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

饑餓:一部身體的回憶錄 作者:(美)羅克珊·蓋伊


4

《饑餓》這本書,講的不是當你超重一點點、甚至超重四十磅時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故事。這是一本關于當你超重三四百磅時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書。這時,根據身體質量指數,即BMI指數,你已經不是肥胖或病態(tài)肥胖,而是超級病態(tài)肥胖了。

BMI這個術語聽上去冰冷而毫無人性,我總渴望能對它置若罔聞。然而,正是這個術語,正是這種度量方法使醫(yī)療機構得以建立一種標準,以規(guī)范毫無節(jié)制的身體。

BMI指數是用一個人的體重值(以千克為單位),除以其身高值(以米為單位)的平方所得出的數字。數學很難,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定義一個人身上可能存在多大程度的失控。如果你的BMI指數在18.5~24.9之間,屬于“正?!?;在25及以上屬于超重;在30及以上就是肥胖。如果你的BMI指數高于40,那你就是病態(tài)肥胖了。而如果你的BMI指數高于50,那你屬于超級病態(tài)肥胖。我的BMI指數高于50。

事實上,許多醫(yī)學命名都很隨意。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在美國國家心肺及血液研究所的指導下,醫(yī)療專業(yè)人士將“正?!鄙眢w的BMI值降低到了25以下,從而使美國的肥胖人數翻了一番。而他們降低分界點的原因之一只是:“25這樣的整數容易讓人記住?!?/p>

這些術語本身就有些可怕?!胺逝帧边@個詞來自拉丁語obesus,意思是“吃到發(fā)胖”,這個意思從字面上看沒什么問題。但當人們使用“肥胖”這個詞時,他們不僅僅想表達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帶有某種指責的氣勢。令人感到奇怪或許還有些傷感的是,醫(yī)生們最早提出這一術語時,肩負著絕不傷害他人的使命。“病態(tài)”這一修飾詞給肥胖的身體判了死刑,但事實并沒有這么嚴重。而“病態(tài)肥胖”這個詞把肥胖癥人群塑造成了行尸走肉,因而醫(yī)療機構也就像對待行尸走肉一樣對待我們。

從文化上來說,肥胖人士常常是指體形大于六號身材的人,或是擁有不符合男性審美身體的人,或是大腿上有脂肪團的女性。

我現(xiàn)在的體重不是五百七十七磅了。我仍然很胖,但輕了約一百五十磅。一個個節(jié)食計劃讓我這里瘦掉幾磅,那里瘦掉幾磅。這都是相對而言的。我不嬌小。我永遠也不會變得嬌小。就我來說,我很高。我的身高既是一個詛咒,也是我僅存的優(yōu)點。人們告訴我,我很顯眼。我占空間。我給他們壓迫感??晌也幌胝嫉胤健N蚁氩槐蛔⒁?。我想隱藏自己。我想消失,直到我能掌控自己的身體。

我不知道一切是如何失控的——或許我知道答案。這句話在我腦中循環(huán)往復。失去對身體的控制是日積月累的結果。那時,我選擇通過吃來改變自己的身體。我是故意為之。一些男孩摧毀了我,我勉強幸存。我知道如果再遭受一次那樣的侵犯,我無法幸存,因此我暴飲暴食,因為在我看來,如果我的身體讓人反感,那我就能讓男性遠離我。即便年紀輕輕,我已經知道肥胖的女性被男性討厭,為他們所不齒。至于男性的輕蔑態(tài)度,我所知甚多。大多數女孩接受的教育是——我們應該纖瘦而嬌小。我們不應占地方。我們應該被看到而不是被聽到,而當我們被看到時,應該讓男性感到賞心悅目,并為社會所接納。大多數女性都知道,我們應當消失,但這是一件需要一遍遍大聲說出來的事情——這樣我們才不會屈從于別人對我們的期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