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許壽裳伯伯
蔡睟盎
許壽裳伯伯與先父蔡元培先生長期共事,誼屬至交。他們同在大學院工作時,我們?nèi)易≡谀暇?,?yīng)是時常見面的。但那時因我年齡幼小,至今已不復記憶。父親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后,定居上海,許伯伯在南京總辦事處工作。他們雖不在一地,但書信往來十分頻繁。父親極器重許伯伯。我看到他寫信時總是以字相稱,寫“季茀先生”。
1934年初,我正上小學二年級。父親赴南京開會,偕母親攜我同行。剛在南京火車站下車,就見到許伯伯和父親的幾位老同事、老朋友在車站相候。在我印象中,許伯伯是一位待人誠摯、藹然可親的長者。記得他送給我一件玩具,有一個小球在繪有彩色圖畫的盒子里滾動,是我非常喜歡的,令人愛不釋手。許伯伯和我們一家人冒寒同去中山陵園探梅,因時節(jié)尚早,梅花猶未開放。又去明孝陵,見有數(shù)枝梅花半放,就在那梅樹前攝影。以后又去訪問林森老先生居住的四方城,他的住宅是依南京城墻而筑的。我們在天竹子前攝影。再同去訪問張繼先生居住的陵園小筑,并攝影留念。當日午后,許伯伯等又和我們一同登上紫金山天文臺。氣象研究所所長竺可楨伯伯很熱心地讓我們觀察金星,只因當時天上有云而不可見,但是我們從望遠鏡中見到了月球上的山,我高興極了。
在南京期間,正值父親67歲壽辰,親戚、朋友有為父親祝壽的??赡芤蚴持具^多,父親病了。醫(yī)生開了一種德國藥,南京的藥房里買不到。許伯伯很焦急,特地趕到中央醫(yī)院去求藥,可是也沒有這種藥。幸而父親用熱水袋熨后,痛已漸止。在南京停留10天以后,我們返回上海。許伯伯等又送我們到火車站。這是我和許伯伯接觸印象最深的一次。我雖然尚在童年,但也深感他對父親和我們?nèi)业年P(guān)切。當時,我寫了一篇關(guān)于南京之行的日記,配上插圖,刊登在學校班級的墻報上。
當我漸漸成長時,從先父母處得知許壽裳伯伯的道德、學問與對文化、教育事業(yè)的卓越貢獻,更加深了對他的敬仰。此處僅能提及他與先父之間交往的一些事例。
許伯伯與父親是浙江紹興同鄉(xiāng)。許伯伯早年在杭州求是書院肄業(yè)時,通過其師宋平子先生介紹與先父相識。先父與先母黃仲玉夫人結(jié)婚。婚禮上舉行演說會,父親與宋平子等先生暢談男女平權(quán)理論,許伯伯應(yīng)邀出席了這一新式婚禮。
辛亥革命成功,父親任教育總長,邀請許伯伯到教育部襄助工作。許伯伯向父親推薦同鄉(xiāng)同學魯迅先生(當時名周樹人),父親久慕其名,就委托許伯伯寫信,邀請魯迅先生到教育部共同工作。同一年,孫中山先生辭臨時大總統(tǒng)之職,由袁世凱繼任,唐紹儀任國務(wù)總理。父親力辭未果,續(xù)任教育總長,即發(fā)出電報,催請許伯伯和魯迅先生等同事赴北京教育部工作。許伯伯赴京后,任普通教育司第一科科長,曾受父親委托起草《中華民國教育宗旨》。魯迅先生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父親還曾發(fā)起在部內(nèi)舉行夏季講演會,請許伯伯講授“教育學”,魯迅先生講授“美術(shù)略論”。父親憤袁世凱之專權(quán),堅決辭去教育總長之職。當時發(fā)表的《蔡元培答客問》提到“部中僚友,實有和衷共濟之樂,猝然舍去,良用歉然”,可見教育部內(nèi)部的親密合作關(guān)系。許伯伯、魯迅先生曾約三五知友,專為父親餞別。
1917年父親任北京大學校長,許伯伯和魯迅先生此時仍在教育部任職,都被父親聘任為北京大學兼職講師,與父親過從甚密。
1927年父親任大學院院長,大學院為全國最高學術(shù)教育機關(guān)。父親先后請許伯伯任秘書、參事、秘書長,并聘任魯迅先生為特約著作員。根據(jù)孫中山先生的規(guī)劃,建立中央研究院,為全國最高科學研究機關(guān),父親兼任院長。大學院還決定設(shè)立國立音樂學院、西湖藝術(shù)院、勞動大學等。這些重要工作都得到許伯伯切實有力的支持。例如劉海粟、劉開渠二位先生先后向父親提出希望去歐洲考察,研究藝術(shù)與學習雕塑。父親決定聘請他們?yōu)樘丶s著作員,支持他們出國。據(jù)兩位劉先生回憶,正是許壽裳先生和他們聯(lián)系,幫助他們辦妥出國手續(xù),使他們能夠順利成行的。
父親在1927年后寫了《追懷不嗜殺人的總理》一文,以孫中山先生的磊落胸懷,諷勸國民黨當局停止屠殺。這篇文稿就保存在許伯伯處。父親堅決辭去國民黨政府監(jiān)察院長的任命。許伯伯認為:“先生堅辭甚善,此時實不能行使職權(quán)。”
父親辭去大學院院長后,專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許伯伯亦辭去大學院的職務(wù),中央研究院聘任他為文書干事、文書處主任。許伯伯不但協(xié)助父親發(fā)展文化、教育、科學事業(yè),而且對于父親保護進步力量,營救革命者與愛國人士的正義活動,也全力支持與推動。父親署名的許多文件、信函是由許伯伯起草、擬稿的,有些事是通過許伯伯向父親提出的。如有人擬刊印李大釗烈士的遺文,周作人通過許伯伯要求父親寫序言。1933年中央研究院總干事、中國民權(quán)保障同盟總干事楊杏佛先生被軍統(tǒng)特務(wù)暗殺。父親悲憤交集,立即發(fā)電報給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與行政院長汪精衛(wèi),要求嚴緝兇犯。同時電召許伯伯等來滬會商善后。許伯伯提出:“恐捕房與陰謀者暗中妥協(xié),因中國事大抵如此也?!痹谌f國殯儀館公祭楊先生之際,特務(wù)們揚言還將在當天暗殺宋慶齡、魯迅先生和我父親等人,但他們幾位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前往吊唁。父親代表中央研究院主祭,許伯伯也與魯迅先生同去。據(jù)馮雪峰同志回憶,魯迅先生當天告訴他說:“今天蔡先生是去的,他很悲哀。打死楊杏佛,原是對于孫夫人和蔡先生的警告,但他們兩人是堅決的?!苯又謳е澰S的口氣提到他的老友許壽裳先生,說“季茀也去的”。
1934年夏,由于中央研究院執(zhí)行緊縮計劃,調(diào)整機構(gòu),雖然父親極不愿接受許伯伯的辭職,但由于他素來尊重集體決定,此時已無法挽回。他盡力向各方推薦。許伯伯根據(jù)父親的建議,就任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院長。他們雖然相隔千里之遙,由于志同道合,仍然相互支持,一如既往。
范文瀾先生于1934年9月在北平被國民黨憲警逮捕。其時,父親正在青島避暑,許伯伯和幾位先生即函告父親,請設(shè)法營救。父親連發(fā)函電致汪精衛(wèi)。經(jīng)過父親與北平各大學校長、教授多人聯(lián)名營救,范文瀾先生終于1935年1月獲釋。
1936年1月,父親七十壽辰,許伯伯在壽宴上遇到劉海粟先生,講述了:“汪精衛(wèi)在南京宴請蔡先生,蔡先生激昂慷慨地說:‘關(guān)于中日的事情,我們應(yīng)該堅定,應(yīng)該以大無畏精神抵抗,只要我們抵抗,中國一定有出路?!晕串叾鵁釡I滴到杯中,滿座動容,肅然起敬,主人如坐針氈。”不久,劉先生又發(fā)起為父親祝壽,許伯伯參加祝壽,并和許多位知名人士共同提出創(chuàng)辦孑民美育研究院。大家曾捐款作為籌建經(jīng)費,由于抗戰(zhàn)開始,研究院未能建成,所捐款項新中國成立后已交給國家。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許伯伯與父親同魯迅先生均屬至交。父親與宋慶齡先生等組織治喪委員會,任主席,并不顧個人安危,親為執(zhí)紼送殯,發(fā)表講話。又發(fā)起建立紀念委員會,與宋慶齡先生分任正副主席。許伯伯為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的組建、遺著的出版、紀念文學獎金的設(shè)立,殫精竭慮,多方奔走,不辭辛勞。這期間,他與父親之間魚雁往返,多涉及魯迅先生紀念事業(yè)。他們也都寫出了深情悼念魯迅先生的文章。父親推重魯迅先生為:“新文學開山”“一代文宗”。許伯伯稱頌魯迅先生:“其學問文章,氣節(jié)德行,吾無間焉。其知我之深,愛我之切,并世亦無第二人?!?/p>
1937年l月,父親71歲壽辰,許伯伯自北平來滬,贈以七律四首。原作如下:
孑民先生今歲七十有一,病后矍鑠,
長壽之征,喜賦四章,敬求指正。
宗師首出浙江東,舉國咸尊德業(yè)崇。純孝療親曾割臂,因材施教始澄衷。太平義闡公羊說,博愛功追墨翟風。并作熱懷行革命,手援天下萬夫雄。
歐洲游歷快衡宇,貫徹中西覓坦途。公德獨標仁義恕,清儒最愛戴黃俞。深研哲理通天地,旁叩民風溯覡巫。學海昔時感沉寂,歸來朝氣為噓枯。
教政方針意獨長,莘莘童子露晨光。發(fā)皇美育更宗教,神圣勞工戒逸荒。大學原來先格物,真才羅致畢登堂。護持思想自由者,共拜先生德澤章。
海外聞名潞國豪,院成研完仰賢勞。物心十所窮探理,虛實兼賅細察毫。梅萼回春開八秭,松喬侍筆計三遭。賦詩聊祝南山壽,寄意還瞻北斗高。
父親閱畢,稱“詩工穩(wěn),但不敢當”。許伯伯卻說:“初學作詩,卻句句是實話?!备赣H手錄此詩,并贊此詩“對于我個人一生大事幾乎列舉無遺,洵佳作也”。
根據(jù)我對此詩的膚淺理解,試作一些說明,敬求指正。
第一首:先父自幼孝敬父母。19歲時,先祖母病重,父親割下左臂上一小片肉,和藥以進,以為可以延壽。先祖母不幸仍于下一年去世??盗何煨缯兪?,父親離開清朝的翰林院,而委身教育。曾在葉澄衷先生創(chuàng)辦之澄衷學堂代理監(jiān)督。父親重視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認為有利于發(fā)展個性。父親早年曾根據(jù)儒家公羊?qū)W派的春秋三世義,認為政體從“據(jù)亂世”即專制,進到“升平世”即立憲,再進到“太平世”即共和,為社會進化之道。父親贊揚墨子的兼愛主義“無可非者”,稱墨子為“持兼愛之說而實行之者”。墨子認為:“若使天下兼相愛,則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蹦┒鋽⑹龈赣H從事反清民主革命,培養(yǎng)革命人才,宣傳革命思想,創(chuàng)立光復會,主持同盟會上海分會等經(jīng)歷。
第二首:父親曾五次赴歐洲,在德、法等國留學、研究,并考察、訪問10余國。他主張吸取西方文化之精華,結(jié)合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以發(fā)展中國文化達到新境界,對世界作出貢獻。父親任教育總長時,提出法國革命時代所標舉的自由、平等、友愛三項,作為公民道德的綱領(lǐng)。并用古義證明說:“自由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古者蓋謂之義。平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古者蓋謂之恕。友愛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也,古者、蓋謂之仁?!备赣H對于清代學者最欽佩黃宗羲(梨洲)、戴震(東原)、俞正燮(理初)三氏,認為他們的思想合于民權(quán)、女權(quán)之新說,為自由思想之先聲。父親長期致力專攻哲學,研究了我國的諸家學說,又學習了西方各學派的哲學理論,編寫、翻譯了哲學、倫理學著作,并運用其哲學思想于教育、科學工作之中。父親晚年重視民族學,在國內(nèi)外均曾從事民族學研究。比較民族學包括物質(zhì)的文化、精神的文化(語言、文字、美術(shù)、宗教……)等。“旁叩民風溯覡巫”一句,許伯伯自注:“指民族學”。
第三首:民國元年,父親任教育總長時,教育部公布《教育宗旨令》如下:“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德。”父親認為美育“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見,又有超脫性以透出利害的關(guān)系”;甚且有殺身以成仁的勇敢。他一貫提倡美育,不遺余力,并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1918年父親在天安門前發(fā)表“勞工神圣”的講演,說“此后的世界,是勞工的世界呵!”父親認為大學是研究學理的機關(guān),宜特別注重文理兩科,不設(shè)文科或理科者,不得為大學。許伯伯自注:“先生向主張大學文理兩院溝通,并以理院居首位。”從教育部、北京大學、大學院至中央研究院,人才薈萃,極一時之盛。末二句“護持思想自由”,指民國初年因尊孔與信仰自由相違而刪去之。北京大學時期主張循思想自由原則,兼容并包,支持“五四”運動,希望以新思潮之洪水,沖擊猛獸似的軍閥。30年代組織民權(quán)保障同盟,主張為結(jié)社、集會、言論、出版自由而奮斗,盡力營救革命者與愛國志士。
第四首:宋朝文彥博,封潞國公。契丹、西羌諸國之人深為敬仰。當時認為其道德、威望足以抵御外侮于千里之外。父親在大學院任職時負責籌備與建立中央研究院,自1928年至1940年逝世任院長。中央研究院設(shè)立10個研究所:物理、化學、工程、地質(zhì)、天文、氣象、歷史語言、社會科學、心理、動植物,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范圍內(nèi)的研究工作。父親的誕辰正值寒梅待放之時。赤松子、王喬,長壽之人。父親注此詩:“余長北大時請季茀任講師,在大學院及研究院均請任秘書長?!痹S伯伯在悼念父親的文章中說:“第一次在教育部,由南京而北京。第二次,民六在北京大學。第三次,民六至二十三,在大學院及中央研究院,前后合計十年?!笨傊伎伤阌腥喂彩轮?。
從這高度概括父親生平事跡的詩篇,也足見許伯伯與父親相知之深。
1940年3月5日,我們敬愛的父親在香港與世長辭,不及見到他所盼望的抗戰(zhàn)勝利。此時許伯伯遠在成都,執(zhí)教于華西大學。他寫出了沉痛悼念先父的文章《紀念蔡孑民先生》。其中末段為:“噩耗驟聞,悲痛無極。旋知先生彌留之際,雖不能手書遺言,猶殷殷以抗戰(zhàn)建國大業(yè)為念,連呼‘學術(shù)救國’‘道德救國’二句,用意何等深遠!余于涕淚之余,率成一聯(lián):‘先生之風,清任和時,兼四圣高行;后死有責,學術(shù)道德,懔兩名遺言?!痹S伯伯此處引用《孟子》:“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時者也?!备赣H逝世一周年時,許伯伯又到青年會作了題為《蔡孑民先生的生活》的講演。
父親逝世之后,許伯伯對我們?nèi)胰允株P(guān)切。抗戰(zhàn)勝利,他由重慶來上海,特來探望母親。當時母親希望我能出國留學,曾請教許伯伯。他向友人詢問詳情后,函告母親。以后我參加了進步的學生運動,不再考慮出國留學。對于許伯伯的古道熱腸,我們始終是很感激的。
1948年2月18日,許伯伯在臺北不幸遇害。噩耗傳來,我們?nèi)冶瘧嵁惓?,震悼不已。如今許伯伯逝世已44年有余,明年適逢110周年誕辰。在故鄉(xiāng)紹興,將舉行隆重紀念。以上略述梗概,以表示對許伯伯敬仰之忱,并緬懷他與先父之間沒世不渝的友誼。
1992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