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 二首
溫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今屬山西)人。才思敏捷,尤長于詩賦。作官賦八叉手而成,時號“溫八叉”。精于音律,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大中(847—859)初應進士,屢不第。徐商鎮(zhèn)襄陽,署為巡官。商知政事,用為國子助教。商罷相,貶為方城(今屬河南)尉,再改隋縣(今屬湖北)尉。飛卿為人放浪不羈,據(jù)傳,宣宗喜唱《菩薩蠻》,宰相令狐绹請溫代作20首以進,并戒勿泄。溫遽揚言于外。又嘗譏绹無學,觸怒權貴(孫光憲《北夢瑣言》),致坎終身,流落而死。溫詩與李商隱齊名,世稱“溫李”。今存詩集五卷。其詞與韋莊齊名,世稱“溫韋”。唐士大夫唯溫專力詞體,始有專集,詞集名《握蘭》、《金荃》,今已散佚。后蜀趙崇祚編《花間集》,以溫庭筠詞66首冠于書首,尊他為花間詞派鼻祖。朱孝臧刻溫詞名《金奩集》,可靠的有62首。《全唐詩》附詞收59首。王國維輯《金荃詞》70首。溫為伶工制詞,供貴族娛樂、遣興之用,詞風秾艷,題材狹窄,把詞引向“艷科”邪路;但他為詞造語精工,抒情含蓄,對詞這種體裁的確立與發(fā)展很有影響。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①,鬢云欲度香腮雪②。懶起畫蛾眉③,弄妝梳洗遲④。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⑤。新帖繡羅襦⑥,雙雙金鷓鴣⑦。
【注釋】
①小山:一說指“眉山”。但“眉山”稱“小”者未見,“眉山”云“重疊”亦費解。一說指“屏山”,“小山”是“小屏山”之簡稱。似是。許昂霄《詞綜偶評》:“小山蓋指屏山而言?!薄捌辽健被颉靶∑辽健笔菋D女閨中床頭的器具,為詩詞中常見名物之一。作者另有句“枕上屏山掩”(《菩薩蠻》)。金:一說指婦女兩眉間涂飾的“額黃”或發(fā)髻上佩戴的金釵。但二者皆不能以“明滅”形容。一說指屏山上的涂金。屏山折疊,金色明暗。似是。作者另有句:“日映紗窗,金鴨小屏山碧?!?《酒泉子》)這句的意思是:早晨的陽光照射在床頭的屏山上。因開合而有陰陽面的屏山,閃現(xiàn)著時明時暗的金彩。
②鬢云:如云的鬢發(fā)。度:動詞,這里指烏發(fā)的滑動。許昂霄謂“鬢絲繚亂”。這句的意思是:美人的烏云似的鬢發(fā)滑落在雪白的臉頰上。
③蛾眉:飛蛾觸須,彎曲細長,故用“蛾”形容婦女之眉?!岸昝肌币彩敲琅拇Q。
④弄妝:調脂抹粉?!芭辈豢舍尀椤巴媾?。
⑤“照花”兩句:一鏡是面前妝臺之鏡,一鏡系手持把兒鏡。俗稱“打反鏡”。這兩句的意思是:美人梳妝簪花以后,在前鏡、后鏡中看到花光人面,兩艷交輝。
⑥帖:同“貼”,指貼金或貼繡。唐代婦女刺繡的一種工藝。方法是先以金線繡好花樣,再依花樣剪下縫貼在衣上。羅襦:綢上衣。
⑦金鷓鴣:繡金的鷓鴣。鷓鴣,一種似斑鳩的鳥。這兩句的意思是:美人穿上新繡的綢上衣,上面繡著一雙金色的鷓鴣鳥。
自從后蜀趙崇祚編《花間集》,以溫助教(即溫庭筠)詞列第一,凡66首,后世便尊溫庭筠為花間派鼻祖。溫庭筠以文人制伶工之詞,這就是說,為伶工作詞,供貴族階級娛樂遣興之用。正像《花間集》序中所說:“則有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嬈之態(tài)?!苯翊嬗兴?4首《菩薩蠻》,描摹歌女的生活與情思,極精艷婉約之能事。這里的第一首,可以示出溫詞的藝術造詣和風格特征。
關于這首詞的內容,有新與舊的兩個極端看法:一個極端是清張惠言在《詞選》中所說:“此感士不遇也。篇法仿佛《長門賦》,而用節(jié)節(jié)逆敘。此章從夢曉后,領起‘懶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睆埢菅砸员扰d寄托解溫詞,把詞中女主人公的修飾穿衣提到《離騷》的“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的高度,仿佛女主人公是一個懷才不遇、獨善其身的隱士。其實考察溫飛卿的身世與思想,以及他這首詞的寫作動機,他與屈原的潔身自好毫無共同之處。就連說篇法像司馬相如的《長門賦》,一個以“夢”作結,一個從“夢”開始,也未免過于牽強。另一個極端是近人胡云翼的解釋:“這是工筆描的美女畫像。這種寄生婦女的生活,當然是空虛無聊的?!惫P者認為,與其批判詞中人物的寄生生活,不如批判作者的以詞為貴族消遣佐興的工具。至于指出它的工筆描繪,則它的藝術價值其實還遠不止此。
這首詞寫的是閨怨,很難說有寄托,但也并非純描繪。不過它具有意寓物象、神在言辭、蘊而不露、融而宜修等可貴特征。詞里沒有明顯的主觀悲喜的流露,只是首句以名物——“小山”與“鬢云”的描寫暗示人物在夢醒時的精神恍惚和心靈觸動。她回味夢中的甜蜜,咀嚼夢醒的悵惘,不自覺地動了一下身子,一綹亂發(fā)滑到臉頰上。注意作者筆下的濃墨重彩:半明半暗、忽隱忽現(xiàn)的閃動金色,配襯著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發(fā)。接著描寫她起來梳妝了,一個“懶”字,一個“遲”字,透露了“豈無膏沐,誰適為容”的幽怨情懷。對鏡的時候,看見自己美貌如花,不免興起盛時獨處、顧影自憐的傷感;穿衣的時候,看見衣上的對對金鳥,又觸動了物雙人單、情何以堪的哀愁。這一番綿密、精致的描繪,通過客觀與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寫盡了閨中人的懨懨情態(tài)和寂寞心懷。
對于此詞,近人繆鉞、葉嘉瑩《靈溪詞說》以詩作注曰:“繡閣朝暉掩映金,當春懶起一沉吟。弄妝仔細勻眉黛,千古佳人寂寞心?!彼麄儚倪@首詞創(chuàng)造的渾融意境中拈出“寂寞”二字,應該說是抓住了“詞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