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朝霞映在陽澄湖上,
蘆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全憑著勞動人民一雙手,
畫出了錦繡江南魚米鄉(xiāng)……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都不會忘記“革命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里新四軍指導員郭建光的這段膾炙人口的唱段。
沙家浜,陽澄湖,乃至整個常熟,因為《沙家浜》的緣故,聲名遠播,美譽度大增。然而,郭建光只是唱出了陽澄湖濕地秋季風光。在常熟這樣一個四季分明的“江南福地”,如果是春天時節(jié)踏青而來,新生的蘆葦破湖而出,柳枝剛剛吐露嫩綠,那個新鮮勁兒,就別提了。最是那早春的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飛著,剪水而落到湖區(qū)濕地上,啄些春泥之后,便飛回尋常人家辛勤地建造自己的巢。還有一群一群知名的、不知名的鳥雀,嘰嘰啾啾,嘰嘰啾啾,布滿了湖面的天空,忽而低旋,忽而散落,熱鬧極了。此時的陽澄湖,明明白白地告訴著人們,什么叫“生機盎然”。
夏秋兩季,是陽澄湖最為飽滿的季節(jié)。郭指導員唱段里點了“蘆花”“稻谷”“岸柳”,確屬此時湖區(qū)最為突出的景物。但見吐絮的蘆葦,在風中搖曳著,模樣很是輕柔,偶有脫離了葦桿的蘆絮,慢悠悠的,似白雪飄然而下;柳樹早已經(jīng)伸出長長的枝條,隨風舞動著,似乎要拂去一些炎熱,給人以綠蔭,又似乎在展現(xiàn)江南女子般妙曼的身姿,比別處多了幾分嫵媚;與“蘆絮”“柳枝”的空靈、輕盈有所不同的,是“稻谷”呈現(xiàn)出來的那份“沉甸甸”,陽光照射下的水稻,金燦燦一片,那樣的飽滿,那樣的安靜,有如一位即將臨盆的母親,溫暖而慈祥。當然,夏秋時節(jié)的陽澄湖決不僅僅有郭建光唱到的這些,天上飛的,諸如野雞野鴨之類;水底游的,諸如魚蝦蟹之類;土地里生的,諸如瓜果蔬菜之類;湖中長的,蓮蓬茭白之類……實在是無法一一道來。與春季的滿湖生機、滿湖希望不同,與夏秋的成熟、繁茂不同,冬季的陽澄湖是內斂的,深藏的,當然也是嚴肅的,但決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那漫天飛舞的雪花,是湖的精靈,迎賓的精靈,稍不留神,臉頰上便會留下她的親吻。此時的陽澄湖,用一大片一大片的潔白,用一大片一大片的寂靜,考驗著每一位遠道而來者的耐心,請千萬不要因為她外表的冰冷而卻步。正所謂,“一片冰心在玉壺”,此處不妨換作,一片冰心在玉湖。
“江南福地,常來常熟”,果然。
但,“江南福地,常來常熟”對于“郭建光”們而言,實乃后話。時光的年輪,倒轉至那血雨腥風、烽火四起的抗戰(zhàn)歲月,那時的陽澄湖畔除了傳頌著“三十六名新四軍傷病員養(yǎng)傷”的故事之外,還活躍著“江抗”“民抗”等重要的抗日武裝力量,他們與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勢力展開了殊死斗爭,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走出了一個又一個光彩照人、流芳千古的英雄楷模。這當中就有本書主人公,“民抗”司令——任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