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隴西(今甘肅),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國托克馬克城)。李白的母親生李白時夢見太白金星,于是給他取名白,字太白。李白五歲時遷居到綿州(今屬四川)的青蓮鄉(xiāng),在那里讀書練劍二十年,號青蓮居士。二十五歲時離開蜀中,到處漫游。他除了飲酒賦詩外,還當俠客,學仙道,廣交朋友,名氣越來越大。比他大四十多歲的老詩人賀知章非常佩服他,稱他為“謫仙人”。他不參加考試,經(jīng)人推薦于天寶元年(742)當上了翰林供奉,受到唐玄宗的欣賞。因得罪了權貴,不到兩年就被迫離開長安,又開始漫游,再沒回來做官。安史之亂后,出于報國熱情,他參加永王李璘幕府,結果因李璘造反被牽連判罪,流放夜郎(今屬貴州),流放途中遇赦返回,不久病死于當涂(今屬安徽),葬在當涂青山。李白是唐朝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也是我國古代最有才華的詩人之一,被稱為“詩仙”,他的詩有雄奇飄逸的特點。他和杜甫并稱“李杜”,代表唐詩的最高水平。
清平調(diào)詞三首·其一[1]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2]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3]
《清平調(diào)詞三首》是李白在長安當翰林供奉時所作。有一次,唐玄宗請楊貴妃到沉香亭觀賞牡丹,命李白作歌詞,李白奉旨作了這三首歌詞。都是借牡丹歌頌楊貴妃之美,來討得唐玄宗的歡心。
第一首側重寫貴妃,主要寫楊貴妃的艷美勝過牡丹花,那是因為得到了唐玄宗的春風吹拂。楊貴妃之美只有在神仙世界才能見到。
[1]蘅塘退士原編題作《清平調(diào)》,誤,據(jù)《全唐詩》補。
[2]云想衣裳:意為彩云也羨慕(楊貴妃的)衣裳。有人把“想”解釋為“像”,誤。檻:欄桿。露華濃:比喻楊貴妃像帶露的牡丹一樣濃艷。
[3]群玉山:仙山,傳說是西王母住的地方。瑤臺:傳說中仙人住的地方。
清平調(diào)詞三首·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4]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5]
第二首側重寫牡丹,借詠牡丹贊貴妃受寵幸。楊貴妃含露凝香,那是因為受到寵幸。楚王想神女那是空斷腸,唐玄宗擁有美人可是真實的。漢宮中的美女誰能比得上?(趙飛燕嗎?)可愛的趙飛燕還要依靠新妝。
[4]紅艷露凝香:牡丹含露凝香,喻貴妃。云雨巫山:楚王夢中與巫山神女歡會,醒來再也見不到她。神女說,要想見我,去看早上的云,晚上的雨,那就是我。
[5]可憐:可愛。飛燕:趙飛燕,漢代著名美女,受漢成帝寵愛。倚新妝:依靠新巧的化妝。
清平調(diào)詞三首·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6]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7]
第三首合寫貴妃和牡丹,寫唐玄宗笑著欣賞楊貴妃和牡丹。楊貴妃靠在沉香亭北的欄桿上,無限的春愁春恨都消除了,因為她得到了唐玄宗的寵愛。
[6]名花:指牡丹。傾國:指楊貴妃。
[7]解釋:消除。沉香亭:亭子名稱,在長安興慶宮龍池東北。今有原址復建的亭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