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圖利,只要劃得來,刀頭上的血也要舔
——胡雪巖
要想在商場鏖戰(zhàn)中占據(jù)先機,冒險精神是商人的必備素質。如果缺乏冒險的勇氣,即便天上掉餡餅,也可能讓別人搶了去。話說回來,對商人而言,敢作敢為的冒險精神是立足商場的必備素質,然而敢作敢為并非盲目地蠻干,而是深謀遠慮,未雨綢繆之后清醒和篤定的行為。
第1節(jié) 富貴險中求
筆者問曰:有沒有絕對零風險的買賣?
胡雪巖答曰:生意場上小險小利,大險大利。
中國有句老話:富貴險中求。在胡雪巖看來,生意場上向來是小險小利,大險大利,風險與利潤成正比,所謂“穩(wěn)賺不賠,零風險”的買賣是不存在的。只有敢冒大險,才能得到更多好處。要想成為大商人,賺大錢,就需要比常人多點的勇氣,敢于承擔風險。很多生意人出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心理,往往絞盡腦汁地規(guī)避風險,認為只有穩(wěn)扎穩(wěn)打才是做生意的根本。這樣的人可能一生平安,最起碼衣食無憂,但卻通常很難取得大的成就,獲得可觀的利潤,終其一生,只能算是個小買賣人。相反,只有那些敢冒風險的商人,才可能笑到最后,取得更大的成就。
正如前面所說,在中國古人心中,做人、做事皆是一理。對中國古代商人而言,“智、信、仁、勇”四德缺一不可,“勇”又是四德當中最實際且基本的要素?,F(xiàn)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做任何事情的風險都要大大高于從前。即便當事人竭盡全力地規(guī)避風險,風險也可能自己找上門來。對于商人而言,面對風險,瞬間的膽怯就可能導致完全相反的結果。危急時刻,能否勇字當頭,往往決定著一筆生意的成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置身商場,勇氣甚至比謀略更加重要。很多時候,商人要勇于去“賭”。
胡雪巖涉足商海伊始,就面臨著一場生死攸關的賭博。當時,剛剛積聚起一定資本的他打算在上海投資蠶絲生意。就在這時,胡雪巖通過自己的渠道得知上海市面可能很快就要天翻地覆,因為當?shù)氐摹靶〉稌睂⒃诎嗽缕鹗?。小刀會的起事會給上海市面帶來什么影響,任何人都無法提前得出結論。面對潛在的風險,同時也是潛在的機會,胡雪巖陷入了兩難的抉擇。
按照通常的邏輯,市面出現(xiàn)動蕩,商業(yè)肯定首當其沖地受到?jīng)_擊。這個時候,無論在上海進行什么投資,風險都是異常巨大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小刀會的起事可能又是個機會。因為上海一旦亂起來,這個城市和周邊的交通肯定就要中斷。要是換在別的地方,這樣的情況絕對是對生意非常不利的,然而上海的情況偏偏有所不同。眾所周知,上海自近代以來就是重要的通商口岸,洋人在那里攫取了大片租界,還開辦了不少工廠。這些“洋大人”清廷招惹不起,“小刀會”也投鼠忌器,即便上海亂成一鍋粥,他們照樣可以穩(wěn)坐釣魚臺。當時洋人設在上海的工廠以紡織廠為主,一旦上海與內地的交通被人為隔斷,雖然洋人的工廠可以不受干擾,正常開工,但是外邊的生絲卻很難運進上海,工廠就有停工待料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事先囤積大批生絲,放在“小刀會”不敢染指的租界,等洋人工廠缺乏原料的時候再待價而沽,絕對可以大賺一筆。這么做存在的風險主要有兩點。首先是怕“小刀會”鬧得勢頭太大,波及洋人,最后連胡雪巖自己也玉石俱焚。其次是怕“小刀會”鬧得勢頭太小,洋人工廠還沒來得及停工待料,他們就偃旗息鼓。這樣一來,囤積在租界里的生絲為了節(jié)省高昂的倉儲費用,就不得不低價快速出手,胡雪巖即便不賠了老本兒,起碼也是白辛苦一場。
經(jīng)過仔細分析形勢,胡雪巖認為,迫于清廷和洋人的雙重壓力,“小刀會”做大的機會微乎其微。相反,為了鎮(zhèn)壓“小刀會”,避免他們從外部獲得接濟,特別是軍火,清軍一定會嚴密封鎖上海。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在這種情況下,洋人的紡織廠撐不了半個月就可能停工待料,上海的生絲價格必定漲上天去。胡雪巖拿定主意,決定賭一把。
拿定主意的胡雪巖最擔心的就是“小刀會”堅持不了半個月,就被清廷鎮(zhèn)壓下去。為了賭這一把,當時羽翼還未豐滿的他四處抽調,還借了高利貸。如果真的出現(xiàn)最壞的結果,等待胡雪巖的可能只有自殺。問題在于,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多因素是無法以胡雪巖的意志為轉移的。他能夠做的,就只能是把自己控制范圍以內的事情做好,然后聽天由命。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賭博。在等待消息的日子里,胡雪巖度日如年。所幸事情的結果最終總算天遂人愿,鑒于小刀會愈演愈烈,兩江總督上書朝廷,力主對上海進行長期封鎖。胡雪巖這把算是賭贏了。
胡雪巖的這個案例體現(xiàn)出智慧和勇氣的完美結合。首先來說智慧的一面。為了賭這一把,胡雪巖事先收集了大量情報,對當時的形勢進行了準確分析。問題在于,即便是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某些因素仍然是無法控制的,由此產生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結果是無法預知的。面對這樣的情況,過分的理智反而可能壞事,因為過于前思后想、瞻前顧后,可能因此失去迎難而上的勇氣。在這個時候,更為彌足珍貴的其實是勇氣,面對無法預測和掌控的未來,它可以幫助你邁出關鍵的一步。古今中外,類似“傻子意外成事,聰明人反被聰明誤”的故事一直被人們不斷地演繹、流傳。很多人將傻子能夠成事的原因歸結為“傻人有傻福”,卻忽略了“傻人”因為恰到好處的“傻”所帶來的那份無所畏懼,這恰恰是很多“聰明人”缺乏的。
科學研究證明,除了愛因斯坦那樣的天才,大多數(shù)人的智商其實都差不多,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誰也不比誰傻”。面對風云變幻、風險與機遇并存的商場,多數(shù)商人在智力方面其實是基本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的,誰也不會比誰高明多少。對視利潤為生命的商人而言,你當然可以希望市場能夠按照自己設計的方向發(fā)展,希望自己能夠預知一切,從而完全規(guī)避風險,穩(wěn)扎穩(wěn)打地獲得一個可以預見的圓滿結果。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情況永遠只能是你的希望而已。置身商場,有些情況終究是你無法掌控的,隨之而來的風險也是無法預料的。這個問題你解決不了,別人同樣解決不了。在這種情況下,智力已經(jīng)無能為力,真正進行較量的其實是每個人的勇氣。面對未知的黑暗,勇氣意味著機會,勇氣意味著利潤。當然,勇氣也可能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這就需要當事人對自己的命運做出勇敢的抉擇。
話說回來,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本書這里也無意對那些渴望踏踏實實過太平日子的人橫加指責。然而正如胡雪巖所說“小險小利,大險大利”,要想做個能賺大錢的成功商人,擺脫小商販的“初級階段”,就必須擁有過人的膽識和氣魄,敢做別人不敢去做的事情。風險當頭勇者勝。要知道,當你一次次回避風險的時候,你可能真的躲過了一場浩劫,但也可能因此失去了一次機會。敢于冒險是任何懷揣“巨商富賈”夢的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從某種程度來說,凡是能夠帶來暴利的機會必然同時伴隨著高風險?!皳嗡滥懘蟮模I死膽小的”是商界亙古不變的永恒真理。
第2節(jié) 相信自己
筆者問曰:別人的成功能否復制?
胡雪巖答曰:自信者,方能自強。
中國有句老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雖然具有某些唯心宿命論的色彩,卻也是無數(shù)代人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與多數(shù)人的理解不同,胡雪巖卻認為,謀事在人,成事其實也在人。胡雪巖的見解雖然難免有意氣用事的嫌疑,卻流露出了他對于自己高度自信。很多時候,自信是需要非凡的勇氣的,相反,從眾隨大流則要簡單、輕松得多?!皠e人都這么做,所以我也這么做”,是很多人處理一切問題的基本思路。在這些人看來,真理掌握在多數(shù)人手里,因此跟著大家一起走就肯定是最安全、最保險的,然而事實證明,真理經(jīng)常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從眾并不一定就是絕對安全的。更何況,當你跟著別人的腳步亦步亦趨的時候,也就喪失了不可或缺的自主意識。這對于商人來說,可能是致命的。有這么一個笑話,形象地說明了我們這個民族從眾心理的強烈:如果某個西方人在某條街上開餐館取得了成功,那么他的同胞就會來到這條街上,利用已經(jīng)積聚起來的人氣,根據(jù)各自的情況,開設服裝店、鞋帽店、酒吧之類的買賣;要是某個中國人在某條街道上開餐館取得了成功,那么他的同胞就會陸續(xù)來到這條街上,開起無數(shù)家餐館。
胡雪巖曾經(jīng)說過:“自信者,方能自強?!庇掠谙嘈抛晕沂巧倘瞬粩嚅_拓自己事業(yè)的動力和源泉,一個人如果缺乏開辟自己事業(yè)的非凡自信心,這個人就永遠不會成為人生和事業(yè)的強者。永遠跟在別人屁股后面,指望復制別人的成功是不可能的。那么做,即便取得了一定成就,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別人的“山寨品”。人還是要走自己的路。
胡雪巖創(chuàng)辦阜康錢莊伊始,就面臨著一個“相信自己,還是聽從親友規(guī)勸”的兩難抉擇。胡雪巖打算創(chuàng)辦阜康錢莊的時候,正好也是太平天國運動風起云涌的高潮階段。比照一下地圖就可以發(fā)現(xiàn),太平天國運動波及的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qū)恰好就是胡雪巖從事經(jīng)營活動的主要范圍。在兵荒馬亂的年月,開錢莊無疑是風險系數(shù)相當高的買賣。首先來說,戰(zhàn)端一開,人心惶惶,大家都愿意把現(xiàn)錢隨身攜帶,以防不時之需,錢莊的客源非常成問題。再者說,即便錢莊可以吸收到一定的存款,這么多錢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個招災惹禍的根源。更何況,當時中國的金融業(yè)主要是山西富商一手遮天,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寧紹幫、鎮(zhèn)江幫也不容小覷。跟這些業(yè)內巨頭相比,胡雪巖除了在錢莊工作了些年頭兒,具有比較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以外,其他什么也沒有,基本屬于兩手空空。聽說胡雪巖打算開錢莊,親友們紛至沓來,輪番勸說他要識時務,不要自不量力,還是做些穩(wěn)妥的生計為好??墒菐缀跻粺o所有的胡雪巖就是相信,憑借自己混跡錢莊的多年經(jīng)驗,憑借自己對世故人情的洞悉明察,憑借自己獨到的眼光和過人的手腕,再加上此時已在官場站穩(wěn)腳跟的朋友王友齡的幫助,他一定可以和那些業(yè)內巨頭分庭抗禮,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憑著這股自信,胡雪巖勇敢地走上了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最后也就真的取得了成功。如果不是因為這份自信心,胡雪巖可能終生就只是個普普通通的錢莊伙計,也就不會創(chuàng)造后來“紅頂商人”的不朽傳奇了。
胡雪巖曾經(jīng)告誡自己的朋友、后人:古往今來,凡想成大事,能成大事者,都必然具有一種的自信心。這是一個成功者所應具有的自信和豪邁。若干年以后,當自己苦心經(jīng)營的商業(yè)帝國由于洋人和貪官污吏的雙重擠壓,而岌岌可危的時候,垂暮之年的胡雪巖再次表現(xiàn)出了這種自信和豪邁。面對聽信謠言,爭先恐后趕到阜康錢莊擠兌存款的人群,胡雪巖嚴令下屬不得私下轉移資產,坑害客戶,即便因此倒閉也在所不惜。此時的胡雪巖雖然青春已逝,但信心不減當年,身處困境的他自信滿滿地向那些憂心忡忡的親友、下屬放出豪言:“我是一雙空手起來的,到頭來仍舊一雙空手,不輸啥!不僅不輸,吃過、用過、闊過,都是賺頭。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我照樣能一雙空手再翻過來。
終其一生,胡雪巖始終秉持著“自信方能自強”的做人原則。很難想象,一個自信心不足的人會成為生活、工作中的強者,開創(chuàng)如此令人艷羨的事業(yè)。自信者,方能自強。唯有自信,才能像胡雪巖那樣,擁有知難而進的非凡斗志和英雄氣概,擁有臨淵不驚、臨危不懼的英雄本色。縱觀古今中外的巨商大賈,他們大多出身低微,最初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并沒有現(xiàn)成的先例可以讓他們去模仿、借鑒。這些人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聰明才智,再加上那份過人的自信心。正是憑借著這些品質,他們走出了屬于自己的一條路,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成為永遠無法復制的經(jīng)典和傳奇。
第3節(jié) 認清自己
筆者問曰:我自認才華出眾,卻為什么總是懷才不遇?
胡雪巖答曰:人呢,要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罢J清自己”并非僅僅搞清楚自己擅長什么,而是要實實在在地將自己呈現(xiàn)在自己的面前,然后客觀地分析自己究竟擅長什么,喜歡什么,畏懼什么,優(yōu)點是什么,弱點是什么。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做事的一套方式方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避開自己的不足,實現(xiàn)人生的既定目標。那些能夠在事業(yè)上獲得成功的人,大多都是能夠認清自己的人。
胡雪巖作為成功的商人,他成功的首要之處就在于善于剖析自己,認清自己,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避開自己的短處,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胡雪巖從當學徒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只要是自己經(jīng)手的銀錢賬目,就總是一清二楚,絲毫不會出錯,自己擁有做事調理清晰、對數(shù)字敏感的優(yōu)勢。胡雪巖因此認為,自己以后開錢莊,和錢打交道,那肯定是沒有問題的。除此之外,胡雪巖還發(fā)現(xiàn)自己善于交際應酬。凡是他接待過的客戶,對方的著裝和言談都可以在他的腦海里達到過目不忘的程度。胡雪巖因此認定自己的交際能力出眾,以后可以借此發(fā)展各個方面的人脈。更重要的是,胡雪巖擅長在交談過程中察言觀色,準確摸透對方的嗜好、性情,進而投其所好。胡雪巖因此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的資質可以充當一個稱職的店鋪掌柜,甚至大老板。充分認清自己的胡雪巖,下定了朝著這個方向前進的決心。
胡雪巖因為挪用公款資助王有齡,而被信和錢莊開除以后,幾經(jīng)輾轉,后來終于又在一家于姓老板的小錢莊落了腳。因為非常能干,胡雪巖很快得到了老東家的賞識。東家為此不斷提升胡雪巖,讓他獲得了更多的鍛煉機會。到了最后,這位于姓老板干脆打算讓胡雪巖出任錢莊的“檔手”,這個職務相當于現(xiàn)在的經(jīng)理,也就是僅次于東家的二把手。
獲得提升當然是件好事兒,要是換了今天,剛進單位的小職員沒上幾天班,就突然被提拔當了一把手,那高興恐怕還來不及呢??墒呛r偏偏就不領這個情,他的理由是這樣的:“我不愿意早早地擔任檔手。因為當檔手就須打理全盤業(yè)務,也就會隔斷了和外界的聯(lián)系。檔手雖然地位高,收入也多,但是以統(tǒng)籌為主,不再負責具體業(yè)務。為了以后的發(fā)展著想,我寧愿繼續(xù)做現(xiàn)在的工作,以便積累經(jīng)驗和才干,精通各項業(yè)務?!边@就是胡雪巖當時對自己的情況進行理智分析之后做出的清醒選擇。
胡雪巖出人意料的選擇讓東家目瞪口呆,他根本沒想到這個年輕人能夠考慮得如此深遠而透徹。于是,他改變了當初的決定,提升胡雪巖為錢莊的“襄理(相當于現(xiàn)在的總經(jīng)理助理)”,方便他盡快全面掌握錢莊業(yè)務。胡雪巖在這個職位上如魚得水,素質和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年之后,東家病入膏肓,即將不久于人世。他把胡雪巖叫到病榻前,仔細詢問關于錢莊業(yè)務的各種事情,胸有成竹的胡雪巖對答如流。東家至此徹底放了心,也對面前這個年輕人心悅誠服,無兒無女的他召集所有的員工到場,當眾宣布胡雪巖成為錢莊的繼承人。胡雪巖至此為自己今后的商業(yè)帝國奠定了基礎。
無論何時何地,少年得志都屬于低概率事件。相反,江郎才盡的事情卻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很多人憑借才干或者運氣,就像胡雪巖一樣,年紀輕輕就獲得了身居高位、名利雙收的機會,卻經(jīng)常半途折戟。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恰恰是因為這些人在得志之后不能真正認清自己,認清形勢,進而迷失了正確的方向。假如當年的胡雪巖貪圖暫時的名利,那么,他也就未必能夠取得令后人矚目的成就了。有鑒于此,胡雪巖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人呢,要有自知之明?!彼f的“自知之明”,說白了,就是要求比較客觀、公正地分析自我、剖析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從而頭腦清醒地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
第4節(jié) 要拿定主意
筆者問曰:經(jīng)商的門道兒那么多,似乎都很有誘惑力,不知道應該怎樣選擇?
胡雪巖答曰:辦大事最要緊的是拿主意!主意一拿定,要說出個道理來并不難。
有這么一個故事,話說當年法軍在滑鐵盧戰(zhàn)場上,同時面對多國聯(lián)軍的進攻,法軍將領各有各的想法,很久也沒能拿出相應的對策。最終,他們只好把皮球踢給了拿破侖。拿破侖的回答倒是很簡單:“先投入戰(zhàn)斗,然后再考慮怎么辦。”拿破侖這么做并非出于盲目和不負責任,而是因為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往往要面臨非常復雜的抉擇難題。通常的情況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種選擇似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這樣一來,當事人反倒亂了手腳,有些人甚至因此不知所措,左思右想,主意想了一大堆,可就是留在原地不動,機遇因此也就被白白地放了過去。
條條大路通羅馬。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難題并非像兒時在學校里面對的數(shù)學應用題那樣簡單,只有唯一的正確答案,而是存在多種正確的方向供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過分瞻前顧后,糾結于找到最正確的答案,然后才著手行動,那往往就連黃花菜都涼了。相反,某些不那么“求甚解”的人,經(jīng)常是在僅有少量把握的前提下憑直覺行事,卻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熟悉《杜拉拉升職記》的人可能都還記得這個情節(jié),前去面試的杜拉拉和眾多競爭者被要求解決一道切蛋糕的難題,杜拉拉最終勝出并非是因為她比別人切得高明,而是因為只有她一個人真正敢下刀子,采取實際的行動。胡雪巖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是:“辦大事最要緊的是拿主意!主意一拿定,要說出個道理來并不難。”
置身于競爭激烈的商場,思考力是必需的,然而執(zhí)行力卻可能更加重要,缺少了后者,前者就不具備任何價值。成功的方案可能有千百種,問題的關鍵在于拿定主意,將方案變成實際的行動。只有拿定主意,才會獲得相應的動力,進而為了實現(xiàn)目標付出努力,最終獲得相應的回報。童年時代的胡雪巖只是貧苦人家的放牛娃,之所以能一步步走向成功,成為世人仰慕的紅頂商人,生活富足,家境殷實,這和他從小就“主意正”的特點是分不開的。
胡雪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臨終前,父親把身為老大的胡雪巖叫到床邊,叮囑他說:“欲興吾家,其惟順兒(胡雪巖的小名)乎!”父親的臨終囑托成為胡雪巖奮斗的最初動力。
中國人向來就有“長兄如父”的傳統(tǒng),父親去世以后,作為家里的老大,胡雪巖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他下定決心要把這個家維持下去,還要讓它興旺發(fā)達起來。在古代中國,發(fā)家的途徑其實很多,比如讀書考取功名,然后混跡官場;老老實實種田,攢錢買地,最終成為地主;投軍吃糧,用軍功換取名爵。此時的胡雪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面臨著艱難的抉擇。胡雪巖并沒有猶豫太久,而是干脆地拿定主意準備經(jīng)商。此時的他既沒有本錢,也沒有靠山,做出這個決定的唯一依據(jù)就是安徽人有經(jīng)商的傳統(tǒng)。既然別人可以通過這條路獲得成功,那么他胡雪巖自然也可以。
拿定主意要靠經(jīng)商發(fā)家的胡雪巖從當學徒開始就吃苦耐勞,什么臟活累活都干。每天早起先替師傅、師兄們倒夜壺,然后還要做早飯,打掃衛(wèi)生,經(jīng)常飯都來不及吃,就要去店堂招呼顧客。日復一日,胡雪巖之所以能這么堅持下來,就在于他拿定主意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商人。拿定主意經(jīng)商發(fā)家的胡雪巖不僅能吃苦,還會動腦子??鬃佑性疲骸皠谛恼咧稳耍瑒诹φ咧斡谌恕??;镉嬋绻粫幽X子,就永遠只能當伙計,果腹尚可,想發(fā)家根本就是癡人說夢。胡雪巖的目標則是要當掌柜,當東家,掙大錢,要家人過上好日子。所以每天店鋪開門營業(yè)以后,胡雪巖就會不動聲色地學習掌柜、老板的一舉一動,同時還盡可能多地爭取接待客戶的機會,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為將來的發(fā)展積累人脈。
心懷大志的胡雪巖竭盡所能為客人提供便利,獲得了他們的廣泛認可,偶爾還能得到些許小費。此時的胡雪巖已經(jīng)懂得為自己的將來“投資”,除了將這筆錢的大頭兒交給母親,還專門拿出剩余的部分時常到街上買些瓜子、糖果之類的零食孝敬、討好那些年長的伙計,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還要給老板娘送點針頭線腦之類的小禮物。這些東西都不值錢,卻幫他贏得了廣泛的好人緣。幾年以后,困境中的胡雪巖偶然聽說杭州的一家小錢莊,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于姓老板的錢莊要招伙計,心懷發(fā)家夢的他在家人、朋友的反對聲中,毅然前往杭州投靠。胡雪巖之所以這么果斷,是因為他認定杭州這個“大地方”可以讓他見大世面,學到更多的東西,成長得更快。
從事后諸葛亮的眼光來看,以胡雪巖的聰明才智,如果當年的他做出其他選擇,未必就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墒菤v史沒有“如果”,問題的關鍵在于,抉擇面前的胡雪巖拿定了主意,選擇了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堅定地走了下去,最終獲得了成功。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第5節(jié) “怕”字當頭不可取
筆者問曰:人生險惡,商場險惡。怎么才能不畏縮,不害怕?
胡雪巖答曰:我遇到太平軍,實在有點怕,可是越怕越誤事,索性大膽去闖,反倒沒事。
人生無常。人總會對未知的前途充滿恐懼心理,怕這怕那。對多數(shù)人而言,各種各樣的“怕”會導致做事優(yōu)柔寡斷,缺少魄力,瞻前顧后,直接的結果就是造成做事拖拉。一件事情原本可以很快搞定,卻偏偏要東想西想,猶猶豫豫,甚至因為害怕而不敢出手,最終白白錯失良機。對于商人而言,商場中處處充滿陰謀和陷阱,也隨處遍布商機,如果總是“怕”字當頭,最終只會一事無成。胡雪巖向來是個“賊大膽兒”,不但敢于把握眼前的機會,就算沒有機會,也敢于創(chuàng)造機會,如此出眾的膽略和魄力最終助力了他成功。
話說當年清政府為了鎮(zhèn)壓太平軍,方便籌措軍費、糧餉,開始由戶部發(fā)行一種紙鈔,這種紙鈔當時叫作“官票”。中國在1949年以前的很長時間實行的都是銀本位貨幣制,流通領域使用的幾乎都是白花花的現(xiàn)銀。問題在于,太平天國起義以后,清政府失去了作為重要稅收來源的江南地區(qū),國家財政變得非常拮據(jù),于是不得不通過發(fā)行紙幣彌補赤字。這種紙幣本質上和當時市面上流通的銀票差不多,既可以直接當錢用,也可以兌換現(xiàn)銀,只不過這種紙幣是由國家統(tǒng)一發(fā)行的,原先的各種銀票則是那些有信譽的大錢莊自己印刷的。通俗地說,所謂“官票”,其實就是清政府為鎮(zhèn)壓太平天國專門發(fā)行的國家公債。
問題在于,這些不值錢的紙片本身不能當錢花,政府規(guī)定發(fā)行官票要先由錢莊或者票號來認購。這種認購當然是有風險的,因為戶部發(fā)行的官票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保證金。雖然官票上明確寫著“愿將官票兌換現(xiàn)銀者,與銀一律”的字樣,可是如果官票發(fā)行得太多太濫而導致現(xiàn)銀不足。那么“以票兌銀”不但成為空話,甚至原來的本金也可能打水漂。這樣的事情并非是不可能發(fā)生的。有鑒于此,阜康錢莊的掌柜認為官票將來很可能變成廢紙,建議東家胡雪巖不要認購。
話雖如此,作為東家的胡雪巖卻不這么認為。正如前面所說,胡雪巖是個眼光敏銳而且不知道害怕的人。在他看來,生意能做與否,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生意人自己,并不完全取決于外部因素。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內因起決定作用”。他認為亂世之中雖然生意難做,但同時也存在著無數(shù)機會。風險越高,回報也可能越大。在胡雪巖看來,認購官票這件事情,說白了就是幫朝廷的忙。給朝廷幫忙雖然風險大,回報周期長,但各種有形、無形的利潤也非??捎^。從長遠利益的角度來說,只要是能幫朝廷打勝仗的生意,哪怕虧本,都要做。隨后的事實證明,敏銳的市場嗅覺,再加上過人的膽略,在關鍵時刻成就了胡雪巖。
第6節(jié) 敢“花錢”
筆者問曰:手里有了錢怎么才能留住,不花出去?
胡雪巖答曰:做什么事都要敢于“賭”,敢于出錢。我有了錢,不是拿銀票糊墻壁,看看過癮就完事。我有了錢就要用出去。
可能有人會說:“花錢有什么敢和不敢的,掙錢不容易,花錢還不容易,給我個十萬、八萬的,分分鐘就花出去。”這里所說的“花錢”,其實并非那種敗家子式的盲目消費,甚至浪費,而是指有目的、有計劃的理財行為。21世紀的今天,多數(shù)中國人仍舊延續(xù)著古老的傳統(tǒng),辛苦掙錢,然后挖空心思地想辦法把這些錢留在手里,并以不再把它們花出去為能事、為樂事。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僅就那些有志于商場的人士而言,這樣的觀念和做法卻是過于保守,甚至錯誤的,因為它違背了馬克思《資本論》關于資本流通的最起碼原則。
眾所周知,資金充足是商業(yè)運作最為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作為前提保證,商業(yè)活動將會停滯,甚至是終止。馬克思將這種資金稱為“資本”,中國傳統(tǒng)商人則更加直截了當?shù)貙⑺凶鳌氨惧X”。無論資本,還是本錢,實質都是一樣的,就是流動起來,為你生錢的那些錢。正如馬克思所說,在整個商業(yè)運作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讓貨幣變?yōu)橘Y本,換言之,就是要敢把手里的錢花出去,讓它流動起來,最終實現(xiàn)“錢生錢”的目的。但凡成功的商人,都是“花錢”的高手,他們不但敢花自己的錢,也敢花別人的錢。相反,那些賺了錢之后就把錢死死攥在手里,指望“一分錢萬萬年”的人,充其量只能算是守財奴而以。
胡雪巖無疑屬于這些高手中的一個。前面已經(jīng)提到,胡雪巖這個人從小家境貧寒,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最終做大的。常年混跡商場的他深知“花錢”的好處,從不把錢鎖在柜子里發(fā)霉,而是想盡辦法讓它們流動起來。
胡雪巖從錢莊學徒搖身一變成了老板以后,按照大家通常的邏輯,他就應該在這個自己已經(jīng)站穩(wěn)腳跟的領域踏踏實實地繼續(xù)做下去,慢慢積累,慢慢擴大規(guī)模,可他偏偏就是個不安分的人。眼看著錢莊賬房里那些白花花的銀子,胡雪巖似乎總覺得要把它們花出去才安心。于是,他先是投資蠶絲生意,隨后又開起了藥店,賣起了軍火。胡雪巖的錢越賺越多,可他從沒讓這些錢在自己手里停留太久,而是想方設法地要把錢花出去,再靠錢來賺錢。在胡雪巖看來,做生意最沒出息的做法就是死守著一個行當不挪窩兒,一分錢、一分錢地去計較那些蠅頭小利。秉持這種觀念和做法的人只能是個小買賣人,維持溫飽尚可,一輩子也不會有什么大成就。
正如前面所說,商業(yè)經(jīng)營領域有個鐵定的規(guī)律,那就是“錢能生錢”。作為商人,如果擁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資本,再加上合理有效地運用、規(guī)劃和調配,想要賺更多的錢其實是很容易的,因此中國民間才會有“錢生錢,不犯難”的諺語。當然,類似這樣以賺錢為目的的“花錢”需要很大的智慧,不是簡單地把錢拿出來,然后隨便找個投資項目就可以的。有鑒于此,合理運用、規(guī)劃、調配,進而投資手里的資本,對任何商人而言,都是對于才干和智慧的極大考驗。
中國傳統(tǒng)商人向來就有“一文錢闖天下”的魄力,之所以具備這樣的魄力,就在于這些商人真正掌握了用錢生錢的秘訣。雖然中國自古就有“積少成多”的說法,但是僅就理財、經(jīng)營方面來說,這個觀念已經(jīng)落后了,甚至是錯誤的。對現(xiàn)代人而言,在錢的方面,“積少”并不一定就能“成多”。事實上,已經(jīng)有學者做過相關研究,就目前的經(jīng)濟形勢,特別是通脹率來看,如果我們僅僅把錢存在銀行里,即便可以得到有限的利息,最終其實也是賠本的。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現(xiàn)在把1萬元錢存進銀行固定不動,按照目前貨幣貶值的速度,若干年以后,這1萬塊元雖然還是1萬元,但它在購買力方面和你存錢的時候相比,卻已經(jīng)打了很大的折扣,就算加上利息,你也是“穩(wěn)賠不賺”的。在這種情況下,胡雪巖的“花錢”秘訣無論對商業(yè)人士,還是對普通百姓,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胡雪巖有句口頭禪:“銅錢眼兒里翻跟斗?!本C觀他的一生,胡雪巖的確是個在錢眼兒里翻跟斗的高手。白手起家的他憑借著自己的機靈、天賦和勤奮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然后就開始不停地在錢眼兒里翻跟斗。從最初開辦阜康錢莊,到創(chuàng)立胡記典當行,乃至涉足生絲、軍火,胡雪巖的經(jīng)商史就是一部“錢生錢”的歷史,他不但善于用自己的錢生錢,還善于借雞生蛋,花別人的銀子,賺自己的錢。
從古到今,商界都流傳著這么一句話:用自己的錢賺錢的商人只是二等商人,用別人的錢賺錢的商人才是一等商人。大家形象地將后一種行為概括為“借雞生蛋”。在現(xiàn)代社會里,越來越多的人已經(jīng)意識到了借雞生蛋的重要作用,任何有志于商場的人貫穿自己的事業(yè)始終,都會通過各種辦法“借雞”,按照現(xiàn)在經(jīng)濟領域的專業(yè)術語,這種行為叫“融資”。
在沒有充足資金基礎,甚至白手起家的前提下,如何找到資金,讓自己的商業(yè)活動運轉起來,唯一的指望就是讓別人樂意把“雞”借給你,這需要高超的商業(yè)智慧。胡雪巖就是個精通借雞生蛋訣竅的人。事實上,胡雪巖這個苦孩子之所以能夠搖身一變,成了名垂史冊的紅頂商人,最關鍵的因素就在于他敢于而且善于借雞生蛋,能夠“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胡雪巖借雞生蛋的訣竅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句話:“八個壇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边@是他得以維持自己龐大商業(yè)帝國的最基本原則。
想當初胡雪巖準備創(chuàng)立胡慶余堂的時候,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錢不夠。按照胡雪巖的設想,成立這家藥店的啟動資金至少需要10萬兩銀子。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足夠一個普通農民過上十多輩子。為了開辦藥店,胡雪巖想出了兩個借雞生蛋的好主意。
他的目光首先瞄準了杭州那些貪污受賄、中飽私囊,已經(jīng)被老百姓喂得肥頭大耳的官員。這些人整天不干正事兒,就知道搜刮民脂民膏,手里的錢多得數(shù)不清。胡雪巖選定的第一個目標是浙江巡撫黃宗漢。他之所以直接就敢拿巡撫大人開刀,首先是因為意識到當時的時局兵荒馬亂,大家對醫(yī)藥方面的需求與日俱增,開藥店絕對是一本萬利;其次,醫(yī)藥行業(yè)畢竟不同于別的買賣,這個行當既可以賺錢,還能贏得“濟世救人”的好名聲。黃宗漢這個人貪婪無比,又極好虛榮,看到以上兩點好處,絕對不可能放過到了嘴邊兒的肥肉。巡撫大人帶了頭兒,其他官員自然也就趨之若鶩了。
啟動資金搞定了,胡慶余堂要想真正運作起來,還需要穩(wěn)定的資金鏈,也就是說要不斷把貨賣出去,回籠資金,然后再買貨。只有這樣,錢才能真正生錢,從別人那里借來的“雞”也才能真正替自己“下蛋”。這次,精明的胡雪巖盯上了朝廷的“政府采購”項目。胡慶余堂成立的年代恰好是太平天國運動風起云涌的時候,為了鎮(zhèn)壓起義者,清廷在軍費開銷方面可謂不遺余力、不計成本。胡雪巖也打算從中分一杯羹。
胡雪巖的運氣很好,他的遠房親戚劉不才手里恰好有個名為“諸葛行軍散”的祖?zhèn)髅胤?,?jù)說療效奇特,專治軍隊行軍打仗時容易發(fā)生的各種瘟疫。胡雪巖拿到這個秘方,立刻開始有針對性地結交軍隊中負責后勤保瘴的官員。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隊要打仗,離開銀子是不成的。為了鎮(zhèn)壓太平天國,捉襟見肘的清廷只得加重民間的各種捐稅。胡雪巖作為當時有名的富商,自然首當其沖。眼看這個麻煩甩不掉,胡雪巖索性把它變成了自己的機會。他提出了以“諸葛行軍散”頂替捐稅的辦法,也就是說,按照成本價把這些藥折合成銀子,用來抵償胡雪巖應付的捐稅。這樣一來,胡雪巖雖然吃了虧,但是“諸葛行軍散”卻因此在軍隊中打開了銷路,獲得了認可。更何況,抵償捐稅的那點兒藥畢竟有限,與軍隊的實際需求量相比杯水車薪。手里的藥吃完了,就只能再找胡慶余堂買,胡雪巖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按成本價賣給他們,反而開始坐地漲價。一來二去,“諸葛行軍散”成了清軍指定的軍需品,朝廷不再采取購買成藥的辦法,而是直接撥款,指定胡慶余堂負責生產。這樣一來,胡雪巖自己一分錢也不用花,就賺到了大筆利潤,胡慶余堂的雪球因此越滾越大。
對于胡雪巖式的“借雞生蛋”,大洋彼岸的億萬富翁馬克·哈羅德森似乎也有同感,他曾經(jīng)這樣說過:“別人的錢是我成功的鑰匙。把別人的錢和別人的努力結合起來,再加上你自己的夢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你再走上舞臺,盡情地指揮你那奇妙的經(jīng)濟管弦樂隊?!弊詮呢泿女a生以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投資意識也在逐漸增強。對于那些懂得資本意義的人來說,他們手里的貨幣將不再是普通的等價交換物或者財富象征,而是成就人生的手段和本錢。因此,會花錢、敢花錢,甚至敢花別人的錢也將成為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能力。
第7節(jié) 認真走向成功
筆者問曰:我天生平庸,才華不出眾,相貌不出眾,背景不出眾,總之就是什么都不出眾,是否還有成功的希望?
胡雪巖答曰:世界上很多事,本來就用不著有才干的人去做,平常人也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經(jīng)地去做。能夠這樣,就是個了不起的人。
要想真正走向成功,僅僅拿定主意,明確目標是不夠;僅僅敢作敢為,有膽有識也是不夠的;你還需要一點兒認真的精神,甚至是“一根筋”的精神??v觀人類歷史,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認真,認真得有點兒冒“傻氣”。正是因為認真,他們才能集中精力,沿著自己選擇的方向篤定地走下去,最終取得成功。相反,有些人終生一事無成,并非因為他們比別人傻,而是因為他們比別人“聰明”,“聰明”得過分。
“認真”這兩個字說起來很容易,真做起來卻很難,它需要一種嚴肅細心的態(tài)度作為支撐,它要求當事人絕不草率地對待眼前的任何事情。老子有云:“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边@里面的“細”字強調的就是一種認真的精神。面對難事、大事,如果采取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那么難事就會變得更難,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復雜。因此,認真的首要要求就是重視細節(jié),從小事做起。
中國自古就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格言。這句格言本質上講的就是從小事做起的認真精神。有些事看起來很簡單,很平凡,但是,把每件簡單的事做好了就是不簡單,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胡雪巖作為商人楷模,做事向來不敷衍了事,這種精神不僅體現(xiàn)在經(jīng)商方面,也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當中。
前面曾經(jīng)提到,小時候的胡雪巖家境貧寒,為了維持生活,只能去幫別人放牛。一天下午,胡雪巖像往常一樣把牛趕到地里吃草。趁著牛自己吃草的工夫,胡雪巖打算到邊上的涼亭休息一下。走過去才發(fā)現(xiàn),涼亭里雖然沒人,卻有個藍布的大包袱。胡雪巖四處看了看,沒發(fā)現(xiàn)任何人。出于好奇,他走過去伸手摸了摸包袱,感覺硬邦邦的,拿起來掂掂,分量也很重。打開一看,發(fā)現(xiàn)里面居然都是金銀財寶。小時候的胡雪巖雖然家境貧寒,但是家教很好。他心里很清楚,既然這些東西不是自己的,就堅決不能拿,而且失主丟了這么多錢肯定非常著急,一定是在四處尋找。于是,他決定留在涼亭等待失主回來。
在這方面,胡雪巖體現(xiàn)出了遠遠超過同齡人的心智。為了防止搶劫或者冒領,他并沒有直接抱著包袱坐在那里傻等,而是首先清點了包袱里的財物數(shù)量,然后就把它藏到了周圍的草叢里。這之后,胡雪巖就像沒事兒人一樣,坐在亭子里等失主。直到太陽都快下山了,才有一個人神色慌張、氣喘吁吁地跑過來,詢問他是不是撿到了什么東西。細心的胡雪巖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對方丟了什么。那人回答說丟了個藍色的包袱。話說到這個程度,換做有的人可能直接就把包袱拿出來了,可是細心的胡雪巖并沒有這么做,而是繼續(xù)詢問包袱里都有什么,數(shù)量是多少。那個人把情況說得一點兒不差,胡雪巖這才將包袱從草叢里取出還給了他。
胡雪巖自己可能也沒想到,自己人生的轉機就此來到了。原來,丟東西的人正是信和錢莊的掌柜的,他看到這個孩子如此誠實,更重要的是年紀雖小卻如此有心計,辦事一絲不茍,就邀請他到錢莊給自己當徒弟。就這樣,胡雪巖開始了自己的成功之路,也將辦事一絲不茍的精神堅持了下去。當今社會,很多人一事無成,往往并非因為在能力上有欠缺,恰恰是因為他們缺少胡雪巖這種做事的認真精神。
第8節(jié) 小不忍則亂大謀
筆者問曰:人人平等,憑什么總讓我忍?
胡雪巖答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忍一時之氣,可以成就一世,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俗話說得好,“忍”字頭上有把刀??梢姡脒_到“忍”這個境界其實是很不容易的,須付出很多。很多時候,“忍”也是一種功夫,一種素質,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古今中外,那些能夠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具有非凡忍耐力的人,“忍”是他們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當然,這里所說的“忍”,并不是盲目而無原則地忍讓,而是有韌性、有理智地忍,是為了長遠目標的實現(xiàn)而采取的一種戰(zhàn)略放棄?,F(xiàn)在的“失去”,是為了以后的“得到”。胡雪巖的一生,無論做官還是經(jīng)商,都能夠從長遠利益出發(fā),顧全大局,忍一時之氣。這是他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話說杭州城當初有個姓張的秀才,這個人學問不怎么樣,但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倚仗自己身上的功名,經(jīng)常干些結交官府、包攬訴訟之類的事情。時間長了,張秀才就感覺自己比別人高出一頭,變得有些欺軟怕硬,橫行霸道,成了有文化的流氓。因為偶然的原因,他和胡雪巖結了仇,從此開始暗中作對。
原來,王有齡剛到杭州上任時,曾經(jīng)立志革除積弊。原先的杭州知府有一項收費,是專門針對新開張的店鋪征收的“常例”,規(guī)定但凡新店鋪開張,就得給上上下下的衙門,特別是那些衙役們進貢,說白了就是勒索。王有齡覺得這個名目不合理,于是就貼出告示,廢止了它。
新官上任三把火,面對積極性正高的新任知府,錢塘、仁和兩縣的差役雖然斷了條來錢的財路,卻也不敢過分作梗,唯恐撞到新任老爺?shù)臉尶谏?。問題在于,杭州作為當時浙江省的省城,不僅有縣衙、府衙,還有巡撫、兩司之類的衙門,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省一級的機關。這些衙門里的衙役認為自己靠山硬,根本不買王有齡的賬,常例照收不誤。話說回來,讓這些官人直接穿著官服上街收保護費面子上終究還是不太好看,所以他們就把這件事情委托給了張秀才,雙方約定,錢收上來以后三七分賬。
沒想到張秀才這個人運氣不好,保護費剛收了沒幾天,就迎面撞上了知府大人王有齡乘坐轎子路過此地。王有齡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告示剛貼出去不久,張秀才就敢頂風作案。這個問題如果不嚴肅處理,老百姓的利益姑且不說,自己的面子往哪兒放?王有齡當街狠狠教訓了張秀才一頓,還聲稱要革除他的功名。要知道,在封建社會,功名就意味著一系列的特權。張秀才之所以敢如此驕橫,靠的也就是這個秀才功名。革了秀才,就等于砸了張秀才的飯碗。這下,張秀才可真是害怕了。
王有齡走后,張秀才冥思苦想自救的方法,想來想去,覺得只有去求王有齡的好朋友胡雪巖這一條路。拿定主意的張秀才跑到胡雪巖家鼻涕眼淚地表演了一通,胡雪巖是個熱心人,見不得這個,也沒詳細詢問內情,直接就答應了下來。直到見著王有齡,胡雪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后果。還是那句話,張秀才屬于“頂風作案”,等于是在打王有齡的臉,這個問題想不處理都不行。盡管如此,胡雪巖還是死說活說,將原先擬定的“革除功名,杖打兩百,枷號三個月”的懲罰改為只革功名,免了張秀才的皮肉之苦。
沒想到得了便宜的張秀才不知道內情,反而對革除功名一事耿耿于懷,開始對胡雪巖懷恨在心,認為他兩面三刀,答應替自己辦事又不出力。所以處處看胡雪巖不順眼,處處給他找麻煩。張秀才不斷挑釁,胡雪巖本著“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原則,能忍就忍,從沒想過對張秀才以牙還牙,不僅如此,他還打算收服張秀才為自己所用。
在當年杭州城老百姓的傳言當中,張秀才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兒,世上只有兩種人能降住他,首先是當官的,其次就是他兒子。張秀才的兒子是個典型的敗家子,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張秀才雖然費盡心機地弄錢,卻抵不過兒子的揮霍速度。號準了張秀才脈的胡雪巖決定就從他兒子入手,他派出賭技高超的手下混進賭場,專門關照張秀才的兒子,保證他只賺不賠。兒子在賭場上不輸錢了,張秀才的日子自然也就好過了不少。張秀才嘴上不說,心里卻對胡雪巖充滿感激。從此不再與他作對。
正是由于具有長遠的眼光,秉持“小不忍則亂大謀”,不是僅僅盯著眼前的得失,胡雪巖才為自己的將來爭取到了可觀的利益。由此可見,暫時的忍讓并非怯懦的表現(xiàn),而是一種做人的智慧。忍一時之氣,以退為進,其實也是一種深遠的謀劃。為了大局,為了自己將來的事業(yè),暫時忍耐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況,這個“忍”字背后還可能蘊藏著意想不到的回報。
第9節(jié) 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筆者問曰:做生意專注于一點好,還是四面出擊好?
胡雪巖答曰:做生意應該活絡些。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出門在外的時候,隨身攜帶的現(xiàn)金要分幾個地方放。這樣,萬一要是錢包不幸被小偷偷了,起碼也不至于落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這種做法的實質其實就是“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類似的原理在商場當中同樣適用,它要求生意人不能過分一根筋,不能一條道兒跑到黑,把所有的籌碼都押在一個地方。
這其中的道理如果換成胡雪巖的話來說,就是“生意應該活絡一些”。胡雪巖所說的“活絡”,內涵包括很多方面,它的核心理念在于不死守一方,靈活出擊,而且要敢作敢為、想到做到,決不猶豫、拖拖拉拉。在胡雪巖看來,做生意須講究靈活性,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例如,投資、經(jīng)營的時候,就要學會分散投資,多種經(jīng)營,這樣一來,風險也就相對分散了,即便某些方面出現(xiàn)意外,最后的結果至少也是有賠有賺,不會把老本兒徹底輸光。
前面提到的胡慶余堂,其實就是胡雪巖為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盡可能分散經(jīng)營風險的產物。想當初,為了入手蠶絲生意,胡雪巖曾經(jīng)數(shù)次來到當時中國最主要的蠶絲產地湖州。憑借高超的交際手腕,他很快就結識了湖州當?shù)仡H有影響力的府衙書辦郁四。郁四這個人為了報答胡雪巖的幾次仗義出手,主動撮合寡居的芙蓉姑娘給他當?shù)摹捌俊薄?/p>
芙蓉姑娘本姓劉,雖然暫時落魄,原先家里其實也是做大買賣的,主要經(jīng)營一家名為“劉敬德堂”的藥店,屬于湖州知名度最高的藥店?!皠⒕吹绿谩眰鞯杰饺毓媚锔赣H那輩的時候還頗具規(guī)模的,只可惜天有不測風云,十幾年前,芙蓉姑娘的父親到四川采辦藥材,途中遇險,不但丟了性命,成船的藥材也損失殆盡,“劉敬德堂”就此一蹶不振。芙蓉姑娘遇到胡雪巖的時候,掌管“劉敬德堂”的是她的叔叔,這個叔叔就是后來為胡雪巖貢獻了“諸葛行軍散”的劉不才。芙蓉姑娘這個叔叔之所以外號“劉不才”,就是因為他好賭成性,除了揮霍之外什么也不會,是個標準的紈绔子弟。在劉不才手里,原本已經(jīng)遭受沉重打擊的“劉敬德堂”雪上加霜,最后居然把藥店連房子帶存貨都典當了出去,全家人過著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
劉不才這個人雖然沒什么本事,還混倒了架子,卻仍然很要面子。在他看來,自己的侄女怎么說也是大戶人家的女兒,絕對不能給胡雪巖做偏房。即便后來這門婚事生米做成了熟飯,他依舊不認胡雪巖這個親戚。盡管如此,胡雪巖卻沒有對這個“叔叔”心懷記恨,反而還打算拉他一把。當然,胡雪巖這么做并不僅僅是為了親情,而是蘊含著長遠的考慮。當時的胡雪巖羽翼未豐,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仍然是錢莊。錢莊這個行當來錢很快,可以說是存在暴利的,卻也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錢莊的“命根子”始終要攥在客戶手里。萬一哪天出現(xiàn)集中擠兌的情況,錢莊的資金就會立刻周轉不靈,胡雪巖轉眼間就可能傾家蕩產。有鑒于此,胡雪巖一直就在考慮涉足別的領域,盡可能分散自己的經(jīng)營風險。芙蓉姑娘偶然提到的關于自己家祖?zhèn)魉幏降氖虑椋尯r有了靈感,他決定入手醫(yī)藥行業(yè)。
按照芙蓉姑娘的想法,既然胡雪巖對自己娘家的秘方感興趣,那干脆就由自己出面,把叔叔手里的幾張祖?zhèn)髅胤劫I過來,給他些錢,然后一勞永逸地甩掉這個“大包袱”,再讓丈夫轉手賣個好價錢,然而胡雪巖的考慮卻更加深遠。當時的胡雪巖在商場摸爬滾打已經(jīng)有些年頭,憑直覺判斷,他覺得開藥店在當時是個相當可觀而且穩(wěn)定的財路。前面已經(jīng)提到,胡雪巖準備涉足醫(yī)藥行業(yè)的時代,太平天國運動正好風起云涌。無論清軍,還是太平軍,都需要大量藥品。更何況戰(zhàn)爭導致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條件下降,人變得更容易生病。再者說,不管哪朝那代,總是要有人生病的,生了病自然就得看病、買藥,從這點來說,醫(yī)藥行業(yè)是個“超級鐵飯碗”,遠比經(jīng)營錢莊穩(wěn)定得多。在這種情況下,從事醫(yī)藥行業(yè)不僅能落下“活人濟世,行善積德”的好名聲,還可以賺到大把的銀子,何樂而不為呢?
至于劉不才這個人,胡雪巖也沒把他視為“包袱”,相反還認為這位“叔叔”是個可以造就的人才。首先來說,這個人落魄,但還死要面子,說明他有很強的上進心,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為自己所用;另外,劉不才雖然是個紈绔子弟,但畢竟混跡醫(yī)藥行業(yè)多年,多少有些經(jīng)驗,再怎么也比自己這個門外漢強。退一步講,按照劉不才的性格,想讓他僅僅為了幾個錢就交出祖?zhèn)髅胤?,恐怕也是辦不到的。拿定主意的胡雪巖放下架子,真的把劉不才當成叔叔對待,處處小心伺候。人心都是肉長的,劉不才再頑固,也架不住胡雪巖日復一日地做工作。終于,這位“叔叔”放出話來,讓胡雪巖出錢辦桌酒席,請自己吃頓飯,這個親戚關系就算認下了。就在認親喜宴上,胡雪巖和劉不才談妥了聯(lián)手開辦藥店的地點、規(guī)模、資金等等事項。胡慶余堂自此風生水起,甚至超過阜康錢莊,成了胡雪巖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胡雪巖的一生,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折騰”。作為中國最后一代真正的傳統(tǒng)商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崇尚的“守成”、“本分”之類的字眼兒似乎始終和這個人絕緣。對胡雪巖而言,守著一處買賣過安穩(wěn)日子的生活是無法想象的,但凡有機會,他就要出手折騰折騰。這么折騰來折騰去的,還就真的折騰出來一個涉及五行八作、涵蓋衣食住行的龐大商業(yè)帝國。多樣的經(jīng)營范圍將胡雪巖所承受的風險降到了最低,不僅能夠確保他的“雞蛋”不在一次打擊當中全軍覆沒,還讓他手里的雞蛋越變越多,最終成就了屬于胡雪巖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