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長有時盡,唯我?guī)煻魅赵麻L——記恩師秦國光律師
韓愈有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逼湟徽Z便道出了人師的核心作用是傳道、授業(yè)和解惑,雖精辟,卻不免過于理性,獨獨缺乏了對人師情感上的理解。恩師秦國光律師于我既是良師,又似益友,在畢業(yè)之初、躊躇滿志之時,遇到秦國光老師,實乃我畢生之幸。
恩師一生可謂歷經無數(shù)坎坷。他生于多事之秋,尚在幼學之年就親歷戰(zhàn)爭之苦,未及讀完初中便毅然輟學參加革命,迎接祖國的解放。新中國成立后,他勇于挑起歷史的重擔,臨危受命,先后擔任紹興縣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長和浙江省第一家律師事務所——紹興縣律師事務所主任,為新中國的法制建設嘔心瀝血。然好景不長,正當他的事業(yè)風生水起之時,“反右運動”開始了,緊隨其后的“文革”更是席卷中國長達10年之久。恩師亦未能幸免于難,被下放稽江農村。然而,這無數(shù)的磨難非但沒有壓垮恩師的精神,消減他的意志,反而鑄就了恩師寵辱不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超然態(tài)度和越挫越勇、百折不屈的堅強意志。
我進紹興縣律師事務所是在1986年,那時,我剛從法律學校畢業(yè),作為一名剛入行的資淺律師,面對剛剛起步的中國律師行業(yè),對未來的人生除了無限憧憬之外,尚存一絲迷茫和困惑。律師職業(yè)是否適合我,中國的法制環(huán)境能否為律師提供良好的執(zhí)業(yè)前景,今后的道路究竟應該如何走?這些問題時常困擾著我。而秦國光律師便是我在律師道路上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彼時,恩師已經50有余,歲月已經在他頭發(fā)上留下了華絲,在他眼角和嘴角邊留下了褶痕,卻未能奪去他匡扶中國法制建設的熱情和尋求真理光明的堅定信念。恩師身傳言教的為人處世之法、堅守職業(yè)操守之念和復興中國法制之心,堅定了我成為一名律師的決心,至今仍是我人生最為寶貴的財富之一。跟隨恩師的時間雖短,我卻著實受益匪淺。
早就思量著寫點什么以聊表對恩師的感恩之情,卻苦于沒有合適的機會而一直耽擱著。此次恰逢高海堂先生為恩師作傳之際,我亦想從一個學生的角度,談談我心中的秦國光律師。
一、虛懷若谷,善納人言
我進律所之時,如初出茅廬,雖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卻資歷尚淺。而恩師已經在律師界聲名遠播,卓有成就。本以為如此德高望重之人,對于年輕律師會甚是嚴厲,卻不想恩師身上絕無半點傲岸不群之氣。他秉承了知識分子的儒雅溫和之氣,為人十分謙遜有禮,對于我們年輕律師從不擺任何架子,毫無半點偽飾。恩師從不獨斷專行,我從未從恩師口中聽到“這個想法不對”“你這樣做不好”之類斬釘截鐵的否定之語。相反,恩師對于我們的想法、意見,總會認真傾聽并不時做下記錄,聽到好的想法,總會贊不絕口。恩師總說,年輕人多些想法、多些觀點是好的,應當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