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墨染西子湖
在韓德培先生所處的年代,雖然高中升大學沒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般殘酷,但是高考的競爭同樣非常激烈。從南通中學畢業(yè)時韓德培本來準備報考中央大學或清華大學的外文系,學習外國文學。但是后來學校通知他,由于他成績優(yōu)秀,可以免試保送中央大學。然而等到中央大學考期過后,學校又臨時通知韓德培,本有兩名保送中央大學的名額,但臨時被調(diào)減成了一名,且另一名擬保送的理科班女生要被優(yōu)先保送,希望韓德培能夠諒解。韓德培雖然很是氣憤,但中央大學的考期已過,不得已只能從新翻找報紙查找還未過考期的高校。幸運的是,浙江大學當時還在繼續(xù)招考史政和教育等系科的新生。韓德培馬上趕赴杭州參加浙江大學的入學考試,并順利被浙大史政系錄取。而韓德培從如皋師范時起的同窗好友殷宗本,卻因患病而無法繼續(xù)升學深造。
對于韓德培來說,考入浙江大學可以說是使他徹底躍出了如皋的一隅之地,投身到了現(xiàn)當代中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去,并最終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韓德培在如皋師范的老師劉企蘇先生,也對他能考上浙江大學、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深感欣慰。工詩的劉先生寄詩一首以示祝賀,同時對論進行了研究。韓德培益加勉勵:
已是小成日,行看及大成。
學期徵實用,士恥盜虛聲。
努力崇明德,裁詩寄我情。
他年如孔李,佳話紀師生。
對于劉企蘇先生知遇恩情,韓德培曾滿懷深情地回憶道:“(先生)不但在經(jīng)濟上幫助過我,而且在精神上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我很感激他”(19)。而如今劉企蘇先生期望的“他年如孔李,佳話紀師生”確實已實現(xiàn)了。像古時孔子向老子求禮問學一般,劉企蘇老師和韓德培之間的師生佳話也因韓德培先生的名滿天下而廣為流傳。(20)
韓德培讀書時的浙江大學,學校要求不管是理科還是文科,都必須要修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理學課程。韓德培的數(shù)、理、化的成績非常好,這也使得他今后從事社會科學的研究時如虎添翼。為此韓德培先生后來也時常告誡他自己在武漢大學的學生們,社會科學工作者也很有必要了解一些自然科學知識。
--------------------
(1)本部分主要參考韓鐵先生《風雨伴雞鳴——我的父親韓德培傳記》改編而成。
(2)參見韓鐵:《風雨伴雞鳴——我的父親韓德培傳記》,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3頁。
(3)參見韓鐵:《風雨伴雞鳴——我的父親韓德培傳記》,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3頁。
(4)參見沈顯榮:《記京江小學》,載《如皋文史》第四輯,第33頁。
(5)參見如皋高等師范學校概況介紹,網(wǎng)址為:http://www. rggs.com. cn/ShowArticle. asp?Article39,2013年7月23日訪問。
(6)參見黃天銓:《韓德培的恩師劉企蘇》,載2009年11月30日《如皋日報》A4版“東皋人文”。
(7)參見黃天銓:《韓德培的恩師劉企蘇》,載2009年11月30日《如皋日報》A4版“東皋人文”。
(8)參見韓鐵:《風雨伴雞鳴——我的父親韓德培傳記》,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7頁。
(9)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被認為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學任哲學系、心理學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1904年還兼任該校教育學院院長。1896年他創(chuàng)立一所實驗中學作為他教育理論的實驗基地,并任該校校長。杜威反對傳統(tǒng)的灌輸和機械訓練的教育方法,主張從實踐中學習。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口號。其教育理論強調(diào)個人的發(fā)展、對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過實驗獲得知識,影響很大。曾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廣州等多地講學。
(10)朱東潤(1896—1988),江蘇泰興人,中國古代文學及各體文學專家。1916年英國倫敦西南學院肄業(yè)。曾于武漢大學、中央大學、江南大學任教。建國后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全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等。研究領域涉及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歷史,尤其專長歷史人物傳記文字的創(chuàng)作。著有《張居正大傳》、《杜甫敘論》等傳記文字作品,其《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是我國最早的文學批評著作之一。1921—1926年間曾在南通中學任教。
(11)姜亮夫(1902—1995),云南省昭通人。原名寅清,字亮夫,晚號成均老人。姜亮夫是中國卓越的教育家,楚辭學家、敦煌學家、語言學家、文獻學家,一代國學宗師。1926年他考取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班和清華國學研究院,得到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國學大師的熏陶和指導。先后在暨南大學、復旦大學、河南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大學、云南大學、浙江師范學院和杭州大學任教。先后任教育部顧問,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浙江省語言學會會長,《漢語大辭典》、《漢語大字典》、中國韻文學會、中國訓詁學會顧問,《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先秦分冊主編等職。1928年曾在南通中學任教。
(12)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蘇揚州人,出生于一個中醫(yī)兼職員的家庭。1927年考入南通中學高中部,受劉瑞龍、顧民元革命思想影響,當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夏江上青轉(zhuǎn)入揚州高中,同年冬被國民黨當局以學運骨干分子為名逮捕入獄。1929年6月出獄后,改名江上青,就讀于上海藝術(shù)大學文學系,同年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并擔任上海“藝大”地下黨支部書記,繼續(xù)從事地下學運工作。1929年冬,江上青在上海參加黨組織的秘密會議時再次被捕,1930年冬帶著一身疾病出獄。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面對日寇侵略和國民黨當局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深重災難,江上青義憤填膺,飽含激情地寫下了《前進曲——東三省事件》的長詩。這首創(chuàng)作于1931年的詩作,在當時曾廣為流傳,起到了喚醒民眾,鼓舞抗日斗志的積極作用。此后,江上青與一批熱血青年先后創(chuàng)辦了《新世紀周刊》、《寫作與閱讀》、《抗敵周刊》等,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道理,宣傳抗日救亡、愛國主義和唯物主義思想,傳播革命和抗日的火種。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后他發(fā)表了《盧溝曉月》,表達抗日救國的激情。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動武裝襲擊,身中數(shù)彈犧牲,時年28歲。后江上青遺體被安葬在八路軍、新四軍皖東北辦事處附近的崔集。1982年又遷葬于江蘇省泗洪縣烈士陵園,并樹碑立傳。2009年9月14日,江上青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13)顧民元(1912——1941),江蘇南通人。其父顧怡生在南通師范任教,是有名的愛國民主人士。顧民元在南通中學讀書時,在其姨兄劉瑞龍的影響下,與江上青等一起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參與組織革命青年社。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8年我黨在南通的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后,轉(zhuǎn)入上海藝術(shù)大學、成都大學繼續(xù)求學,開展斗爭??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任啟東縣政府第一科科長、啟東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等職。1941年2月犧牲,同年4月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4)參見南通中學網(wǎng)站,http://www. ntzx. cn/index. html,2013年7月22日訪問。
(15)參見韓鐵:《風雨伴雞鳴——我的父親韓德培傳記》,中國方正出版社2000年9月版,第10頁。
(16)參見馮經(jīng)益:《多掌握一門外語,就好像多長了一只眼睛——憶韓德培先生的教誨》,載黃進、肖永平主編:《春風化雨潤桃李——紀念韓德培教授》,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217頁。
(17)黃耀曾(1912.11—2002.12),字郎澄,江蘇南通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副所長、國家金屬有機開放實驗室名譽主任,有機化學家,國內(nèi)有機氟化學及金屬有機化學學科的奠基人。早年從事甾體化學研究,在我國開創(chuàng)了有機微量分析方法。從事過金霉素提取、結(jié)構(gòu)測定及全合成的研究。實現(xiàn)第一例催化的胂型維蒂希反應。對砷、銻、碲元素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反應及其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研究,居國際前列。曾獲國家級獎勵5次和第三世界科學院化學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進步獎。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8)朱弘復,男,江蘇南通人。我國著名生物學家、昆蟲學家、分類學家,原中國科學院昆蟲研究所、動物研究所副所長、代所長。歷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科委農(nóng)業(yè)組組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常委、美國威斯靈大學動物學客座教授等。1935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生物系,1945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研究院哲學博士學位。建國后,歷任中國科學院昆蟲研究所副所長和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代所長,中國昆蟲學會理事長。對昆蟲幼蟲的研究卓有成效,所著《昆蟲幼蟲學》至今仍被國外大學所采用。領導了棉蟲研究工作,對我國主要棉蟲的發(fā)生和防治理論進行了研究。提出了預測預報的具體措施,為控制棉蟲危害,提高我國棉花產(chǎn)量作出過突出貢獻。在昆蟲分類學研究方面,對鱗翅類昆蟲有較深入的研究。在分類學原理方面,首先作出“數(shù)值分類”外,又開展了“支序分類”。發(fā)表論文約百篇。著有《動物分類學理論基礎》等。
(19)參見黃天銓:《韓德培的恩師劉企蘇》,載2009年11月30日《如皋日報》A4版“東皋人文”。
(20)參見黃天銓:《韓德培的恩師劉企蘇》,載2009年11月30日《如皋日報》A4版“東皋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