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亞諾·弗圖尼
MARIANO FORTUNY
德爾弗斯禮服
馬里亞諾·弗圖尼,1871—1949年,生于西班牙格拉納達,卒于意大利威尼斯。
他復活了一種古典的設計制作形式。
出于對東方文化的熱愛和對完美的追求,馬里亞諾·弗圖尼重新使用古老的手工打褶技術,在1907年制作出第一套“德爾弗斯”禮服(The Delphos Gown)。禮服由他生產(chǎn)的華美織物制作而成,散發(fā)著古典的優(yōu)雅。弗圖尼分別于1909年和1910年為其打褶技術和印刷面料工藝申請了專利,因其獨一無二、至臻完美的禮服而舉世聞名。
馬里亞諾·弗圖尼原本學習藝術專業(yè),后來子承父業(yè),轉(zhuǎn)向紡織品設計專業(yè)。在他的意大利工作室,他嘗試將金屬油墨手工印刷到天鵝絨和絲綢上,以制造錦緞和織錦的效果。他于1906年首推“克諾索斯”(Knossos)真絲圍巾。此款圍巾圖案簡潔、立體,專為在劇院表演的舞蹈演員設計。同一年,弗圖尼從紡織品設計領域拓展到禮服制作領域,但是,他無視巴黎時尚的“率性”所帶來不斷變化的服裝風格,堅持使用上乘全真絲面料,用類似古希臘人使用的手工打褶技術制作禮服。1912年,他在巴黎開了一家門店,1929年,紐約門店開張,專門銷售他的服裝和家裝內(nèi)飾。
他的德爾弗斯禮服存放的時候可以擰起來,以保持百褶不變。每一件由四片手工菇絲(hand-mushroom-pleated silk)構(gòu)成,以圓柱形縫在一起,領口和袖子用束帶線縫,然后底邊用一排威尼斯虹彩玻璃小珠垂重,同時用細細的絲線縫上腰線。弗圖尼使用不同的織物做出各種“不緊身”的禮服,常常配上極度寬松的天鵝絨夾克和披肩。這些禮服由手工印制,首先使用雕版,然后將圖案噴刷上去,給人一種是錦緞或織錦的幻覺。這些圖案是弗圖尼從古老的拜占庭、意大利和非洲織物上復制下來的。
他保持了高級定制時裝的傳統(tǒng),所有服裝都是純手工縫制的。他的標簽是一塊圓形絲綢,用金色金屬油墨手工印上去,縫在每件禮服的襯里上。因為每一件衣服都是藝術品,他的制作工藝費工又耗時。弗圖尼又是一名畫家,憑借他對色彩的理解,他能夠疊加染料,令他使用的絲綢面料有著最細微的色調(diào)變化。
在世紀之交,巴黎博覽會特別推介一種新型的休閑服飾,用于在家中私密環(huán)境中穿著。這種“茶袍”(négligées)因為看上去極盡奢華而得到上流社會女性的擁護。其中最出色的是由弗圖尼和奧維內(nèi)設計的作品。弗圖尼的作品給了保羅·波烈很大的靈感,后者做出了自己版本的弗圖尼禮服。20世紀20—30年代,弗圖尼的禮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美國設計師瑪麗·麥克法登(Mary McFadden)在1976年重新制作了一件弗圖尼禮服,以此向他完美至臻的作品致敬,同時強調(diào)了那些經(jīng)典創(chuàng)作的永恒性。他那極度簡潔的風格和對作品的駕馭能力影響了當代許多設計師,包括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和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如今,他的作品存放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