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四時
昨夜春雷作,荷鋤理南陂,杏花將及候,農(nóng)事不可遲。蠶女亦自念,牧童仍我隨,田中逢老父,荷杖獨熙熙[1]。
草木繞籬盛,田園向郭斜,去鋤南山豆,歸灌東園瓜。白水照茅屋,清風生稻花,前陂日已晚,聒聒競鳴蛙。
荒村人自樂,頗足平生心,朝飯露葵熟[2],夜舂云谷深。采山持野斧,射鳥入煙林,誰見秋成事[3],愁蟬復怨砧[4]。
今朝田事畢,野老立門前,拊頸望飛鳥[5],負暄話馀年[6]。自從備丁壯[7],及此??嗉?,卒歲豈堪念[8],鶉衣著更穿[9]。
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堯臣年三十歲,官河南縣主簿,作此詩。在這一年,堯臣詩的風格,雖然還沒有完成,但是從這四首詩里已經(jīng)看到他同情人民的特點。四詩分詠春夏秋冬,最后一首點出農(nóng)民長年辛勞,無以卒歲的苦痛。
[1] 熙熙:和樂之意?!蹲髠鳌废骞拍辏骸皬V哉熙熙乎?!弊ⅲ骸拔跷酰蜆仿?。”
[2] 露葵:露中的葵實。宋玉《諷賦》:“為臣烹露葵之羹?!?/p>
[3] 秋成:秋收。
[4] 愁蟬:宋犖本作“復蟬”。砧:搗衣石。古代婦女每于秋夜搗衣。沈佺期《獨不見》:“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倍鸥Α肚锱d》:“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p>
[5] 拊頸:同撫頸。
[6] 暄:溫暖?!读凶印罚骸八翁锔缸云赜谌?,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
[7] 丁壯:可供力役之男子。《史記·項羽本紀》:“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p>
[8] 卒歲:終歲?!对姟め亠L·七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鄭箋:“卒,終也?!?/p>
[9] 鶉衣:鶉尾禿,若衣之短結,故敝衣曰鶉衣。《荀子·大略》:“子貢貧,衣若縣鶉?!睓嗟螺浽姡骸皣浪基囈拢恢诇?。”穿: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