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顯露出發(fā)明天賦

從“科學瘋子”到炸藥之父:諾貝爾 作者:劉亞超 著


顯露出發(fā)明天賦

早在1841年,父親伊曼紐爾把黑色火藥裝進鐵球發(fā)明水雷時,在諾貝爾的心里,對父親工廠里生產大量武器一直就持有懷疑、不解和反感的態(tài)度。

家族事業(yè)的發(fā)展似乎與諾貝爾的愿望正好是相背離的。有一次諾貝爾與父親探討起這個問題時,伊曼紐爾頗富哲理的觀點幫助諾貝爾解除了困惑。

父親這樣說:“武器可以制造和平!我們可以不制造武器,但不能阻止別的國家擁有武器,所以一旦戰(zhàn)爭發(fā)生,我們就無還手之力。

“武器并不是造成戰(zhàn)爭的直接原因??!我們制造的武器如果非常強大,強大到只要一使用,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毀滅敵我雙方,這樣也許就不會再發(fā)生戰(zhàn)爭了?!?/p>

父親的觀點,在很長時間內,對諾貝爾產生了影響。

1852年,伊曼紐爾父子的水雷終于在圣彼得堡附近的奧契達河河口試驗成功。但關于水雷管轄權的歸屬,海軍、陸軍展開了無休止的爭執(zhí),問題被無限期地擱置起來。

1853年,俄國和土耳其因“巴勒斯坦圣地”發(fā)生軍事沖突,同年10月4日,土耳其對俄宣戰(zhàn)。1854年3月28日,英法對俄宣戰(zhàn)。

這場戰(zhàn)爭的表面起因是宗教問題。俄國向奧斯曼帝國提出為保護奧斯曼帝國境內的東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國的保護地的要求,這個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帝國蘇丹拒絕。法國的天主教徒和英國的新教徒也反對俄國在巴勒斯坦建立據點的企圖。俄國在蘇丹拒絕后決定以此為借口,對奧斯曼帝國采取軍事行動。

俄國首先與奧斯曼帝國斷交,并開始占領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屬國。 戰(zhàn)爭的真正原因是奧斯曼帝國逐漸的、內部的瓦解,俄國認為這是它將它在歐洲的勢力不斷擴大的好機會,尤其是它獲得一個通向地中海和占領巴爾干半島的好機會。

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半島上的統(tǒng)治此時顯然搖搖欲墜,而俄國則爭取獲得對恰納卡萊海峽和伊斯坦布爾海峽的控制。英國和法國反對俄國的擴張,它們不希望俄國獲得這些戰(zhàn)略要地,以維持它們自己在東南歐的勢力和利益。

戰(zhàn)爭主要在俄國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進行,因此,這場戰(zhàn)爭也稱為克里米亞戰(zhàn)爭。英法聯(lián)軍包圍了克里米亞半島南端的港口塞瓦斯托博爾,這是控制黑海的要塞。俄國筑起一道工事保衛(wèi)軍港,戰(zhàn)斗異常激烈。就連沙皇王宮所在的圣彼得堡也必須防備來自海上的攻擊。

為了應付戰(zhàn)事,俄國總參謀部想起了伊曼紐爾的水雷,授命他緊急制造水雷,盡快在海域設防,以抵御英國艦隊。

這時,年僅21歲的諾貝爾按照父親伊曼紐爾的設計,在芬蘭灣港口與圣彼得堡的戰(zhàn)略要地、結冰的克隆斯達特軍港的入口布置了水雷。

英法聯(lián)合艦隊未敢冒險進入芬蘭灣。聯(lián)合艦隊司令內皮爾對其海軍部報告說:“芬蘭灣布滿了惡魔的機械?!?/p>

沒有敵船被這些水雷擊沉或擊毀是肯定的,盡管如此,水雷在當時對敵艦也確有一定的威懾作用。

一個英國水兵發(fā)現了一枚水雷,把它撈上來放置在旗艦“威靈頓公爵號”上,交給軍火專家檢查,在拆卸這枚水雷時,當場炸死了一名水手。

雖然破壞力并不是很大,但已經讓人感到恐怖了。隨即,河口又發(fā)生了另一事件。

有一艘俄國汽船不聽領港員指示的路線,結果因撞上一串封鎖港口的水雷而受到重創(chuàng)。游弋在附近涅瓦河口斯韋伯格的英國艦隊目睹到這一事故,由此確信這種水雷的確有效。

正是這一事件使停泊在芬蘭灣的英國艦隊未敢發(fā)動攻擊。圣彼得堡這座城市和居民免受了一場戰(zhàn)爭的災難。水雷成功地阻止了一場戰(zhàn)爭,諾貝爾全家都為之高興、鼓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