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云開霧散——花蕊夫人宮詞之?dāng)啻鷨栴}

唐亡,朱溫篡位,國號大梁,史稱后梁;王建遂在成都稱帝,國號大蜀,史稱前蜀,時是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五代十國帷幕就此拉開。前蜀在第二代君王王衍手上亡于后唐,后唐明宗駕崩后,孟知祥據(jù)蜀自立,國號蜀,史稱后蜀,孟知祥駕崩后,其子孟昶嗣位,后蜀同樣僅延至二代,亡于宋。兩蜀均有花蕊夫人之說,故花蕊夫人宮詞斷代的首要問題是作者身份的辨別。
“夫人偽蜀孟昶侍人,事具《國史》。”這一句,釋文瑩《續(xù)湘山野錄》中沒有,他僅是提到那兩張古舊陋紙上的詩,為花蕊夫人手書。認為花蕊夫人宮詞為后蜀時代之說,最早見于北宋劉攽《中山詩話》:“孟蜀時花蕊夫人號能詩,而世不傳。王平父(甫)因治館中廢書得一軸八九十首”邏輯是這樣的,傳即五代十國之后蜀孟昶時代,有花蕊夫人能詩,但不見作品傳世。王安國整治三館時在廢書中得到的一軸八九十首,存者三十余,詩風(fēng)似中唐擅作宮詞的文臣王建,他隨即舉例,句若“廚船進食簇時新”“月頭支給買花錢”,便妄下定論,這一軸宮詞作者為后蜀花蕊夫人。這兩首宮詞亦在釋文瑩錄入的三十二首之內(nèi)。
宋朝,結(jié)束混亂的五代十國局面,從王安國奉詔收集蜀、楚、秦三家書來看,當(dāng)時崇文院里,舊書隨意堆疊,日久荒棄。校書整理的工作,實際上從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建立崇文院三館開始,淳化年間建秘閣,為重要典籍、書畫庫,宋仁宗景祐、慶歷年間,又派重臣整理三館藏書,之前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崇文院和秘閣經(jīng)過一場火災(zāi),燒毀一些藏書。到了花蕊夫人宮詞被發(fā)現(xiàn)的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近一個世紀(jì)過去了,此時距宋軍蕩平后蜀106年,距后唐攻沒前蜀145年。
由于世傳后蜀孟昶妃花蕊夫人隨降入宋廷,故當(dāng)時關(guān)于她的傳聞頗多。到了南宋,王安國那篇由他人根據(jù)文瑩和尚的敘述所編序言,堂皇稱“夫人偽蜀孟昶侍人,事具《國史》”?!秶贰芳创笏喂傩迖?,然今無可考。而從兩宋詩話、漫錄、叢談等史料筆記中,關(guān)于花蕊夫人軼事有數(shù)個版本。其一為北宋陳師道《后山詩話》:“費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宮,后主嬖之,號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宮詞百首。國亡,入備后宮,太祖聞之,召使陳詩,誦其國亡詩云:‘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鎼?。蓋蜀兵十四萬,而王師數(shù)萬耳?!焙笫褓M姓的花蕊夫人因為這則故事、這首富有氣節(jié)的詩,被人們傳頌為一代巾幗豪杰。五代宋初何光遠《鑒誡錄》記載前蜀后主王衍降后唐時:“故興圣太子隨軍王承旨(原注:失名),有《詠后主出降》詩曰:‘蜀朝昏主出降時,銜璧牽羊倒系旗。二十萬軍齊拱手,更無一個是男兒?!贝耸乔笆窈笾魍跹芙岛筇茣r之狀。
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云:“蜀偽主孟昶納徐匡璋女,號花蕊夫人,言似花蕊翾輕,又升號慧妃如其性也。國亡,太祖命別護送”元明之際陶宗儀《輟耕錄》便隨之附會:“蜀主孟昶納徐匡璋女,拜貴妃,別號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擬其色,似花蕊之翾輕也?;蛞詾樾召M氏,則誤矣?!彼?,明毛晉在天啟年間綠君亭本《蜀花蕊夫人宮詞》跋中,錯引陶宗儀之說,判認百首宮詞為后蜀花蕊夫人、徐匡璋之女所寫,其詩“四十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十四萬演繹成四十萬。他認為因為前蜀時代有一位徐姓花蕊夫人,故后蜀的花蕊夫人,世人皆以為姓費。不過,他對宮詞內(nèi)容做了一番詳細考證,力求排除諸本里贗品混雜的現(xiàn)象:“續(xù)之者不惟虛空架橋,而詞之鄙,亦狗尾續(xù)貂矣?!本G君亭本雖不完美,但宮詞本身的謬誤較其他版本甚微。
坊間諸傳聞,還有花蕊夫人被宋太祖一箭射殺之事,在另一版本中,名字變成了金城夫人。宋人既不知前蜀事,那么徐姓或費姓的后蜀花蕊夫人,究竟有沒有呢?
北宋黃休復(fù)《茅亭客話》,講述蜀中軼事,說起后蜀孟知祥時代,徐光溥家有一只虹蜺入井中飲水,徐母曰:“王蜀時有虹入吾家井中,王先主取某家女為妃,今又入吾家,必有女為妃后,男為將相,此先兆矣?!睕]多久,其女被選入宮,后從蜀主降宋,即惠妃。徐光溥,北宋張?zhí)朴ⅰ妒駰冭弧防镉涊d其在后蜀孟昶時為相,“昶好學(xué),凡為文皆本于理。常謂李昊、徐光溥曰:‘王衍浮薄而好輕艷之辭,朕不為也?!毙炫魹榛蒎桥c前蜀王建時代的妃子算隔代親戚,但黃休復(fù)并未提到花蕊夫人之名號。而關(guān)于后蜀花蕊夫人姓徐之說,此為一來源。
后蜀花蕊夫人軼事中,最婉麗一筆莫過于蘇東坡《洞仙歌》的自序:“仆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睍r間推算上基本吻合,蘇軾出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七歲即公元1042年,則九十老尼約生于公元950年,后蜀明德元年(公元934年)孟昶嗣位,三十二年后降宋,如果老尼能見到后蜀主與花蕊夫人共納涼于摩訶池上,還能記清孟昶所作之詞直到晚年,她至少也得十歲,花蕊夫人至少十五,那必定不晚于公元960年,記述與年代吻合。蘇軾說得明白,他只記得孟詩前兩句“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之后,“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敧枕釵橫鬢亂。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但屈指、西風(fēng)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等詞均是自造,且強調(diào)“人無知此詞者”。但是,世傳孟昶詩《避暑摩訶池上作》:“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敧枕釵橫云鬢亂?!迸c東坡詞除了格式,幾乎雷同。與其說東坡抄襲了孟昶,不如說孟昶被演繹了,只因東坡詞提及的后蜀花蕊夫人,已成人們心里一個堅貞優(yōu)美而迷蒙的夢,一如唐玄宗與楊太真,后人常將各樣美麗故事采集轉(zhuǎn)接在他們身上。
宋欽宗時代的蔡絛,為蔡京季子,受其父政治牽連流放白州時撰《鐵圍山叢談》,鐵圍山是當(dāng)?shù)匾蛔矫?,所謂叢談,談的是兩宋近兩百年來的各方軼事。書中提到兩個花蕊夫人,其一是西蜀王建妾,后號小徐妃。據(jù)蔡絛所言,王建有大徐妃生王衍,小徐妃為其妹。王衍時,二徐坐游燕淫亂亡其國,后唐莊宗平蜀后,二徐隨王衍歸降中國,半途遇害。后孟知祥再有蜀,傳位其子孟昶,則又有一花蕊夫人,作宮詞者是也。此時距當(dāng)年花蕊夫人宮詞被王安國發(fā)現(xiàn),至少過去了五十年,距前蜀花蕊夫人時代,至少二百年。倘若不細察那些歷史細節(jié),不考證每一則軼聞之出處,花蕊夫人斷代問題恐怕一誤再誤。
蔡絛提到的花蕊夫人,為前蜀開國皇帝王建妃,徐氏姊妹共侍一君,此事當(dāng)不假。北宋文臣張?zhí)朴?,宋英宗時期歷任秘書丞、太常博士,宋神宗時期任殿中侍御史,王安石從江寧府再入京師參政,曾得益于他的朝薦。張?zhí)朴⒊錾硎竦兀昂髢墒窬幠晔芳妒駰冭弧?,自序云?/p>
予家舊藏《前蜀開國記》《后蜀實錄》,凡三十六卷,嘗欲焚棄而不忍。今因檢閱始終,削去煩冗,編年敘事,分為二卷。其間事實未顯,如髯須、肥遺、遠望、績長、禹糧、蒲騷之類,各為解其失誤。凡《五代史》及《皇朝日歷》所載者,皆略而不書。名曰《蜀梼杌》,蓋取楚史之名,以為記惡之戒,非徒衍其小說,亦使亂臣賊子觀而恐懼云耳。張?zhí)朴⑷旯Α?/p>
他講得比較清楚,凡已經(jīng)在正史里記載的事,避免重復(fù),省略不書,而因蜀人緣故,家藏前蜀、后蜀史料中有未發(fā)表之事實,便編錄成上下兩卷。《孟子·離婁下》:“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比齻€諸侯國歷史,晉史稱“乘”,楚史稱“梼杌”,魯史稱“春秋”,意思相同,目的并非小說獵奇,而是以史為鑒,補史之缺。可惜張?zhí)朴㈦x世較早,四十三歲病逝于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次年,花蕊夫人宮詞被發(fā)現(xiàn)整理。
歷史的塵沙太厚,前蜀花蕊夫人的故事,我們所知甚少,通過《蜀梼杌》寥寥幾句,姑且得知大概:
徐氏父名耕,成都人。生二女,皆有國色,耕教為詩,有藻思。耕家甚貧,有相者謂之曰:“公不久當(dāng)大富貴?!备蚴瓜嗥涠嗾咴唬骸扒喑巧接型鯕饷恳箯靥煺?,一紀(jì)矣。不十年后,有真人乘運,此二子當(dāng)作妃后。君之貴,由二女致也?!奔敖ㄈ氤牵動凶松?,納于后房。姊生彭王,妹生衍。建即位,姊為淑妃,妹為貴妃,耕為驃騎大將軍。衍即位,冊貴妃為順圣太后,淑妃為翊圣太妃。兄延瓊,弟延圭,皆致位太師、侍中。衍既荒于酒色,而徐氏姊妹亦各有幸臣,不能相規(guī)正,至于失國,皆其致也。
花蕊夫人和其姊是成都徐耕之女,均有詩才,后成為蜀王王建的如夫人,姊妹各生育一子,用江湖相士的話說,是得青城山的王氣所成。大蜀建國后,徐氏姊妹冊立為妃,姊封淑妃,其子宗鼎封彭王,妹為貴妃,其子宗衍封鄭王。不久因貴妃工于權(quán)術(shù),使其子替代原太子王宗懿(元膺)入主東宮。王建駕崩后,史稱前蜀高祖,宗衍嗣位,去宗字,更名王衍,時年十八,史稱前蜀后主。兩徐妃因此晉升為順圣皇太后、翊圣皇太妃。
張?zhí)朴⒌氖妨系米浴肚笆耖_國記》,又名《王氏開國記》,作者為后蜀孟昶時代的翰林學(xué)士幸夤遜,曾參與編寫《前蜀書》,后蜀滅亡后歸降宋廷。同樣經(jīng)歷過后蜀孟昶時代的何光遠撰史料筆記《鑒誡錄》,亦稱前蜀徐耕有二女,長曰翊圣太妃,生彭王,妹曰順圣太后,生后主王衍。其他宋人編修如《新五代史》《資治通鑒》提及二徐之妃號、長序所不同,未知出處,或是謬誤。另,據(jù)浦江清先生對北宋黃休復(fù)《益州名畫錄》中王蜀少主命畫師杜齯龜為先主太妃、太后寫真于青城山金華宮,認為“此言畫王建之像而以徐氏姊妹配之,次序太妃居上,知是姊也”。
姊妹二人共侍一君,如漢宮趙飛燕與其妹趙合德,唐宮楊玉環(huán)與其姐虢國夫人,皆是前例,君亡國破,歷史往往怪罪后妃失德,屢見不鮮。《蜀梼杌》還提到一件舊事,內(nèi)樞密使潘炕有妾名趙解愁,“其母夢吞海棠花蕊而生,有國色,喜為新聲,及工小詞?!蓖踅ㄔ僚烁?,見此美人,謂曰:“朕宮無如此人。”欲取之,被潘炕婉拒。前蜀宮中花蕊夫人之名號,或由此而來,宮中雖無解愁花蕊,妃子便取別號叫花蕊,此事情理相通。
漸漸云開霧散,王建之徐妃,即前蜀花蕊夫人。據(jù)花蕊夫人宮詞“緣是太妃新進入”一句,與翊圣皇太妃相應(yīng),寫作者當(dāng)是徐貴妃、少主衍之生母?!妒駰冭弧贰惰b誡錄》同時又提到前蜀咸康元年(公元925年)秋,少主衍與其母、姨同禱青城設(shè)醮祈福之事。太妃、太后謁先主王建鑄像,又至丈人觀、玄都觀、丹景山金華宮、至德寺、漢州三學(xué)山等地,各有所唱和,詩刻于石。在青城山丈人觀,太后詩曰:“早與元妃慕志玄,同躋靈岳訪真仙。當(dāng)時信有壺中景,今日親來洞里天?!痹谌龑W(xué)山,太后詩曰:“虔禱游靈境,元妃夙志同。玉香焚靜夜,銀燭炫遼空。”翊圣太妃分別回應(yīng):“獲陪翠輦喜殊常,同涉仙壇豈厭長。不羨乘鸞入煙霧,此中便是五云鄉(xiāng)。”“圣燈千萬炬,旋向碧云生。細雨濕不暗,好風(fēng)吹更明?!睆脑姷奈娘L(fēng)看,太后筆意接近花蕊夫人宮詞,用詞簡潔,不加修飾,句句隨意而來。太妃辭藻更精琢,寓意回環(huán)連繞,與宮詞風(fēng)格迥異。
前蜀對仙道的崇尚,從花蕊夫人宮詞“五云樓閣鳳城間”“潑醅初熟五云漿”可見,宮中勝景、佳釀冠以道家祥瑞“五云”之名,蜀王宮設(shè)有道觀仙壇,宮人披羽衣學(xué)仙修道,宮詞則有“天子親簪白玉冠”“樹頭木刻雙飛鶴”,太妃在山中云“不羨乘鸞入煙霧,此中便是五云鄉(xiāng)”,實指較之人工造蓬萊仙館、瑤池瓊島,真正的山水靈境更接近天然之道。據(jù)《蜀梼杌》記載,蜀王宮大內(nèi)禁苑重修完成“有重光、太清、延昌、會真之殿;清和、迎仙之宮;降真、蓬萊、丹霞之亭。土木之功,窮極奢巧?!蓖鹑粢蛔蓪m閬苑,七寶迷樓,而花蕊夫人宮詞有“會仙觀內(nèi)玉清壇”“會真廣殿約宮墻”“丹霞亭浸池心冷”,史與詩在此相應(yīng)。
花蕊夫人宮詞斷代問題,最有價值的一句是“法云寺里中元節(jié),又是官家誕降辰”,正合《蜀梼杌》里前蜀后主王衍生辰之?dāng)⑹觯骸跋炭翟昶咴卤?,衍?yīng)圣節(jié),列山棚于得賢門。是日,有暴風(fēng)摧之。太常少卿楊玢上言,其略曰:‘陛下誕生之日而山摧者,非不騫不崩之義也’”浦江清先生考“是歲之七月朔為壬辰,丙午應(yīng)是七月十五日”,中元節(jié)正是七月十五?!杜f五代史》《宋史》等典籍均表明后蜀孟昶生辰在天祐十六年,歲在己卯十一月十四,與中元節(jié)毫無關(guān)聯(li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