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
作者介紹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屬山東)人。太平興國進士。后擢右正言(《宋史》沿唐代舊稱作右拾遺)。又為翰林學士,與修《太宗實錄》。
謫商州時,曾有“南下閿鄉(xiāng)三百里,泉聲相送到商州”句(《聽泉》)。后遷蘄州,卒于任所。謝上表中有“宣室鬼神之問,絕望生還;茂陵封禪之書,付之身后”語,寫逐臣心事,為世傳誦,實用杜甫《過故斛斯校書莊》的“竟無宣室召,徒有茂陵求”句意。
他以直道自任,三經貶黜。在《謝轉刑部郎中表》中曾說:“始貶商於,實因執(zhí)法。后出滁上,莫知罪名?!痹诔鍪攸S州時,因黃岡之地多竹,詩人于是筑樓三間,盡攬謫居之勝。
他很愛好白居易詩,亦受其影響,得其清不得其俗,嚴羽《滄浪詩話》把他列入宋詩中的“白體”。當時正是西昆體風靡一時,梅堯臣、歐陽修等皆未出生,王禹偁的警秀明淡的詩風雖然還不能形成改變西昆的力量,卻亦不失為空谷足音。吳之振在《宋詩鈔》中就說王禹偁開了宋代風氣,使歐陽修得以承流接響,“文忠之詩,雄深過于元之,然元之固其濫觴矣”。翁方綱在《石洲詩話》卷三中于批評王詩“一望平弱”后又說:“雖云獨開有宋風氣,但于其間接引而已?!倍颊J為他是能開風氣,但自己作品的成就卻不大。
感流亡
謫居歲云暮1,晨起廚無煙。賴有可愛日2,懸在南榮遷3。高舂已數(shù)丈4,和暖如春天。門臨商於路5,有客憩檐前6。老翁與病嫗,頭鬢皆皤然。呱呱三兒泣,
一夫鰥7。道糧無斗粟,路費無百錢。聚頭未有食8,顏色頗饑寒。試問何許人,答云家長安9。去年關輔旱10,逐熟入穰川11。婦死埋異鄉(xiāng),客貧思故園。故園雖孔邇12,秦嶺隔藍關13。山深號六里14,路峻名七盤15。襁負且乞丐16,凍餒復險艱。惟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間。我聞斯人語,倚戶獨長嘆。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17。在官無俸祿18,奉親乏甘鮮19。因思筮仕來20,倏然過十年21。峨冠蠹黔首22,旅進長素餐23。文翰皆徒爾,放逐固宜然。家貧與親老24,睹爾聊自寬25。
1 云,語助詞,無義。
2 可愛日,冬日。《左傳·文公七年》:“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倍蓬A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p>
3 南榮,房屋的南檐。榮,屋檐兩端的上翹部分。遷,指日影移動。
4 高舂,指傍晚時節(jié)。因民間于此時舂米,故稱。見《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淵虞,是謂高舂”高誘注。
5 商於(烏wū),古地區(qū)名,在今河南淅川縣西南。這里指作者謫居的商州,因商州古為商於之地。
6 憩(氣qì),休息。
7 惸惸(瓊qióng),憂愁貌。鰥(關guān),舊時指無妻的人。
8 聚頭,村口。聚,村落。
9 長安,今陜西西安。
10 關輔,關中與三輔,指長安一帶。輔,京城附近。
11 逐熟,投奔年成好的地方,也叫“趁熟”。入穰川,和逐熟意義相同。穰,莊稼豐熟。川,平原,這里是地方的意思。
12 孔邇,很近。
13 秦嶺,指山脈在陜西境內的終南山。藍關,指藍田關,即峣關,在陜西藍田東南。
14 山深句,指商山,商山也是終南山之脈。作者在《謫居感事》中曾說:“六里山蒼翠……空尋四皓祠。”在《春日登樓》中亦說:“六里山川多逐客。”
15 七盤,商山有七盤十二之稱。
16 襁負,用布幅兜嬰兒。
17 冗散官,閑官。作者在《五更睡》中曾說:“如將閑比貴,此味敵公卿?!?/p>
18 無俸祿,宋代的團練副使為責授官,不得簽書公事,但尚不至無俸祿,這里當是潤文。他在《自詠》中曾說:“官散且無過,俸微猶助貧?!辟何t為記實。
19 甘鮮,猶言甘旨,舊時常指奉養(yǎng)父母的食品。
20 筮(誓shì)仕,古人出仕之前,先以蓍草占吉兇,后便稱入官為筮仕。
21 過十年,作者于太平興國八年(983)中乙科進士,旋任城武縣主簿,到這時適為十年。
22 峨冠,高冠。舊時常以峨冠博帶喻指士大夫服飾。蠹,蛀蝕。黔首,指百姓。
23 旅進,旅進旅退的省稱。本指與眾共進退,這里含貶義,猶言隨波逐流。作者《對雪示嘉祐》中有云:“峨冠旅進又旅退,曾無一事裨皇猷?!痹凇洞┰河洝分幸嘁月眠M旅退形容“竊位而茍祿,備員而全身”的官員。長(常cháng),常。素餐,不勞而食,亦為尸位素餐的省稱。
24 家貧句,用《晉書·陶潛傳》“親老家貧”語。
25 爾,指流亡者。
說明
淳化二年(991)九月,作者謫任商州團練副使。次年冬,作此詩。他的詩,亦以在商州時寫得多而好。
當時陜西一帶,人民有因饑荒而賣男女的。(見《宋史·真宗本紀》)商州亦是“斗米二百金”(《秋霖》)。這首詩即是實錄。詩中寫的是祖孫三代,中代的媳婦則因饑寒而葬身異鄉(xiāng)了。作者在往商州途中,攜妻帶兒,極為艱苦。在《謫居感事》中曾有“瘦妻容慘戚,稚子淚漣洏”之語。此時看到這樣凄慘的一家,在感情上便產生了不同于一般的憐憫,從“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兩句即不難體會。結末四句,在“比下有余”的強自寬慰中,仍流露出無辜被貶的牢騷情緒。
烏啄瘡驢詩
商山老烏何慘酷1,喙長于釘利于鏃2。拾蟲啄卵從爾為,安得殘我負瘡畜3。我從去歲謫商於4,行李惟存一蹇驢5。來登秦嶺又巉巖6,為我馱背百卷書。穿皮露脊痕連腹,半年治療將平復。老烏昨日忽下來,啄破舊瘡取新肉。驢號仆叫烏已飛,
嘴振毛坐吾屋7。我驢我仆奈爾何8,悔不挾彈更張羅9。賴是商山多鷙鳥10,便問鄰家借秋鷂11。鐵爾拳兮鉤爾爪12,折烏頸兮食烏腦。豈唯取爾饑腸飽,亦與瘡驢復仇了13。
1 商山,在今陜西商州區(qū)東。
2 喙(會huì),鳥獸的嘴。鏃,箭頭。
3 安得,怎么可以。
4 商於,見《感流亡》注。
5 蹇(簡jiǎn),跛足,庸弱貌。
6 秦嶺,見《感流亡》注。巉巖,山勢險峻貌。
7 劘(摩mó),磨。
8 奈爾何,意謂對烏鴉無可奈何。
9 羅,捕鳥的網。
10 鷙(至zhì)鳥,兇猛的鳥,指下句的秋鷂。
11 鷂,似鷹而小。
12 鐵爾拳,意謂揮動你的鐵拳。爾,指鷂。
13 了,了卻。
說明
作者謫居商山時,常愛讀白居易詩。此詩本為歌行體,很可能從白氏新樂府如《秦吉了》等得到啟發(fā)?!肚丶恕吩⒄f是“哀冤民也”,即有感于“烏啄母雞雙眼枯”而寄期望于能言之秦吉了,要它在鳳凰前進言。此詩則以作者目睹的烏啄瘡驢的事實為契機,借題發(fā)揮,對社會生活中一些欺壓弱者的惡勢力作了嚴峻譴責,期望秋鷂能為受創(chuàng)的瘡驢復仇。
村行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1。萬壑有聲含晚籟2,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3,蕎麥花開白雪香4。何事吟馀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1 信馬,隨馬任意行走。野興長,郊游的興趣很濃。
2 壑,山溝。晚籟,傍晚時因風吹而從孔穴中發(fā)出的聲音。
3 棠梨,即杜梨,落葉喬木。
4 白雪,蕎麥開白花。
說明
淳化三年(992)謫居商州時作。
詩人信馬而行,信口吟來,人與馬都顯得悠閑自在。三四兩句是傳誦的名句。萬壑本亦無聲,因傍晚野風吹動而自成天籟,緊對下句無語的數(shù)峰,遂使有無相通,意趣天成。
春居雜興(選一)1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2。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shù)枝花。
1 雜興,雜作。
2 商山,見《烏啄瘡驢》詩注。副使,指團練副使,宋代為虛銜。
說明
詩中怨春風之不相容,還教黃鶯一同吹折。其第二首又將春云比作如獸如禽的“翻覆小人心”,實亦泄謫居之恨。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之二有“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之句,禹偁的兒子嘉祐鑒于語頗相近,因請易之。禹偁欣然說:“吾詩精詣,遂能暗合子美邪?”更為七律曰:“本與樂天為后進,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復易。(見郭紹虞《宋詩話輯佚》引《蔡寬夫詩話》)。但王詩加上“和鶯吹折”,詩境就多了一點小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