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別情
唐·白居易
題考:《古詩十九首》中《孟冬寒氣至》篇有“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句,《客從遠(yuǎn)方來》篇有“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jié)不解”句。蘇李詩中李陵有詩句:“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碧K武有詩句:“生當(dāng)復(fù)來歸,死當(dāng)長相思?!庇纱丝梢?,“長相思”已是古詩中的常見語詞,后來演化為樂府?!稑犯娂穼⑵涫杖搿半s曲歌辭”部分。南朝梁時人張率最早把“長相思”三字放在句首,后人沿用詞調(diào),遂為一專門詞牌。《長相思》還有其他名稱,如《雙紅豆》、《山漸青》、《憶多嬌》、《吳山青》等。
作法:本詞調(diào)共36字,是最短的雙調(diào)詞牌。上下闋的頭兩句都是用疊韻,這是不可違背的。句法與平仄,上下兩闋完全相同。上下闋起首為三字疊韻,第一字應(yīng)為仄聲,第二、第三字應(yīng)為平聲;第三句為七言句,第一字可平可仄;第四句為平起五言句,第一字應(yīng)為仄聲,第三字應(yīng)為平聲。白居易這首詞的上闕平仄多有錯用之處,應(yīng)該以下闋平仄使用情況為標(biāo)準(zhǔn)。
汴水⑴流,泗水⑵流,流到瓜州⑶古渡頭,吳山⑷點點愁。
●⊙ △ ●⊙ △ ⊙●○○ ⊙●△ ⊙○ ⊙●△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 ●○△ ⊙●○○○●△ ●○○●△
注釋:
⑴ 汴水:古代河流名,又名汴渠、汴河,隋煬帝時開鑿。西通河洛,南達(dá)江淮,今天已經(jīng)湮沒廢棄。
⑵ 泗水:發(fā)源于山東泗水陪尾山,因為由四個源頭匯合而成,故名泗水,又名泗河。流經(jīng)山東曲阜、江蘇徐州,在江蘇淮陰匯入淮河。
⑶ 瓜洲:古代渡口名,在今江蘇揚州邗江南。原系長江口沙磧,因形狀如瓜而得名。
⑷ 吳山:泛指吳地(今江南一帶)的群山。
評析:這首詞寫的是一位女子黃昏時分登上高樓,以欄眺望而引發(fā)對遠(yuǎn)方良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詞聲韻和諧而用此精妙,將女子對良人的思念之情表達(dá)得非常傳神。俞陛云在《唐宋詞選釋》中稱此詞:“通體虛明,不著跡象,而含情無際。”這是毫不過譽的。
這位女子于黃昏時分登樓遠(yuǎn)眺,看到汴水在靜靜地流著。汴水一直向南流去,匯入泗水,然后泗水又向南流去。泗水流入淮河,連通大運河,一直流到了長江的古渡口。再往南便是廣闊的吳地,分布著點點山巒,也是這位女子的點點愁怨,大概她所思念的人就在那里吧。在我國古典詩詞中,河流常常是阻隔愛情的一種意象,如“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女子的愁怨悠悠,因眾河流的阻隔而生,也為吳地點點的山巒而生,大概只有等到良人歸來的時候才能止息吧。她就這樣在高樓之上眺望著,怨恨著,不知不覺間明月已經(jīng)升起,照著她獨自一人倚靠在欄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