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言傳身教中成長
1841年,諾貝爾已經(jīng)8歲了,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了。
這年秋天,諾貝爾進了斯德哥爾摩的圣雅可布高級衛(wèi)道士小學。
自從走進學校以后,小諾貝爾的身子骨漸漸結(jié)實起來,也不像以前那樣愛鬧病了。
小諾貝爾天生就是個沉默寡言的孩子,加上他從小就被整天關(guān)在家里,所以也沒有朋友。但是在學校,在眾人之前,他卻毫不膽怯。在教室里他也瞪著大眼睛,專心聽老師的講解。
“那么,河水為什么會流?誰知道?”
老師出的問題,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相當有難度的。
“我知道?!敝Z貝爾勇敢地舉起手來。他再一看周圍,發(fā)現(xiàn)舉手的只有自己一個人,才有點羞澀起來。
“好,諾貝爾,你說說看!”
“那和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是一樣的道理?!?/p>
他這種不同尋常的說明,使老師大吃了一驚。
“哦,那是什么緣故呢?”
“從前,有一位叫牛頓的大學者,一天,當他正在蘋果樹下坐著的時候,從樹上掉下來一個蘋果,正好打在了他的頭上。當時,他覺得很疼,便思索著為什么蘋果會掉下來。結(jié)果,他想到了地球有引力的道理?!?/p>
“嗯,你非常聰明,能夠想到這些?!?/p>
“這是我在哥哥的畫冊里讀到的?!?/p>
“嗯,那么,有引力就怎么樣呢?”
“因為,地球有引力,無論什么東西都會從高處向低處移動。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河水從山上向海里流下去,這都是因為引力的關(guān)系?!?/p>
“呀!”老師驚異地聽著諾貝爾的說明,幾乎忘記了夸獎他。
學期終了時,哥哥羅伯特氣喘吁吁地跑了回來說:
“不得了,媽媽,真不得了啊!”
“怎么了?羅伯特?!?/p>
“媽媽,阿爾弗雷德……”
“阿爾弗雷德怎么了?”
母親的臉色都變了。
“阿爾弗雷德得了優(yōu)等獎,在班上的成績第一名呢。”
“哦,阿爾弗雷德的成績……”
母親的眼里充滿了喜悅的淚珠。身體孱弱的諾貝爾,考試的成績居然榮獲第一。母親以為,這樣才對得起他在俄國的父親。
可是,諾貝爾仍然是一個孤獨的少年。
他沒有朋友。只要一有空閑,他便開始讀書?;蛘?,他就干脆獨自一人坐在樹蔭下靜思默想。
正是他的這些性格特點,使他后來成為了非常有成就的人。他有著非常廣博的知識,并且掌握了幾種語言。
但是,諾貝爾在這個學校里只上了兩個學期的課程。
第一學期的成績報告單表明,他的智力得A,全年級82人中僅有三人得到了同樣的分數(shù),他的勤勉和操行也得了A。而在第二學期,他的智力和勤勉仍為A,不過操行得B,可能由于他在課堂上私語或遲到的原因。哥哥路德維希的智力、勤勉和操行只得了B。
諾貝爾取得好成績,也是得益于從小父親對他的早期教育。
有一天,諾貝爾看見父親帶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種裝修浴室用的各種顏色的玩意兒。伊曼紐爾把它疊壘起來,弄得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然后讓諾貝爾把它推倒。
諾貝爾推動一邊,“嘩啦”一下,它們就全倒了。過了一會兒,伊曼紐爾又幫著把小瓷片重新堆起來。這次他讓諾貝爾變出些復雜點兒的花樣:兩白一藍,兩藍一白。
諾貝爾的母親羅琳娜忍不住對丈夫說:
“唉,你讓巴涅隨便玩不就是了?他愛在哪兒加個藍,就讓他加好了。”
父親回答道:“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訴他這是多么有趣呢!這是數(shù)學的第一步?!?/p>
諾貝爾家里有一套《大英百科全書》,父親常讓諾貝爾坐在他的膝上,給他讀里邊的章節(jié)。
有一次讀到恐龍,書里說,“恐龍的身高有25米,頭有6米寬?!彪S后父親對諾貝爾說:
“呀!讓我們想一下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說,要是恐龍站在門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腦袋湊著咱們這兩層樓的窗戶,可它的腦袋卻伸不進窗戶,因為它比窗戶還寬呢!”
小諾貝爾難以想象,這世界上居然還有這么大的動物,而且居然由于無人知曉的原因而滅絕了。他覺得這一切新奇極了,這簡直令他太興奮了。他從父親那兒知道,任何東西,都要琢磨出它們究竟在講什么,實際意義是什么。
諾貝爾從小體弱多病,但意志堅強,不甘落后。他的父親喜歡化學實驗,常常講科學家的故事給諾貝爾聽,鼓勵他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
有一次,諾貝爾看見父親在研制炸藥。父親的錘子落在鐵砧上,受捶的硝化甘油立即發(fā)生爆炸。諾貝爾被這奇妙的現(xiàn)象迷住了,他睜大圓溜溜的眼睛問:
“爸爸,炸藥傷人,是可怕的東西,你為什么要制造它呢?”
爸爸回答說:
“炸藥可以開礦、筑路,許多地方需要它呢!”
諾貝爾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說:
“那我長大以后也做炸藥?!?/p>
諾貝爾剛上學就能取得好成績,一方面是母親對他的精心呵護,使身體孱弱的小諾貝爾能上學讀書,更主要的是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從小對他的言傳身教。
在學校里,諾貝爾由于身體的原因,他幾乎沒有伙伴,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里讀書寫作,或是一個人到田野、丘陵、河邊去,在大自然中尋求屬于他的童年。
孤獨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他獨自觀察自然的愛好,使他從中體驗到無窮的樂趣。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在少年時代研究了自然這個最好的教科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