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在城隍廟里應考

一代水圣李儀祉 作者:高鴻 著


4、在城隍廟里應考

儀祉剛滿十二歲的時候,父親便領上他們弟兄到縣里去應小考。他們住在父親的朋友王居亭家。王家有一個老太爺,居亭及他的弟卓亭,都是孝廉,還有一個老三,是個猴兒王,不好生念書,一天只是玩耍。這個老三人高馬大,傻里傻氣的。見儀祉長得眉清目秀,文質(zhì)彬彬的樣子,于是玩性大發(fā),讓儀祉與他一起玩耍。儀祉自持自己是個小先生了,不愿與他胡鬧,結(jié)果被攔腰抱起,一口氣跑出好遠。儀祉拼命掙脫,說你再這樣我就惱了!老三并不生氣,抱起他又是一陣猛跑。儀祉又羞又惱,卻又無可奈何。后來還是居亭先生出面制止,老三這才作罷了。

那時候,蒲城連一個正式的考院也沒有,居然在城隍廟里考試。考生們天未亮便需進去,然后點上蠟燭。坐在猙猙可怕的小鬼判官旁邊,許多人都嚇得渾身發(fā)抖,哪里作得出好文章!

小考共分五場,每場發(fā)榜,刪除些人名。應考的童生,有一千多名。

第一場榜出來,儀祉兄弟的名字便不見了。

父親似乎早就預料到了,說:“沒關(guān)系,這不過是教你們經(jīng)經(jīng)場面,長長見識而已,不要當做回事兒?!鳖I上孩子們便回去了。

在儀祉的記憶里,父親和伯父一直都很忙,匆匆地回來了,匆匆地又走了。特別是伯父,一年半載也難得見上一次。儀祉兄弟參加完小考回到家里,發(fā)現(xiàn)伯父也回來了。結(jié)果剛待了幾日,聽說輿圖館保舉進京,于是又得收拾行李上路了。儀祉來到伯父家,見伯母邊收拾行李邊哭,眼睛紅通通的。他知道,伯父這一去不知又是一年半載,伯母一個人待在家里,連個拉話的都沒有,日子實在不好過啊。

當時沒有郵政,都是捎書。伯父出外,家里得到一封信,一家人如獲至寶,一睹為快般。伯父到京后,輿圖館保舉的事,被一個人捷足先登。陶中丞推薦他為徐季和督浙學政幕賓,伯父于是又到浙江去了。臨行前,他托人給儀祉弟兄倆帶回銅字尺及墨盒,上面鐫刻“仲特為阿博作,為阿協(xié)作”,兄弟倆特別高興,拿著銅字尺及墨盒愛不釋手。伯父還寫了幾首詩,有一首是:“都門一別上征驂,仆仆風塵苦上甘。正是杏花新雨后,沿途飽看到江南”。還有給儀祉父親的詩:“富貴無求遵母訓,江湖多水謹吾身。膝下承歡全賴汝,窗前攻苦勝求人;更有一言應記訓,先賢憂道不憂貧?!?/p>

伯父這次一去就是兩年。兩年間,儀祉一邊在學堂學八股八韻,一邊在父親的教授下,學習九數(shù)通考及九章之術(shù)。

與儀祉一起學習的還有一個堂兄,儀祉叫他二哥。二哥做事笨手笨腳,腦筋刻板,為人又刻薄,好惡作劇。父親不在時,他便開始胡鬧,欺侮比他小的孩子。有天晚上,大家都睡了,他突然一頓狂呼亂叫,把所有的人都驚起來,然后這個身上碰一下,把那一個人頭上彈一下,弄得人人都恨他了。第二天,大家合伙來整治他。有促狹之學生捉了蝎子偷偷放他被窩,二哥被蝎子美美地蜇了一刺,痛得媽呀媽呀一通亂喊,大家都笑了。

有一次,儀祉父親李桐軒出了一個詩題,賦得《秋云暗幾重》。二哥詩做得不通,他竟將題寫掉了一個云字,又將秋字錯成我字,成了一個《我暗幾重》。李桐軒給他批了一個“你暗千萬重,豈止幾重而已哉!”李桐軒平常喜歡讀楚辭,桌上又擺一種洋版書,天天看的很勤。儀祉去仔細翻閱,原來是一部《西學大成》,上面有重學(即力學)、聲學、電學等等,都是平日里很少聽到的新名詞。后來父親把那書的內(nèi)容也將給兩個兒子聽,讓他們開闊眼界,不僅僅局限在做八股文方面。這部《西部大成》令儀祉兄弟受益匪淺,激發(fā)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除了《西學大成》,父親還給他們講授《梅氏叢書》等算書?!睹肥蠀矔返淖髡呙肺亩κ乔宄踔奶煳膶W家和數(shù)學家。梅文鼎一生致力于中西歷算的研究和傳授,著述等身。通過《梅氏叢書》的學習,儀祉兄弟接觸了算術(shù)、代數(shù)、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平面三角、球面三角以及古代開方術(shù)等數(shù)學領域,涉獵線性方程組的解法以及結(jié)合代數(shù)方法來解決傳統(tǒng)的勾股相求問題,為后來的科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一年夏天,麥收的時候,儀祉生病了。

麥熟一晌,正是大忙的季節(jié),家家都在搶收莊稼呢。然而因為儀祉生病了,祖母放下了所有的活,專心致志地照顧孫兒。

病是寒熱病,即瘧疾。這種病起初是頭疼,怕冷怕熱,嚴重時致人昏迷,甚至在很短時間內(nèi)致人死亡。好在儀祉家里有伯父買回來的消炎藥,吃了一些,感覺好多了。不料因為他吃東西不小心,結(jié)果又犯了。這一次來勢洶洶,十分危險。儀祉高燒昏迷不醒,渾身抖動,不能說話,后來竟幾度休克。祖母徹夜抱著他,不停地流淚。

后來,祖母聽別人說這種病需要發(fā)汗。大熱的天,祖母用厚厚的被子把儀祉蒙起來,一個時辰后,見他渾身汗流浹背,于是用毛巾擦了,換上薄一些的被單蓋上,再用熱毛巾敷頭。到了晚上,人已感覺輕松了許多,主動要求喝水了。祖母給他做了拌湯,打了一顆雞蛋,放上蔥花和姜片,儀祉吃的又發(fā)了一頭的汗,將息了一些時間,病情好多了。

儀祉的病剛好,伯母又生病了,癥候與儀祉相同。村里人把這種病叫疫癥,其實就是瘧疾。瘧疾是傳染的,然而已經(jīng)生過此病的人,則不會再被傳染了。家里于是讓儀祉來伺候伯母,他按照祖母伺候自己時的程序,讓伯母發(fā)汗,又吃了一些西藥。幾天后,伯母的病也好了起來。

在外人看來,儀祉家的光景是殷實的,其實不然。伯父常年在外,父親那段時間也很少出去,家里少有收成,開資又格外地大,常常捉禁見肘,全憑祖母會操持料理,要不早就過不下去了。

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是送窮的日子。年俗中,這一天要把窮神趕走。人們?nèi)挤疟夼?,拿起掃帚把垃圾清掃出門,希望喜慶的氣氛能帶旺人氣,趕走牛鬼蛇神,帶來一年的好運氣。

每到這一天的時候,李桐軒都會給孩子們講授韓愈的送窮文,儀祉記得有一段寫道:“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問所涂,竊具船與車,備載糗粻,日吉時良,利行四方,子飯一盂,子啜一觴,攜朋摯儔,去故就新,駕塵風,與電爭先,子無底滯之尤,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頗覺有趣。李桐軒講授完韓愈的文章,自己也做了一篇《送窮三章》:

惡窮送窮窮不去,去到何方能免惡?作窮窮人轉(zhuǎn)自窮,何苦往來人間世?

莫怪送窮窮不去,去我適人心已誤。不如不送由他窮,窮到十分便自主。

窮言:“我在人心住,無所從來無所去。果爾心通窮自無,送窮韓愈舒多事?!?/p>

在儀祉的記憶里,父親的詩文很多,尤擅仿離騷體。紀事之文,則酷好紀曉嵐。父親所作日記,于鄉(xiāng)間極其平淡之事辨析理義,以明是非。所作之文,不喜高談闊論,引經(jīng)據(jù)典,大而化之,而是就眼前事件實事求是,客觀公正,表述清晰,簡明扼要。父親說:“為文之道,不說多余的話;涉世之道,不做多余的事?!崩钔┸帟ǔ缟蓄侓敼瑲鈩莼趾?,氣概凜然,骨力遒勁,端莊雄偉。他特別推崇張仲景“不為良相,必為良醫(yī)”之言,經(jīng)常研究岐黃之術(shù),并教授孩子們醫(yī)者仁心,懸壺濟世。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方戰(zhàn)事如火如荼,對于居住在內(nèi)地的鄉(xiāng)下人來說,則稀里糊涂,感覺莫名其妙。

那時候,因為各地方還沒有報紙,上海的《申報》鄉(xiāng)下人又看不到,隱隱約約只知道洋鬼子非常兇殘,仗打得很激烈,剩下的便只有道聽途說,或自己的想象了。儀祉的祖母整天待在家里,不知道外面的形勢,整天掛念著大兒子仲特,愁得吃不下飯。儀祉父親每天給祖母解說,并且在地面上用手指畫著地圖,說這是北京,這是山東,這是杭州,這是日本,這是臺灣。祖母說,那不都是緊靠在一塊兒嗎?槍炮打過來,誰能逃得了??!儀祉父親說遠著哩!我在地面上畫一寸,實際就有五百里遠的距離呢。祖母的心這才稍微放寬了些。幾天后又開始憂心忡忡,任憑儀祉父親如何解釋,就是不信。也難怪,兒行千里母擔憂?。x祉伯父遠在杭州,海上戰(zhàn)事不斷,祖母怎能不牽掛呢?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苯K于盼來了伯父從杭州捎回的信,又寄回了照片,祖母看到后,這才放心了。

家里給約祉定的親,是漢村的秦家。誰料定親不久,那個姑娘便生病了。

訂了親便是一家人了,祖母和父親去看她,姑娘自知病不會好,拉著祖母的手不停地哭泣。祖母說女子莫要哭,好好將息身體,會好起來的。姑娘閉上眼搖搖頭,眼淚流得更歡了。那姑娘見祖母帶著一個戒指,于是卸下來戴在自己的手指上,請求死后能葬于李氏之塋。祖母含淚點了點頭,姑娘慘白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幾天后,秦家的姑娘便死了。娘家送來女兒的靈柩,儀祉家里按照明媒正娶的媳婦規(guī)格舉辦了葬禮,葬于李氏墳地。其時哥哥已經(jīng)年滿十七歲了,村里像他一樣大的人,都抱上孩子了,于是祖母又托人給哥哥說永平的韋氏之女。

不料想此女的父親,就是從前打人命官司的三和炮房的韋掌柜!

這個時候,縣里又要小考了。小考回來,儀祉作了一首《客愁吟》的詩:

茅屋上檐月,柳池樹間風。

月即昨夜?jié)M,風從何處通?

疑從故鄉(xiāng)來,藉茲夜月明。

故鄉(xiāng)非故鄉(xiāng),秋風總多情。

憶昔別故鄉(xiāng),月黑風凄涼。

故鄉(xiāng)千里隔,風峭月彷徨。

月似鑑而懸,何無故鄉(xiāng)影?

風可御而行,何不入鄉(xiāng)井。

月光不可掃,風來不可倒。

宇宙一風月,偏茲個人老。

待曉月將落,客眠風不歇。

城南聽擊柝,客愁時又發(fā),

客愁自客愁。

后來,他評價自己的這首詩為“無病呻吟”。因為那個時候,他幾乎沒有出過遠門,也沒有客居他鄉(xiāng)的經(jīng)歷,完全是模仿古人的心態(tài)而寫的。

儀祉的父親帶上兩個兒子去參加考試??嫉降谌龍觯瑑x祉兄弟便落榜了。

第二年,儀祉十五歲了,哥哥約祉十八歲。他們在父親的帶領下,又到同州府去應試。

那時候,知府是一個旗人,姓英。此人非常狂妄,剛愎自用,做事獨斷專行,我行我素。他出的題目乖謬不經(jīng),荒誕極了。同州府共轄十縣,十縣童生一同應試。有一場題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縣一字?!耙弧睘椤岸ㄓ谝弧钡摹耙弧弊郑弧岸睘椤岸岐q不足”的“二”字。蒲城縣序居第七,便是“善人教民七年”的“七”字。有一場的題目,也是一縣一字,蒲城是“蒲蘆也”的“蒲”……

這樣的題目,教人怎能作好文章!?所以儀祉兄弟也就一場之后,便落了榜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