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不為繁華易素心
“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
元代詩人馮子振的這首《西湖梅》將梅花的高潔、脫俗寫得淋漓盡致,“不為繁華易素心”寫的是梅,也是人。
所謂素心者,是樸素之心,是純潔之心,是恬淡之心,也是我們始終未泯的初心。
這本書里寫的正是這樣一群懷有素心的女子,她們在時代的夾縫里始終保持其個性、性情和初心,她們或出身寒微,或顛沛流離,可這并不妨礙她們努力經營自己,在歲月的打磨中愈加光彩奪目,幻化成現(xiàn)代眾多女性心中的一個符號、一個夢想。
天下的女子何奇多,我為什么會選擇書寫這二十二位女子的故事?不僅僅因為她們是光彩照人的女神,也不僅僅是因為她們聰慧美麗,更因為她們身上有打動我的特質。這些女子身份懸殊,出身迥異,如果說她們有什么共性的話,那么最大的共性還是“不忘初心”這種特質。
二十世紀初期是一個動蕩的時代,在流離中,卻有一群纖纖女子,守住了內心的底線和操守,詮釋了什么叫優(yōu)雅和從容。穿越幽深的時光隧道,始終有一束光照在她們身上,循著光去,便抵達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高度。
人的一生會受到很多考驗,所以白居易的詩中才說:“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時身先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笔裁礃拥娜?,才有可能經受得起人生的重重考驗?我想,只有那些堅守初心的人才能如此。正如這本書中所寫的這些人物,她們無論經歷過多少世事沉浮、愛恨悲喜,始終都沒有動搖過自己的初心。
亦舒的初心是“自愛”,年輕時她那么愛岳華,分手后心痛得夜夜無眠,可也能在知道無法挽回后毅然轉身,瘋過傻過也痛過之后,她終于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樣子。年少時的銳氣和野性一點點褪盡,留下的是云淡風輕、一派從容。
她何以能成為人人敬仰的“師太”?因為她始終把“愛自己”放在第一位。
郭婉瑩的初心是“得體”,這位郭家的四小姐、上海的金枝玉葉,一度淪落到住在四面透風的亭子間,可即使住在亭子間里,她仍然會用鐵絲在煤火上烤出恰到火候的金黃的吐司面包來。后來重重磨難降臨在她身上,奪走了她的房子和家產,唯獨沒有奪去她的矜貴和得體。她用一生詮釋了什么叫真正的“金枝玉葉”。
還有唐瑛的自律、鄭念的耿介、李碧華的清醒、梁鳳儀的自強、朱梅馥的忠貞……她們都活出了獨屬于自己的精彩,她們證明了身為女子,不僅可以身段柔軟,而且能夠風骨凜然。
她們和我們一樣,也曾心碎過,也曾為愛放棄過自尊。但碎了的心,她們會一片片拼起來;丟掉的自尊,她們會一點點撿回來。她們從不會讓自己死于心碎。
佛教禪宗五祖的弟子神秀和惠能曾經有過一段對話。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被菽軇t辯駁說:“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身為凡夫俗子,我們可能很難達到惠能這樣的境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像神秀一樣,時時勤拂拭,與污濁的世相保持一定距離,這樣才能做到不染塵埃。就如那湖畔江邊的梅花,傲然盛放于紅塵濁世中,卻能不被風雪摧殘,不受繁華誘惑,始終暗香盈盈,潔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