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①
碧云天,黃葉地②,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③,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④,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⑤。明月樓高休獨倚⑥,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注釋】
①蘇幕遮:一解作唐代馬戲吹奏的曲牌。宋洪邁《容齋四筆》:“渾脫隊”條:“唐中宗時……坊邑相率為渾脫隊,駿馬胡服,名曰蘇幕遮。旗鼓相當(dāng),騰逐喧噪。”一解為波斯語的譯音,原意為頭巾。宋王明清《揮麈錄》:“婦人戴油帽,謂之蘇莫遮?!编u祗謨《遠(yuǎn)志齋詞衷》:“蘇幕遮,西域婦帽也?!?/p>
②碧云天,黃葉地:元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折“碧云天,黃花地”,由此化出。
③“山映”句:倒裝。意思是斜日映山,水天相連。
④黯(àn)鄉(xiāng)魂,追旅思(sì):黯,黯然,內(nèi)心凄愴貌。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追,緊隨不舍,纏住不放。旅思,羈旅的情思。
⑤“夜夜”句:反語。含蓄地暗示夜間因旅思糾纏,不得好睡。
⑥“明月”句:承上啟下,暗指天色由黃昏移至月上,人物由登樓移至室內(nèi)。前闋登樓念遠(yuǎn),獨倚難堪;后闋入室難眠,飲酒致淚。
《蘇幕遮》別具風(fēng)格,代表范公詞作的另一個方面。如果說他的《漁家傲》突出地反映了時代特點,擴(kuò)大了詞的題材,把詞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那么,這一首《蘇幕遮》較多地表現(xiàn)了詞的特點,發(fā)展了詞的藝術(shù),同樣有助于確立詞與詩相抗衡的平等地位?!稘O家傲》不愧為詩文大家范公之作,在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煉字運思上都十分講究;而《蘇幕遮》仿佛作者是當(dāng)行本色的制詞老手,不見絲毫詩文痕跡,抒情婉轉(zhuǎn),造語清新,料不到是一代名臣范公所制。許昂霄說:“鐵石心腸人,亦作此銷魂語!”(《詞綜偶評》)殊不知這是他的真情流露,何嘗有損于其名望。
上闋寫景,麗語聯(lián)翩,層層有序?!氨淘铺欤S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毕扔缮隙?,仰觀碧云,俯見黃葉,平視一泓秋水,寒煙籠翠?!氨獭薄ⅰ包S”和朦朧的“翠”便是望中秋色。“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痹儆山斑h(yuǎn),目光從秋水到遠(yuǎn)山,從夕陽到天際。開頭景因情生,這時情因景見。極目水天相連處,依舊望不到情系的家鄉(xiāng)。作者以“芳草”代指鄉(xiāng)思,更加巧妙地責(zé)它“無情”,意思是說,一切望中之景,動我鄉(xiāng)思,它們都是有情之物;獨你這在我念中的“芳草”,偏偏不在眼底,你豈不是“無情”嗎?古人詩賦中,每以“芳草”喻鄉(xiāng)思、別情。如《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維《送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等,莫不如此。至于黃蓼園說什么“‘山映斜陽’三句,隱隱見世道不甚清明,而小人更為得意之象。芳草喻小人,唐人已多用之也”(《蓼園詩話》),實屬奇談,有那樣作詩的嗎?上闋三字聯(lián)對,點染秋色之艷;而接下來的九字長句,抑揚頓挫,一唱三疊,尤其攝得這幅秋色圖之神髓?!扒锷B波,波上寒煙翠”,仿民歌接字格,疊一“波”字,連起前四、后五的長句,讀來仿佛隨著遠(yuǎn)眺的目光,上、下、遠(yuǎn)、近地將一片秋色收于眼底。“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前句又引出山與斜陽及水與天,補足秋景,倒裝法則為詩詞中常見。后句用一個“更”字,使第二個前四、后五的長句分為兩層,使目光遠(yuǎn)而又遠(yuǎn),從有情的看得見的斜陽到無情的看不到的芳草,詩人滿腔深情躍于紙上,融在心底。妙語連珠,天然清麗,芳香溢口,百讀不厭。
下闋言情,柔情婉轉(zhuǎn),一氣呵成。過片三字聯(lián)對“黯鄉(xiāng)魂,追旅思”,把上下闋聯(lián)成一體,明寫全詞題旨。作者用“黯”、“追”字樣表明詞的中心內(nèi)容——這段鄉(xiāng)愁旅思是無法排解的。上闋寫的是“對景難排”,下闋接的是“入夜難寐”?!耙挂钩恰⒑脡袅羧怂?,這句話是反著說的:家鄉(xiāng)既望不到,倘能做個回家的好夢也好。無奈連回家的好夢也難得一做,“除非”有好夢可做,否則睡又何益,更何況更難入睡呢!單句“明月樓高休獨倚”,首先是個補敘,點明上闋之景皆是主人公登樓所見;其次暗示時間與人物的移動,登樓是在黃昏,下樓已在月上,再次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睡既不能,只有舉杯解愁了。“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可知對景、入睡、舉杯,全都徒勞無益,這羈旅鄉(xiāng)愁,無論如何也是解不開、揮不去的了。全詞情景交融、主題統(tǒng)一,結(jié)末這一非凡好句,更將情思推至極致,深情的詩人抓住酒和淚皆為流質(zhì)的共同性,創(chuàng)造出酒化為淚、酒即是淚的比喻,點出令人心酸的“舉酒銷愁愁更愁”的事實。如此的往復(fù)抒情,婉轉(zhuǎn)新思,把詞別于詩的鮮明特征都表露出來了。
《漁家傲》蒼涼悲慨,《蘇幕遮》旖旎纏綿,依各自的內(nèi)容思想,表現(xiàn)出不同的語言風(fēng)格。然而,詞中的真摯感情、寥闊氣象,并無差異,都成絕響,那是由范公所處的時代和他的經(jīng)歷、人品、學(xué)識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