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石壕吏

飛花令 每天一首好詩詞(第二卷) 作者:婉如 著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10],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11]。
吏呼一何怒[12]!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13],請從吏夜歸。
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14]?!?br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注釋

[10]石壕村:今河南陜縣東七十里,詩人由洛陽去華州途經(jīng)此處。

[11]看:應(yīng)對。

[12]一何:何其,多么。加強感情色彩。

[13]老嫗(yù):老婦人。

[14]晨炊:早飯。ft

賞析

此篇為千古名篇,是詩人著名的“三吏三別”中的一首,描述的是詩人被貶華州赴任路上,看到因“安史之亂”官軍深夜捉人充軍的悲凄一幕。

005-2

全詩一百二十字,不僅飽含細節(jié)地記敘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而且將“兵荒馬亂、民不聊生”刻畫得入骨三分。

全詩開門見山,交代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和起因,尤其“夜捉人”三字——不是白天而選在夜晚,不寫征兵而用捉人,既道出官軍選擇深夜抓丁充軍的手段陰狠,也表明詩人對此明確的批判態(tài)度。

隨后,用軍吏與老婦的表現(xiàn)對比來寫,一“呼”一“啼”,一“怒”一“苦”,軍吏的蠻橫和老婦的悲慘產(chǎn)生強烈反差。

從“聽婦前致詞”到“出入無完裙”,詩人概括了老婦對軍吏訴說家中的情況,不僅簡練傳神,而且其中幾處轉(zhuǎn)折暗含潛臺詞:三個兒子已去充軍,兩人戰(zhàn)死,一人茍活,這表明自家已被抓丁多次,境況悲慘;家中再沒有成年男人,只剩個吃奶的孫兒,這里隱含著軍吏不依不饒,苦苦逼問;而后又說孫兒的母親在家,但因家貧連條完整的裙子都沒有,無法出來見人,這里又隱含著軍吏見沒有男人可抓于是打起女人的主意,老婦只能拼命找借口保護兒媳。至此詩人只用老婦一人的言語就將整個對話緊張的交鋒過程呈現(xiàn)出來,有明言,有暗語,凝練的語言中充滿生動的畫面感,詩圣的技法何其高妙!

如果抓走兒媳,孫兒必將餓死,于是老婦犧牲自己,主動要求被抓去充軍,“請”“急”“猶”這幾個字從老婦口中說出,顯出老婦主動央求軍吏的姿態(tài),讓人讀來怎不心酸垂淚?!罢垙睦粢箽w”為了“備晨炊”,老婦自請充軍去做伙夫,終于換來了“夜久語聲絕”。

詩人描繪整個故事主要從聲音入手,從嘈雜的抓丁開始,到老婦的哭訴,最后聲音漸息,微微聽到屋內(nèi)有人哭泣,至此以聲音作收。沒有更多動作、神態(tài)、心理的著墨,但給讀者帶來的緊張感、悲憤感卻如臨其境。

最后詩人寫天明去這家告別,只剩躲過一劫的老翁,為這個悲慘的故事畫上了一個完整的句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