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燭于漪 作者:董少校 著,吳雪梅 編


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于漪老師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全國的教師們受到極大鼓舞,中國也有教育家了。這是于漪老師的榮譽,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榮譽,我們大家都分享了她的榮譽。

2010年8月,《中國教師報》有記者問我:“教育家的定義或者標準是什么?你覺得什么樣的人能夠被稱為教育家?”我的回答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小學、幼兒園教師,還是大學教師,當然也包括校長,如果熱愛教育事業(yè),懂得教育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做出了優(yōu)異的成績,并且對教育有研究,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先進理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風格,在教育界有一定影響,就可以稱為教育家?!庇阡衾蠋熅褪沁@樣的教育家。

于漪老師的事跡我早有所聞,我讀過多篇她在《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上發(fā)表的文章,還讀過許多關于她的報道。2010年第26個教師節(jié)前夕,于漪老師被評為首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當時我是評委之一。后來我在上海教育出版社見過她的《于漪全集》,有8卷21冊之多,感到她真了不起。一名中學教師,工作那么繁忙,還能從事教學研究,有這么豐碩的研究成果,真不愧是中國的人民教育家。但是,她在上海,我在北京,過去接觸較少,所以對她還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感謝董少校先生撰寫的人物傳記《紅燭于漪》,把一個鮮活的教育家的光輝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使我們對于漪老師有了深刻的了解。

那么,我們向于漪老師學習些什么呢?

我覺得,首先要學習她熱愛教育事業(yè),奉獻祖國的精神。她說:“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她真是做到了這一點,70年不離講臺,為的是培養(yǎng)祖國的未來。她說:“教師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xiàn)在,一個肩膀挑著國家的未來。”她把愛灑給所有的學生,對他們愛嚴相濟。她認為老師的愛不同于父母之愛,老師的愛,是為了祖國的未來,是無私的愛,不求回報的愛。她總是嚴格要求學生,使他們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

其次是學習她始終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于漪老師認為,教育,不僅僅是把知識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人。她在《文匯報》上發(fā)表文章,題目就是“胸中有書,目中有人”。她說“既教文,又教人”,目的是“培養(yǎng)有中國心的現(xiàn)代文明人”。她認為教書是為了育人,要把育人深入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她提出語文學科要“德智融合”,充分挖掘學科內在的育人價值,真正將立德樹人落實到學科主渠道、課堂主陣地。

第三是學習她深入鉆研、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于漪一開始教歷史,后來又轉教語文,這是一個很大的轉向,尤其是語文教學歷來爭論很多。她孜孜不倦地學習,就像她說的“學做教師”,潛心學習,深入鉆研,改革創(chuàng)新。于漪老師在20世紀60年代初就進行教育改革。她說,從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學習,學生要做學習的主人,教育質量方能真正提高。于是她就嘗試教育改革,著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風格。于漪老師是語文教育改革的推動者。她關于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理念,對語文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第四是學習她嚴謹治學、專心教學的專業(yè)精神。70年來她心無旁騖,專心于教育教學工作。她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素質教育,用全面發(fā)展的理念教書育人。她認真鉆研教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堅持上好每一節(jié)課,教好每一個學生。她說,她的課幾乎堂堂都是公開課,有教研員來聽課,有其他學校的老師來聽課。70年來,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作為班主任,她將極差、極亂的班級帶成了先進集體;作為校長,她讓名不見經(jīng)傳的學校成為數(shù)一數(shù)二的全國先進學校。

第五是學習她不忘初心、培養(yǎng)青年的無私精神。于漪老師是我國最早的語文特級教師,是語文教學界的權威,但她從不以權威自居,時時不忘培養(yǎng)扶持青年教師,想方設法為青年教師搭建平臺。作為“導師”,她用最博大的愛和最樸實的教誨,言傳身教,培養(yǎng)了三代特級教師,帶出了一批全國知名的教學能手、德育名師。于漪老師不愧“育人是一代師表,教改是一面旗幟”。

可以向于漪老師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在短短的篇幅中,言不盡意。還是讓大家來讀讀《紅燭于漪》吧,我想讀者會有更多自己的體會。

作者董少校先生曾擔任《中國教育報》記者,在上海跟蹤、采訪于漪老師十多年,梳理了于漪從出生到退休之后的成長奮斗過程,聚焦她的成就與貢獻,特別對她如何形成“教文育人”思想,如何學做教師、關愛學生、撰文著書,怎樣管理學校、參與社會服務等方面著重展開,脈絡清晰,要言不煩。作者的寫作既帶著豐富的感情,又嚴謹客觀地描述了于漪老師的輝煌人生,揭示出于漪教育思想的形成發(fā)展過程和邏輯脈絡,使我們對于漪老師有一個全面了解。作者邀我作序,我覺得為人民教育家于漪的傳記作序非常光榮,也是我向于老師學習的一個好機會。

是為序。

(顧明遠,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

2020年7月7日

紅燭圖,陸曙光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