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游崆峒記

隴頭鴻蹤:平?jīng)鰵v代游記選 作者:王蒙


游崆峒記

〔清〕楊應(yīng)琚

余幼時,隨祖父宦游雍涼。稍長,載觀圖籍,耳熟崆峒名久矣。

丙辰五月,奉檄五原。公事竣,與山左李觀察訂游崆峒。一日,馳至山麓,天已昏黑,石壁刺天,溪聲聒耳,飛螢千點,乍隱乍現(xiàn)。行數(shù)里,忽見燈光,從者喧闐,樹杪鴉雀驚鳴,糞如雨落。有老僧延入山寺,遂各倦臥。

黎明聞鐘聲,始知身在山內(nèi)矣。晨與李觀察攜酒食,陟五臺,諸勝并歷。小樹露臺風(fēng),觀虹陛云梯,帶嶺纓巒,穿林掛壁,雖天施之巧,似亦綽有人功。蓋崆峒石骨中,多有孔穴,雨前風(fēng)后,云從石隙中生,小者如鱗,大者如輪,其細如絮擘,其巨如峰矗,斜則旗翻,直則幢樹。膚寸而合,遍滿山谷。須臾開爽,群山如故。山有元鶴穴,在東臺絕壁下,可望而不可即。山既中空,往來無礙,飲啄自如,是以罕見。而皮冠凈發(fā)之徒,以此禽為軒轅時物。余以為大都似武陵源,絕境無人,長子孫耳。

山以崆峒名,古人終不余欺哉。此山勢不加廣,窮日之力,盡勝無遺。山前后有流水界其麓,前即涇河,交會東注。界水之外,山無起伏,皆濯濯童阜耳。望崆峒者,昭如黑白,可謂山之清者,此其所以隘也。然恥與眾山為伍,壁立千仞,寧非杰出者哉!

是游也,燒燭成詩,得廿一首,茲又紀(jì)其詩之所載未盡者。五臺山之五峰上各有寺,南臺以幽勝,北臺以松勝,東臺以元鶴勝,西臺以煙霞勝,中臺以上勝,浮屠多聚其中云。

——選自同治本《崆峒山志》

作者簡介:

楊應(yīng)琚(1696—1766),漢軍正白旗人,字佩之。乾隆時,擢山西河?xùn)|道,尋調(diào)甘肅西寧道,累遷兩廣總督、閩浙總督、陜甘總督,加太子太保,拜東閣大學(xué)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任云貴總督,因中緬沖突,戰(zhàn)敗賜死。博學(xué)多才,勤于著述,多有詩詞、碑記、考傳和雜記傳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