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二 初宰粵西

劉大觀年譜考略 作者:許雋超 著


卷二 初宰粵西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二十六歲

正月抵都,五月朝考一等,試令廣西。秋出都,歸里省親後赴任。

正月,抵都赴部驗到,候廷試。

《清實錄》乾隆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條載:“定拔貢朝考選用例。諭:‘各省選拔貢生,經(jīng)朕降旨,以十二年舉行一次,計至癸酉年,即屆選拔之期。惟是來京朝考,揀選引見,劄監(jiān)讀書,或以知縣等官試用,或以教職即用,或以教職歸班序選,條例屢經(jīng)更定。……所有選拔貢生赴部驗到,作何定限,及朝考錄用,一切規(guī)條,俱應詳悉酌定,永著爲令,大學士、九卿集議以聞?!瘜ぷh:各選拔赴部,應以該年十月起限,雲(yún)南、貴州、四川、廣西、廣東、甘肅,限次年五月到部;湖南、福建、江西、浙江、湖北、陝西,限次年三月;江南、河南、山東、山西、奉天、直隸,限次年正月。其有患病事故者,許呈明咨部。朝考之法,除前項選拔補考人少,仍照向例在禮部考試外,其新選拔,應照擬定限期,分爲三次,由禮部奏請,欽點大臣,於午門內(nèi)考試,擬定等第進呈。卷分三等,不入等者,本生斥革,發(fā)回原學,該學政及督、撫、府尹,一併議處。再,向例朝考後,禮部會同九卿揀選引見,有奉旨以知縣及知縣以下等官試用者,餘劄監(jiān)肄業(yè),三年期滿,以教職選用?!睋?jù)此,劉大觀當於本年正月抵都。

五月二十二日,以拔貢生與朝考,榜發(fā)列一等,揀發(fā)廣西以知縣試用。

韓崶《年譜》本年條:“五月二十二日,朝考。欽命四書題‘仲尼亟稱于水,曰水哉水哉’;論題‘主善爲師’,詩題‘詩書敦夙好’。讀卷官爲武進相國程文恭公景伊,大宗伯滿洲鍾公英,總憲涪州周文恭公,取中江南一等第七名。榜發(fā)後,欽派額駙福公隆安,少宗伯後文華殿大學士贈太傅富陽董文恪公誥,少司寇後直隸總督光州胡文敏公,挑取一等。翼日,吏部帶領(lǐng)引見,上謂福公曰:‘今科汝等所挑拔貢甚好,將來有可大用者’?!卑?,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隨筆》卷一《副榜無益優(yōu)貢實優(yōu)》條云:“拔貢朝考獲售,一等用七品小京官或知縣,二等用教官及佐職。優(yōu)貢一等用知縣,二等用教官。如得一等,亦仕宦捷徑。舉人三科後始能大挑,一等亦不過知縣?!卑?,韓崶蘇州人,依上條所引,江南、山東應同塲朝考,故系於此。

盛京戶部侍郎伯麟、奉天府尹福保乾隆六十年四月初十日《奏請以劉大觀補用開原知縣事》?。骸埃▌⒋笥^)由拔貢生朝考一等,引見,奉旨以知縣試用,分發(fā)廣西?!眲⒋笥^以拔貢朝考一等,出爲邑侯,起家與其祖劉士縉全同。

八月初七日,四弟劉大均生。

民國《邱縣劉氏族譜》卷四:“大均,燮四子,字平宇,號春帆,行四。附貢生。前任長蘆濟民場鹽課大使,保舉縣令,署滿城縣知縣。乾隆四十三年八月初七日未時生。”

秋,出都前,拜辭錢載。

《玉磬山房詩集》卷六《贈錢光祿楷》詩:“我年二十六,受知以文字。明年荷君恩,墨綬爲邊吏。入門拜吾師,師有愀然意。謂爾疏無術(shù),如駒不任轡。今遽效馳驅(qū),恐爲爾之累。”劉大觀自都南下,當順道省親後赴任。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二十七歲

署柳州府融縣令。

正月二十五日,抵廣西省城桂林。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第五十七輯載廣西巡撫朱椿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初三日《奏請劉大觀調(diào)補天保知縣事》摺有云:“查有桂林府屬永福縣知縣劉大觀,年三十一歲,山東直隸臨清州邱縣人。由乾隆丁酉科拔貢,四十三年朝考一等,挑選引見,奉旨以知縣試用,籖掣廣西,於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到省,委署融縣知縣?!眲⒋笥^抵桂後,例當晉謁諸大憲,驗看文憑,聽候題署。時廣西巡撫吳虎炳,布政使朱椿,按察使哈靖阿,學政李殿圖。

《玉磬山房文集》卷三《致鮑覺生先生書》云:“觀蹇劣無似,幼乏師承,年二十有六,濡跡風塵,作宰嶺外?!?/p>

二月,融縣令姚龍光革職,劉大觀接署印務。

《道光融縣志》卷五《秩官》知縣欄內(nèi)載:“姚龍光,江蘇江都縣舉人,乾隆四十二年任。劉大觀,山東臨清縣拔貢,乾隆四十四年署。孫國泰,江蘇長洲舉人,乾隆四十四年任?!庇?,據(jù)山東巡撫明興乾隆五十年九月二十四日《奏請以姚龍光調(diào)補益都縣知縣事》摺,姚龍光在廣西融縣知縣任上,“因運鉛到局遲延,部議革職”。又,《清代官員履歴檔案全編》載孫國泰履歴:“臣孫國泰,江蘇蘇州府長洲縣舉人,年三十九歲。由景山教習期滿引見,奉旨以知縣用。今籖掣廣西柳州府融縣知縣缺,敬繕履歴,恭呈御覽。謹奏。乾隆四十四年二月二十八日?!睋?jù)此,劉大觀署融縣令當在二月。

融縣,柳州府屬縣,柳州知府時爲孫曰秉。劉大觀僚屬有,融縣教諭關(guān)可憲,廣西臨桂縣舉人;訓導蒙嘉美,廣西太平縣貢生;典史徐斗南,江蘇江陰縣監(jiān)生。《玉磬山房詩集》卷六《秋懷十首》詩,其三有“七年在柳州,聽盡綿蠻頌”句。乾隆四十二年秋《大清搢紳全書》載:“融縣,中缺,衝難。猺獞雜處。(桂林)府西北二百五十里。徵銀五千六百三十兩零,米二千五十二石零,倉穀萬二千石。養(yǎng)廉八百三十四兩。”

十月二十日,廣西巡撫奏報本年民數(shù)榖數(shù)。

廣西巡撫李世傑乾隆四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奏報本年民數(shù)穀數(shù)事》摺有云:“茲查乾隆四十四年民數(shù)穀數(shù),行據(jù)廣西布政使朱椿詳稱,查桂林等十二府州所屬各州縣,按照保甲冊報,實在民戶共一百二十一萬四千四百八十三戶,大小人丁共五百六十五萬三千八十八名口。內(nèi)大口三百七十六萬三千四百四十七名口,內(nèi)男丁二百萬五千五百八十名,婦女一百七十五萬七千八百六十七口。小口一百八十八萬九千六百四十一名,內(nèi)男丁一百四萬四千三百九十八名,女口八十四萬五千二百四十三口?!?,桂林等府廳州縣實在存?zhèn)},常平、額貯、社倉,官租并備廣東及收捐監(jiān)生義倉榖,共榖一百六十萬三千七百他十六石八合五勺等情,分別造冊前來,臣逐一覆核無異?!?/p>

十一月,孫國泰到融縣任,劉大觀交代後回省覆命。

據(jù)臺北中研院史語所藏廣西巡撫孫永清乾隆五十年九月十五日《題請俟黃大鵬準陞左州知州後所遺臨桂縣衝繁難要缺即以候補知縣孫國泰試署》題本,孫國泰“乾隆肆拾肆年貳月分選授融縣知縣,是年拾壹月到任”。

本年,父劉曰燮以候補知縣署涇縣令,旋解任。

嘉慶《涇縣志》卷十三《職官表》知縣欄:“(乾隆)四十四年,劉曰燮,山東人,署。劉立詮,[4]寧河人,舉人,艱去。四十五年,鍾廷瑛,會稽人,舉人,署?!卑矗不昭矒徂r(nóng)起乾隆四十六年閏五月二十四日《奏爲特參前署涇縣事候補知縣劉曰燮驗審不實請旨革職事》摺,所參奏案件乃四十四年八月之事,劉曰燮時署涇縣事,旋爲劉立詮所代。

初爲令宰,動輙得咎,恒抑鬱不適意。

張宗泰《魯巖所學集》卷十三《書劉松嵐先生〈嶺外集〉後》文:“山左劉松嵐先生,自言以拔萃科官粵西州縣者十年。爾時少年氣盛,不能俯仰隨人,又性喜談詩,深中宵小之忌。因而媒孽其間,跼天蹐地,幾爲上官所不容,恒拂鬱不適意。”

《玉磬山房詩集》卷十二《題松圃先生感事詩後》詩有云:“昔我灕江縛印綬,推聾作啞同木雞。動輙得咎想不到,官場日日愁危機?!?/p>

柳州府屬糧價居全省上游,尚屬中平。

據(jù)廣西巡撫吳虎炳本年所呈《廣西省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分米糧時價清單》,廣西巡撫李世杰本年所呈《廣西省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分各屬糧價清單》、《廣西省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分糧價清單》,柳州府屬每倉石米價銀,上米二月一兩三錢九分至一兩七錢,七月一兩三錢一分至一兩六錢四分,十一月一兩一錢二分至一兩四錢六分。中米二月一兩三錢六分至一兩六錢八分,七月一兩二錢八分至一兩六錢二分,十一月一兩一錢至一兩四錢四分。下米二月一兩三錢三分至一兩六錢六分,七月一兩二錢五分至一兩六錢,十一月一兩七分至一兩四錢二分。每倉石米價銀,十一月最低,二月份最高。以廣西全省較之,柳州府屬糧價略高於桂林、梧州、南寧、太平、慶遠、思恩、泗城、鎮(zhèn)安、鬱林等府州,略低於潯州府。

茲復以乾隆四十四年七月份之中米價格作比,廣西桂林府每倉石米價銀一兩至一兩四錢七分,廣西柳州府一兩二錢八分至一兩六錢二分。貴州貴陽府六錢八分至一兩一錢,貴州思南府八錢六分至九錢。湖南長沙府一兩八分至一兩五錢五分,湖南永州府一兩一錢至一兩五錢三分。四川成都府一兩二錢八分至一兩六錢四分,四川夔州府一兩四錢五分至一兩七錢五分。江西南昌府一兩三錢八分至二兩七分,江西瑞州府一兩五錢六分至一兩七錢五分。安徽安慶府一兩四錢五分至一兩七錢五分,安徽池州府一兩五錢三分至一兩九錢。廣東廣州府一兩四錢九分至二兩八分,廣東惠州府一兩六錢至二兩一分。江蘇江寧府二兩至二兩七錢五分,江蘇蘇州府二兩二錢五分至二兩五錢。知廣西糧價高於貴州、湖南,低於四川、江西、安徽、廣東、江蘇,於全國屬中下游。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二十八歲

署永福令。

五月十七日,奉文試署桂林府永福令。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第五十七輯載廣西巡撫朱椿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初三日《奏請劉大觀調(diào)補天保知縣事》摺言劉大觀“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到省,委署融縣知縣。題署今職(永福令),先委署理,四十五年五月十七日奉文試署,四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奉旨實授”。知劉大觀五月十七日前已在署永福令任上。

盛京戶部侍郎伯麟、奉天府尹福保乾隆六十年四月初十日《奏請以劉大觀補用開原知縣事》摺:“(劉大觀)乾隆四十五年題署永福知縣,期滿實授。”嘉慶《廣西通志》卷五十三《職官表》乾隆四十五年欄:“劉大觀,山東邱縣人,拔貢,永福知縣?!薄队耥嗌椒吭娂肪硪挥小队栏?h齋書懷》詩。

乾隆四十二年秋《大清搢紳全書》載:“永??h,簡缺,衝。猺獞雜處。(桂林)府西南一百里。徵銀千八百九十九兩,米千三百十六石,倉穀萬四千石。養(yǎng)廉七百九十六兩零?!泵駠肚窨h劉氏族譜》卷四:“觀二十六歲,以拔貢朝考一等,得廣西永福縣令,署理象州、馬平縣、賀縣,調(diào)補天保?!?sup >[5]

本年,得汪輝祖《佐治藥言》,朝夕申詠。

《玉磬山房文集》卷四《貤贈登仕郎上舍汪君林齋墓誌銘》云:“曩余出宰粵西,得汪龍莊先生《佐治藥言》,朝夕申詠,如抱疴而飲沆瀣,愈頭風而讀檄文也。以蹤跡寥廓,會合無由,嘗思得先生後人,索龍莊著述一盡讀之?!惫孟奠洞?。汪蘭,號林齋,汪輝祖族子。

桂林府屬糧價中平,居全省中下游。

據(jù)廣西巡撫姚成烈本年所呈《二月分糧價清單》、《六月分糧價清單》、《十一月分糧價清單》,桂林府屬每倉石米價銀,上米二月九錢七分至一兩三錢三分,六月九錢六分至一兩三錢三分,十一月九錢至一兩二錢四分。中米二月九錢二分至一兩三錢一分,六月九錢一分至一兩三錢,十一月八錢五分至一兩二錢二分。下米二月八錢八分至一兩二錢八分,六月八錢七分至一兩二錢七分,十一月八錢一分至一兩一錢九分。以廣西全省較之,桂林府屬糧價略高於思恩、鎮(zhèn)安、泗城府,略低於平樂、梧州、潯州、南寧、太平、柳州、慶遠、鬱林等府州,尚屬中平。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二十九歲

在永福令任。

七月二十二日,奉旨實授永福令。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第五十七輯載廣西巡撫朱椿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初三日《奏請劉大觀調(diào)補天保知縣事》摺,言劉大觀“題署今職(永福令),先委署理,四十五年五月十七日奉文試署,四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奉旨實授?!薄肚〉燮鹁幼ⅰ非∷氖昶咴露諚l:“廣西巡撫姚成烈奏,署永??h知縣劉大觀試俸期滿準實授一疏,奉諭旨:‘劉大觀依議用,餘依議’?!?/p>

乾隆四十七年《邱縣志》卷六《人物志?選舉》載:“劉大觀,拔貢,現(xiàn)任廣西永??h知縣?!笔嫖弧独愃S詩集》卷十七《江上停雲(yún)詩》,其二《臨清劉松嵐都轉(zhuǎn)大觀》詩有云:“先生吾父執(zhí),同官絶五瘴。不見三十年,相逢幸無恙?!笔嫖桓甘嬉?,時官永??h丞。

本年,父劉曰燮解組,後迎養(yǎng)粵西官署。

安徽巡撫農(nóng)起乾隆四十六年閏五月二十四日有《奏爲特參前署涇縣事候補知縣劉曰燮驗審不實請旨革職事》摺。民國《邱縣劉氏族譜》卷三:“(劉曰燮)在桐二年,惟與總憲張公若溎友善,其餘顯官大族,均不得妄有干請。後以疾引退,病痊,署理涇縣。是時,僚友有倪廷模者,趨走迎合,舉止不端,心鄙其爲人,卒爲所中。解組後,次子大觀迎養(yǎng)於粵西官署,遊覽佳山水,間飲酒嘯歌,意甚適也?!卑?,倪廷模,字帝培、春巖,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乾隆二十五年舉人,翌年成進士,歴知安徽潛山、桐城、滁州等州縣事。著有《四蟲備覽》。事具袁枚《小倉山房文集》卷三十二《江防同知倪君帝培墓志銘》。

桂林府屬糧價中平。

據(jù)廣西巡撫姚成烈乾本年所呈《二月分糧價清單》、《閏五月分糧價清單》、《十一月分糧價清單》記載,桂林府屬價中,每倉石價銀,上米二月八錢八分至一兩二錢,閏五月八錢八分至一兩二錢,十一月八錢一分至一兩一錢一分。中米二月八錢三分至一兩一錢八分,閏五月八錢三分至一兩一錢八分,十一月七錢六分至一兩九分。下米二月七錢九分至一兩一錢五分,閏五月七錢九分至一兩一錢五分,十一月七錢二分至一兩六分。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三十歲

在永福令任,署馬平令、象州牧。

五月,在永福令任內(nèi),記錄一次。

廣西巡撫朱椿乾隆四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題爲廣西省乾隆四十六年分實徵起運地丁存留學租銀米等項分晰造冊奏銷事》題本有云:“查定例,州縣官經(jīng)徵一應起運本年錢糧叁百兩以上不及伍萬兩,奏銷前全完者記錄一次。督催布政使不及伍拾萬兩全完者,記錄一次等語。應將經(jīng)徵叁百兩以上不及伍萬兩,奏銷前全完之臨桂縣知縣趙廷鼎、永??h知縣劉大觀、全州知州陳天桂、灌陽縣知縣濮啓元、富川縣知縣白文清、署荔浦縣事試用府經(jīng)歴王錞,督催伍拾萬兩以下全完之廣西布政使朱椿,均照例準其記錄一次?!?/p>

十一月初五日,護理廣西巡撫奏報本年民數(shù)榖數(shù)。

護理廣西巡撫瑺齡乾隆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五日《奏報本年民數(shù)穀數(shù)事》錄副摺有云:“茲行據(jù)署廣西布政使事按察使陳用敷詳稱,查本年分桂林等十二府州所屬各州縣,按照保甲冊報,實在民戶共一百二十二萬二千一百九十七戶,大小人丁共五百九十三萬八千五百九十六名口。內(nèi)大口三百九十一萬三千八百九十名口,內(nèi)男丁二百八萬七千五百一十四名,婦女一百八十二萬六千三百七十六口。小口二百二萬四千七百六名,內(nèi)男丁一百一十一萬七千四百二十四名,女口九十萬七千二百八十二口?!郑鹆值雀畯d州縣實在存?zhèn)},常平、額貯、社倉,官租并備廣東及收捐監(jiān)生義倉各項榖石,共榖一百七十七萬八千一百七十一石四斗七升二合等情,分別造冊前來,臣逐一覆核無異。”

本年,署理馬平令。

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和珅、戶部尚書綽克托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六日《題爲遵查廣西省馬平縣續(xù)行全完乾隆四十七年鹽引請開復原參各員事》題本有云:“兩廣總督孫士毅疏稱,鹽引未銷議處之案,例應於全完之日,具題開復。茲據(jù)兩廣鹽運使德爾炳阿詳稱,乾隆肆拾柒年奏銷馬平縣未完鹽引柒佰伍拾道玖分玖釐零,先經(jīng)開列該縣未完分數(shù)職名,詳請題參。嗣帶徵壹年限滿,前項鹽引仍未銷完,復將未完職名造冊咨參,先後奉準部覆議處行回遵照。茲據(jù)馬平縣將未完鹽引柒佰伍拾道玖分玖釐零,照數(shù)帶銷全完申報前來。除原參未完壹分以上之馬平縣知縣朱英千,部議罰俸,續(xù)經(jīng)病故;及二參未完不及壹分之前署馬平縣劉大觀,部議例無處分,均毋庸開復?!睆V西巡撫姚成烈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初一日《奏爲特參馬平縣知縣荊掄昏愒庸玩請旨革職事》摺。

乾隆四十二年秋《大清搢紳全書》載:“馬平縣,中缺,衝繁。孔道附府。徵銀二千七百八十七兩零,米一千六百五十二石零,倉穀萬六千五百三十九石零。養(yǎng)廉千二百七十二兩五錢?!?/p>

署理象州知州。

廣西巡撫朱椿乾隆四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題爲奏銷粵西乾隆四十七年地丁錢糧事》題本中,載有“所有奏前一官督催拾萬兩以下,經(jīng)徵伍萬兩以下,及應徵火耗一并拾分通完”之二十七名官員中,有“象州經(jīng)徵現(xiàn)署州事、永??h知縣劉大觀?!毕笾荩莞鶎偕⒅?。乾隆四十二年秋《大清搢紳全書》載:“象州,簡缺,衝。水陸通衢。

(桂林)府東南百三十里。徵銀三千一百六十四兩,米三千一百七十六石零,倉穀一萬二千石。養(yǎng)廉八百八兩八錢?!?sup >[6]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四十八輯載湖北巡撫鄭大進乾隆四十六年八月十二日《奏爲新選廣西象州知州秦筠藉病潛赴江西原籍有違嚴例請旨將該員交部議處》摺,乾隆帝九月十日硃批:“秦筠著革職。該部知道?!鼻伢拗活姼叭?,或緣粵西宦況清苦也。

桂林、柳州府屬糧價中平。

廣西巡撫朱椿乾隆四十七年所呈《二月分糧價清單》載:“桂林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相同。上米每倉石價銀八錢一分至一兩一錢一分,中米每倉石價銀七錢六分至一兩九分,下米每倉石價銀七錢二分至一兩六分。……柳州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相同。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一分至一兩二錢五分,中米每倉石價銀九錢九分至一兩二錢三分,下米每倉石價銀九錢六分至一兩二錢一分?!庇?,姚成烈本年所呈《六月分糧價清單》載:“桂林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相同。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五分至一兩二錢五分,中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三分至一兩二錢,下米每倉石價銀一兩至一兩一錢八分。……柳州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相同。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一錢三分至一兩三錢四分,中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一錢一分至一兩三錢二分,下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九分至一兩三錢?!庇?,護理廣西巡撫瑺齡本年所呈《十一月分糧價清單》中載:“桂林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稍減。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一分至一兩二錢,中米每倉石價銀九錢九分至一兩一錢四分,下米每倉石價銀九錢六分至一兩一錢。……柳州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相同。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二分至一兩三錢,中米每倉石價銀一兩至一兩三錢,下米每倉石價銀九錢八分至一兩二錢六分?!?/p>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三十一歲

以永福令署象州牧,冬補天保令。

八月初三日,廣西巡撫奏請劉大觀調(diào)補天保令。劉大觀時署象州牧。

《宮中檔乾隆朝奏摺》第五十七輯載廣西巡撫朱椿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初三日《奏請劉大觀調(diào)補天保知縣事》摺:“廣西巡撫臣朱椿跪奏,爲煙瘴要缺需員,仰肯聖恩,俯準調(diào)補,以裨地方事。案準江蘇撫臣咨開,廣西鎮(zhèn)安府天??h知縣楊懋學,有親母彭氏,在伊胞弟長洲縣知縣楊懋珩任內(nèi)病故,例應丁憂等因,經(jīng)臣行司,轉(zhuǎn)飭該員遵照,並取具聞訃供結(jié)至日分咨外,所遺員缺附郭首邑,漢土雜處,民情刁悍,治理不易,係專難煙瘴要缺,五年俸滿,在任候陞,非精明強幹之員,不克勝任,例應遴員調(diào)補。查有桂林府屬永??h知縣劉大觀,年三十一歲,山東直隸臨清州邱縣人。由乾隆丁酉科拔貢,四十三年朝考一等,挑選引見,奉旨以知縣試用,籖掣廣西,於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到省,委署融縣知縣。題署今職(永福令),先委署理,四十五年五月十七日奉文試署,四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奉旨實授?,F(xiàn)署象州知州?!北灸臧嗽?,劉大觀仍在署象牧任上。

《玉磬山房詩集》卷一《重至象州》詩有“昔是此州主,今爲此州客”句。同治《象州志》上《紀官?國朝秩官表》知州欄載:“金瑾,浙江桐廬縣人,乾隆四十年任。熊家振,江西奉新人,乾隆四十八年任。李早榮,直隸東光人,乾隆五十年任?!毙氯蜗笾葜菪芗艺竦秩吾?,劉大觀即回省覆命。

十月二十二日,嘉慶帝準劉大觀調(diào)補天保令。

《乾隆帝起居注》乾隆四十八年條有云:“又議覆陞任廣西巡撫朱椿奏,天??h知縣員缺,準以永??h知縣劉大觀調(diào)補一疏,奉諭旨:‘劉大觀依議調(diào)補。餘依議’?!?/p>

本年,柳州府屬糧價中平。

護理廣西巡撫瑺齡本年所呈《正月分糧價清單》載:“柳州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相同。上米每倉石價銀九錢八分至一兩三錢,中米每倉石價銀九錢五分至一兩二錢八分,下米每倉石價銀九錢三分至一兩二錢六分。”又,廣西巡撫孫士毅本年所呈《十一月分糧價清單》載:“柳州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相同。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四分至一兩二錢六分,中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二分至一兩二錢四分,下米每倉石價銀一兩至一兩二錢二分?!?/p>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三十二歲

夏署馬平令,冬官天保令。

五月,在署馬平令任上,督民抗洪柳江,矯令集營兵搶救,水始平。

《玉磬山房詩集》卷一《甲辰夏五紀事》詩,小序云:“柳江上通黔江,山狹勢逼,易有衝決之患。乾隆四十九年五月,江瀾驟溢,其勢甚危,予立水中三晝夜,督民衛(wèi)護。水頭愈猛,人心愈恐,乃矯提軍烏公令,傳六營將備集兵三千有奇,奮勇?lián)尵?,水始平,城得無恙。予之矯令,罪也;身冒其險,民免爲魚,亦可見原于烏公矣。因以長歌,紀述其事?!瘪R平爲柳州府首縣,廣西提督駐節(jié)地,時廣西提督爲烏大經(jīng)。

按,《清代官員履歴檔案全編》載陳夢龍自呈履歴:“臣陳夢龍,江蘇蘇州府昭文縣舉人,年四十八歲,咸安宮教習期滿引見,奉旨以知縣用。今籖掣廣西柳州府馬平縣知縣缺,敬繕履歴,恭呈御覽。謹奏。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又,乾隆五十三年春《大清搢紳全書》廣西馬平縣欄載:“知縣加二級陳夢龍,江蘇昭文人,舉人,四十八年十二月選?!眲⒋笥^或去歲十二月即已署理馬平縣印務,俟考。

秋,李秉禮招同許巽行、李常吉、李濱篁、浦銑、吳鳳來、朱錦、朱依真、王尚玨、任春海、劉大觀等遊七星巖,分韻。

許巽行《李松圃招同李桐岡、李濱篁、浦柳愚、吳紫庭、朱心池、朱小岑、王若農(nóng)、任春海、劉松嵐遊七星巖分韻》詩:“羲馭無停軌,四運遰不留。商飈激虛牝,頹顔驚素秋。林間塵鞅息,巖際禪龕幽。睇目無近尋,冥心恣遠搜。束葦穿洞壑,乘桴歴環(huán)洲。俯窺水底天,仰視石上樓。披榛列茵席,傾榼羅肴饈。授簡騁妍祕,媵巵頻獻酬。徘徊日將夕,酩酊我欲休。餘興或未展,遲明期再遊?!痹娸d姜兆翀輯《國朝松江詩鈔》卷四十七。李常吉原宰貴州天柱,因事落職,時遊幕粵西。浦銑時爲桂林秀峰書院山長。李濱篁、任春海,生平不詳。

按,鄧顯鶴《南村草堂文鈔》卷五《朱小岑詩存序代》文有云:“當乾隆甲辰、乙巳間,高密李少鶴官岑溪令,偕其兄石桐來與余定交。時錢唐袁簡齋太史亦來桂林,四方名宿如楊石墟、李桐岡、許密齋、王若農(nóng)、浦柳愚、朱心池、劉松嵐諸君,觴詠贈答,極一時縞紵之盛?!编囷@鶴此文,乃代李秉禮撰。

本年,乞李憲喬刪改所作詩,遂師之。

《玉磬山房文集》卷三《上翁覃溪先生書》云:“觀在嶺外,學詩於高密李子喬。其所論,亦復如是。其見觀入手諸詩,慨然曰:‘此爲《才調(diào)集》所悮,急火之?!衷唬骸又?,如康崑崙彈琵琶,雜而不純,急於要好。崑崙十年不近樂器,始可教;子之詩,三年不作,始可教。’觀唯唯,謹受命,取平日所作二百餘首,付之祝融一炬。三年後,從新作起,得五、七律數(shù)十首,子喬曰:‘此非《才調(diào)集》中詩矣。顧格律不合,色相不配,一半賢人,一半屠沽兒,猶不可存也?!^又火之。故嶺外之詩,僅存數(shù)十首,其餘皆與子喬別後之作,子喬多未及見,而其墓草已宿,不能復得其指授?!?/p>

《高密三李詩話》載李憲喬《桂林家書摘錄》有云:“劉松嵐亦求評其詩,如石桐先生改定松圃詩。松圃私語人曰:‘松嵐言何易也!’葢謂其詩可改,而松嵐詩難改也。故詩中所改刪,心悅之至?!眲⑺蓫贯幔钍┰]:“名大觀,東昌人。好作詩,并好爲古文詞。現(xiàn)任廣中州縣,近不知調(diào)何處,想因公在省耳,與子喬最相善?!?/p>

王偁《蓮舫詩鈔》卷十一《懷州集》,卷首李秉禮《序》云:“余於四十年前獲交劉松嵐觀察。維時石桐、少寉兩先生同官粵西,建幟吟壇,余與松嵐相共切磋,秉教二李。松嵐豪於才,已先登岸。自其改官扶餘,再官山右,亦祗雁魚問訊,遂不復覩其鬚眉矣?!?/p>

十月十八日,廣西巡撫奏報本年民數(shù)榖數(shù)。

廣西巡撫吳垣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十八日《奏報本年廣西民數(shù)穀數(shù)事》摺有云:“茲行據(jù)署廣西布政使事按察使杜琮詳稱,查本年分桂林等十二府州所屬各州縣,按照保甲冊報,實在民戶共一百二十二萬七千七百四十八戶,大小人丁共六百一十二萬五千五十五名口。內(nèi)大口四百萬九千八百一十三名口,內(nèi)男丁二百一十三萬八千五百四十九名,婦女一百八十七萬一千二百六十四口。小口二百一十一萬五千二百四十二名,內(nèi)男丁一百一十六萬五千四百二十八名,女口九十四萬九千八百一十四口。……又,桂林等府廳州縣實在存?zhèn)},常平、額貯、社倉,官租并備廣東及收捐監(jiān)生義倉,各項穀石共穀一百八十二萬三千二百四十二石三斗八升三合一勺等情,分別造冊前來,臣逐一覆核無異。”

本年,抵鎮(zhèn)安府天保令任。

盛京戶部侍郎伯麟、奉天府尹福保乾隆六十年四月初十日《奏請以劉大觀補用開原知縣事》摺云:“(劉大觀)四十九年調(diào)補天??h知縣?!碧毂戞?zhèn)安府首縣,鎮(zhèn)安府知府時爲孫曰秉。據(jù)廣西巡撫姚成烈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奏爲委任桂林府同知繆用垣署理鎮(zhèn)安府知府遺缺委任王昌言遞署事》摺、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九日《奏請以孫曰秉調(diào)補鎮(zhèn)安府知府事》摺,鎮(zhèn)安知府何炌乾隆四十五年八月二十一日在署病故,柳州知府孫曰秉調(diào)補鎮(zhèn)安知府。

乾隆五十三年春《大清搢紳全書》載:“天保縣,要缺,難。煙瘴,苗疆,附郭。徵銀七百九十一兩,倉米三十三石零,倉穀一萬二百六石零。養(yǎng)廉八百五十七兩。知縣加一級劉大觀,山東邱縣人。拔貢,四十八年九月調(diào)。典史董邦治,浙江海寧州人,貢生,五十年十一月調(diào)。”

柳州、鎮(zhèn)安府屬糧價中平。

廣西巡撫吳垣本年所呈《八月分糧價清單》載:“柳州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稍減。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九分至一兩二錢九分,中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七分至一兩二錢五分,下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五分至一兩二錢三分?!?zhèn)安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稍減。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七分至一兩一錢,中米每倉石價銀一兩四分至一兩八分,下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二分至一兩六分?!弊o理廣西巡撫奇豐額本年所呈《十一月分糧價清單》載:“柳州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稍減。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一分至一兩二錢四分,中米每倉石價銀一兩至一兩二錢,下米每倉石價銀九錢八分至一兩一錢八分?!?zhèn)安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稍減。上米每倉石價銀九錢九分至一兩五分,中米每倉石價銀九錢六分至一兩二分,下米每倉石價銀九錢五分至一兩?!?/p>

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三十三歲

在天保知縣任。

正月初一日,爲父劉曰燮暨諸母請得敕命。

民國《邱縣劉氏族譜》卷四《贈文林郎安徽桐城縣知縣曰燮暨配孺人李王姚陳氏敕命》云:“制曰:求治在親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勵資敬之忱,聿隆褒獎。爾原任安徽桐城縣知縣劉曰燮,乃廣西桂林府永??h今調(diào)天??h知縣劉大觀之父。禔躬淳厚,垂訓端嚴。業(yè)可開先,式榖乃宣猷之本;澤堪啟後,貽謀裕作牧之方。茲以覃恩,封爾爲文林郎,錫之敕命。於戲!克承清白之風,嘉茲報政;用慰顯揚之志,畀以殊榮。

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臣子凜冰淵之操,教本慈幃。爾王氏,乃廣西桂林府永??h今調(diào)天保縣知縣劉大觀之前母。淑慎其儀,柔嘉維則。宣訓詞於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慶澤於門閭,式被自天之寵。茲以覃恩,贈爾爲孺人。於戲!仰酬顧復之恩,勉思撫字;載煥絲綸之色,永賁幽潛。

制曰:壼教凝祥,懋嘉猷於朝寧;國常有惠,揚休命於庭闈。爾姚氏,乃廣西桂林府永??h今調(diào)天保縣知縣劉大觀之母。勤慎宜家,賢明訓後。相夫以順,含內(nèi)美於珩璜;鞠子有成,樹良材於楨幹。茲以覃恩,贈爾爲孺人。於戲!昭茲令善之聲,榮施勿替;食爾劬勞之報,遺範長垂。

制曰:閫儀濟美,既並播其芳聲;策命揚休,宜均霑乎渥澤。爾李氏,乃廣西桂林府永??h今調(diào)天保縣知縣劉大觀之繼母。毓英名閥,儷德高門。琴瑟調(diào)在御之和,令模夙著;機杼媲中閨之美,慈訓攸昭。茲以覃恩,贈爾爲孺人。於戲!情深鞠育,恩不間於所生;典重顯揚,榮豈殊於自出?

制曰:閫儀濟美,既並播其芳聲;策命揚休,宜均霑乎渥澤。爾陳氏,乃廣西桂林府永??h今調(diào)天??h知縣劉大觀之繼母。毓英名閥,儷德高門。琴瑟調(diào)在御之和,令模夙著;機杼媲中閨之美,慈訓攸昭。茲以覃恩,贈爾爲孺人。於戲!情深鞠育,恩不間於所生;典重顯揚,榮豈殊於自出?乾隆五十年正月初一日?!?/p>

三月二十四日,新任廣西巡撫孫永清到任。

據(jù)廣西巡撫孫永清乾隆五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奏報抵粵到任接印日期事》摺。按,本年正月,孫永清由貴州布政使陞廣西巡撫。未抵任前,廣西布政使奇豐額護理撫篆。

五月二十日,廣西巡撫奏報上年正項錢糧全完。

廣西巡撫孫永清乾隆五十年五月二十日《奏報乾隆四十九年正項錢糧銀兩全完事》摺有云:“茲據(jù)布政使奇豐額詳稱,廣西省各府州縣遞年徵收錢糧,均於奏銷前通完,并無帶徵、緩徵、舊欠之項。今屆乾隆四十九年分奏銷錢糧之期,所有桂林等十二府州屬,應徵解司地丁并半徵米折,共銀三十三萬七千七百九十八兩零。又應徵存留并驛站,共銀九萬九千七百一十六兩零。以上通共銀四十三萬七千五百一十四兩零,俱於奏銷前通行全完解司,并無未完之項,分晰造具清冊,詳請核奏?!?/p>

六月初八日,三弟劉大夏卒。

民國《邱縣劉氏族譜》卷四:“(劉大夏)卒於乾隆五十年六月初八日卯時,享年二十五歲?!?/p>

十月十九日,廣西巡撫奏報本年民數(shù)榖數(shù)。

廣西巡撫孫永清乾隆五十年十月十九日《奏報本年民數(shù)穀數(shù)事》錄副摺有云:“茲行據(jù)廣西布政使奇豐額詳稱,查本年分通省實在民戶,共一百二十三萬四百一十四戶,大小人丁共六百二十一萬四百五十八名口。比較上年,增戶二千六百六十六戶,增男、婦大小人丁八萬五千四百三名口?!?,通省實在存?zhèn)},常平、額貯、社倉,官租及收捐監(jiān)生義倉,并備廣東糴濟各項榖石,共一百八十萬四千九十六石一升三合四勺等情,分別造冊前來,臣逐一覆核無異?!?/p>

冬,遇李懷民、王克紹於平樂縣,旋別。

李懷民《回帆集》之《平樂遇同鄉(xiāng)劉明府松嵐即別》詩:“屢誤剡溪訪,乃有石邱遇。輟棹一歡然,天涯感鄉(xiāng)故。雲(yún)山杳無際,江郭靄方暮。會合良難期,分舟復相顧?!卑?,據(jù)李懷民《回帆集自敘》,李憲喬官廣西梧州府岑溪令,其兄李懷民奉母在署,居岑五載,本年冬奉母北還,里友王克紹偕行。平樂縣爲平樂府府治,劉大觀或赴省歸經(jīng)平樂,待考。

本年,陪蒼保閲視營伍。

《玉磬山房詩集》卷一《陪蒼都督自平孟隘登魁來卡觀岑田州行軍交趾》詩。蒼保乾隆四十四年至五十年官廣西平樂協(xié)副將。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卷四百七十三:“平孟隘,在小鎮(zhèn)安西南。相近有剝淰隘,又有剝勘隘,上、下蓋隘,在城西。俱外連越南,有兵防汛?!?/p>

鎮(zhèn)安府屬糧價中平。

護理廣西巡撫奇豐額本年所呈《二月分糧價清單》載:“鎮(zhèn)安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相同。上米每倉石價銀九錢六分至一兩五分,中米每倉石價銀九錢二分至一兩二分,下米每倉石價銀九錢至一兩。”廣西巡撫孫永清本年所呈《廣西省六月分各屬糧價清單》載:“鎮(zhèn)安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相同。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至一兩一錢二分,中米每倉石價銀九錢六分至一兩一錢,下米每倉石價銀九錢四分至一兩八分?!庇?,孫永清本年所呈《廣西省十月分各屬糧價清單》中載:“鎮(zhèn)安府屬價中,查與上月稍增。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四分至一兩一錢二分,中米每倉石價銀一兩至一兩一錢,下米每倉石價銀九錢八分至一兩八分。”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三十四歲

在天保令任。

六月初二日,廣西巡撫奏報上年正項錢糧全完。

廣西巡撫孫永清乾隆五十一年六月初二日《奏陳正項錢糧全完事》錄副摺有云:“茲據(jù)布政使奇豐額詳稱,廣西省乾隆五十年分,各府州縣遞年徵收錢糧,均於奏銷前通完,并無帶徵、緩徵、舊欠之項。今屆奏銷錢糧之期,所有桂林等十二府州屬,應徵解司地丁并半徵米折,共銀三十三萬七千七百九十八兩零。又應徵存留并驛站,共銀九萬九千七百一十六兩零。以上通共銀四十三萬七千五百一十四兩零,俱於奏銷前通行全完解司,并無未完之項,分晰造具清冊,詳請核奏?!?/p>

六月初八日,李憲喬終養(yǎng)回籍,與王尚玨餞送於桂林伏波亭。

李憲喬《北歸續(xù)日記二》云:“六月初八日,下船,劉崧嵐置酒於伏波亭,餞別。王若農(nóng)亦追至,飲酣題名壁上。崧嵐吟云:‘銅柱功初就,明珠謗已歸。千秋此亭上,唯見白雲(yún)飛。’蓋崧嵐時有所感,或爲蜚語聞於大府,大府銜之,故借伏波之事以寄意。鶴道人爲并書之壁。二子賦詩道別,鶴答之?!薄队耥嗌椒吭娂肪硎弧蹲x查篆仙夫子年譜,撫今念往,戚戚於心,作〈知己吟〉一首,用代涕零》詩“蘭枯蕙槁賴群蟻,謠諑不行賴知己”句自注:“前在粵西,頗有獻萋菲於大吏者,賴先生申救,幸不中傷。”查淳號篆仙,乾隆五十一年任廣西平樂知府,五十三年調(diào)任桂林知府,姑附於此。

李憲喬《少鶴詩鈔?內(nèi)集》卷九《若農(nóng)、正孚追送至伏波山,遂飲於伏波亭,留題壁上》詩:“棹人已催發(fā),前舟詎相待。送客亂山間,歸夢飛鳶外。惜歡難爲別,感往益多慨。一尊有與同,此意亦千載?!?/p>

九月初一日,是科廣西鄉(xiāng)試揭曉。

據(jù)廣西副考官翰林院編修羅修源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奏報典試廣西揭曉及到京日期事》摺。是科典試廣西正考官爲劉種之。

十一月初四日,廣西巡撫奏報本年民數(shù)榖數(shù)。

廣西巡撫孫永清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奏爲循例奏聞廣西省本年民數(shù)穀數(shù)事》摺有云:“竊照,向例各省督、撫,每年將通省戶口,并各項倉榖實數(shù),於十一月內(nèi)繕寫黃冊,專摺具奏。節(jié)經(jīng)遵行在案。茲行據(jù)廣西布政使奇豐額詳稱,查本年分通省實在民戶,共一百二十三萬三千一百五十七戶,大小人丁共六百二十九萬四千一百九十六名口。比較上年,增戶二千七百四十三戶,增男婦大小人丁八萬三千七百三十八名口。……又,通省實在存?zhèn)},常平、額貯、社倉,官租及收捐監(jiān)生義倉,并備廣東糴濟各項榖石,共一百七十四萬二百九十七石八斗一升一合三勺等情,分別造冊前來,臣逐一覆核無異。”

本年,在天??h知縣任。

光緒十八年《鎮(zhèn)安府志》卷二十二《宦績志?循良》云:“劉大觀,字崧嵐,山東邱縣人,貢生。始仕遼陽,仁聲懋著。《湖海詩傳》。旋宰天??h,每月收公牒一二紙,獄無一犯。胥吏辰來聽役,午即歸耕。縣中無乞丐、倡優(yōu)、盜賊,亦不知摴蒲等物。其《率郡人種花》詩云:‘此樂真吾有,分春與衆(zhòng)同?!峨S園詩話》??上胍娖湫郧樘挂?,有非俗吏所能爲者。後晉觀察?!?/p>

鎮(zhèn)安府屬糧價中平。

據(jù)廣西巡撫孫永清本年所呈《廣西省三月分各屬糧價清單》、《廣西省七月分各屬糧價清單》、《廣西省十一月分各屬糧價清單》載,鎮(zhèn)安府屬價中,每倉石價銀,上米三月一兩四分至一兩一錢六分,七月一兩六分至一兩一錢五分,十一月一兩四分至一兩一錢二分。中米三月一兩至一兩一錢四分,七月一兩二分至一兩一錢三分,十一月一兩至一兩一錢。下米三月九錢八分至一兩一錢二分,七月一兩至一兩一錢一分,十一月九錢八分至一兩八分。

又,據(jù)廣西巡撫孫永清《廣西省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分各屬糧價清單》,鎮(zhèn)安府屬,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一錢一分至一兩四錢二分,中米一兩一錢至一兩四錢,下米一兩九分至一兩三錢八分。又,廣西巡撫陳用敷所呈《廣西省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分各屬糧價清單》,鎮(zhèn)安府屬,上米每倉石價銀一兩七分至一兩一錢九分,中米一兩五分至一兩一錢七分,下米一兩三分至一兩一錢五分??芍∥迨廖迨四觊g,鎮(zhèn)安府糧價平穩(wěn),故不一一臚列。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三十五歲

在天保令任。

三月二十二日,陳玉麟到鎮(zhèn)安府知府任。

據(jù)兩廣總督孫士毅乾隆五十二年《廣東廣西兩司道府考語密摺》,陳玉麟本年三月二十二日到鎮(zhèn)安府知府任。據(jù)廣西巡撫孫永清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奏請以陳玉麟調(diào)補鎮(zhèn)安府知府事》錄副摺,鎮(zhèn)安府知府孫曰秉去歲籖陞四川永寧道,給咨赴部引見,孫永清奏請潯州府知府陳玉麟調(diào)補鎮(zhèn)安府知府。

六月初三日,廣西巡撫奏報上年正項錢糧全完。

廣西巡撫孫永清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初三日《奏陳正項錢糧銀兩全完事》錄副摺有云:“茲據(jù)布政使奇豐額詳稱,廣西省乾隆五十一年分,各府州縣徵收錢糧,現(xiàn)屆奏銷之期。所有桂林等十二府州屬,應徵解司地丁并半徵米折,共銀三十三萬七千八百六十六兩零。又應徵存留并驛站,共銀九萬九千七百一十六兩零。以上通共銀四十三萬七千五百八十二兩零,俱於奏銷前通行全完解司,并無未完、民欠、墊解情事,造具清冊,詳請核奏?!?/p>

十月二十一日,廣西巡撫奏報本年民數(shù)榖數(shù)。

廣西巡撫孫永清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一日《奏報民數(shù)穀數(shù)事》錄副摺有云:“茲行據(jù)署廣西布政使事按察使姚梁詳稱,查本年分通省實在民戶,共一百二十三萬五千八百九十二戶,大小人丁共六百三十七萬五千八百三十八名口。比較上年,增戶二千七百三十五戶,增男、婦大小人丁八萬一千六百四十二名口?!郑ㄊ嵲诖?zhèn)},常平、額貯、社倉,官租及收捐監(jiān)生義倉,并備廣東糴濟各項榖石,共一百四十七萬一千七百五十三石一斗三升六合一勺等情,分別造冊前來,臣逐一覆核無異。”

冬,偕王昌言狩獵西郊。

《玉磬山房詩集》卷一《與王都尉出獵西郊》詩。據(jù)乾隆五十三年春《大清搢紳全書》,王昌言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調(diào)鎮(zhèn)安府通判。

本年,與知府陳玉麟重修府學。

光緒《鎮(zhèn)安府志》卷十四《建置志二》有云:“府學,國朝康熙七年,通判彭權(quán)建於府治東。二十九年,通判王洪移建於城外東街,今墟場,其舊址也。雍正元年,署通判林兆惠遷於城內(nèi)東隅。九年,知府孔傳堂重建。舊《志》。乾隆五十二年,知府陳玉麟、知縣劉大觀重修?!?/p>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三十六歲

在天保令任。

六月十二日,廣西巡撫奏報上年正項錢糧全完。

廣西巡撫孫永清五十三年六月十二日《奏爲正項錢糧銀兩全完事》錄副摺云:“茲據(jù)署布政使英善詳稱,廣西省乾隆五十二年分,各府州縣徵收錢糧,現(xiàn)屆奏銷之期。所有桂林等十二府州屬,應徵解司地丁并半徵米折,共銀三十三萬一千二百七十一兩零。又應徵祀典、俸工并驛站,共銀九萬三千五百六十四兩零。以上通共銀四十二萬四千八百三十五兩零,俱於奏銷前通行全完解司,并無未完、民欠、墊解情事,造具清冊,詳請核奏?!?/p>

本年,朝廷出師安南,劉大觀嘗攝鎮(zhèn)安府篆。

《玉磬山房詩集》卷四《贈汪觀察春田》詩“卻憐兵燹後,同自瘴鄉(xiāng)歸”句自注:“戊申,出師安南,余以天保令代鎮(zhèn)安府事,親履戎行?!?/p>

廣西巡撫孫永清乾隆五十三年十月初八日《奏報邊務及道府委署情形》?。骸皬V西巡撫臣孫永清跪奏,爲奏聞事。竊照現(xiàn)奉諭旨,官兵出關(guān)剿捕安南寇匪,經(jīng)督臣孫士毅先後抽調(diào)東、西兩省官兵一萬餘名,奏請親統(tǒng)進剿。所有進兵籌備事宜,及輓運糧餉等務,均須分委道、府大員董辦,以專責成。

臣與督臣面商,於近邊之太平府城暫行設(shè)局,總辦一切,酌委留辦邊務之延建邵道陸有仁,率同太平府知府林虎榜管理。自鎮(zhèn)南關(guān)以外隨營糧站等事,酌委右江道宋文型,率同南寧府知府顧葵、鎮(zhèn)安府知府陳玉麟管理。鎮(zhèn)南關(guān)以內(nèi)水陸糧站等事,酌委左江道湯雄業(yè),率同署慶遠府事同知朱禮管理。至左、右江兩道,本任現(xiàn)無緊要事件,太平、慶遠二府距關(guān)甚近,所有本任印務,均可毋庸委員接署。惟南寧、鎮(zhèn)安二府距關(guān)較遠,本任各有應辦軍行夫糧等事,自須委員代理?,F(xiàn)在酌委東蘭州知州趙廷鼎代辦南寧府事,左州知州張習代辦鎮(zhèn)安府事,謹會同兩廣總督臣孫士毅循例奏聞。至兵行糧餉、軍裝,例需雇夫輓運,惟查太平一帶地處偏遠,向無行旅往來,應雇人夫較少。臣與督臣酌商,兼募近邊各屬土夫、里夫,照例給價雇用。遇有土司、頭目人等踴躍急公,召集較多者,酌量捐賞,以示獎勵,可期日漸衆(zhòng)多,不致貽誤。理合一并陳明,伏祈皇上睿鑒。謹奏。乾隆五十三年十月初八日?!弊噙≥d《宮中檔乾隆朝奏摺》第六十九輯。據(jù)乾隆五十三年春《大清搢紳全書》,時鎮(zhèn)安府知府陳玉麟,通判王昌言,教授李舒黃,知事張茂烈,天??h典史董邦治。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三十七歲

在天保令任,冬丁憂離職。

六月二十八日,繼母陳氏卒,旋丁憂去職。

盛京戶部侍郎伯麟、奉天府尹福保乾隆六十年四月初十日《奏請以劉大觀補用開原知縣事》?。骸埃▌⒋笥^)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丁繼母憂回籍。”據(jù)《邱縣劉氏族譜》,劉大觀繼母陳氏本年六月二十八日卒,享年四十二歲。

臺北中研院史語所藏內(nèi)閣大庫檔案,大學士管理吏部戶部理藩院事務和珅等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題本有云:“題覆廣西天??h知縣劉大觀丁憂所遺專難煙瘴要缺,準以恭城縣知縣陳景洙調(diào)補。所遺恭城縣簡缺,準以委用知縣楊長柏署理?!?/p>

秋,李秉禮有詩贈別。

李秉禮《韋廬詩內(nèi)集》卷二《題〈灕江歸櫂圖〉送劉正孚》詩:“故國何時到,西風鬢欲斑。幾人臨水別,半舸載書還。葉落湘中樹,雲(yún)連海上山。應知展圖卷,重爲慘離顔?!?/p>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三十八歲

二月下旬,過百色,遇王本魯。

《玉磬山房詩集》卷九《沙洋晤同年王源東本魯》詩:“庚戌仲春杪,邂逅於百色。瘴雨方綿綿,客心何惻惻。時我丁憂患,逐處逢鬼蜮?!眲⒋笥^去秋丁憂,本年仍滯留粵西,未審其由,或以交代未完歟?觀“逐處逢鬼蜮”句,似隱有所指。百色廳,在天保縣正北,思恩府同知駐地。

五月,省城榕樹樓,王尚玨、李秉禮、嵇存之、施晉過飲,分韻。

施晉《一枝軒稿》卷二《夏日同王若農(nóng)、李松圃、嵇存之過榕樹樓,劉松嵐明府留飲,以“山如碧玉簪”分韻得碧字》詩:“榕樹樓頭涼策策,山光能清水能碧。永日開筵地最高,俯瞰晴雲(yún)盤健翮。修柯蟠屈掉螭尾,古幹輪囷挺龍脊。坐覺迴飈灑雪清,誰知烈日烘天赤。劉郎愛詩兼愛客,耽幽借榻金仙宅。堆堆淨幾散縹緗,落落清標接裠屐。嵇康矯如孤鶴立,李白原從列仙謫。王子官卑氣益豪,對酒酣歌拓金戟。書生故態(tài)不易除,昨者狂言驚滿席。我聞此事拍手笑,丈夫作達會自適。摧眉折腰徒爾爲,羈羽沈鱗望誰惜?須知高會不可常,少壯幾何梭一擲。試看斯樓凌蠻荒,火劫灰飛幾興革。昔人已往今人來,今人空悲昔人跡。當前有酒不盡歡,轉(zhuǎn)瞬斯遊已成昔?!卑矗窃娽嵋活}爲《哭孫中丞》詩十首。本月二十日,廣西巡撫孫永清在署病故,故係於此。施晉時在表伯孫永清幕。嵇存之,與施晉皆無錫人,或亦孫永清幕友,生平不詳。

五月二十日,廣西巡撫孫永清在署病故。

署理廣西布政使英善乾隆五十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奏爲廣西巡撫孫永清病故請即賜簡放事》摺有云:“竊照廣西撫臣孫永清,因照料安南國王進關(guān),於本年三月間親赴鎮(zhèn)南關(guān)一帶督辦一切事宜,由水路護送出粵西蒼梧縣境,於五月初十日回至桂林省城。奴才接見,經(jīng)撫臣孫永清告知,因在南關(guān)觸受瘴癘,胸膈飽悶,飲食稍減,然猶照常辦事?!鲮抖瘴玑?,聞知痰湧氣促,奴才偕同在省各官趨赴撫署詢問,人已糊塗,即於申時病故。”

六月十五日,五弟劉大雅生。

民國《邱縣劉氏族譜》卷四:“(劉大雅)乾隆五十五年六月十五日辰時生。”

六月十七日,偕施晉同作詩。

施晉《一枝軒稿》卷二《立秋日同松嵐作》詩:“火山荒南維,焦煙石林氣。苦熱交扇揮,揚湯不止沸。清晨稍蕭爽,西榮颯涼吹。袗綌候漸移,裝棉節(jié)還未。元蟬爾奚哀,潛蛬鳴自恣。歸華無留紅,去葉欲辭翠。所悲高梧桐,日夜就凋瘁。中含太始音,幹直理堅緻。夔曠不見錄,涓牙得無意。駸駸炎曦遒,亹亹寒陰至。菵露凝爲霜,蕭槭聽在地。蠻天對搖落,憮焉膺垂淚?!眲⒋笥^詩集無是日之作。

本月,同年王宗獻有贈詩。

王宗獻《柬劉崧嵐大觀》詩:“直從千里泝扁舟,來借僧房最上頭。倚樹看雲(yún)山到眼,捲簾邀月水明樓。安排琴枕消殘夏,收拾風煙賦早秋。獨坐不須愁寂寞,湖心時有待盟鷗?!陛d王賡言輯《東武詩存》卷九。據(jù)詩中“殘夏”語,知在六月。王宗獻官廣西候補州同,爲劉大觀同鄉(xiāng)同年。

是詩後尚有兩首寄懷劉大觀之作,並附之。王宗獻《舟行即事懷松嵐》詩:“斷岸繫孤舟,巖壑盡暝色。竹樹翳江村,鐘聲出深黑。卻念解纜時,夕照何閑閑。放舟背落日,遠見波上山。幽賞趣迢遙,孤吟興超豁。念我素心人,永夜如飢渴?!庇帧督屑膭⑨聧埂吩姡骸傲蛛H衆(zhòng)鳥鳴,江上微雨歇。遙峰藹虛翠,歸雲(yún)遠欲滅。和風扇旭日,綠草沙上茁。石磯艤舟處,前秋從此別。重來春又深,寓目皆可悅。會面諒不遠,此情期共説?!?/p>

夏,過潯州,莊上基邀飲西山,有詩題壁。

《玉磬山房詩集》卷一《過潯州,莊六參軍招飲西山,題翠微閣壁》詩。按,嘉慶元年春《大清搢紳全書》廣西潯州府欄:“經(jīng)歴,莊上基,廣東番禺人。(乾?。┪迨哪晁脑骂}?!?/p>

王偁《蓮舫詩鈔》卷五有《偕諸生遊西山,用松嵐夫子〈過潯州莊六參軍招飲西山題翠微閣壁〉韻》詩,嘉慶二十四年作。

秋,偕李憲喬、李秉禮、施晉待月棲霞寺,有作。

施晉《一枝軒稿》卷二《棲霞寺待月同少鶴、松圃、松嵐作》詩:“宿雲(yún)散前峰,林輝已冏冏。清質(zhì)上轉(zhuǎn)難,咫尺未到頂。露氣涵空下,蟲響四壁併。同遊三五人,古院立清警。喬柯度飛光,墜葉見微影。耽幽罷秉燭,滌昏還瀹茗。契深神亦超,慮息塵自屏。脈脈兀相對,此意誰當領(lǐng)?”李憲喬《少鶴先生詩鈔》卷九有《棲霞寺待月贈同游》詩。

《玉磬山房詩集》卷一有《與李子喬、李敬之、施晉之游棲霞寺》詩。又,法式善《梧門詩話》卷五載劉大觀《與友人遊棲霞寺》詩:“愜心三兩友,因興出東城。秋水城邊過,蒼煙寺裡行。逢僧無一語,聽鳥自孤鳴。靄靄峰頭月,增人幽曠情?!蔽摧d集中,或亦是時前後作。另,王宗獻《和崧嵐與諸公棲霞寺待月》詩:“巖寺背森聳,月出苦不早。僧語聽未終,林影動浩浩。卻看山缺處,一綫露稍稍。微聞墮竹露,時復驚山鳥。泉聲在何處,寂歴出幽窅。此時諸靜侶,乘閑事搜討。爲問遠秋思,有得誰多少?”載王賡言輯《東武詩存》卷九。

題李經(jīng)詩集。

《玉磬山房詩集》卷一《題處士李五星詩卷》詩。李經(jīng)字五星,李憲喬族子。

有詩哭趙廷鼎。

《玉磬山房詩集》卷一《哭趙松川》詩,小序云:“松川諱廷鼎,四川新都人,以東蘭州牧攝南寕郡。時方用兵交趾,心力俱瘁,遂致疾殂,貧不能歸,櫬厝僧舍?!?/p>

陳燮過訪。

《玉磬山房詩集》卷一《陳柳州見過榕樓客舍》詩。陳燮時署柳州知府。

十一月十三日,廣西巡撫奏報本年民數(shù)榖數(shù)。

廣西巡撫陳用敷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奏爲查明粵西省本年民數(shù)穀數(shù)事》摺有云:“茲據(jù)署廣西布政使英善詳稱,查本年分通省實在民戶,共一百二十四萬四千一戶,大小人丁共六百五十九萬二千四百一十七名口。比較上年,增戶二千五百三十戶,增男、婦大小人丁六萬一千九百二十二名口?!郑ㄊ嵲诖?zhèn)},常平、社倉,官租及收捐監(jiān)生義倉,并備東各項榖石,共一百八十一萬五千九十石二斗三升五合三勺等情,分別造冊前來,臣覆核無異?!弊詣⒋笥^分發(fā)粵西至本年,十二年間民數(shù)逐年遞增,至此民戶已增加近三萬戶,大小人丁已增加近九十四萬名口。

十二月十七日,大母崔氏卒。

民國《邱縣劉氏族譜》卷三:“(崔氏)生於康熙三十三年六月十六日亥時,卒於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子時,享年九十七歲?!笔侨债?791年1月21日。

冬,李憲喬跋劉大觀贈黃應仁手跡,并有詩寄懷。

李憲喬《鶴再南翔集》之《寄劉正孚》詩:“歸順有小吏,應仁其姓黃。頗自喜爲書,意態(tài)亦翱翔。聞有能書者,乞取日不遑。予試索觀之,並詰心所藏。云有劉明府,數(shù)帖在篋箱。劉君乃吾友,開卷如在傍。前後多詩筆,中論殊激昂。言古作詩人,真氣必堅剛。此氣不可閼,乃於詩而昌。非徒競博辯,非徒事夸張。鄙夫談忠義,忸怩詎得藏?末語因及僕,生無時俗腸。爲親偶求仕,棄去亦洋洋。獨抱不貪寶,傲然歸其鄉(xiāng)。故其所爲詩,超超異等常。予觀始慚汗,洎乃自忖量。實固不及此,此義吾敢忘。好善苦汲汲,古風今渺茫。吾友信有之,豈爲當世名?卻顧問此吏,我感汝得明??烧Z惟汝輩,此道亦足傷。既書跋其尾,還復寄此章?!卑?,是詩前二題爲《示州父老有序》詩,本年作。後一題爲《除日游山寺》詩,故系於此。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三十九歲

春自桂赴蘇,秋北上,冬客濟南。

春,由粵西赴江南,途中有詩。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湘口寄子喬》、《祁陽縣》、《南嶽僧》、《暮春江上》、《江村》、《洞庭湖》詩。

五月初七日,訪袁枚於金陵隨園,席間談廣西官況。

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三:“辛亥端陽後二日,廣西劉明府大觀袖詩來見。方知官桂林十餘年,與比部李松圃、岑溪令李少鶴諸詩人,皆至好也。席間談及廣西官況清苦,獨宰天保三年,爲極樂世界。其地離桂林二千餘里,乾隆四年改土歸流,方設(shè)府、縣。歲有三秋,獄無一犯,每月收公牒一二紙,胥吏辰來聽役,午即歸耕??h中無乞丐、倡優(yōu)、盜賊,亦不知有樗蒲、海菜、綢緞等物。養(yǎng)廉八百金,而每歲薪、米、雞、豚,皆父老兒童背負以供。月下秧歌四起,方知桃源風景,尚在人間。劉《率郡人種花》云:‘鋤蕓植嘉卉,人力助天工。此樂真吾有,分春與衆(zhòng)同。暮煙生遠水,樵唱散遙空。領(lǐng)得山中趣,橫琴坐遠風?!陡侍亩伞吩疲骸深^溪水漁船,細雨濛濛叫杜鵑。花片打門春已暮,牧童猶枕老牛眠’。”

《玉磬山房文集》卷一《袁蘭村大令五十壽序》文有云:“憶在乾隆中葉,旋自桂林,謁簡齋先生於隨園,口未寒溫一語,遽伸手索予詩稿。僕出詩於袖,心許之,摭卷中可爲談資者入《隨園詩話》。”

夏,游城北棲霞山、永濟寺,有詩題壁。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棲霞山》詩。

王英志整理《手抄本〈袁枚日記〉》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初八日條:“逆風開船至觀門,泊燕子磯前。巳刻,同香田、葆齋、霞裳遊永濟寺,懸崖撒手壁上見劉松嵐詩二首,後跋云:‘隨園老人過此見之,未識以爲野狐禪否?’詩云:‘心燈夜炳原無夜,意蕊晨飛□□□。能托未來作已往,除將默默有何人?’‘梵宇層層吐篆煙,人來此地即神仙。犬心尚且澄如水,日在如來殿外眠’?!?/p>

舟過鎮(zhèn)江、無錫,滯蘇州,有詩贈汪廷昉、西文長老。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焦山》、《無錫縣訪丁大令不值》、《贈靈嵓寺西文長老》詩。十卷本《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別汪同年研香》詩。汪廷昉爲劉大觀拔貢同年,時官蘇州府海防同知。丁大令,或爲丁芳洲。[7]

劉躍雲(yún)《貽拙齋詩集》卷十《過寧遠州贈松嵐刺史》詩二首,其二:“吳下萍蹤值”句自注:“乾隆辛亥,君僑寓蘇州,余訪兵部周君,君適在座,余因事亟去,不及通名,君近爲余述之?!?/p>

秋,買舟由運河北上返里。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上謝觀察》、《行腳僧》、《清江懷子喬》、《東昌舟次寄兄》詩。十卷本《玉磬山房詩集》卷二《泊汶水》詩。謝觀察,名啓昆,時任管理江南河庫道。

十二月初九日,江蘇巡撫奏報本年民數(shù)榖數(shù)。

江蘇巡撫長麟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初九日《奏爲循例查明恭報乾隆五十六年份江蘇各屬民數(shù)穀數(shù)事》摺有云:“茲屆乾隆五十六年應奏之期,據(jù)江寧布政使陳大文、蘇州布政使奇豐額分晰造冊,詳請具奏前來。臣覆加查核,各屬州縣衛(wèi),乾隆乾隆五十六年實在土著民衛(wèi)人丁三千二百七十一萬三百三十六丁口,內(nèi)男丁一千八百六十四萬九千一丁,婦女一千四百六萬一千三百三十五口。各屬常平倉,截至乾隆五十六年八月底止,實在存?zhèn)}并儲備項下,共穀一百三十五萬七千八百一十石零,均與詳送各冊相符?!?/p>

冬,客濟南。

十卷本《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客居歴下漫興》詩,有“朔雪盈階除”句,知爲冬日。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四十歲

二月補官奉天,四月丁外艱,遊江南。

正月,客京師,有恙。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早春》、《病中》詩。

二月二十五日,吏部帶領(lǐng)引見,奉旨發(fā)往奉天差遣。

《乾隆帝起居注》乾隆五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條:“是日,吏部帶領(lǐng)揀發(fā)奉天委用知縣之候補知縣龍澍等引見,奉諭旨:‘阿昌阿、劉大觀俱著發(fā)往奉天,交與該府尹等差遣委用’?!?/p>

盛京戶部侍郎伯麟、奉天府尹福保乾隆六十年四月初十日《奏請以劉大觀補用開原知縣事》摺:“(劉大觀)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丁繼母憂回籍。服闋赴部,五十七年二月揀選引見,奉旨發(fā)赴奉天差遣委用?!?/p>

春,有詩寄劉湄津門。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贈家岸淮給諫》詩。劉湄時官巡視天津漕務給事中,故贈詩有“津門好春色,持節(jié)視軍儲”句。

有詩寄方昂。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寄方坳堂觀察二首》詩。按,兩江總督書麟、江蘇巡撫長麟乾隆五十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有《奏爲江蘇候補道員方昂患怔忡癥一時未能就痊請回籍調(diào)理事》摺,故劉大觀詩其二有“戾俗因成病”句。方昂《滄浪吳山二集》,中國國家科學圖書館藏鈔本,未載與劉大觀唱和之作。

飲王寧宅,有詩。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春日飲吏部王熙甫家》詩。王寧爲李懷民表侄,時官吏部考功司主事。

寄新作給李懷民。

李懷民《還山集下》之《劉明府正孚都門寄書并新訂詩卷報以短韻》詩:“村外一鳩喚,小園花盡開。山人入城返,朝客寄書來。憶別粵江遠,閑居華髮催。新詩進高格,不復騁狂才?!卑?,李懷民名憲噩,李憲喬胞兄,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初三日卒於里,故係於此。又,劉大觀所贈小集,李懷民生前有評騭,青島圖書館現(xiàn)藏《石桐先生評定劉松嵐詩》鈔本。

法式善有詩贈別。

法式善《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四《題劉崧嵐大觀明府詩草後,即送之官奉天》詩二首。其一:“之子未相覯,好詩嘗一吟。此時太古月,照見梅花林。萬里蠻江路,千秋大雅音。清泠石牀句,爲爾寫冬心。”其二:“我有數(shù)知己,宦游遼海東。詩隨春雨散,人去塞門雄。雙鬢柳邊綠,夕陽花外紅。長安暫沽酒,莫負海棠風?!?/p>

汪爲霖有詩寄懷。

汪爲霖《小山泉閣詩存》卷二《登九如亭寄懷劉松嵐明府大觀》詩:“簿書琴鶴兩何妨,選吏還如選佛場。遼海風雲(yún)新愷澤,明府時改官遼陽。扶蘇煙樹舊甘棠。一亭虛擁西山翠,萬里晴烘塞草黃。倘憶炎荒諸父老,爲云連歲獲豐康。”據(jù)護理廣西巡撫英善乾隆五十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奏請以思恩府知府汪爲霖調(diào)補鎮(zhèn)安府知府事》摺,乾隆五十三年五月,汪爲霖由刑部奉天司郎中補授廣西思恩府知府,五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到任,五十五年調(diào)補鎮(zhèn)安府知府。

過朱紱宅,識莫瞻菉。

《玉磬山房文集》卷一《莫青友少司空詩序》文有云:“曩初識青友先生,在朱章甫侍御座間,談未深,匆匆別去。越數(shù)年,予作牧遼左,先生以少司空奉使留都,始與先生款洽。”朱紱時官監(jiān)察御史,莫瞻菉去冬由通政司副使擢順天府府尹。

四月二十三日,在京聞訃,丁父憂。

盛京戶部侍郎伯麟、奉天府尹福保乾隆六十年四月初十日《奏請以劉大觀補用開原知縣事》摺有云:“(劉大觀)服闋赴部,五十七年二月揀選引見,奉旨發(fā)赴奉天差遣委用。是年四月二十三日聞訃,丁父憂回籍?!北灸耆露?,劉大觀父劉曰燮卒於里第,享年七十歲。

閏四月,跋敦誠《四松堂集》。

《四松堂集付刻底本》卷首:“昔賈長江自註其《送無可上人》詩云:‘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可見古今攢眉搖膝之人,得一真賞識,固非易事也。觀初閲四松堂詩,以爲不過偶然遣興而已,非如《談龍錄》所云‘詩中有人,言外有事’也。及讀其文,如《筆麈》,如《記夢》,如《南村記》,如往來筆札二十餘帖,忽爲漆園之達,忽爲柱下之元,忽爲釋迦、維摩之通透;忽爲正言莊論如陸贄,忽爲旁引曲喻如淮南;忽爲悲歌慷慨,如易水之荊卿,忽爲弄月吟風,如濂溪之茂叔。相由心造,情隨境生,一切歡喜煩惱之因,升沉聚散之感,悉於三寸管城子宣洩而無遺。夫然後乃知居士胸中固無物不有,其詩亦無義不該,向之所謂‘偶然遣興’者,非徒遣興已也。自古金枝玉葉,耽志風雅,如昭明太子而外,則唯唐之李於江、宋之趙松雪耳。才江愛賈島爲詩,鑄其像,事之如神。吾今乃欲奉居士如島,而竊僭擬於江,未知無本禪師塔下塵,容我敝帚一掃否?乾隆壬子閏四月中浣,山左後學劉大觀?!卑?,敦誠去歲已卒,此未知應何人之請,文集未載是文。

夏,出都,有詩答李懷民。過天津訪劉湄,有詩留別。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與人論詩四絶句》、《天津別岸淮先生》詩。十卷本《玉磬山房詩集》卷二《潞河舟次答李石桐》詩。

九月初一日,在濟南,應吳友松請,題沈周《秋林晚眺圖》,諸友和之。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沈石田畫爲吳秋鶴題》詩。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6年秋季拍賣會圖錄內(nèi)有沈周《秋林晚眺圖》,有劉大觀此詩手跡,署“秋寉五兄詞丈屬題。壬子九月朔日,劉大觀漫稿”。題和者有劉錫嘏、吳昇、熊枚、阿林保、余鵬年、吳履、吳人驥等。按,劉大觀抵濟南應在七八月間,途中有《晚泊滄州》詩。

本月,濟南客中多有酬酢。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秋日書懷》、《飲潭西精舍》、《送青城劉大尹歸通州》、《小滄浪》、《月夜與人步呂仙閣下》、《濟南逢趙同年秋渠》、《題慶晴村先生〈小瞑觀弈圖〉二首》、《寄曲阜顔運生》、《送吳竹虛卜居石門山》詩。據(jù)《乾隆歴城縣志》卷十八《古跡考》,呂仙閣在趵突泉上。青城劉大尹,名諱不詳。趙秋渠,名錫蒲,與劉大觀同爲乾隆四十二年拔貢。

劉大紳、王祖昌來訪,劉大觀有贈詩。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王子文秀才偕新城令過我濟南寓齋,衣衫藍縷,面無慚色,而論詩有吞牛之氣,不愧阮亭尚書後人矣,賦此爲贈》詩,十卷本《玉磬山房詩集》卷二《贈新城劉大令寄庵三首》詩。王祖昌《王秋水自撰年譜》本年條:“寄庵先生(劉大紳)復宰新城,一月解任,秋水與遊長白山,而令龐仞表率父老百人見大中丞,借回先生修城。”

劉大紳《寄庵文鈔》卷一《飲秋水亭讀單紹伯李懷民昆弟詩記》文有云:“《蓮塘集》有崧嵐居士評,甚悉。崧嵐與余同氏,名大觀,同少鶴官於粵,詩與書皆取法少鶴。余在趙廣文濼源齋中見其書,固邀趙往見,而王子(祖昌)適從。居士將治裝歸,匆匆書一帖詩示王子,余從旁讀,甫一章,即定爲少鶴友也。”據(jù)此,則劉大紳、王祖昌之訪劉大觀,乃以趙姓學官之介。

由省城返里,有詩留別。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別毛輔亭》、《別吳秋鶴》、《齊河旅店》、《田家》、《夜宿楊官屯》詩。齊河,濟南府屬縣。楊官屯,在濟南府茌平縣。毛輔亭,生平不詳。

冬,辭家南遊,過常州展黃景仁墓,有詩。

十卷本《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古廟》詩,《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夜泊昭關(guān)寄佛珠上人》、《歲暮過常州題黃仲則墓》詩。昭關(guān),在鎮(zhèn)江雲(yún)臺山。

翁方綱《復初齋詩集》卷四十六《題劉崧嵐詩卷二首》詩,其一:“仲則云亡蘭雪病,君才二子欲兼之。前年愧我新城宿,遜爾毗陵吊墓詩。予自濟南往青州,欲拜漁洋墓而未果。”其二:“海東吟到嶺西村,心匠何人與細論?只合金鍼能度繡,石溪詩話寄梧門。君有姬人,繡《石溪看花》詩卷。昨吳生蘭雪書吳下女士金逸題此繡卷六詩,以寄梧門學士編入《詩話》也?!?/p>

經(jīng)崑山至婁縣,晤畢所密,有詩別之。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崑山道中》、《婁縣晤畢蘅塘》、《送畢蘅塘旋里》詩。據(jù)陜西巡撫秦承恩乾隆六十年六月二十九日《奏請以畢所密調(diào)補富平令事》摺,畢所密乾隆五十二年大挑知縣,歴署江蘇江陰、靖江、崑山知縣,五十六年丁憂去職。婁縣,松江府首縣。

由婁縣至蘇州,同年賈湘招飲。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夜行》詩,卷十三《憶乾隆壬子客居吳門,詠庭前桂樹云:“日炙霜摧越幾春,崢嶸碧蓋絶纖塵。好香韜晦無尋處,一夜西風滿四隣?!鄙w蹉跎困折於粵西,十有三載,而傲岸不平之氣,托物以發(fā)揮之也。此後結(jié)文字緣於天下俊偉之士,而宦蹟所經(jīng),如留都、河東,亦遠勝於嶺外。今老矣,跧伏蓬茅,而猶以吟詠爲事。時值秋仲,金粟蕊開,感於中,輒詠歎之》詩。據(jù)《手抄本〈袁枚日記〉》乾隆五十九年二月初十日條:“早大風,仍逆,李文起來船,絮語良久而去。午刻苦寒,小雨一日不住,弈二盤,一負一和。霞裳念劉松嵐詩云:‘獅吼禪林醋庫巷,小星休向此間明?!蓫箖S寓蘇州醋庫巷,旁有獅吼禪林,故戲成此聯(lián)?!眲⒋笥^時當寓醋庫巷。

《玉磬山房文集》卷四《祭同年賈滙川文》曰:“昔從桂海,泛宅吳趨。醉以醇酎,勖以遠圖?!睋?jù)江蘇巡撫長麟乾隆五十七年二月二十日《奏爲委任調(diào)署震澤縣知縣事》摺,知賈湘時由常州府金匱令調(diào)署蘇州府震澤令。

有詩懷吳雲(yún)、李懷民。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對雪懷吳翰林玉松》、《寒夜懷李石桐》、《除夕》詩。本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當1793年2月10日。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四十一歲

客蘇州,遊杭。

正月,客蘇州,閑居有作。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述夢》、《題畢畏亭〈聽秋圖〉》、《題胡眉峰家桐樹》、《題趙秋谷先生詩後》二首詩。十卷本《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徐孝廉謝山見貽湖筆》詩。畢畏亭,名所雋,畢所密胞弟。胡眉峰,名量,蘇州人。趙秋谷,名執(zhí)信,山東益都人,有《飴山詩集》。徐承慶,號謝山,蘇州人,乾隆五十一年舉順天鄉(xiāng)試。

二月初六日,偕胡量等游支硎山阻雨,有詩紀事。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德雲(yún)庵看桃花戲題》詩。德雲(yún)庵,在支硎山上。

胡量《海紅堂詩鈔》之《二月六日,雨阻支硎道中,山左劉松嵐明府用東坡宿海會寺韻紀事,爰和其作》詩:“春山招人出郭行,湖波漲連遠樹平。六客一舫浮空冥,遊興乃與造化爭。斯須雲(yún)氣彌巖坑,玉女忽挾風雷鳴。磳硡響應鍾魚鏗,小桃破萼尤傾城。溪頭拍拍群鷗迎,林煙乍暗禪扉扃。使君談笑一座傾,軒冕視若鴻毛輕。山中猿鶴喜且驚,紅燈照水船窗明。葡萄瀲灩冰壺清,坐聽溪聲和雨聲。”《玉磬山房詩集》中無是日之作。

春,偕吳嵩梁遊靈巖,有唱和。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與吳蘭雪登靈巖山》詩。吳嵩梁《香蘇山館詩集?今體詩鈔》卷三《次韻劉十松嵐遊靈巖》詩:“佛日巖前夢屢經(jīng),維船昨夜雨零星。曉雲(yún)一徑上衣白,春水半湖連岫青。廊粉飄殘尋畫屧,井闌惆悵墜銀瓶。新詞唱殺無人管,付與閑僧野鶴聽。西施井、響屧廊,俱在靈巖?!?/p>

金逸《瘦吟樓詩稿》卷一《偕竹士聯(lián)句和劉松嵐先生與蘭雪遊靈巖詩韻》詩:“尋芳記得兩回經(jīng),竹士。十萬人家散列星。獨鳥拖雲(yún)埋樹白,纖纖。亂峰挾雨過湖青。籬荒新筍延鄰院,竹士。春瘦孤花冷浄瓶。剩有高臺娛遠目,纖纖。誰彈琴與素娥聽?竹士?!币噍d《隨園女弟子詩選》卷二,類附於此。

客中有作。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客中遣興二首》、《白髮歎》、《贈戴松門》詩。按,《白髮歎》詩有“疎窻紙破引風進,病妻狂嗽從此開”句,知劉大觀原配王氏時已臥病。戴松門,名光會,浙江嘉興人。

四月初八日,讌客復園。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四月八日讌客復園》詩。復園,在蘇州拙政園內(nèi)。

六月二十四日,賈崧招飲。

十卷本《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吳中以六月二十四日爲荷花生辰,素齋是日招飲》詩?!队耥嗌椒吭娂肪矶额}賈生〈素齋圖〉二首》詩,當亦是時前後作。

六月三十日,圓妙觀伊道人爲繪《焦山圖》,王炘有題詩。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伊道人畫雙石峰》詩。伊道人,名大麓,蘇州圓妙觀道士,工畫。

王炘《伊道人於劉崧嵐便面寫〈焦山圖〉,爲題長句,時六月晦日》詩:“大江昔放八月舟,恨未一上焦山遊。眼明忽覩此素箑,白銀堆裹青螺浮。吾聞焦先昔居此,飢食橡栗渴漱流。林深祗與猿鶴侶,谷邃或恐蛟龍求。隱淪逃名名愈著,青山難免人窮搜。好奇昔已詫玉局,冒險今復來髯劉。孤筇崚嶒俯滄海,一氣呼吸通瀛洲。虛堂晝靜對此畫,江風六月寒如秋。凥車神馬吾徑往,雲(yún)峰佳處應有茅庵留。”載王昶《湖海詩傳》卷四十二。

夏,謁錢載於嘉興。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秀水謁錢夫子》詩。錢載爲劉大觀受知師,本年九月二十一日卒於里。

林鎬招蔣業(yè)晉、潘奕雋、陸恭、陳希哲、劉大觀、周鶴立等飲復園。

周鶴立《匏葉龕詩存》卷一《林遠峰鎬招同蔣立崖司馬業(yè)晉、潘榕臯農(nóng)部奕雋,陸默齋恭、陳雲(yún)濤希哲兩中翰,劉崧嵐明府大觀集蔣氏復園,即事賦呈》詩:“三年塵跡等鴻泥,喜到名園接履綦。潑眼雲(yún)山新北苑,醉心風雅古南皮。堂開角射初懸蝨,座競傳杯欲借鴟。酩酊莫辭歸路晚,游人爭説習家池?!?/p>

嘗於西禪寺聽釋韻可撫琴,有詩,吳熙曾和之。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聽虛師鼓琴》詩,吳熙曾《和劉崧嵐明府西禪寺聽鐵舟上人彈琴》詩:“愔愔僧院寂,逸韻出琴徽。流水澹無際,涼雲(yún)空自依。清隨天籟遠,靜識古音稀。餘響歸何處,微風滿客衣。”載李佐賢輯《武定詩續(xù)鈔》卷十。按,吳之承去歲宰吳縣,其子熙曾隨侍。吳熙曾之祖吳垣,乾隆四十九至五十年間巡撫廣西,乃劉大觀上官。

有詩題王孺人像。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題松江王孺人小像》詩,小序云:“孺人太僕卿張?zhí)闹?,華亭諸生王嘉植之妻。歸植一年而寡,留遺腹子,撫以成人,翁姑養(yǎng)葬胥資,十指以爲營辦。”

和王文治《小孤山》詩。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和王夢樓小孤山》詩。按,王文治《登小孤山》原詩,載其《夢樓詩集》卷十七。

有遣興詩八首。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客居遣興八首》詩,其八有“炎炎當夏令”句。

秋,應鮑志道請,題其《慈孝堂記》。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鮑肯園乞題慈孝堂記》詩。鮑志道爲兩淮運鹽總商之一,時居揚州。

同題之作,袁枚《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六《〈龍山慈孝堂圖〉爲鮑肯園題》詩,王昶《春融堂集》卷二十二《題鮑氏〈慈孝堂圖〉》詩,曾燠《賞雨茅屋詩集》卷二《龍山慈孝堂歌》詩,鮑之鍾《論山詩選》卷十四《題〈龍山慈孝圖〉爲家肯園作》詩,楊倫《九柏山房詩集》卷十四《爲鮑肯園題〈龍山慈孝圖〉》詩,潘奕雋《三松堂詩集》卷十二《鮑氏慈孝堂詩》,法式善《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二十二《寄題龍山慈孝堂》詩二首,吳照《聽雨齋詩集》卷十四《龍山慈孝堂詩》,范來宗《洽園詩稿》卷十《題鮑氏〈龍山慈孝圖〉》詩,黃承吉《夢陔堂詩集》卷四《題鮑氏〈慈孝圖〉》詩。吳錫麒《有正味齋駢體文》卷十《龍山慈孝堂圖序》文。

有詩贈林鎬,并題張敔畫蘭。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贈林遠峰》、《張雪鴻畫蘭》詩。林鎬《雙樹生詩草》中未載與劉大觀唱和之作。

由嘉興抵杭,訪妹婿李坦,盤桓兼旬。

十卷本《玉磬山房詩集》卷二《題羞墓》詩。羞墓,朱買臣妻之墓。同卷《留別李平山》詩:“十載隔萬里,兼旬同一房。”據(jù)《宮中檔乾隆朝奏摺》,乾隆五十四年九月,李坦由湖州府烏程令陞補杭州府東塘同知。

按,李坦爲大觀堂妹婿。據(jù)民國《邱縣劉氏族譜》卷三,劉大觀從父曰烺“生女三。長適四川舉人、邱縣知縣李公汝堂長男,浙江杭嘉湖道坦,次與姐同適李公坦”。許宗彥《鑒止水齋集》卷十八《浙江杭嘉湖兵備道李公墓誌銘》云李坦“元配呂恭人、繼配劉恭人,先公卒。繼配劉恭人,簉室喻孺人”。

冬,遊淨慈寺,偕吳履訪小顛上人,同泛舟湖上。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與吳竹虛登南屏山訪小顛上人》詩,卷四《乾隆癸丑冬遊淨慈寺,五百羅漢一尊有未裝飾者,損阿堵中物,結(jié)來去之緣,並題十六字云:‘焉知有年,不即是我;流水行雲(yún),無可不可。’今閲十稔,復來淨慈,羅漢與十六字固無恙也,而昔日主僧已化去矣》詩。小顛所居萬峰山房,在淨慈寺側(cè)。同卷《岳鄂王墓二首》詩,亦是時前後作,姑附於此。

小顛《唾餘集》卷中《同劉松嵐、吳竹虛湖泛》詩:“三日松間到兩回,峰尋獨秀興奇哉。山中老衲爲知己,歴下詩人是俊才。湖色晴浮煙艇去,山光青入酒杯來。者番雅集圖誰繪,憑仗吳生妙筆開?!睋?jù)尾句,吳履時或有圖紀之。

題馮浩《捧硯圖》。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題馮孟亭先生〈捧硯圖〉》詩。

仇養(yǎng)正《未學齋詩集》卷七《題馮孟亭師〈捧硯圖〉》詩四首,小序云:“硯係其大父伯陽先生爲安徽方伯時所鐫,時孟亭師年十四,後失去,不知所之。相隔三十年,孟亭師復得之杭城某氏家,遂捧以歸。年七十,始繪圖以示子孫。”

同題之作,陸錫熊《篁村集》卷十二《題馮孟亭丈〈捧硯圖〉》詩,馮培《鶴半巢詩存》卷七《家孟亭先生〈捧硯圖〉爲星實通政賦》詩,鮑之鍾《論山詩選》卷十二《題馮孟亭先生〈捧硯圖〉》詩,葉紹本《白鶴山房詩鈔》卷十三《題馮孟亭先生〈捧硯圖〉爲馮鐵漁大尹》詩,蕭霖《曙堂詩稿》卷八《馮孟亭夫子〈奉硯圖〉》詩,祝德麟《悅親樓詩集》卷二十二《爲馮星實通參題其尊人〈捧硯圖〉二首硯爲令祖司寇公爲江寧方伯時所製》詩,許兆椿《秋水閣詩集》卷五《奉題馮孟亭先生〈洗硯圖〉爲座主馮星實先生作》詩,張廷濟《順安詩草》卷四《桐鄉(xiāng)馮孟亭侍御浩〈奉硯圖〉爲金蕓舫森賦》、《奉硯圖》詩。

過訪吳昇。

吳昇《小羅浮山館詩鈔》卷八《病中劉崧嵐大尹見訪》詩:“迢遞三千里,南來此會奇。登牀翻藥裹,探袖出新詞。瘧鬼排窗出,愁顔向客移。憑君話遊跡,山水是良醫(yī)?!眳菚N杭州人。

本年,蔣莘有贈詩。

蔣莘《水竹莊詩鈔》卷四《贈劉松嵐大觀明府》詩:“勝游又泛廣陵槎,詞客風流到處家?;泹瞎偾逶鴩n荔,吳宮春老尚尋花。紗籠句好留題徧,玉麈談深忘日斜。若使畫眉煩彩筆,莫教腕底走龍蛇。明府善書,故戲之?!笔Y莘蘇州人,二人當相識於姑蘇。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四十二歲

春夏客蘇州,秋北上,冬補官奉天。

二月十二日,王文治書其《題劉松嵐明府湘花圖卷》舊作。

王文治《夢樓詩集》卷二十三《湘花詩和吳蘭雪二首並序》云:“周氏女,家於蘇,年十九,歸山東詩人劉松嵐。姿性閑麗,吳蘭雪字之曰湘花,潘榕臯農(nóng)部爲畫蘭以代寫照。蘭雪復賦長篇,邀同人屬和,予更命女孫玳梁寫蘭,以和榕臯,而綴詩於尾,以和蘭雪。和詩僅二絶句,殊不稱蘭雪之長篇,亦各舉胸情而已?!鄙虾2┪镳^藏王文治所書紙本詩軸:“‘衰年無福賞湘花,紙上幽姿亦足誇。爲命女孫重寫照,國香分影上窗紗?![盡江南春暮天,劉郎風韻勝前賢。河陽空有花千樹,不種幽蘭亦枉然?!}劉松嵐明府湘花圖卷舊作,甲寅春二月花朝書於快雨堂中。夢樓王文治?!?/p>

吳嵩梁《香蘇山館詩集?古體詩鈔》卷二《湘花詞爲劉大令松嵐大觀家姬賦。姬氏周,蘇州人,姿性慧麗。余與松嵐約遊靈巖,過其寓館,命姬出拜,贈以今名。潘農(nóng)部榕臯奕雋爲畫〈湘花圖〉,松嵐屬詠其事,湘花將繡余詩以報云》詩:“館娃宮外花如霧,一種幽蘭抱心素。紫蝶黃蜂不敢過,天與才人特珍護。長卿佳句妙當時,到處旗亭唱《竹枝》。三生來踐尋春約,一顧先邀曠代知。鈿車迎嫁歸金屋,羅幔催粧圍樺燭。大婦當初見亦憐,新人自倚顔如玉。玉貌天然愛澹粧,秋雲(yún)葉葉翦衣裳。黛痕薄埽春山濕,花氣徐吹晚鬢香。故人酒半傳佳話,自捲珠簾催出拜。環(huán)佩遲來訝已仙,風神側(cè)坐偏宜畫。滿靨紅潮笑未成,可憐眉目盡聰明。湘花小字親題贈,露朵全開悟隔生。隨園詩叟眼如月,一見湘花歎殊絶。心賞由來真色難,面諛直願僊齡折。水雲(yún)妙墨出清新,農(nóng)部別字水雲(yún)漫士。香影枝枝替寫真。風前一笑無群卉,鏡裏雙花是美人。冰綃持贈花應語,氣味相憐但儂汝。錄名從此艷宮閨,採佩何勞隔湘渚。劉郎前度訪天臺,曾傍紅雲(yún)艤櫂來。素心一朵能專寵,千樹桃花不敢開。人間零落多芳草,玉蕊盈盈開獨早。洗硯熏衣過一生,女兒都説湘花好。銀鉤宛轉(zhuǎn)寫烏絲,敢向嬋娟責報遲。唾絨五色臨花坐,親繡吳生本事詩?!蓖怼独C詩樓歌次韻答王夢樓太守周湘花女史繡余夫婦〈石溪看花詩卷〉,以樓供之,太守爲賦此詩》詩:“美人繡詩樓入畫,畫樓未成先貯詩。石溪春水照欄檻,紅臥桃花青柳絲。絲絲繡出簪花字,字與詩篇同細膩。錦心繡口讓何人,七襄妙奪天孫織。江樹江雲(yún)喚遠愁,故園迢遞隔清遊。照淚鶯花城外寺,斷腸歌吹竹西樓。先生詞翰連城璧,持向溪亭贈歸客。金鍼卻肯度詩法,繭紙誰能仿書格?芰荷香泛碧螺尊,佳句流傳共使君。謂曾公賓谷。錦字回文今再得,弓衣絶唱古曾聞。六尺生綃雲(yún)一段,滄江夜月虹初貫。綵筆連朝酒後酣,芳筵明日花前散。驪珠滿載越船歸,重拂秋琴捲翠幃。小築何年臨水就,鷗波十里漾晴暉?!?/p>

吳嵩梁《香蘇山館詩話》云劉大觀:“納姬周氏于吳中,甚麗。命出拜,予贈以字曰湘花,爲賦詩,屬潘榕臯農(nóng)部畫蘭,以代小照。湘花手繡予《石溪看桃花詩》以報,一時名宿閨秀,皆詠其事?!?/p>

法式善《梧門詩話》卷十二:“湘花女史,周氏,蘇州人。姿性明麗,歸山左詩人劉松嵐大觀爲簉室。吳蘭雪贈以字‘湘花’,潘榕臯農(nóng)部奕雋爲畫蘭代照,蘭雪詠其事,傳誦於時。湘花因繡蘭雪夫婦《石溪看花》詩相報,江以南題詠甚衆(zhòng)。瘦吟樓女士題六詩,云:‘敢向嬋娟説報遲,新詞傳唱遍當時。美人解得才人意,不繡名花繡好詩’;‘一篇脫手萬花飛,絶代才名似此稀。親見玉人挑錦字,勝他傳織上弓衣’;‘墨雲(yún)濃潑繡生華,想見欹針傍碧紗。説與詩人供養(yǎng)法,一甌清茗一枝花’;‘花枝搖漾石溪清,便好聯(lián)吟過一生。可惜未拈金線繡,儂家新句亦雙聲’;‘吳綾半幅白無波,消受知君福幾何?蘭麝未須薰百遍,粉痕脂暈著來多’;‘小詩敢道稱籠紗,扶病閨中寫絳霞。添得湖山新故事,豔詞繡筆説三家。’”

王文治《夢樓詩集》卷二十三《繡詩樓歌爲吳蘭雪作》詩,小序云:“蘭雪客吳門,爲劉松嵐明府姬人周氏賦《湘花詞》,周德之甚,爰繡其與蕙風夫人石溪看花唱和詩以爲報,蘭雪將爲樓以供之,予爲之歌。”詩云:“彩鸞夫婦詩如繡,瑤英拈繡腕有詩。十二瓊樓霞萬片,化爲人間五色絲。兩首新詩八十字,鳳凰和鳴曉鶯膩。當時挽手石溪行,花光十里春煙織。才子從來多旅愁,青春還作吳門遊。飄零月下吹簫市,冷落雲(yún)中寫韻樓。劉郞重友逾趙璧,藍橋特岀傾城客。心感多情黃絹詞,鍼神摹就簪花格。不繡西方兩足尊,亦復不繡平原君。以詩爲繡心良苦,以繡酬詩古未聞。一幅瑤光錦繡段,蠅頭排列明珠貫。弗惜春纖挑刺勞,轉(zhuǎn)愁落雲(yún)煙散。蒲帆早晚溯江歸,對展還應向繡闈。想到雲(yún)鬟繡衣濕,繡詩樓上倚清輝?!睂O星衍編《邗上題襟集選》卷上曾燠《題湘花女史繡吳蘭雪夫婦石溪看花詩卷》詩,題注:“蘭雪嘗爲女史賦《湘花詞》,繡此所以報云?!瘪樉_蘭《聽秋軒詩集》卷三《題周湘花女史繡吳蘭雪夫婦石溪看花倡和詩卷》詩。

二月十五日,原配王氏卒於蘇州。

民國《邱縣劉氏族譜》卷四:“(劉大觀)配王氏,威縣太學生建西公女。生於乾隆十八年(1753)四月二十六日戌時,卒於乾隆五十九年(1794)二月十五日巳時,享年四十二歲。”

本月,數(shù)偕吳嵩梁買醉虎邱。

吳嵩梁《香蘇山館詩集?今體詩鈔》卷三《虎邱集同陳渠生昆仲,兼懷劉松嵐刺史》詩:“山徑香濃拾翠鈿,移燈重醉玉蘭前。笙歌天上有今夕,桃李江南無此妍。萬里故人初領(lǐng)郡,百花生日又離筵。錦州春色應來晚,腸斷吳儂載酒船。甲寅春仲,玉蘭盛開,予與松嵐日醉花下,今別五年矣。”[8]又,《香蘇山館詩集?古體詩鈔》卷五《玉磬山房同劉松嵐觀察話舊》詩有“虎邱玉蘭宋朝樹,花入白雲(yún)無覓處。紅袖攜從天上來,玉簫聲斷尋春路”句。

三月初十日,袁枚來訪。

《手抄本〈袁枚日記〉》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初十日條:“霞裳游獅子林,與徐心梅、王西林同去。晚來小雨。午後在松嵐家,見其新得如君,貌頗佳,吐屬亦妙。松嵐送肉桂二枝。”

《玉磬山房文集》卷一《袁蘭村大令五十壽序》文有云:“憶在乾隆中葉,旋自桂林,謁簡齋先生於隨園??谖春疁匾徽Z,遽伸手索予詩槀。僕出詩於袖,心許之,摭卷中可爲談資者入《隨園詩話》。越兩年,僕客居吳門,又相值質(zhì)問風雅,昕夕無間?!?/p>

三月十一日,邀閨秀作詩會,袁枚寫扇贈周湘花。

《手抄本〈袁枚日記〉》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十一日條:“劉松嵐邀閨秀作詩會,請吃下頓飯。先寫扇一,托贈其如君湘花夫人。是日大雨不止,霞裳至上燈時才來。撫臺夏慶官送船至山塘,酒散回寓,已二更矣。黃海邀看何娘,頗美,住臨頓衙?!庇郑仑ト諚l:“胡黃海:‘臨頓路之何嫗,袁雲(yún)樓之陳女玉如,俱有可觀。劉大觀之妾亦佳’?!惫酶届洞?。胡黃海,名翔雲(yún),安徽婺源人,廩貢生,署涇縣、太湖、休寧訓導。著有《瓿餘詩鈔》,無與劉大觀唱和之作。

春,聞江德量訃,有哭詩。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哭同年江秋史》詩。江德量儀徵人,乾隆四十二年拔貢,四十四年舉於鄉(xiāng),四十五年一甲二名進士及第。據(jù)汪中《述學別錄》之《大清故奉直大夫掌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江君墓誌銘》文,江德量去歲十月十一日卒。

四月,客揚州,與江藩、李斗、黃文暘、汪澍、焦循等詩酒酬酢。

黃文暘《埽垢山房詩鈔》卷五《贈劉嵩嵐》詩:“巨椎當頭無不中,利斧從不避橫理。丈夫披胸對天日,安用兒女語旎旎?門戶餘習涴風雅,描頭畫角工摩擬。天下文章奉官樣,筆墨無靈性情死。我是涪翁後代孫,濯膓愛掬西江水。生平崛強期自立,眼中落落輕餘子。甲寅之歲夏四月,月陽在己陰在巳。時良月吉占同人,我輩聚會觀天咫。千秋事業(yè)待評論,豈似浮萍合風裏?翩然仙令遠相訪,叩門一介通名帋。我似任華識李杜,把箒掃逕爲狂喜。是時當堦綻紅藥,香風吹入鰣魚市。青梅如豆枇杷熟,天爲詩人供芳旨。江郎子屏開讌特招邀,促膝啣盃共汝爾。座上汪倫情最癡,蔚雲(yún)。淚滴重泉憶簪珥。美人黃土名士老,滿座慘然共傾耳。心傷膓斷醉不知,失足一跌笑短李。艾堂。知己悅己惟一情,何分幾席與床笫?劉郎感此飲愈豪,酒氣淋漓出十指。據(jù)案草成《芍藥吟》,六義紛綸追正始。懷中更出一卷詩,力厚氣清絶渣滓。巨靈揮斧劈青山,朱亥袖椎擊晉鄙。軒豁呈露萬象開,元氣充周豈形似?天風鼓盪山嶽走,紛紛吹盡糠與粃。直把肝膓寫似人,知爾生平絶摩揣。我有新詩三百首,一一襟懷竟端委。愛惜不與世人見,每每挑鐙自臧否。讀君茲編我知愧,誓將爲君執(zhí)鞭箠?!?/p>

焦循《雕菰集》卷四《贈邱縣劉松嵐明府》詩:“忘盡宰官身,風流賀季真。詩情山石瘦,人意水雲(yún)春。值此太平世,皆爲堯舜民。無容效龔遂,談笑即經(jīng)綸。”李斗《永報堂詩集》卷五《江上送戴吳江、劉松嵐兩明府》詩:“月黑昏初夕,河聲去不留。清流思訪戴,狂士欲依劉。紅燭燒江驛,青山起潤州。兩行尊酒在,共向此中投?!被蛞嗍菚r前後作,姑附於此。

五月初一日,題華喦《子畏五十小景》。

見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2004年6月拍賣圖錄。是畫立軸,設(shè)色紙本,右上華喦題:“子畏五十小景,原本系周東村所寫。癸亥嘉平,余客廣陵,偶見之,緣摹此幅。新羅山人?!弊笊蟿⒋笥^題:“嚇人文字君如虎,照鏡鬚眉我似兄。再過八年年五十,以何本領(lǐng)傲先生?乾隆甲寅年五月朔日,劉大觀題,時年四十有二。”《玉磬山房詩集》未載是詩。右下梁章鉅題:“道光乙未秋孟,舟過淮浦獲觀,梁章鉅記?!?/p>

夏,客蘇州,方昂偕飲滄浪亭。

《玉磬山房詩集》卷三《懷舊十二首》詩,其八《方觀察訒葊》詩自注:“甲寅夏,飲於吳門滄浪亭?!?/p>

偕潘奕雋、張應均遊畫禪寺,諸友有贈行之作。

潘奕雋《三松堂集》卷十九《南鄉(xiāng)子?畫禪寺步月,即送劉崧嵐之官奉天》詞:“良夜碧雲(yún)收。抽得閑身共獻酬。笑指畫禪竹柏好,清幽。步月承天故事留。 酒半引離愁。有客鳴鞭不自由。塞北江南無限夢,悠悠。明歲今宵憶此遊?!庇?,卷十九《百字令?乾隆甲寅,崧嵐將之奉天任,余邀張子東畬同遊畫禪寺,訪旵峰長老,步月庭中。東畬爲寫圖贈行,並系以詞,余繼作〈南鄉(xiāng)子〉一首。今嘉慶甲子,崧嵐復至吳門,出前圖共賞,回首舊遊,恍如昨日。流光彈指,蓋已十年,東畬歸道山則五年矣。喜良會之能再,慨逝歲之不居,復填此闋,以寫離緒,記新歡云爾》詞。據(jù)同治《蘇州府志》卷四十,畫禪寺即獅子林寺,在城東北隅。據(jù)《三松自訂年譜》,潘奕雋乾隆五十三年四月任戶部貴州司主事,十月乞假旋里,時里居。

潘奕雋《三松堂集》卷十《送劉崧嵐赴任奉天》詩:“觸熱更何去,臨歧各黯然。人榮歸捧檄,我信退無田。鐵嶺雲(yún)千樹,金閶月一船。相思不相見,鴻影盼遙天。”

方士燮、方士杰招同黃文暘、焦循、劉大觀、李斗、江藩、洪勳、汪澍、葉永福、黃恩長、朱瑞增、胡量等遊禪智寺。

胡量《海紅堂詩鈔》之《方菊人、月查兄弟招同黃秋坪、焦理堂、劉松嵐、李艾堂、江鄭堂、洪江門、汪味蕓、葉霜林、黃倉雅、朱藹亭游上方禪智寺,雨阻藉綠軒,用三絶碑東坡次蘇伯固韻》詩:“高齋晝岑寂,詩出含風蟬?,槴\互掩映,萬卷開雲(yún)煙。夫君抱幽姿,清氣霜毫顛。憑軒灑飛雨,顆顆明珠懸。山光落遙空,咫尺宴群仙。南風草木香,景付冠世賢。勿謂牛礪角,碑刓出重泉。開襟一舒眺,新月涼而娟。紅粧照座隅,短棹來聯(lián)翩。飛牋告山靈,吾興無間然?!?/p>

七月,由揚州買舟北上,與朱棫、陶香林作別,遇王昶於高郵。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淮上別朱敬亭、陶香林》詩。陶香林,名諱不詳。

王昶《春融堂集》卷二十二《三月二十四日,金秀才青儕學蓮諸子邀鳳喈及予小集山塘舟次,樽酒飛騰,笑譚拉雜,書截句以紀之》詩,其三:“玉磬山房體格遒,清蒼一氣邁時流。相思甓社湖邊別,疎柳新蟬報早秋。劉子大觀,有《玉磬山房詩集》,今官遼左。去歲別於高郵,故及之?!睋?jù)嚴榮《述庵先生年譜》,王昶本年夏致仕歸里,七月二十三日抵家。

八月十五日,舟過濟寧,錄舊作贈黃易。

見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09春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圖錄。手跡題“舊作二首,錄呈小松先生誨政。時甲寅中秋濟寧舟次,劉大觀?!彼浥f作二首,爲《述夢》、《胥江懷古》詩,後者未載詩集。黃易時任山東兗州府運河同知,駐濟寧。

九月,客濟南,與徐大榕、張度、徐紹薪、桂馥、吳人驥等同觀顔真卿竹山聯(lián)句真跡於潭西精舍。

民國《續(xù)修歴城縣志》卷三十一《金石考一》載:“右顔真卿書竹山書堂詩真跡,臣米友仁鑒定恭跋。”後附吳人驥跋云:“竹山聯(lián)句墨蹟,安麓村得自太倉王氏,正定梁相國曾借摹於秋碧堂帖中,後不知所在。今年夏,余乃得自山右高姓?!饭鹞垂葦M重摹上石,蓋魯公瑯邪人,欲存其手澤於山左,遂鐫石嵌置潭西精舍。其裝本之謬則仍之,梁刻之失則正之,不敢以私意遷就其間也??淌检毒旁?,成於十二月,同觀者,徐惕庵大榕、張春田度、劉松嵐大觀、徐蘇亭紹新??陶邨罹矗瑫r年八十。乾隆甲寅,津門吳人驥識?!卑?,本年徐大榕任濟南知府。吳人驥乾隆五十六年任濟南府歴城知縣,後陞同知,本年署濟南知府。徐紹薪本年五月由諸城令調(diào)補歴城令。張度稍前以臨清直隸州知州署東昌府知府,時留省城工局差委。

在山東學政署,與阮元同作學署八詠詩。

《玉磬山房詩集》卷二《山左學署八詠與阮督學同作》詩。阮元《揅經(jīng)室詩四集》卷一有《山左學署八詠》詩。阮元去歲七月到山東學政任。

十月十四日,在都訪張問陶,談詩竟日,遂訂交。後往來頗密。

張問陶《船山詩草補遺》卷四《十月十四日,劉松嵐明府大觀過訪,談詩竟日,賦此訂交》詩:“有客忽相訪,飄然如故人。舊時同記憶,談語見豐神。文字前緣厚,琴書古意真。知音求不易,來往莫辭頻?!蓖怼额}劉松嵐所藏纖纖士女金逸瘦吟樓詩帖》[9]詩:“清靈才子筆,何意女郞詩?想像書難竟,纏綿病不支。樓空棲燕處,春盡落花時。香冷雲(yún)箋膩,姍姍韻可知?!蓖怼顿浝钇缴教固丶娉仕蓫姑鞲吩姡骸皟墒勒摻慌f,忘年亦弟兄。鄉(xiāng)心巴峽遠,宦味越江清。文有推袁意,詩慚説項情。因君得劉十,尤足慰嚶鳴?!敝喗唤橐岳钐?。

本月,徐鑅慶爲賦《湘花曲》。

徐鑅慶《玉山閣詩選》卷五《湘花曲爲劉崧嵐大令大觀作》詩:“瀟湘夜綠飄月絲,瀟湘美人行步遲。芙蓉剪出雙秋波,秋波彎彎渡銀河。龍綃鸞袖鏘瓊琚,天上愛讀人間書。白雲(yún)如花採不得,同住江南不相識。山矗矗,江斜斜,寧教秋目濕斑竹,莫教春恨入桃花?!?/p>

張問陶、法式善、王寧有題贈,李憲喬有詩懷之。

張問陶《船山詩草》卷十一《送劉松嵐之任奉天》詩:“人高官定好,噓氣亦淸靈。小婦司吟卷,奇山入訟庭。邊雲(yún)霜後紫,遼海雪中清。應有朝鮮使,抄詩滿驛亭?!?/p>

法式善《存素堂詩初集錄存》卷五《題劉松嵐玉磬山房詩後》詩:“寫出古今怨,得來天地清。十年偏遠宦,五字獨長城?;M石溪路,秋寒玉磬聲。梧桐疏雨夜,百感爲君生?!?/p>

王寧《直庵詩稿?考功集》之《題劉崧嵐明府大觀〈歸棹集〉》詩:“暫解銅章去,扁舟吟月明。詩心如此古,吏治必然清。江樹煙中色,淮鐘雨裏聲。知君過山寺,壁上有題名?!蓖怼锻硌┘尼聧埂吩姡骸奥蚧柘?,皚皚罥嶺阜。疏竹颯微飈,深簷明晚牖。巷犬靜不吠,枝烏凍相守。之子隔嚴城,何由共一瓿?”同卷《贈別崧嵐官奉天》詩:“我居都門逾兩臘,鍵戶孤吟坐穿榻。新詩寫就不示人,破卷橫幾自開闔。蘭公歸去林汲沒,惟有昔賢共酬答。朝晴牕影逝飛鳥,夜雪檐聲動棲鴿。劉侯卓犖何處來,粵洞吳山足徧踏。邂逅相授鶴公律,歸依遂禮燕本塔。崧嵐識少鶴先生於粵中,受《主客圖》詩法。古鼓不考聲久閟,忽復爲君發(fā)闛鞈。披胸抉臆罄所藏,縱論不惜宵晝匝。討求嚴苦異世諦,但恨情言亂紛沓。那知官限迫行期,不及怱怱具杯榼。故園松菊已荒廢,未免長安戀升合。遼山不遠佳音多,寄問常藉北風颯。”此三詩亦載張鵬展輯《國朝山左詩續(xù)鈔》卷二十七。

李憲喬《賓山續(xù)集》之《登鎮(zhèn)安西樓懷劉正孚》詩:“高樓當極邊,獨上意蕭然。海寓重氛隔,交夷夕照連。壯顔銷瘴癘,衰眼送山川。忽憶前吟侶,曾經(jīng)住幾年?!卑矗嗽娽崛谞憽兑颐Α吩?,故系於此。

十一月十九日,抵瀋陽候補。出關(guān)途中有作。

盛京戶部侍郎伯麟、奉天府尹福保乾隆六十年四月初十日《奏請以劉大觀補用開原知縣事》?。骸埃▌⒋笥^)五十九年七月二十三日服闋,呈領(lǐng)咨文,於十一月十九日來至奉天候補?!薄队耥嗌椒吭娂肪砣冻鋈小贰ⅰ锻!吩姟?jù)楊同桂《沈故》卷一“與京師相去里數(shù)”條,京師至瀋陽,計一千四百四十五里。時盛京將軍麟寧,盛京戶部侍郎兼管奉天府尹事伯麟,盛京禮部侍郎德瑛,盛京兵部侍郎祿康,盛京刑部侍郎傅森,盛京工部侍郎泰寧,奉天府府尹福保,奉天府丞兼奉天學政劉躍雲(yún)。

十二月,署奉天承德令。

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六載劉大觀乾隆六十年致李斗書:“客歲冬抵瀋陽,越二十餘日,委治承德。自抗塵容,益鮮雅狀,回想昔時步月尋僧,看花對酒,杳然不可復得矣。幸上游不以俗吏相待,猶得以書生本來面目,與部下子民相安於無事,此可告慰者也?!薄队耥嗌椒课募肪砣渡襄\州太守佛公書》有云:“然在奉天七年之久,歴任承德、開原、寧遠三處,於奉省物産、民情及閭閻之蓋藏,子民之苦樂,稍稍有所見聞。”盛京附郭承德縣爲京縣,知縣秩正六品。

嘉慶三年榮慶堂刊本《大清搢紳全書》載:“承德縣,最要,衝繁難疲。會審遞發(fā),事繁附府。徵銀千六百二兩,米三千二百七十石,豆二千九百二十四石,雜稅百七十五兩零,穀萬二千石。養(yǎng)廉二百二十五兩?!?/p>

本年,次女字蕪湖韋寶善。

《玉磬山房詩集》卷三《哀吾女》詩:“行年過二十,始爲擇佳壻。翩翩韋家郎,實出舊門第。當其壻家奠雁時,閨閣名姝皆凝睇。廟見初行禮,乾隆甲寅歲。祖公祖婆笑以嬉,謂是吾家兩株桂?!卑矗f寶善之父韋協(xié)夢,與劉大觀有交。韋寶善之祖韋謙恒,嘗任山東學政,乃劉大觀受知師。

?!抖鸵鳌?,刊於蘇州。

《二客吟》牌記題“劉崧嵐手校,凝寒閣藏板”,尾署“吳門近文齋穆氏局鐫”。共選錄李懷民詩四十五題五十七首,李憲喬詩四十六題五十二首。按,李懷民評選《重訂中晚唐詩主客圖》,卷首劉大觀《序》有云:“余與高密李少鶴先生同官粵西,時臨川李松圃爲寓公,稱嶺南三友。松圃及余皆從少鶴學詩,而少鶴又受詩法於其兄石桐先生。石桐常裒錄貞元以後諸家五言律詩,倣張爲例,重定中晚唐詩《主客圖》。尊張、賈爲主,而以朱慶餘、李洞以下諸賢爲客,學者宗之。因以石桐爲張客,少鶴爲賈客,曩余所刊《二客吟》者是也?!?/p>

《二客吟》卷首劉大觀《李懷民傳》云:“懷民名憲噩,以字行。又字仲敬,又字仲渾。所居村圃有十桐樹,因復自號十桐主人。同人稱之,亦曰石桐。按,石桐律體初學王右丞,渾淪不破,因抄張、王樂府,改學張、王。五七律於仲初尤篤好,後復專攻水部五言,得其律格。及選《主客圖》,遂奉水部爲清真雅正主,蓋有意附爲及門云。得詩五十七首。”又,《李憲喬》云:“憲喬字子喬,一字秋岳,一字少鶴,懷民弟。按,子喬律體初學李太白,把捉不定,因?qū)W韓昌黎、孟貞曜古詩。得賈生詩,大説之,遂改學其五七律,後益專攻閬仙五言。及兄懷民選《主客圖》,遂相與尊閬仙爲清奇僻苦主,而自附爲門下。得詩五十二首?!?/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