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勃

錢鍾書選唐詩:上下(套裝共2冊) 作者:錢鍾書選,楊絳錄 著


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孫。少年聰慧,九歲讀顏師古注《漢書》,撰《指瑕》十卷。乾封元年(666),中幽素科高第,授朝散郎。后為沛王府侍讀,因戲作《檄英王雞文》,被高宗逐出王府,遂南游巴蜀。后為虢州參軍。咸亨五年(674),犯事革職,其父亦被牽連貶為交趾(今屬越南)令。上元二年(675),勃赴交趾探親,途經(jīng)南昌,作《滕王閣序》。自交趾返回時渡海溺亡。王勃名列“初唐四杰”,擅五言律詩。

詠風(fēng)

肅肅涼景生[1],加我林壑清。 
驅(qū)煙尋戶,卷霧出山楹?! ?/td>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td>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滕王閣[2]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3]?!?/td>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td>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4],檻外長江空自流。 

杜少府之任蜀州[5]

城闕輔三秦[6],風(fēng)煙望五津[7]。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8]?!?/td>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td>
無為在岐路[9],兒女共霑巾。 

[1] 涼景:陰涼。景,《全唐詩》小注“一作風(fēng)”。

[2] 滕王閣:在洪州(今江西南昌)贛江之濱。滕王,李元嬰,貞觀十三年被封為滕王。閣建于元嬰為洪州都督時。今有新建的滕王閣。

[3] 佩玉鳴鸞:歌女所佩飾物。鳴鸞,俗稱響鈴。

[4] 帝子:李元嬰系唐高祖第二十二子。

[5] 杜少府:名字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州:垂拱二年(686)設(shè),晚于王勃寫作此詩時,詩題應(yīng)依《文苑英華》作“蜀川”。

[6] 城闕:指長安。輔:拱衛(wèi)。三秦:長安周圍的京畿之地。句意是長安城闕以三秦為輔。

[7] 五津:岷江的五個津渡,詩中指蜀地。

[8] 宦游:因做官離家在外。

[9] 岐路:大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