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郁達夫傳 作者:方忠 著


范伯群

郁達夫在1921年出版的《沉淪》小說集,是我國新文學史上的第一部小說集。當這部小說集降臨在中國新文學的文壇上時,用“一鳴驚人”來形容是遠遠不夠的,應該說它“石破天驚”地引起了文壇上最“驚世駭俗”的地震與海嘯。封建衛(wèi)道之士被激怒了,覺得好像天要塌下來似的;而青年們卻感到他的小說集有著強勁的磁場,有的青年甚至從無錫、蘇州專程坐火車到上海去買這部小說集;又如他曾有一篇小說中的一位主人公穿的是一種香港布的洋服,很多青年也跟著做了這種衣服,那是時尚而并非時裝。在我們今天就叫作“追星”,他的確擁有一大群“粉絲”。與郁達夫同是創(chuàng)造社骨干的郭沫若有兩段話,解釋了這種現象:對衛(wèi)道士而言,小說中“他那大膽的自我暴露,對于深藏在千年萬年的背甲里的士大夫的虛偽,完全是一種暴風雨式的閃擊,把一些假道學、假才子們震驚得至于狂怒了。為什么?就是因為有這樣露骨的真率,使他們感受著作假的困難?!笨墒菍η嗄甓裕八那逍碌墓P調,在中國的枯槁的社會里面好像吹來了一股春風,立刻吹醒了當時的無數青年的心。”郁達夫的這些作品可說是五四時期的“青春小說”。也是創(chuàng)造社的成員成仿吾說:“新文學運動以來的第一部小說集,他不僅在出版年月上是第一,他那種驚人的取材與大膽的描寫”,“也還不能不說是第一?!背霭孢@部小說集的上海泰東圖書局,竟連續(xù)印行了四十多版,總數達三萬多冊,在當時可謂是暢銷之極了。

在20世紀30年代,新文學在中國文壇上站住腳頭已有十多個年頭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敦請新文學家中的最權威的十位作家編了一套《中國新文學大系》,以檢閱新文學第一個十年來的成就。例如請茅盾編《小說一集》,魯迅編《小說二集》,胡適編《建設理論集》,朱自清編《詩集》,周作人編《散文一集》,而請郁達夫編《散文二集》等等。這個編者的陣容排出來,就令人感到巨腕云集,光華耀眼。他們不僅是選編,而且每一位都在集子前面寫了一篇導言。時間已過去了八十年,可是在今天看來,經過了時間的淘洗,還是毫不褪色,堪稱經典。郁達夫在《散文二集導言》中不僅說出了許多經典的論斷,而從這些論斷中我們也看到了他的作品為什么會是這樣構成的,而且能如此的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

他在這篇導言中說:“自從五四運動起后,破壞的工作就開始了。……五四運動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個人’的發(fā)見。從前的人,是為君而存在,為道而存在,為父母而存在的,現在的人才曉得為自我而存在了?!币虼耍麖娬{每一位作家的作品中就應該有一個“我”,一個“有個性的我”。風格即人,也就是風格即“我”。他接著發(fā)揮道:“古人說,小說都帶些自敘傳的色彩的,因為從小說的作風里人物里可以見到作者自己的寫照……”在小說中,“則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習慣等等,無不活潑潑地顯現在我們的眼前。這一種自敘傳的色彩是什么呢,就是文學里所最可寶貴的個性的表現。”正因為他如此的強調文學作品的個性與小說的自敘傳性質;因此,當有人責難他的《沉淪》小說集中的作品是頹廢派的“肉欲描寫者”時,就連帶涉及《沉淪》是否就是他的“自敘傳”的問題。于是郁達夫就成了文壇內外“被議論最多的人”,成了“被話題”的作家。那時周作人就站出來為他據理執(zhí)言。當年周作人是頗有權威性的北京大學名教授,以他的理論修養(yǎng)在文壇上有很高的威望。他認為“《沉淪》是一件藝術品”:它對那些明智的讀者是能從中得到“希有的力”;而“那些不知道人生的嚴肅的人們也沒有誦讀的資格;他們會把阿片去當飯吃的……”由于周作人的分析論證具有一定的說服力,文壇上的紛紛議論也就得到了澄清。其實,不僅《沉淪》是藝術品,郁達夫的其他許多的小說、詩歌、散文……也是富有藝術味汁的佳品,在中國新文學史上,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作家。

但對郁達夫這樣性格直率的人而言,他似乎永遠要被人們作為話題來議論的,例如他對自己的私生活也時常在文章中加以“透明化”,對他說來似乎缺乏“隱私感”。例如與王映霞從熱戀直至離異,也常常被他行之于文字,于是也成了一種“話題”,一度曾被人們有著這樣與那樣的評說。因此應該為郁達夫寫一部較為詳細的傳記,為他“自我透明”的一生中的“話題”,解疑析惑;對他在文學上突出貢獻作不吝的歌頌。這位“傳主”的為文可說是一個復雜的文藝現象,而為人又充滿傳奇性。我讀了方忠的這部《郁達夫傳》,覺得他對郁達夫的為文與為人都作了細致透辟的剖析與合情合理的評述。他用“故園殘夢”、“島國春秋”、“‘創(chuàng)造’天地”、“風雨深情”、“放棹江湖”、“烽火家國”、“營生星洲”、“遺恨南洋”八章文字,清晰而又真實地勾勒了郁達夫的一生。方忠不僅強調郁達夫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而且也用自己的生命捍衛(wèi)祖國的尊嚴與顯示人格的剛毅,他是一位忠勇為國犧牲的烈士。他被日本憲兵殘酷地秘密殺害于抗戰(zhàn)勝利的黎明時刻,至今也不知他埋葬于蘇門答臘廣袤原野的何處,使我們和我們的民族萬分痛惜和唏噓不已。正如這部《郁達夫傳》在結尾以深情的心聲作永恒的悼念:“在南洋漆黑的夜空里,在富春江的瀲滟碧波中,在錢塘江的澎湃怒潮里,郁達夫的英魂永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