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注129
岑參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注130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注131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注132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注133
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觀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注134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注135。
評析
天寶十一年(752年)秋天,岑參、高適、薛據(jù)、杜甫、儲光羲五位詩人同登慈恩寺佛塔,五人都作詩抒懷,但薛詩已失,現(xiàn)存四篇。四篇中杜甫和岑參的詩作更突出。
本詩的特色在于就登塔所見,極力描繪塔之高峻,氣勢宏闊,雄渾悲壯。首二句寫未登之前仰望全塔;三、四句寫登塔;五至八句寫塔之高聳雄峻。九、十句寫由上俯看;十一至十八句寫,在塔頂向東南西北各方所見的景物。最后四句寫忽悟佛理,甚至想“掛冠”而去,以求濟(jì)世。
杜甫的《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高標(biāo)跨蒼天,烈風(fēng)無時(shí)休。
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
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
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蒼梧云正愁。
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
黃鵠去不息,哀鳴何所投。
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p>
這首詩氣象崢嶸,音節(jié)悲壯,后世諸家一致認(rèn)為又是四首之中最佳者。
這首詩充滿佛家出世的氣息,與當(dāng)時(shí)岑參的處境心境大有關(guān)系。749年,岑參入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為判官。751年,高仙芝被大食擊敗,岑參與高仙芝一同回到長安。作此詩時(shí),岑參閑居京城,功名困頓,心情低落,無怪乎生出“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的慨嘆。
注釋
注129 薛據(jù):唐代詩人,開元時(shí)進(jìn)士,官水部郎中。慈恩寺:在今陜西西安市南郊。唐高宗做太子時(shí)為其母文德皇后祈福所建,故名“慈恩”。為唐代長安城中最宏麗的佛寺。浮圖,即寶塔。
注130 世界:佛家用語,即宇宙。蹬道:塔內(nèi)的階梯。盤虛空:沿著蹬道而上,如空中盤旋。
注131 突兀:高聳。此句形容塔勢的高和險(xiǎn)。
注132 礙白日:遮蔽了太陽光。七層:塔的最頂層。摩蒼穹:擦著深青色的天空。
注133 高鳥:高飛的鳥兒。聞驚風(fēng):聽到迅疾的風(fēng)聲。
注134 凈理:佛家清凈之理。勝因:指一種殊妙的善因。夙:向來。宗:尊。
注135 大覺之道永遠(yuǎn)的憑借,即以佛教為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