建,沒有固定宗派的反叛武裝力量和土匪不斷起事。當時的局勢已經混亂到了這樣一種程度:省會的城墻幾乎是政府號令無法逾越的鴻溝,城墻之外都是政府無法有效控制的混亂之區(qū)。杜文秀的造反運動將云南也拖入了混亂的泥淖中。而太平軍中最勇猛善戰(zhàn)的大將之一石達開,脫離了在南京建立的組織,遠赴貴州,聲稱要去四川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帝國。不平靜的還有甘肅和陜西,兩省的情況預示著大約1年之后,這里將會有迅猛紛亂的回民運動。天子詔書的通行局域不再是全國,例外的只有湖南省,一部分人的熱誠、忠心和自身的能量全面維護起了政府的尊嚴。在這個地方,政府無須外援,完全有能力將自己照顧妥當,并且實際上還承擔了鎮(zhèn)壓周邊太平軍的重任。
如果僅僅就軍隊鎮(zhèn)壓太平軍的形勢來說,整體局勢已經比過去有了一定改善,在不考慮整個國家普遍處于混亂的情況下,對朝廷一方來說戰(zhàn)局相對有利。不過,即使如此,太平軍也有希望,因為官軍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限制太多。
在那一年(1860年)的早些時候,官軍已經從東邊進入江蘇,江蘇是一個被他們忽略的戰(zhàn)場,而這一忽略,就長達8年之久。江蘇省只有一個地方沒被太平軍攻擊過,那就是有歐洲軍艦和軍隊駐扎的上海。在浙江省,官軍仍然掌握著省會,但是,除去少數(shù)幾個位置偏遠、幾乎沒有戰(zhàn)略意義的城市,太平軍基本占領了浙江全省。在安徽省,省里所有的城鎮(zhèn)都已經多次被太平軍占領和洗劫,已經不具備再去爭奪的意義。在南京周邊,仍然有逗留的官軍,安慶則被曾國藩手下的一支部隊徹底包圍了。江西省在當年較早的時候已經被收回,但是只要秋天一到,太平軍就會再次從該省的東北部突入,并且聲言要將江西省全境重新占領。不過從全局來看,太平軍的作戰(zhàn)范圍已經被官軍限制,軍隊武裝再也不能肆意蹂躪帝國的遠方。
官軍似乎并沒有非常清晰明確的作戰(zhàn)計劃,從某些跡象看,曾國藩好像比較希望盡可能將長江打通,之后再在兩岸整理出一條寬闊的江邊走廊,并對其加以控制,最終目標是通過走廊逐步向長江下游推進,直到攻打南京。曾國藩試圖打破太平軍以長江作為與清廷劃分開的國界,但屢屢失手,他的作戰(zhàn)方案幾乎因這些失敗而失去了意義。1860年,兩軍交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為安徽、湖北和江西。曾國藩的軍隊在戰(zhàn)斗中越礪越強,對太平軍而言,掠奪這些省份所能獲得的價值越來越小,于是他們將戰(zhàn)斗重心轉向了浙江和江蘇。
起初,太平軍方面制訂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作戰(zhàn)計劃,在攻下南京之后,他們將這個計劃實施了大概1年的時間。在這個方案之后,他們的行動都沒有顯露出有新計劃的痕跡,似乎他們不再為鞏固自己的帝國制訂明確可執(zhí)行的計劃了。我們可以做出很多合理的軍事假設,但是我們無法解釋,馳騁戰(zhàn)場、擁有強大有生力量的太平軍,為什么一直都沒有徹底掃清南京城下的官軍,為什么太平軍會允許這支軍隊在自己都城下駐扎長達10年之久?而且這還是在太平軍總是或多或少擊潰官軍,總人數(shù)超出官軍,機動能力更是遠遠在這部分官軍之上的局面下。在我們看來,10年中,太平軍浪費了無數(shù)次集中兵力攻打官軍的機會,他們本可以將官軍悉數(shù)殲滅在南京城下。但令人意外的是,他們并未如此。相反,他們只是隨意地將一座又一座城市攻克、搶掠、再放棄,在南京城外一次次殺開進出的血路。在幾乎完全相同的地域,他們一年又一年盲目且固執(zhí)地重復著這一過程。
太平天國以“軍”作為基本的軍事單位,但每個“軍”的人數(shù)和裝備事實上相當于1個師。1個軍的人數(shù)約為1.25萬,分為5個2500人的隊伍,稱為旅。旅之下設立5個營,每營平均500人。每營又轄5個連,平均每連100人。他們試圖通過一種較為合理的體制,使得每一個和太平天國政府相關的、有特殊技能的人都有軍籍。從廣西打到南京的隊伍中,有幾隊跟男兵一起行軍作戰(zhàn)的女兵。在將南京攻克以后,太平天國似乎不再在戰(zhàn)場上用女兵。由于生活在長江沿岸的婦女有裹腳的習俗,這樣的女子無法行軍,不具有可操作性,所以也就不再做這種沒有效益的事。雖然廣西婦女們一般不會裹腳,但太平天國也沒讓女人們閑在家里,在南京,他們把婦女編成40個單位,每個單位轄2500人,將軍工廠中縫衣服做鞋子之類的活交給婦女們來完成。依據(jù)太平天國的有關資料,太平軍的人員分配情況如下:(1)
95個陸軍師,118.75萬人;
9個內河水師,11.25萬人;
2個工兵師,2.5萬人;
6個工匠師,7.5萬人;
長夫、仆役等等,78.4萬人;
各王的侍從,58.58萬人;
秘書、書記員和其他文職雇員,19.3526萬人;各級軍官,12.1695萬人;
總計308.5021萬人。
原本還有被劃分得更詳細的目錄在這份清單中,不過總人數(shù)并沒有什么不同。這份清單讓我們了解到,太平軍的水軍和陸軍加起來共有130萬人。無論何時,我們都很難相信他們能夠擁有這么多人可以投入戰(zhàn)場。如果當時他們的軍力的確如此強大,那么對太平天國的領袖們來說,面對這場戰(zhàn)爭的最后結局,一定是悲觀或絕望的。從來自清廷的官方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報告動不動就說太平軍有幾萬人,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雙方都夸大了太平軍的人數(shù)。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曾國藩將自己的大營從宿松轉移到位于安徽南部的祁門。10月,左宗棠到達了位于江西東北部的樂平。當時,曾國藩分散布置了自己的部隊:曾國藩本人在祁門坐鎮(zhèn);樂平由左宗棠負責;安徽休寧則是由張運蘭和鮑超二人負責;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負責指揮部隊和圍攻安慶;在安慶—祁門—樂平一線以西的主要城市中,也駐守著一些小部隊。然而,太平軍又一次突然西進,在攻陷了婺源及徽州后進軍江西,不久又在廣信江流域出現(xiàn),并對饒州構成了威脅。
左宗棠做了一個冒險的舉動,在面對敵軍之時,他將5000名從未上過戰(zhàn)場的新兵分為兩個部分,接著,他派出1400人于11月11日南下貴溪。在貴溪周邊,這支分遣隊三次跟太平軍交戰(zhàn),試圖將敵軍趕往東邊的浙江。太平軍沒有如左宗棠所想的進入浙江,而是折向了北邊的德興。隨后,這支分遣隊隨即回到樂平,左宗棠率軍挺進德興并在12月14日將其攻占。到此時,太平軍才往浙江方向奔去。
太平軍的另一個支隊在將建德和東流的城鎮(zhèn)攻陷之后轉戰(zhàn)江西,將位于江畔的彭澤順利攻克。因此,南昌以南也出現(xiàn)了太平軍,他們主要在鄱陽湖西岸及浮梁一帶活動,并且對圍攻安慶的湘軍進行攻擊,同時對祁門的曾國藩也構成了包圍態(tài)勢。各地方似乎都出現(xiàn)了他們的部隊,而江西太平軍的首領,則是太平天國后期的兩位名將忠王和侍王。
率部趕到景德鎮(zhèn)的左宗棠在12月25日遭遇阻擊,但被左宗棠成功擊退,左宗棠順勢還將浮梁鎮(zhèn)收復。1861年1月4日,左宗棠的西翼遭到一支太平軍的攻擊,浮梁和景德鎮(zhèn)也同時遇襲,然而左宗棠將之全部擊敗。此時位于祁門的曾國藩處境不妙,連續(xù)幾周,他都無法擺脫危機,保持從景德鎮(zhèn)到祁門的交通幾乎是那段時間他唯一能做到的事情,但僅僅是這樣,也能多少對正在攻打建德的鮑超給予一點支持。
太平軍帶來的壓力在3月份有所減輕,12日,曾國藩攻占休寧。左宗棠則成了侍王的注意目標,3月22日,樂平遭到侍王圍攻。曾國藩派出了一支隊伍防守景德鎮(zhèn),同時,他命令左宗棠移師太平軍占據(jù)優(yōu)勢的饒州。4月8日,左宗棠在鄱陽湖附近擊敗太平軍后,進軍樂平。此時,太平軍已經移師景德鎮(zhèn),當左宗棠抵達樂平之時,太平軍已經攻陷了景德鎮(zhèn)。隨后,侍王繼續(xù)南下進攻樂平,但在4月14日被阻擊后退守景德鎮(zhèn)。
4月13日,曾國藩開始攻擊徽州,卻在21日被太平軍擊敗,只好返回休寧。侍王在景德鎮(zhèn)集結了附近的所有兵力后,再一次攻打樂平。4月17日,左宗棠在樂平與景德鎮(zhèn)之間擊敗了太平軍,但是對方很快得到增援,又將左宗棠包圍在樂平。他們決定在4月22日攻克樂平,并于進攻受挫后的次日再次發(fā)起強攻,左宗棠嚴陣以待,最終還是將太平軍擊潰,致其死傷無數(shù)。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曾國藩派鮑超去前線協(xié)助左宗棠。鮑超一舉將重鎮(zhèn)景德鎮(zhèn)攻克。太平軍一邊在樂平受到重創(chuàng),一邊又丟了景德鎮(zhèn),整個軍隊士氣低迷,開始向浙江方向大舉推進。而曾國藩則將大營遷到了東流,左宗棠則對太平軍展開了追擊,迫使其穿過德興,直奔廣信。
另外一支太平軍從安徽池州趕來,這支軍隊突然穿過建德,直逼景德鎮(zhèn)。這讓左宗棠始料不及,他聽聞消息,立即回師迎擊,于6月14日,率領軍隊抵達景德鎮(zhèn),但太平軍馬上折返安徽。6月26日,左宗棠一并收復了建德。太平軍從徽州撤離,開赴浙江。安徽省自安慶至徽州一線以南,暫時得到控制。左宗棠在景德鎮(zhèn)留下約1000人駐守,1861年7月9日,他率領剩余部隊抵達了扼制通往江西一條要道的婺源。此后,一直到11月份,他都一直待在婺源。
左宗棠結束了自己的第一輪征戰(zhàn)。上一年10月,他抵達樂平,從那時起到現(xiàn)在,他招募和組織的這支小部隊與太平軍有了二十多次交戰(zhàn)記錄。在這場戰(zhàn)爭中,有幾次交鋒屬于較為大型的戰(zhàn)斗?!赌曜V》作者說,左宗棠每戰(zhàn)必勝,只在序列戰(zhàn)中有時會在一兩個環(huán)節(jié)小有失手。我們要考慮到,培養(yǎng)他的是一種并不特別有利于培養(yǎng)尚武精神的教育體制,這還是他首次經歷真正的戰(zhàn)場,在將10年內戰(zhàn)的作戰(zhàn)行動和這輪征戰(zhàn)對比之后,應該可以得出結論:他的執(zhí)行能力極強。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太平軍這次在江西向朝廷炫耀武力,目的是為了迫使圍困安慶的湘軍撤圍。他們認為曾國藩為了協(xié)助左宗棠恢復江西局勢,會從安慶調出部隊。為此,太平軍進入江西攻擊曾國藩的每個據(jù)點,同一時間派出一支部隊攻打圍在安慶城下的曾國荃部,但是在這些地方太平軍并沒有足夠強大的軍力,所以也無法取得一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曾國藩制定的政策使得官軍被分隔在長江兩岸,事實上在一開始太平軍還握有戰(zhàn)斗的主動權,完全可以在長江北岸集結主力,趁曾國藩來不及渡江增援他的弟弟時,一舉擊潰曾國荃圍攻安慶的湘軍。有時候,戰(zhàn)爭中最有利的做法就是直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