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是上海傳統(tǒng)的“四大名?!敝?,地處寶山區(qū)高境鎮(zhèn)。其地因廟而得名,據(jù)民國時期《江灣里志》記載:高境廟。在鎮(zhèn)東北殷九圖,祀漢陳曲逆侯。”該廟始建于元朝末年,原在吉浦河東側,文革時因河流改道而劃入校內。廟毀于文革時期,今為學?;▓@“仰暉園”。陳曲逆侯即漢朝開國功臣陳平,被封為曲逆侯,曾“六出奇計”助劉邦奪取天下。司馬遷《史記》稱其人“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正是在這樣一位杰出歷史人物的廟墟之上,交大附中走過了六十多載的風雨歷程。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交大附中就以其優(yōu)秀的理科教學而聞名滬上,特別是物理學科在當時獨樹一幟,成為該校的品牌和特色。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一方面繼續(xù)鞏固理科的優(yōu)勢地位,一方面也逐漸重視文科的建設和發(fā)展。近幾年來,該校文、史學科的高考成績始終在區(qū)內名列前茅,學生在上海市中學生作文競賽、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以及上海市青少年科創(chuàng)大賽(社會科學)中也屢創(chuàng)佳績,我想這與其“文化立?!钡陌l(fā)展新策有直接聯(lián)系。在學校新一輪的發(fā)展規(guī)劃中,徐向東校長明確提出“要通過文化建設豐實辦學內涵”的教育理念。他認為:“學校文化綜合體現(xiàn)著一所學校的辦學品質和學校成員的發(fā)展狀態(tài),因此,要創(chuàng)生卓越品質,我們需要將文化立校作為一條重要的發(fā)展策略?!睌[在我們面前的這一套《中華文化與中華經典》叢書,就是學校為配合開展中學文化課程系列而精心打造的校本教材。
該叢書緊扣中華文化與中華經典的核心內容,即以經、史、子、集為分類傳統(tǒng)的“四部文明”,旨在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培養(yǎng)興趣,感知文化,陶冶身心。經部主要是儒家經典著作,如“四書五經”之類;史部主要收錄歷史以及政治、地理等方面的著作,如《史記》《水經注》等;子部涵蓋了哲學、軍事、天文、數(shù)學、醫(yī)學、農業(yè)、藝術、工商等各方面的內容,如《老子》《莊子》等;集部主要收錄總集、別集及其他各種文學作品。由此可見,“四部文明”不僅僅只是文學和歷史,它包含了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方方面面,甚至還涉及自然科學。與此相應的是,本叢書也分為四冊,曰:中華典故,曰:唐詩宋詞拾趣,曰:前秦諸子導讀,曰:四部經典導讀。典故大多出自經、史、子三部,而詩詞則是集部之精粹。因此,從讀者的角度而言,學習典故可以夯實基礎,閱讀詩詞可以激發(fā)興趣,而諸子導讀和四部經典的選讀則是拓展與延伸,四冊讀本儼然形成了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四部典籍基本上都是古代文言著作,考慮到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本叢書所選主要以古文和詩詞為主,并配以相應的注解和譯文。因為古詩文不僅是高中語文的基本教學內容,而且代表了我們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我們現(xiàn)在一說話就蹦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小時候記下的。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傳承下去?!?/p>
“百年大計,請從文化始?!蔽蚁嘈?,這一套叢書的出版,必將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的文科建設產生深遠影響,也將對學生的文化教育和學校的文化發(fā)展起到推波助瀾的有效作用。故樂為之序。
彭國忠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