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937年,在中國歷史上是不容忽視的一年,對于漫畫界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年。春回大地,上海南郊半淞園的古樹返青了,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和煦的春日暖陽灑落林間,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1937年4月,在半淞園的露天茶座中,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人站了起來,緩緩發(fā)言道:“諸位,今天把大家請到這里,主要是談兩件事。一是去年11月我們舉行第一屆全國漫畫展,展期五天。始料不及的是,觀眾空前踴躍,只好延期。后來又將全部展品流動到南京、蘇州兩地繼續(xù)展出,現(xiàn)在正準備拿到杭州去。看來,我們沒有白白辛苦,白白勞碌,我們得到了社會和廣大觀眾的承認。這一點,朋友們了解得比較多,我無須再講。我要講的最為主要的是,發(fā)起和經(jīng)辦這次展覽的幾位朋友,想借今天的聚會,請諸位考慮,我們是否成立一個全國漫畫家的組織。有了這樣一個組織,便于經(jīng)常聯(lián)系、交流,舉辦展覽,并出版我們自己的雜志……”此位發(fā)言者為誰呢,他就是漫畫界的前輩王敦慶,曾參加過左翼作家聯(lián)盟,具有很深的漫畫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上的造詣。同時,魯少飛、葉淺予、張光宇、張正宇等悉數(shù)到場。
在與會的漫畫家中,丁聰最為年輕,他的學(xué)生裝在一群西服和長衫中顯得格外醒目。散會后合影留念,丁聰站在最后一排的左側(cè),目光對著鏡頭,一手插在腰間,稚嫩的外表掩飾不住他的自信,顯得生機勃勃。
對于漫畫協(xié)會的成立,小丁盼望已久。記得在第一屆全國漫畫展中,一幅標有作者“小丁”字樣的《影星王美人漫畫像》引起了大家的濃厚興趣,還被一位外國友人“高價”買走。這讓丁聰覺得自己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享受了成功的喜悅。但如今中國的形勢卻讓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為其擔憂,“漫畫家首先應(yīng)當是一個愛國者”,小丁忽然間成熟了許多,愛國之情溢于言表——他深深懂得有國才有家的道理,自己的事業(yè)首先必須融入到挽救中華民族危亡的神圣使命中去。他們需要一個集體的組織來指導(dǎo)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筆對抗敵人的槍桿子。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那隆隆的炮火聲揭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在抗日救亡的旗幟下,漫畫家們迅速行動起來。以中華全國漫畫家協(xié)會為母體,成立了上海漫畫界救亡協(xié)會,創(chuàng)辦了會刊《救亡漫畫》,并莊嚴宣告:準備與日本侵略者做一回殊死的漫畫戰(zhàn)。
丁聰以其小時候所看過的昆劇《林沖夜奔》為原型,在畫紙上勾勒出野獸一樣殘暴的敵人正將手無寸鐵的村民強拉硬拽地抓去充軍。猙獰的面孔、血腥的刺刀與骨瘦如柴、襤褸不堪的衣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帶給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然后,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丁聰在友人龔之方的勸說下,為保存實力,他們一同上路奔赴香港,以繼續(xù)他們未完成的“戰(zhàn)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