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九空
【釋義】“十室九空”形容災(zāi)荒、戰(zhàn)亂或苛捐雜稅造成百姓貧困、顛沛流離的悲慘景象。
【出處】此典出自《宋史·余靖傳》:“今自西陲用兵,國帑虛竭,民亡儲蓄,十室九空。陛下若勤勞罪己,憂人之憂,則四民安居,海內(nèi)蒙福。如不恤民病,廣事浮費,奉佛求福,非天下所望也?!?/p>
北宋大臣余靖,青年時就以才華出眾著稱,他當過縣尉、知縣、秘書丞。上書言事,頗有學識,又被提拔為集賢院校理,修訂班固《漢書》等典籍。
當時,革新派范仲淹因上書言事而遭貶斥,諫官御史都沒有人敢替他求情。余靖上書說:“范仲淹因彈劾大臣而獲罪,這是不應(yīng)該的。如果他的話不符合皇上的心意,那么皇上聽也可以,不聽也可以,怎么能給范仲淹治罪呢?這樣一來,可能天下人都不敢開口說話了。”不料,余靖也因此被降了職。當時歐陽修、尹洙等有名人物都因替范仲淹說情而遭貶,余靖也因此名聲在外了。慶歷年間,宋仁宗(趙禎)決心改革弊制,增設(shè)諫官,任命余靖為右正言。
有一次,開寶寺靈感塔發(fā)生火災(zāi),有人傳言說,靈感塔中的佛舍利不但沒有被燒毀,而且閃閃發(fā)光呢。他們乘機蠱惑人心,想重修靈感塔,弄得宋仁宗也猶豫不決。余靖上書說:“臣聽說,自古以來的賢能帝王,都能勤勞儉樸,推行德政,感化天下人心。即使發(fā)生了苦難,也能順利度過。如今自從在西部邊境用兵以來,國庫空虛,財力耗盡,百姓沒有積蓄,流離失所,十室九空。如果陛下奮發(fā)圖強,痛改自己的過失,憂天下人之所憂,那么,四方百姓就會安居樂業(yè),天下人就會蒙受陛下的恩澤。如果不體恤百姓的疾苦,事事?lián)]霍浪費,用修復(fù)佛塔、供奉佛舍利的辦法祈求天下太平,這不是天下人所希望的。有人說,佛舍利經(jīng)大火焚燒還沒有被燒壞,這不是神異之事嗎?這種說法是荒誕的。佛舍利本來就埋藏在土中,大火根本燒不到它,又怎么會燒壞呢?又有人說佛舍利都能發(fā)出奇異的光澤,必定有神靈庇護,這種說法更是無稽之談。如果說神仙有靈,可是卻連一個佛塔都保護不了,被大火燒毀了,又怎能靠神仙來保護天下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