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北京口述歷史:學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 作者:胡懋仁 著


前言

2006年的夏天,中國科協(xié)制定了一個研究課題,是關于青年科學家研究環(huán)境方面的。當時,中國科協(xié)下屬的技術哲學學會在北航正在召開年會,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的龐薇老師在會場上詢問有沒有愿意參加這個課題的人。我看到之后,表示有參加的興趣。

我想,青年科學家的研究環(huán)境,還是應該找現(xiàn)在的青年科學家了解。反正讓我坐在屋子里瞎編一通,我做不來。為此,我找到當時任我校理學院的黨總支書記李衛(wèi)國教授,請他幫忙。他很熱心地給我介紹了幾位在理學院工作的青年博士。先后有六七位青年博士接受了我的采訪。采訪之后,我整理出來,寫成文稿。

這些博士主要都是涉足基礎領域的,有數(shù)學家,也有物理學家,即使在數(shù)學領域里,也有太多的分支領域。這些領域?qū)τ谖?都是極其陌生的。但是在傾聽他們講述的過程中,我聽得很有興趣。從他們的講述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其中不僅包括這些學科領域中的知識,更有他們對這些領域的思考。例如,有位數(shù)學家向我介紹了他的一個學生,原來不太喜歡數(shù)學,但畢業(yè)后在做一個程序設計的工作中,他這個不是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卻做出了那些計算機專業(yè)的人沒有做出來的成績。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回到學校請教了他的老師。這份成績讓他的公司對他十分重視,不僅提職提薪,而且交給他更為重要的工作任務。這位學生對他的老師說,過去不重視數(shù)學實在是太愚蠢了,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回到母??紨?shù)學的研究生。我雖然原來也知道數(shù)學的重要性,但通過這位數(shù)學家講述的這個故事,我對數(shù)學重要性的印象就更深刻和豐富了。

2006年年底,中國科協(xié)要召開關于這個課題的研討會,我?guī)е@篇文稿參加了。在會上,我介紹了我做的工作,沒想到,得到與會者的好評。其實我自己心里很清楚,我只是先做了別人沒有來得及做的事,并不是因為我做得有多好。但是,這也激發(fā)了我進一步的設想,我想進一步展開我的采訪工作。這也受益于我的中學同學、本系列叢書的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定宜莊教授。她一直在做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特別是她采訪16位旗人婦女所做的口述史,我讀了之后,非常喜歡,也非常感動。所以,這也促成了我也想做這樣的記錄口述的工作。

最初,我的心氣兒很高,想把我們北航的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都采訪一遍。但在采訪了兩位院士之后,再找其他的院士,就發(fā)現(xiàn)非常困難。一來是他們都很忙,二來是他們接受的采訪都太多了,他們不了解我的采訪與那些媒體采訪的不同。這樣,我想采訪學校所有院士的期望看來就很難實現(xiàn)。當然,有的人會因此鍥而不舍,一定要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我沒有那么堅定,我得拐著彎走,于是我把目標從院士轉(zhuǎn)移到學校其他的教職工身上。這些教職工,有教授,也有普通教師,還有實驗室工人。在這個采訪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這個豐富的立體的群體,構成了一幅生動而色彩豐富的畫面,我一次又一次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我覺得我的這個工作做得實在太值了。

當然,在采訪中,他們談到的有他們的經(jīng)歷,有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批評。我以為,如果是學校方面主持編寫的此類口述記錄中,這些批評和意見不一定能以它最本真的面貌表現(xiàn)出來。但在我做的記錄中,我沒有理由掩蓋這些直率的意見。雖然有人讀了它,會感覺不太舒服,但這都是真實的,而且提出這些意見和批評不過是希望學校的工作能做得更好。所以,我沒有權利隱瞞這樣的東西。

在接受我的采訪之后,當我把記錄稿拿給老師們看的時候,有個別老師表示不想公開發(fā)表這樣的東西。我對此表示尊重他們的意見,雖然這讓我覺得非常遺憾。歷史就是歷史,我們生活在當代的人,有責任把這些東西盡可能完整全面地展示出來。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他們不愿意公開發(fā)表也有他們的理由。這樣的遺憾在任何時代都存在,要不然,歷史也就不會讓人那么著迷了。不過,在我的努力爭取之下,也有的老師同意發(fā)表了,但條件是只能使用他們的化名。

在做這份采訪之初,我主要是想記錄老師們對學校的教學、科研都有什么樣的想法和做法,以及他們認為應該有哪些改進的方面。但在實際上,這些采訪涉及的方面就不是采訪者與被采訪者控制得了的了。思想天馬行空,自由馳騁,一切有關的事物和思想都會自然而然地流動或噴涌出來。我們沒有理由去堵塞它們,而這些東西的展現(xiàn)使我們的記錄更為精彩,更為生動。

在采訪過程中,也有過失誤,甚至是重大的過失。有位老師的談話,十分精彩,但由于記錄不全,只留下了很少一部分,非常遺憾,這次就沒有辦法把他的訪談記錄加入本書之中。還有一位老師,訪談記錄很完整,但不幸卻全部遺失,也實在讓人扼腕嘆息。這些遺憾,幾乎是無法補救的了。也許,任何作品的問世,都會帶有不同程度的遺憾,這也許就是宿命吧。

訪談錄的排序本來是按照采訪時間的先后來排的。后經(jīng)主編指點,決定將兩位院士的訪談放在前面,其余的人按年齡大小順序排序。這里并沒有對非院士的老師們有任何不敬的意思,只是兩位院士的采訪是最早進行的,如果有年齡相仿的,則按進入北航學習或工作的時間先后為序。主編說,這樣也許能把這所學校幾十年來的歷史進程簡略地顯現(xiàn)出來。

在此,我感謝那些接受我采訪的老師們,也感謝幫助過我完成這個采訪和記錄任務的朋友們,謝謝你們啦!

作 者

20136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