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結(jié)
元結(jié)(719—772),字次山,自號元子、猗玕子、漫郎、聱叟等。汝州魯山(今河南魯山)人。天寶十三年(754)舉進士。安史之亂中,為右金吾兵曹參軍、山南東道節(jié)度參謀,擊討史思明。唐代宗時,拜著作郎,后兩度出任道州刺史,頗有政聲。后又遷容州刺史,當(dāng)過御史中丞。大歷七年(772)病死于旅舍。
元結(jié)是盛唐著名的文學(xué)家。他的文章“筆力雄健,意氣超拔”(歐陽修《集古錄跋尾》),為古文運動之先驅(qū)。他的詩歌自創(chuàng)一格,“欲質(zhì)不欲野,欲樸不欲陋,欲拙不欲固”(湛若水《元次山集序》),“以真樸自立門戶”(賀貽孫《詩筏》)。尤其是他在道州所作的《憫農(nóng)詩》、《舂陵行》、《賊退示官事》等詩,以憂道憫世之思,“質(zhì)實無華,最為淳古”(許學(xué)夷《詩源辨體》),開中唐元、白詩風(fēng)。元結(jié)著述頗富,惜散佚亦多。后人輯有《元次山文集》十卷,《全唐詩》編其詩二卷。
賊退示官事(1)并序
元結(jié)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2),焚燒殺掠,幾盡而去(3)。明年,賊又攻永破邵(4),不犯此州邊鄙而退(5)。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6)?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戶(7),洞壑當(dāng)門前。
井稅有常期(8),日晏猶得眠(9)。
忽然遭世變(10),數(shù)歲親戎旃(11)。
今來典斯郡(12),山夷又紛然(13)。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14)。
使臣將王命(15),豈不如賊焉。
今被征斂者,迫之如火煎(16)。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17)?
思欲委符節(jié)(18),引竿自刺船(19)。
將家就魚麥(20),歸老江湖邊。
【注釋】
(1)唐代宗廣德元年(763)癸卯年十二月,“西原蠻”攻陷道州。次年五月,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蠻”又攻破永州,但沒有犯道州而去。朝廷派來的催征官吏卻又來橫征暴斂。元結(jié)感慨百姓貧困,不愿同流合污,故賦詩明志。賊:指對抗官府者。
(2)西原賊:指今廣西西原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因當(dāng)時少數(shù)民族反對壓迫,多次起義,與朝廷對抗,起義者被貶稱為“賊”。道州:在今湖南道縣。
(3)幾:幾乎。
(4)永:永州,在今湖南零陵。邵:邵州,在今湖南邵陽。
(5)此州:指道州。邊鄙:邊境。
(6)使:官吏。何為:為什么。
(7)戶:門。
(8)井稅:指田賦。常期:一定的日期。
(9)晏:晚。
(10)世變:指安史之亂。
(11)數(shù)歲:好幾年。親戎旃:指親自參與戰(zhàn)事。元結(jié)于乾元二年(759)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參謀,參加對叛軍作戰(zhàn)。戎旃,軍中營帳。
(12)典斯郡:指任道州刺史。典,治理。
(13)山夷:山居的少數(shù)民族,即指“西原蠻”。
(14)見全:得以保全。
(15)使臣:指朝廷派來催征的官吏。將:奉。
(16)迫:逼迫。
(17)“誰能”二句:誰能斷絕了百姓的生路,還被稱作當(dāng)今的賢臣呢?
(18)委符節(jié):即棄官。委,棄。符節(jié),古代官員受任時的憑證,是用玉、金屬和竹等做成的,在上面刻上字從中分之,各取一半,有事時則相合以為信。古時使臣出行須持符節(jié),唐時刺史也持符節(jié)。
(19)刺船:撐船。
(20)將家:攜帶著全家。就魚麥:意謂隱居鄉(xiāng)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