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百態(tài)

唐宋詩 作者:徐中玉


人生百態(tài)

王維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252],窮巷牛羊歸[253]。野老念牧童[254],倚杖候荊扉[255]。雉雊麥苗秀[256],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257],相見語依依[258]。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259]

題解

這首詩描寫暮春傍晚的農(nóng)村情景,表現(xiàn)出作者對農(nóng)家生活的歆羨和歸隱田園之想。大約寫于唐玄宗天寶年間,當時作者在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渭川即渭水,這里指其流經(jīng)長安的地方。

評析

“真實似靖節(jié),風骨各別,以終帶文士氣”(張文蓀《唐賢清雅集》)。是的,陶潛之后,將農(nóng)家風光農(nóng)家生活寫得如此生動逼真的,王維是突出的一位。相比起來,王維較多旁觀的成分,陶潛則更投入。不過詩中前八句的描寫,也確實“田家情事如繪”(《網(wǎng)師園唐詩箋》)。其中有農(nóng)村風光,也有農(nóng)村風情;一聯(lián)是風光,一聯(lián)是風情;一聯(lián)是物,一聯(lián)是人。寫物固然真實,寫人尤為親切,如野老候門,田夫相語,皆寫出農(nóng)村的樸實融洽氣氛。上述一切雖屬旁觀,但作者的眼光并不冷漠,無不滲透著歆羨向往之情,所以“即此羨閑逸”的轉(zhuǎn)折與收束,并不感到突然與矯情。

觀獵

風勁角弓鳴[260],將軍獵渭城[261]。草枯鷹眼疾[262],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263],還歸細柳營[264]?;乜瓷涞裉?span >[265],千里暮云平。

題解

這首詩描寫一場游獵的過程與場面,刻畫了一位將軍的威武豪放和高超本領。

評析

題名“觀獵”,因而“通篇不出‘觀’字,全得‘觀’字之神”(屈復《唐詩成法》)。除第二聯(lián)是細觀外,其余皆泛觀,大筆揮灑。起句“風勁角弓鳴”即有雄警峭拔之感,造成勁健豪壯之勢。次句點題。第二聯(lián)兩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正面寫打獵也僅此二句,其他皆為烘托。雄鷹發(fā)現(xiàn)獵物,將軍縱馬捕獲獵物,描繪細膩生動。野草枯萎而不復茂密,故鷹眼顯得特別敏銳;積雪融化而不沾礙,故馬蹄顯得格外輕捷,這本是生活常識,卻人人眼中所有而筆下所無。第五句寫獵罷將軍飲酒新豐,顯示其豪放;第六句寫還歸軍營,以漢代名將相比擬。末聯(lián)“回看”二字,“轉(zhuǎn)出前此為目中所見,終不失觀獵題面”(《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扒Ю锬涸破健钡慕Y語“淡而有味”,令人聯(lián)想到激戰(zhàn)以后戰(zhàn)場的平靜。從另一角度著想,將軍既有“射雕”身手,則必使邊境平綏,結句也似乎有此言外之意。

李白

丁都護歌

云陽上征去[266],兩岸饒商賈[267]。吳牛喘月時[268],拖船一何苦!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269]。一唱都護歌[270],心摧淚如雨。萬人系盤石[271],無由達江[272]。君看石芒碭[273],掩淚悲千古。

題解

《丁都護歌》是南朝樂府舊題,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關于此題的由來,據(jù)《宋書·樂志》記載,劉宋時彭城內(nèi)史徐逵之為人所殺,宋高祖令府內(nèi)直都護丁旿收斂埋葬之,徐妻呼丁旿至閣下詢問殯葬之事。每問,則嘆息曰“丁都護”,其聲哀切,后人據(jù)其聲制成此曲。李白此詩可能是在游丹陽時,親見民伕拖船之苦,聽到他們唱這支哀怨曲調(diào),故借作詩題,與舊題原意無關。

評析

李白是一位主觀抒情型的詩人,他的作品直接描述社會生活的遠不及杜甫的多,故《唐宋詩醇》說此詩“落筆沉痛,含意深遠,此李詩之近杜者”。確實,此詩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是較接近于杜甫的。開頭“饒商賈”為全篇張本,這些富商大賈販賣石頭,沿運河北上謀利,于是便有了以下八句對拖伕之苦的生動描寫。結尾兩句與開頭兩句相呼應,由客觀描寫轉(zhuǎn)為主觀的議論抒情,表現(xiàn)出詩人的仁民愛物之心。這種寫法與立意,在杜甫、白居易詩中所在多有。

杜甫

麗人行

三月三日天氣新[274],長安水邊多麗人[275]。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276],肌理細膩骨肉勻[277]。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278]。頭上何所有?翠為葉垂鬢唇[279]。背后何所見?珠壓腰衱穩(wěn)稱身[280]。就中云幕椒房親[281],賜名大國虢與秦[282]。紫駝之峰出翠釜[283],水精之盤行素鱗[284]。犀箸厭飫久未下[285],鸞刀縷切空紛綸[286]。黃門飛鞚不動塵[287],御廚絡繹送八珍[288]。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289]。后來鞍馬何逡巡[290],當軒下馬入錦茵[291]。楊花雪落覆白,青鳥飛去銜紅巾[292]。炙手可熱勢絕倫[293],慎莫近前丞相嗔[294]!

題解

這首詩大約寫于天寶十二載(753)。當時楊貴妃擅寵后宮,其從兄楊國忠任右丞相,其他兄弟姐妹也因裙帶關系得到封賞,楊氏一門炙手可熱,勢傾天下。詩中通過鋪張描寫,諷刺他們驕奢淫靡的生活,從一個側面揭露了唐玄宗末年的政治弊端?!尔惾诵小肥嵌鸥ψ詣?chuàng)的樂府新題。

評析

杜甫寫此詩時,正值楊氏兄妹炙手可熱氣勢熏天之日,他在篇末勸別人“慎莫近前”,而自己卻予以如此辛辣的諷刺鞭笞,其關切國事、疾惡如仇的勇敢精神,便可想而知。自然,他在詩中運用了隱晦含蓄的藝術手法,所謂“通篇俱描畫豪貴濃艷之景,而諷刺自在言外”(《唐詩快》),“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讀杜心解》)。通篇都借鑒漢大賦鋪張揚厲之法,在夸張的、淋漓盡致的描繪中正話反說,深寓憤慨。全詩可分兩大部分。開頭至“御廚絡繹送八珍”為第一部分,先寫眾“麗人”的華貴、驕矜、衣飾鮮麗作為襯托,引出楊氏姐妹。為避免重復,不再寫她們的“錦衣”,而只寫她們的“玉食”。后半部分則以簫鼓高奏、賓從如云作為襯托,引出丞相楊國忠。篇幅雖較前為少,但有力處正不在多,一句“慎莫近前”,便寫出其咄咄逼人、不敢向邇的勢頭??傊亸?、含蓄、隱喻、襯托,皆是本篇所用的手法。

李約

觀祈雨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295]。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296]。

題解

本詩通過農(nóng)夫和朱門對待春旱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揭示出封建社會里階級的對立。

評析

桑條無葉,則蠶繭無收;焦土生煙,則禾稼無收。旱情如此緊急,故鄉(xiāng)民不得不迎龍祈雨。而朱門之人于此毫不關心,仍以觀賞歌舞為事。不僅如此,還恐陰雨致管弦濕潤,有礙行樂。作者只將祈雨與不祈雨兩種畫面客觀地描繪出來,便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比效果。楊慎《升庵詩話》評曰:“與聶夷中二絲五谷詩(即《詠田家》)并觀,有《三百篇》遺意。”

白居易

買花

帝城春欲暮[297],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298]。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shù)[299]。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300]。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301]。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302]: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303]。

題解

此為《秦中吟十首》之十。題一作《牡丹》。詩中對豪門貴族的奢侈習俗進行批判,同時表現(xiàn)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評析

此詩分為三層。前十四句為第一層,寫長安豪門貴族以賞玩牡丹為榮,為搜求名貴品種,不惜一擲千金。其中“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二句已經(jīng)為后文埋下了伏線。“有一田舍翁”四句為第二層,寫鄉(xiāng)下來的農(nóng)夫看見達官貴人如此揮金如土,不禁深深嘆息。而他何以嘆息,那些習以為俗、執(zhí)迷不悟的“人人”是不會理解的。末二句為第三層,作者直接出面,把農(nóng)夫低頭長嘆的緣由豁然點醒,不僅明確指斥豪門貴族的窮奢極欲,而且也對用血汗供養(yǎng)這些上等人的勞動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清人馮班說:“白公諷刺詩,周詳明直,娓娓動人,自創(chuàng)一體,古人無是也。凡諷喻之文欲得深穩(wěn),使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公盡而露,其妙處正在周詳,讀之動人,此亦出于《小雅》也。”(《唐宋詩醇》引)讀此詩可以體會這一特點。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304]。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305]?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306]。翩翩兩騎來是誰[307]?黃衣使者白衫兒[308]。手把文書口稱敕[309],回車叱牛牽向北[310]。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311]。

題解

這是《新樂府》五十篇中的第三十二篇。作者原序:“苦宮市也?!弊蕴频伦谪懺┠昶?,宮中所需日用品不再由官府承辦,改由太監(jiān)直接向民間采購,稱為宮市。實際上償不抵值,甚至公開掠奪。韓愈《順宗實錄》卷二說:“名為宮市,其實奪之。”本詩所反映的,正是這種情況。

評析

白居易《新樂府序》自述這一組詩的特點說:“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北酒w現(xiàn)了這一創(chuàng)作特色。

詩歌選取典型事例,揭露宮市給廣大人民造成的嚴重危害。詩中賣炭翁的含辛茹苦、有口難言,太監(jiān)的盛氣凌人、蠻不講理,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賣炭翁的心理描寫雖然只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二句,但十分準確、深刻,非設身處地、具有高度同情心者絕難寫出。詩的結尾沒有采取《新樂府》其他篇章“卒章顯其志”的寫法,而是推出了疲憊焦慮的賣炭翁、空蕩蕩的炭車和系在牛頭上的那半匹紅紗、一丈白綾的特寫,便戛然而止了,但作者的同情和憎恨,全都包含在這樣的畫面之中,正如《唐宋詩醇》所評:“直書其事,而其意自見,更不用著一斷語?!?/p>

李紳

憫農(nóng)二首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312]。四海無閑田[313],農(nóng)夫猶餓死。

題解

詩題一作《古風》。這是李紳早年的作品。第一首寫農(nóng)夫勞而不獲。

評析

春種秋成,有耕耘才會有收獲。雖然普天之下的農(nóng)夫都在辛勤耕耘,但收獲是輪不到他們享受的,他們得到的只有饑餓、死亡。這是多么令人憤慨的不合理的現(xiàn)實!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314],粒粒皆辛苦。

題解

此詩寫農(nóng)夫勞動的辛苦。

評析

由“一粒粟”到“萬顆子”,不是老天的賜予,而是農(nóng)夫的滴滴汗珠凝結而成的。這是事實,可還有許多人對此茫然無知,或者視而不見,因此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把農(nóng)夫頭頂烈日、揮汗鋤禾的場景描繪出來,便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李瑛《詩法易簡錄》評曰:“此種詩純以意勝,不在言語之工,《豳》之變風也?!?/p>

賈島

劍客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315]。今日把示君[316],誰有不平事?

題解

本詩反映了詩人對劍客的傾慕。

評析

首句見其磨礪時間之久,第二句一頓,第三句陡轉(zhuǎn)有力,末句將鋒芒對準“不平事”,則劍客疾惡如仇之品格躍然紙上。

吳敬夫評:“遍讀刺客列傳,不如此二十字驚心動魄之聲,誰云寂寥短韻哉!”(《唐詩歸折衷》引)

張祜

宮詞[317](選一)

故國三千里[318],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題解

這是一首宮怨詩。

評析

首句寫離家距離之遠,次句寫幽居深宮時間之長,既遠且長,沉哀積怨,皆借一聲《何滿子》而發(fā),故雙淚迸落,不能自已。

據(jù)《唐詩紀要》,張祜此詩,傳入宮中,武宗病危時,孟才人曾唱此詩,唱至“一聲《何滿子》”,氣絕而死。張祜為此作《孟才人嘆》云:“偶因歌態(tài)詠嬌顰,傳唱宮中二十春。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吊舊才人。”這說明張祜此詩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因而引起了深宮女子的情感共鳴。

杜牧對此詩評價甚高,其《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云:“可憐‘故國三千里’,虛唱歌詞滿六宮?!彼菑拇嗽娭锌闯鰪堨锏牟拍埽譃閺堨飸巡挪挥霰Р黄降?。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題解

此詩揭示舊社會老百姓一切辛勞果實幾乎全被奪走了。

評析

晚唐社會動蕩,總有那么一些人,巧取豪奪,不勞而獲,享盡勞動者的果實。此詩托言詠蜂,實在抨擊統(tǒng)治者。前二句寫蜜蜂采集之廣,勞苦至極。第三句寫采集之勤,可謂竭盡其力。第四句陡然跌落,見得千辛萬苦,終歸一片空幻,全在為權貴奔忙。此所謂“冷水澆背,陡然一驚”,是典型的反諷式意象結構。

聶夷中

傷田家[319]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320]。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321]。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322],只照逃亡屋[323]。

題解

此詩對遭受沉重剝削難以生存下去的農(nóng)民表示極大的同情,實是對不知體恤百姓的專制統(tǒng)治提出控訴。

評析

二月還不曾養(yǎng)蠶,五月禾苗還在田里,但為救眼前的饑寒,不得不“賣青”度日?!靶隆弊织B用,辛酸無限。再以“剜肉補瘡”作比,更加深刻。后四句于希望中寓諷諫之意,委婉而又強烈?!熬_羅筵”與“逃亡屋”的鮮明對比,更增強了詩的藝術力量。前人謂此詩“有《三百篇》之旨”,“亦為詩史”。(《詩史》)

秦韜玉

貧女

蓬門未識綺羅香[324],擬托良媒益自傷[325]。誰愛風流高格調(diào)[326],共憐時世儉梳妝[327]。敢將十指夸針巧[328],不把雙眉斗畫長[329]??嗪弈昴陦航鹁€[330],為他人作嫁衣裳。

題解

此詩借詠貧女,為舊社會貧士及有志氣卻受壓抑者們的不公處境寫照。

評析

此詩用的是“以男女比君臣、朋友”的比興手法,雖然那“男”——操縱天下文士命運的皇帝和大臣并沒有出場。三、四兩句實是隱約諷刺這些人有眼無珠,致使天下無數(shù)人才遭到埋沒,太不公平。馮班評曰:“托興可哀。”(《瀛奎律髓匯評》)

梅堯臣

陶者[331]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332]

題解

此詩為辛苦勞動者抱不平。制作瓦片的人,自己屋上蓋不起片瓦;不勞而獲的人,反而都占住在高房大廈里。

評析

此詩通過一、三兩句生存情況的對比,二、四兩句住房條件的對比,鮮明地表現(xiàn)了人間的不平、社會的不公。詩人全用白描,擺出事實,未作任何判斷。讓讀者自己作出結論,感受通過思考可更深刻。

陳師道

絕句四首(其四)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333]。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334]?

題解

這首詩四句都是議論,不著景物,從中表現(xiàn)了作者對時世不滿的心情。

評析

這是一首詠懷詩。說這樣的人生總難令人開懷。作者心有怨憤,借常遇的不愉快不滿足為例,便不空泛。吳曾將這首詩稱為陳師道的得意之作。

李綱

病牛

耕犁千畝實千箱[335],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題解

宋室南渡后,力主抗金、深孚眾望的李綱出任宰相,但不久即遭投降派詆毀罷相,這首詩即作于罷相之后。

評析

此詩托物寄意,以病牛自喻,以病牛自慰,雖遭受打擊,胸懷不平,依然欲濟蒼生,心系天下。后二句和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一襟抱。

楊萬里

插秧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336],雨從頭上濕到胛[337]。喚渠朝餐歇半霎[338],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蒔未匝[339],照管鵝兒與雛鴨[340]?!?/p>

題解

此詩白描插秧忙碌情狀,舉家大小全部出動,密切配合,辛勤勞作,令人感動。

評析

楊萬里早年曾學江西派,但隨著閱歷加深,對江西派末流好掉書袋、故作艱深的詩風日益不滿,主張用平易明白的語言,寫出對自然和人生真實的感受,而他也確有那種“生擒活捉”的本領。如這首詩,通篇用口語、俗語連綴成句,用毫不賣弄甚至毫不修飾的白描手法,寫出農(nóng)家插秧的情景,那么淺顯,那么真實,又是那么生動,那么形象,只覺一股活潑潑的生活氣息,從詩中溢出,向人撲來。

范成大

晚春田園雜興十二絕(其三、其六、其十)

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雞飛過籬犬吠竇[341],知有行商來買茶[342]

三旬蠶忌閉門中,鄰曲都無步往蹤[343]。猶是曉晴風露下,采桑時節(jié)暫相逢。

雨后山家起較遲,天窗曉色半熹微[344]。老翁欹枕聽鶯囀,童子開門放燕飛。

題解

寫江南農(nóng)村春日田園忙于勞作景象,樸實生動,富于地方特點。

評析

在范成大之前的田園詩,大多為古風,但他卻選用七絕這種形式,用簡潔明白的語言,對江南農(nóng)家生活進行了全方位的表現(xiàn),根據(jù)敏銳、細膩的觀察,描寫了許多被一般作家所忽視的生活細節(jié)。寥寥數(shù)筆,便勾勒出一幅幅情趣盎然、聲色兼?zhèn)涞膱D景,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擺脫士大夫們田園詩的俗套,新鮮可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