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The Americas
穿越美洲大陸
從紐約南下到火地島的陸路穿越美洲大陸的原定計劃,走到中美洲的危地馬拉后,發(fā)現(xiàn)無法行通。2015年8月那會兒,中美四國(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還未與臺灣地區(qū)“斷交”??梢酝ㄐ兄忻浪膰腃A-4旅游簽證,在入境尼加拉瓜時,手持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會被拒絕入境。2015年的哥倫比亞,反政府游擊隊還未跟政府簽署和平停戰(zhàn)協(xié)議。在五十多年的內(nèi)戰(zhàn)里,反政府軍駐扎在哥倫比亞北部靠近巴拿馬的叢林里,堵上了通向南美大陸的路。因此想橫穿美洲,全程陸路是走不通了。
我不得不買了幾段聯(lián)程的飛機票,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島國之間“跳島”。最后坐飛機飛入南美洲的第一站波哥大(哥倫比亞首都)。南下到哥倫比亞、秘魯和巴西三國交界的小鎮(zhèn)上,水路進入亞馬遜河中下游的巴西段。坐著擺渡船漂流到亞馬遜河的入海口貝倫,沿著巴西風(fēng)沙化的壯美東北海岸,走到巴西最南邊。進入治安狀況略好的阿根廷后,開始在3號公路和40號公路搭車。再從最南端的火地島沿著智利的太平洋海岸,北上至秘魯安第斯山區(qū)。
南美洲是一塊充滿了未知和生命力的土地。出發(fā)之前,它是唯一一個我從未踏足的有人居住的大洲。拉美文化的火熱和浪漫自由主義的種子在“新大陸”上生根發(fā)芽。它是距離中國最遠的地方。若在上海穿過地心畫一條直線,在地球的那一頭是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兩個城市相距19627公里。這樣的一次名副其實的翻過半個地球的長途跋涉,讓我在剛踏上第一個海島波多黎各時,便產(chǎn)生了要“細細品嘗”慢慢走遍南美洲大陸的想法。
于是,在這一塊最陌生的土地上,我待了十個月。
哈瓦那,初識古巴
飛抵哈瓦那機場的時候已經(jīng)五點,幸好那時熱浪過去了。
當(dāng)我一腳踏出哈瓦那簡陋卻沒有煩人的拉客小販的機場,居然有一種回到孟買的錯覺。好久沒有去過一個地方,能像印度一樣,讓人一瞬間各種感官都被激活。而古巴,從第一秒起,你就能讀出它的不同。
我在機場找到另一個游客一起拼車去了市中心。出租車司機是一位73歲的古巴老頭。老爺子身體健朗,一邊開著車一邊跟那乘客聊個不停。
通往哈瓦那市區(qū)的路,郁郁蔥蔥非常漂亮。我們的五彩老爺車穿過這一條椰樹長廊時,把旁邊人擠人的公交車遠遠地甩在后面。公交車上站滿了古巴人。哈瓦那的市內(nèi)公交車票極其便宜,便宜到幾乎免費(人民幣1角)。本來我也打算擠“免費”的公交進城,但撲面而來的一股濕氣把我全身都打了個濕透。不得不乖乖掏出10美金,享受起了花錢買的“外國人待遇”。
在古巴的開銷,很難單一地用“便宜”或“貴”去定義。古巴發(fā)行的兩種貨幣里,古巴比索(CUP)是發(fā)給古巴人用的,可兌換古巴比索(CUC)是專門發(fā)給老外用的,等值1美金;1 CUC可以換約24個CUP。一個菠蘿,一瓶500毫升的水,要1.5美金。在旅游區(qū)吃一頓飯5~10美金之間。這都算不上太親民。但同時,如果你找到當(dāng)?shù)厝速徫锏牟耸袌觯龅搅夹臄傊?,一個菠蘿也只需花10CUP(約0.5美金),吃一頓有葷有素還配湯的飯也才不到2美金。古巴當(dāng)?shù)厝嗣總€月的基本收入在40~50美金。在當(dāng)?shù)氐氖袌?,“古巴人的價格”其實很便宜。
外國游客在古巴就像是一座“會走動的銀行”,到哪兒臉上都自動貼了一層金。大多數(shù)古巴小販,都不愿意按古巴人的價格賣給你。不少餐廳還配備兩份菜單。英文菜單的價格通常是西班牙語菜單價格的兩到三倍。如果你會一點西語,便能當(dāng)即感受到來自古巴的溫暖啦。
司機爺爺先送了另外一名乘客去了民宿。我們定的住處都在哈瓦那市中心,相距不遠。住宅樓門外掛著一個“藍色的錨”標(biāo)志的,都是通過政府審批的古巴房東經(jīng)營的民宿,外國游客只能落腳在有藍色錨的民宿。而掛著“紅色的錨”標(biāo)志的,則是只能接待古巴本國人的民宿。外國人的民宿通常20~30美金一晚(空調(diào)費另算),古巴人的民宿則是8~10美金一晚。
哈瓦那老城區(qū)的街道完全像是電影里的場景。一路見過很多所謂的老城、古鎮(zhèn)或者標(biāo)榜著懷舊情懷的文藝小眾之地,卻沒有一個如哈瓦那這般,給人一種劫難過后人去樓空的悲愴感。這一種真實的場景感,瞬間把我拉回到大銀幕上經(jīng)常看到的幾十年前的世界。
夏天時候,人們跟上世紀(jì)80年代的上海人一樣,喜歡出門乘涼,拿著一個凳子就可以當(dāng)街坐下。男人打著赤膊,少年們在馬路上拉起一個網(wǎng)打排球,身后擺放著幾個柏油桶一字排開,擋住車流。婦女們也是盡可能地卷起了上衣,只包裹住胸部和臀,來回地穿梭在年久失修的破舊街道中。
哈瓦那的確是一座奇葩的城。抵達民宿之后,我馬上出去覓食,卻發(fā)現(xiàn)這個號稱“centro”的市中心區(qū)域,連餐廳和超市都沒有。
我沿著老板娘比畫的方向,從民宿出去走過了兩個街區(qū)。沒有見到超市和餐廳的蹤影,路過一個雜貨店,只賣酒不賣水。有招牌的那些店幾乎都關(guān)著,那時才傍晚6點。最后在街邊找到一個菠蘿攤,一位愁眉苦臉的古巴阿姨坐在那,也不招呼人。第一天落地古巴,見到的小攤販大多都是這般面無表情。
“Quanto es la pi?a?(這菠蘿多少錢一個?)”我用單詞組成的西語跟大媽來了幾個回合,發(fā)現(xiàn)對于這門完全陌生的語言,依靠著手勢居然能領(lǐng)悟到比現(xiàn)有詞匯量更多的意思。禁不住一頓莫名的開心。
“10 peso(CUP).”大媽回道。
我身上沒有帶古巴比索(CUP)。能摸出的最小面值是10外國比索(CUC),差不多能買上22個菠蘿。遞給大媽10CUC讓她找零,順便要求她幫我把菠蘿切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