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秦腔用韻
第一節(jié) 秦腔韻轍的研究概況
在對秦腔韻轍的問題上,先賢們也進行了不少的探討,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總結(jié)前賢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派意見:
一派認為秦腔采用明清以來北方戲曲的十三轍,如王依群、呂自強等。
呂自強《秦腔音樂概論》:“秦腔唱詞講究押韻,其中以排句韻為主(每句押韻),也可轉(zhuǎn)韻或隔句韻。韻轍方面也以十三轍為規(guī)范,但有些韻轍如‘一七轍’(也稱衣期)、‘乜斜轍’、‘梭坡轍’等應(yīng)用較少。”(1)該書所列“秦音韻轍表”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該表存在一些錯誤,如坡梭轍韻母uo誤為ou,乜斜轍韻母üe誤為ue,第九轍轍名“由求”誤為“曲求”。該書秦腔韻轍表中“一七”轍包含i(基)、-i(時)、er(耳)、ü(雨)四個韻母,而實際當為五個韻母。
許德寶在其編著的《秦腔音樂》中,也有關(guān)于“十三轍”的介紹:“秦腔的唱詞同樣沿用北方戲曲通用的十三轍,其唱詞多為一韻到底,根據(jù)需要也可轉(zhuǎn)韻。十三轍中,‘一七轍’、‘乜斜轍’以及‘坡梭轍’在秦腔唱詞中較少運用?!?sup>(2)
其十三轍圖示如下:

這個表格是由呂自強編著的《秦腔音樂概論》中摘出的,印刷時也有一些錯誤。如“坡梭”轍韻母“uo”誤作“ou”,“乜斜”轍韻母“ê”誤作“e”、“üe”誤作“ue”,“一七”轍韻母“-i”誤作“-1”,“由求”轍韻母“iou”誤作“l(fā)ou”。
王依群在《秦腔語音講座》一書中,把秦腔的十四韻歸納為“十三轍”,認為“須臾和衣期相近”。沒有必要分開,納入“衣期轍”中,成為十三轍(3)。
一派主張秦腔有十四轍,如封至模、焦文彬等。
焦文彬、閻敏學(xué)《中國秦腔》:“秦腔的用韻與關(guān)中聲韻是一致的,因為秦腔的語言基本上是采用涇陽、三原、高陵為中心的關(guān)中方言,所以用韻也與上述地區(qū)一致。共有十四韻,比元明以來北方戲曲的十三轍多了一轍,即‘須臾轍’。……封至模在《戲曲聲韻學(xué)》(油印本)中對秦腔的聲韻作了系統(tǒng)的論述。為了記憶方便,編一副對聯(lián):‘東西過來麻小姐,南北走開陳姑娘。’”(4)
《中國秦腔》將秦腔戲曲的十四轍簡表如下:

續(xù)表

焦文彬在其所著《長安戲曲》一書中有相同的論述(5)。其“衣期”轍包含i、-i、er、ü四韻母,其中ü韻母例字為“區(qū)余許徐”;其“須臾”轍韻母是ü,例字為“區(qū)余須臾”??赡苁切蛴∷⒌膯栴},焦文彬兩部書中的秦腔韻轍表都有不少錯誤。如上表中,中東轍“韻母”一列的eɡ當為onɡ,例字的“延”當為“廷”。乜斜轍“韻母”及“合轍部分”列中e應(yīng)為ê,言前轍“韻母”一列ɑi當為ɑn,uoɑ當為uɑn,江陽轍“韻母”一列inɡ當為iɑnɡ,由求轍“韻母”一列iɑn當為iou。
按照十四轍的說法,其“衣期”轍中不應(yīng)該包含ü韻母。
除了“十三轍”和“十四轍”的說法之外,還有所謂“十五轍”之說。如:
王正強《秦腔音樂概論》:“秦腔唱詞末字的平仄聲調(diào),又與韻轍結(jié)合一起使用的。所取韻目,依然是北方劇種通用的‘十三轍’,即:發(fā)花、梭坡、乜斜、姑夫、衣期、懷來、灰堆、遙條、由求、言前、人辰、江陽、中東。需要指出的是,在‘衣期’轍中,還包括‘er(兒)’、‘ü(魚)’二韻,前者本在‘十三轍’之外,另立‘兒化’韻,此韻秦腔運用較少;后者則與‘衣期’轍關(guān)系甚遠,卻在秦腔中時有所用(如《鍘美案》包拯所唱‘陳千歲’一段唱詞即是),故有人主張將其另立‘須遇’一轍。這樣,秦腔實際使用的就成為‘十五轍’了。此十五轍雖然在秦腔的唱詞中廣泛采用,但相對而言,以取中東、人辰、言前、江陽等轍口者普遍,大概這與以上四轍語音較廣、字韻較多,用來方便、唱來上口等原因不無關(guān)系?!?sup>(6)
按:王的“er為‘另立兒化韻’”一說不準確,因為er是一個韻母,屬于卷舌央中不圓唇元音,主要的漢字有“二爾耳而貳”等,和韻轍上的“兒化韻”不屬于同一層次。再者,漢語韻母為er的字只有幾個,完全沒有獨立成轍的必要。此外“須遇”轍的關(guān)系與“衣期”轍關(guān)系甚遠之說亦不確,從元音發(fā)音來看,i和ü都是“舌面前、高元音”,區(qū)別只是i是不圓唇元音,而ü是圓唇元音。二者音色差別不大,完全可以押韻。因而他將秦腔分為十五轍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綜合以上幾種關(guān)于秦腔韻轍的說法,我們可以看出,秦腔韻轍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失誤。主要表現(xiàn)在:1.秦腔韻轍的數(shù)量到底應(yīng)該是“十三轍”還是“十四轍”,沒有一致意見;2.由于缺乏基本的漢語音韻學(xué)知識,有關(guān)韻轍的不少說法存在偏誤;3.由于缺乏相關(guān)的語音學(xué)知識或校對失誤,以上關(guān)于韻轍包含韻母的歸納和書寫存在不少錯誤?;谙荣t的疏漏和爭議,我們認為有必要對秦腔韻轍進行詳盡考察,以便厘清秦腔韻轍的實際狀況。我們的做法就是從具體的秦腔劇作中歸納韻部,采取窮盡式的考察思路,對秦腔的韻轍進行研究。弄清秦腔用韻的真實面貌,庶幾可對秦腔韻轍的研究有所裨補。
分析諸家說法,我們發(fā)現(xiàn)各家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衣期”和“須臾”兩轍的分合,即是否承認“須臾”轍獨立。而經(jīng)過我們考察,須臾轍和衣期轍完全沒有必要分開,秦腔應(yīng)該是十三轍。秦腔“衣期轍”和“須臾轍”關(guān)系辨析相見下文。
第二節(jié) 考察秦腔韻轍的押韻材料
秦腔中押韻的材料很多種,不光唱詞中有,念白當中也有不少是押韻的。我們考察秦腔韻轍的材料主要有唱詞和念白兩大類。唱詞是指以唱為主的韻段,包括和劇目內(nèi)容密切相關(guān)的唱詞。我們把與劇情關(guān)系不甚密切的韻段,如歌謠等也歸入唱詞范疇。念白(這里不含以關(guān)中方言為主的道白)指以念為主的韻段,包括韻白、引子、詩、板歌等。
一、唱詞
唱詞是歸納秦腔韻腳最主要的材料。秦腔中的唱詞有劇中為表達人物為主和戲劇情節(jié)密切相關(guān)的唱段,還有一些和戲劇情節(jié)聯(lián)系較疏的歌謠,如山歌等。
1.唱詞
唱詞是指以唱為主的韻段,主要是指劇本中標明“唱”字的韻段。唱詞是秦腔的重要組成部分,秦腔劇中唱詞很多,其主要特點就是要押韻。唱詞是歸納韻轍的最主要材料。唱詞如:
例1.《花柳林》第二十回[10]3438—3439:
張素貞:好賊呀。
(唱)見強盜掀起心頭恨。
刀割肺腑箭穿心。
自你趕考離本郡。
一去三載無信音。
家中什物都賣盡。
天遭荒旱餓殺人。
母子饑餓實難忍。
為妻張口靠何人。
攜男帶女離本郡。
沿們乞討羞殺人。
上京住在張家店。
聞你皇宮招了親。
央告店東去報信。
重打二十太狠心。
為妻攔轎來相認。
口口罵我瘋婦人。
一足踢死心太狠。
又殺兒女壞人倫。
當初你把事做盡。
也該人情留幾分。
今日見你黑血滾。
你與禽獸差幾分。
這段唱詞中,韻腳字為“恨心郡音盡人忍人郡人親信心認人狠倫盡分滾分”,韻母分別為“en、in、un、ün”,均屬人辰轍。
2.歌謠
歌謠指民歌、民謠、兒歌、童謠等,我們這里所說的歌謠還包括民間曲藝的快板、蓮花落等。歌謠也是押韻的,可以作為考察韻部的材料。秦腔劇作中有不少歌謠,如秧歌、山歌、快板、蓮花落等。秧歌如李約祉《庚娘傳》第四回[7]1953:
甲船戶:(唱秧歌)
月兒彎彎照九州。
幾家歡喜幾家愁。
幾家高樓飲美酒。
幾家離鄉(xiāng)背井在外頭。
上段秧歌中的“州愁酒頭”四字就是押韻的,韻母分別是“ou、iou”,均屬由求轍。
山歌如李儀祉《盧采英救夫記》第三回[7]2372:
包 玉:(唱山歌)
昨日里打柴上山崗。
路遇東鄰的牧童哥哥趕了一群羊。
我問他你趕多少羊。
他說是九十三斤零四兩。
我問他多少錢買一只羊。
他說天天上山放兩趟。
我問他多少工錢放一天羊。
他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哎。
好聾子哥哥、你把話聽的當。
他說是山上寺里有個老和尚。
這段山歌中,韻腳字為“崗羊羊兩羊趟羊上當尚”,韻母分別是“ɑnɡ、iɑnɡ”,均屬江陽轍。
快板如《三義節(jié)》第四回[10]3271:
羅 義:(唱快板)
說賭博。道賭博。
提起賭博好羅索。
偷簽子。摸九索。
都綱上來把胡合。
場夥盡是呼盧子。
那一個窩子挑不過。
但若背膀悄看著。
你一拳。我一腳。
打了個鬼眉兩眼窩。提起耍錢賭博事。
你看污濁不污濁。
羅義所說的這段快板中,“博索索合過著腳窩濁”等字為韻腳字,韻母分別屬“o、uo、e”等(“腳”字關(guān)中方言讀[t?yo21]),屬坡梭轍。
蓮花落如《乾隆殺花子》第三場[10]3663—3664:
瞎婆兒:(唱蓮花落)
說一個天和地古來今往。
上有閻王下玉皇。
一溜蓮花落花也。
哎哎蓮花落也。
哎蓮花落也。
楊六郎斬子梁山上。
轅門斬子數(shù)宋江。
一溜蓮花落花也。
哎哎蓮花落也。
哎蓮花落也。
趙匡胤墩臺擋過將。
康茂才千里送京娘。
一溜蓮花落花也。
哎哎蓮花落也。
哎蓮花落也。
這段蓮花落中的“往皇上江將娘”也是押韻的,韻母分別是“ɑnɡ、iɑnɡ、uɑnɡ”,屬江陽轍。
二、念白
念白指以念為主的材料,包括道白、韻白、引、詩、板歌等。道白是散文式的語言,以關(guān)中方言表達,較少用韻文。韻白、引、詩、板歌等多押韻,可以作為歸納秦腔用韻的材料。其中有些引或詩直接使用或化用古代詩詞,不能反映秦腔用韻情況,故而本文不把這些韻白作為歸納材料。
1.韻白
韻白是一種吟誦性的舞臺用語,具有韻律性,是押韻的念白。劇本中有時標明“念”,多數(shù)不標明。如李桐軒《孤兒記》第七回[6]1614—1615:
吳知縣:(寫念)憨孩子、街前跪。吊下兩行凄惶淚??诜Q羅家子、要入李家贅。媳婦年十八、女婿才八歲。八歲理應(yīng)八歲配、那有十八配八歲。你有受人指撥計千條、我有照見心肝的眼一對。狀不準、往下退、你不念撫育恩、黑心脊梁背。真是人碎心不碎。念爾無知免責(zé)打、再要糾纏定加罪。
這段念白明確用“念”字標明,其中“跪淚贅歲配歲對退背碎罪”為韻腳字,韻母分別是“ei、uei”,屬灰堆轍。還有一些韻白沒有標明,需要注意。如范紫東《燕子箋》第十二回[12]4208:
孟媽媽:不錯、她在那畫兒上見了你、又看那女郎就象她。下款題的是霍郎、上款又題的是云娘、所以他看著名字是她的名字、模樣是她的模樣。又愛你那張畫。又想你這霍郎。因此作了兩句詞章。用筆題在箋上。那燕子太得荒唐。胡里胡涂啣將。啣的落在曲江。偏就教你拾上。兩個人都不知道地方。從此胡亂思量。思量的病到床上。都教我與你開方。倒不如我與你作個媒郎。到底還有個下場。
這段念白雖然沒有標明“念”字,但也是押韻的,屬于韻白。其韻腳字為“郎娘樣郎章上唐將江上方量上方郎場”,韻母分別是“ɑnɡ、iɑnɡ”,屬江陽轍。
2.引
“引”用于劇中人物登場時所說,目的是說明其身份、處境等,主要有兩句,也有多句的。以押韻為常見,偶有不押韻的。劇本中一般標明“引”,也有標明“念”的。如高培支《兒女英雄傳》第十回[3]445:
(鄧振彪、張樂世、張夫人、禇一官、鄧女、安學(xué)海、安夫人同上)
張樂世:(引)俠義英雄本色。
張夫人:(引)溫柔女兒家風(fēng)。
褚一官:(引)兩般若說不相同。
鄧 女:(引)除是癡人說夢。
安學(xué)海:(引)女兒無非天性。
安夫人:(引)英雄不外人情。
鄧振彪:(引)最憐兒女最英雄。
眾 ?。海ㄒ┎攀侨酥旋堷P。
儐 相:拜見眾位太爺、老爺、少老爺、太太、奶奶、少奶奶。
安學(xué)海:下邊伺候。
這段引語每人一句,合成一首詞,詞牌依《西江月》,其中韻腳字為“風(fēng)同夢性情雄鳳”,韻母分別是“enɡ、onɡ、inɡ、ionɡ”,均屬中東轍。
3.詩
“詩”有上場詩、坐場詩和下場詩三種形式。“上場詩”是劇中人物登場后念的詩,一般在“引”之后;“坐場詩”是劇中人物落座后念的詩;“下場詩”是一場戲結(jié)束時念的詩。劇本中一般標明為“詩”或“念”。劇作中的“詩”中,“上場詩”和“坐場詩”多為四句?!跋聢鲈姟庇械氖撬木?,有的只有兩句。有的是一個角色所說,也有的是幾個角色分說一句或兩句。有的是編者創(chuàng)作,有的則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前人創(chuàng)作的名詩(需要說明的是:這些詩歌的韻腳,不在我們歸納秦腔韻部的范圍內(nèi))。也有不少下場詩前有“正是”兩字來提示。
“上場詩”如《三義節(jié)》第一回[10]3261:
(姚彥上,喜祿隨上)
姚 彥:(引)筆尖濡動硯池水。
熬盡燈油費心機。
(念)清明節(jié)日三月天。
家家戶戶上墳園。
人家都把先祖奠。
我與祖宗化紙錢。
“坐場詩”如《御果園》第一回[9]2877:
(四內(nèi)侍引李淵上)
李 淵:(引)雙扇門兒單扇開,
悠悠閃上帝王來。(坐)
(詩)有道王子坐明堂。
目月光輝照萬邦。
掃蕩群雄成帝業(yè)。
四海百姓樂安康。
“下場詩”如高培支《兒女英雄傳》第一回[3]382:
鄧振彪:宴擺客廳、請。
(念)從來英雄愛英雄。
因此樽中酒不空。
周 三:(念)今日拜識老杰士。
不打不成好交情。
鄧振彪:好一個不打不成好交情。(同下)
上述“上場詩”中的“天園錢”、“坐場詩”中的“堂邦康”、“下場詩”中的“雄空情”均為韻腳字。其中“天園錢”韻母分別是“iɑn、üɑn”,屬言前轍;“堂邦康”韻母為“ɑnɡ”屬江陽轍;“雄空情”韻母分別是“ionɡ、onɡ、inɡ”,屬中東轍。
4.板歌
“板歌”是節(jié)奏化念白,是一種順口溜,需要押韻上口,內(nèi)容一般詼諧幽默。又分板歌、道歌等多種形式。板歌內(nèi)容一般和情節(jié)內(nèi)容聯(lián)系不大,多為各種丑角所說。劇本中一般標明“板歌”,也有標明“念”。如《游西湖》第三回[8]2784—2785:
招 香:(念板歌)
人家娃本是女娃娃。
沒有個人兒說婆家。
隔壁子有個王媽媽。
拾胡基撩瓦碴。
去打著她。打著她。
王媽媽過來吧。
端一把椅兒你坐下。
你與你娃將媒發(fā)。
王媽媽開言呸呸呸、他他他。
把一個蠢才好打煞。
人家娃聽言事不好。
忙把背手遞給他。
一個布、四兩花。
與我說婆家。
王媽媽開言道。
有有有、不當緊。
東莊有個王世華。
他有一子叫啞巴。
又會消白鐵。
又會焊喇叭。
又會嘣嘣彈棉花。
人家娃有心嫁了他。
他可是個禿子家。
人家娃有心不嫁他。
他可是個藝人家。
去球吧。嫁了他。
看我爹爹陪啥咖。
我的爹、我的大?!?/p>
這段板歌韻腳字為“娃家媽碴她吧下發(fā)他煞他花家華吧叭花他家他家他咖大”,韻母分別是“ɑ、iɑ、uɑ”,均屬發(fā)花轍。
第三節(jié) 秦腔的押韻體例
一、秦腔押韻的特點
1.平仄通押
秦腔押韻的段落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每兩句構(gòu)成一個押韻句式。單句末尾一般為仄聲韻,偶句末尾一般為平聲韻。押韻的時候,一般是平仄通押,也就是單句押仄韻,偶句押平韻,兩個韻腳字雖然聲調(diào)不同,但同屬一個韻轍。這是一種最常見的押韻情況。如:
李桐軒《孤兒記》第五回[6]1605—1606:
孟家祥:三更已下、明河在天、我心中愁緒萬端、如何睡他得著呀。
(唱)孟家祥坐床頭獨坐獨念。
甚罪孽天罰我如此可憐。
六歲后就不曾再見父面。
年十五我的娘又歸九泉。
為找父想出門心急如箭。
不諒情兩尊長強行遮攔。
講道理只聽他高談雄辯。
無事人怎知我心似油煎。(內(nèi)打四更)
譙樓上忽聽得四更四點。
孟家祥坐床頭眼淚不干。
親娘舅疼甥兒苦苦相勸。
我叔父憐侄子常將淚沾。
怎知我非木石不可動轉(zhuǎn)。
夢魂兒隔千里飛到父前。
細思想將一切葛藤斬斷。
到明天怕生出多少糾纏。
以上唱段中,韻腳字的韻母分別是“ɑn、iɑn、uɑn、üɑn”,均屬言前轍。其中單句的韻腳字“念面箭辯點勸轉(zhuǎn)斷”均為仄聲,偶數(shù)句韻腳字“憐泉攔煎干沾前纏”均為平聲。本唱段屬于言前轍平仄通押。
2.句句押韻
所謂“句句押韻”是指唱段(或韻段)所有的韻腳字不管是仄聲還是平聲,都屬于同一個韻轍,句句押韻是秦腔唱段中比較常見的押韻方式。如李桐軒《戴寶珉》第四回戴寶珉受屈被解充軍時的一段唱詞[6]1738—1740:
戴寶珉:(唱)大堂口起了解頭昏腦暈。
一家人哭啼啼送我出門。
這場禍把家業(yè)變賣都盡。
想與我送盤纏沒有分文。
自愧我妻子們素?zé)o學(xué)問。
持門戶度日月該靠何人。
她愁我蒙霜露精力疲頓。
我愁她缺衣食怎樣生存。
小兒女牽我衣問我怎忍。
行路人也看得落淚傷心。
大老爺這時候安然高枕。
為什么天生我偏要為民。
我有罪論法律甘蹈白刃。
若無罪該把我放還家門。
充發(fā)我卻把那狗官撤任。
官撤任把吳生又黜衣巾。
誰有罪誰無罪刑罰矛盾。
試問他定此案是何居心。
怕士民長習(xí)風(fēng)囂張愈甚。
為甚么不怕官無罰殃民。
國家敗由官邪古有明訓(xùn)。
伸民冤難道說也生弊根。
解不開這段理真覺氣悶。
想來是國無法生殺由人。
大與小貴與賤層層壓鎮(zhèn)。
論心術(shù)但只怕公理直伸。
我今日受刑杖冤屈己甚。
得不死反教我感謝深恩。
似這樣作百姓賤如土糞。
倒不如絕人類鳥獸同群。
哎、我的小伙計呀。
(唱)你到那陰曹府莫把我恨。
你遇賊一刀死勝我十分。
當日里只怪我一時失慎。
想為人害了你實出無心。
奉勸我眾同人各個發(fā)奮。
保家族要自己操練手身。
再莫說遵告示循良安分。
官治盜乃不過一紙空文。
哎、卻說王紉姑呀。
(唱)提起來王紉姑可惜可恨。
你與我倒做了惹禍原因。
可惜你做媳婦多遭蹂躪。
可惜你性命賤貽害旁人。
奉勸我眾同人改過不吝。
把那些惡風(fēng)俗再莫認真。
夸什么弓鞋小金蓮三寸。
遇了賊走不動受辱失身。
哎、王各盧賊奴才。
(唱)這樣人真乃是國家厄運。
把毒藥簡直的當就人參。
害得你親生女投繯自盡。
不知羞反告我見色起淫。
奉勸我眾同胞速快戒癮。
再莫要臥燈下吐霧吞云。
恨英人他設(shè)下迷魂大陣。
這煙土勝得過萬馬千軍。
說罷了各人事我心好困。
哪一宗還不是亡國之根。
似這樣甘下流不加整頓。
何必待洋兵到才見瓜分。
奉勸我眾同胞精神自振。
救中國不在兵只在人心。
你莫說戴寶珉身帶鐵棍。
你莫說吳仲義革去衣巾。
處此世但自覺死安身順。
這便是人心在天理尚存。
人 役:戴老兒、咱們走快些。
戴寶珉:(唱)路途上說不完滿腔冤憤。
千里外只恐怕又是昏昏。(同下)
以上戴寶珉的唱詞中,韻腳字“盡問頓忍枕刃任盾甚訓(xùn)悶鎮(zhèn)甚糞恨慎奮分恨躪吝寸運盡癮陣困頓振棍順憤”為仄聲,“暈門文人存心民門巾心民根人伸恩群分心身文因人真身參淫云軍根分心巾存昏”為平聲,他們的韻母分別是“en、in、un、uen、ün”,都屬于人辰轍。這一段唱詞雖然比較長,仍屬于句句押韻。句句押韻有時是一整段唱詞,有時可能比較短,也可能中間換韻,但無論怎樣,押韻的段落是每一句都入韻的。
3.隔句押韻
由于秦腔唱詞的主要韻腳為偶數(shù)句末字,奇數(shù)句末字可以入韻,也可以不入韻。隔句押韻實際上是偶句押韻,也就是偶數(shù)句末字為韻腳字。如李桐軒《孤兒記》第四回中秦愚的唱段[6]1595:
秦 愚:(唱)架上堆積陳案卷。
窗前排列舊幾榻。
任他法政畢業(yè)士。
等因奉此要讓咱。
再如李桐軒《興善庵》第三回趙夢魁的唱段[6]1665—1666:
趙夢魁:(唱)江上風(fēng)月無限好。
不歸林下哪得閑。
萬變風(fēng)云卻有定。
一席談笑遇良緣。
秦愚的唱段中,韻腳字為第二句“榻”和第四句的“咱(zá)”,奇數(shù)句不入韻。趙夢魁的唱段中,韻腳字為第二句“閑”和第四句的“緣”,奇數(shù)句也不入韻。由于秦腔唱詞奇數(shù)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因而隔句押韻并不違背秦腔押韻的要求。
4.一韻到底
所謂一韻到底是指押韻的整個唱段中,所有的韻腳字均屬同一個韻轍。上述《戴寶珉》中的唱詞就是一韻到底,所有韻字均屬人辰轍。再如:
李桐軒《雙姤記》第四回李紅玉的一段唱詞[6]1752—1753:
李紅玉:(唱)孤苦零丁一女郎。
飄蓬千里在他鄉(xiāng)。
雖然說幸得有依傍。
那恩義越深越斷腸。
他待奴親生無兩樣。
念叔父一刻不能忘。
還須要將人心體諒。
不敢?guī)⒊鍪貑省?/p>
在人前把淚眼拭干愁眉放。
強打精神伴老娘。
似這樣委屈把安樂享。
倒不如旅襯寂寞受嚴霜。
這段唱詞的韻腳字“郎鄉(xiāng)傍腸樣忘諒喪放娘享霜”韻母分別是“ɑnɡ、iɑnɡ、uɑnɡ”,均屬江陽轍,一韻到底。
一韻到底一般是整段唱詞同屬一個韻轍,秦腔有些劇作則整場或整折都押同一個韻轍,并且這種現(xiàn)象并不少見。如高培支《雙鳳釵》第二場、第六場、第七場、第九場所有唱段均押言前轍,第三場押江陽轍,第四場、第十一場、第十四場均押中東轍,第五場、第十三場均押人辰轍?!断懔_帶》第四場、第六場、第十一場均押中東轍,第七場押由求轍,第九場押江陽轍,第十場押發(fā)花轍,第十三場押遙條轍,第十四場、第十五場均押言前轍。這樣的用韻例子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5.換韻
所謂換韻是指一段唱詞押韻時不專用同一個韻轍,而是使用不同的韻轍。換韻往往是幾句唱詞后就變換韻轍。如:
《三義節(jié)》第八回梁彥章的一段唱[10]3289:
梁彥章:(唱)聽喜祿他與我講說一遍。
梁彥章倒作了無義兒男。
實想說留寶珠一片好意。
倒害得姚仁兄身受冤屈。
這段唱詞中,前兩句韻腳字“遍男”屬言前轍,后兩句韻腳字“意屈”屬衣期轍,中途換韻。換韻有時換一次韻轍,有時可能變換多次韻轍。如:
《進驪姬》第五回驪姬的一段唱[27]28—29:
驪 姬:(唱)我父王驪戎國獨尊為上,
(轉(zhuǎn)二六)
進美和國在朝廊。
頭戴上翡翠冠百鳥朝鳳,
身穿上過肩蟒照日光明。
腰緊上蘭田帶八寶鉆定,
足蹬下鳳頭鞋上鉆金釘。
我兄長在我國與國報效,
身穿上過肩蟒外套黻袍。
腰系上蘭田帶上鉆八寶,
足蹬下虎皮靴威名在朝。
跨下了烏騅馬千里能到,
馬鞍橋斜擔(dān)上斬將鋼刀。
兵行在胡地里安下營哨,
與胡兒打一仗擺開槍刀。
直殺的胡兒敗留下番表,
收了兵卷帥旗凱歌還朝。
五鳳樓見父王豁掌大笑,
說他與我國里掙下功勞。
大王清早出宮去,
卻怎么不見回宮里?
若不是和文武一處閑談,
若不是和文武整理朝班,
若不是和正宮一處飲宴,
若不是去相會五鳳樓前,
若不是看武將走馬射箭,
若不是去會那文武兩班,
若不是那姜后曾作惡短,
若不是那重耳回了朝班。
但愿得我國將威風(fēng)八面,
一定要殺重耳改地換天。
將身兒打坐在深宮御院,
單等那手下人細稟一言。
上段唱詞中,韻腳字“上廊”屬江陽轍,“鳳明定釘”屬中東轍,“效袍寶朝到刀哨刀表朝笑勞”屬遙條轍,“去里”屬衣期轍,“談班宴前箭班短班面天院言”屬言前轍,一段唱詞多次換韻。
二、押韻的特殊情況
除了前文所述幾種常見的押韻特點外,秦腔韻段還有幾種不常見的用韻情況,我們將其稱為例外用韻。秦腔的例外用韻主要有三種情況:偶數(shù)句末字押仄韻、整個唱段不入韻、倒數(shù)第二字入韻。
1.偶數(shù)句末字押仄韻
秦腔押韻一般要求奇數(shù)句末字押仄聲,偶數(shù)句末字押平聲。但也有個別唱段偶數(shù)句末字押仄聲,這種情況不太常見。如:
馮杰三《范雎相秦》第一回[27]195:
須 賈:(唱)齊廷上眼睜睜頭要落地,
真佩服范門客應(yīng)付伶俐。
不但使兩國君復(fù)如兄弟,
還要我出使臣功成名立。
今天若非范門客,慢說成功,性命也恐難保,我今大得養(yǎng)士之益。他在殿上竟有那樣的肝膽,又有那些議論??蓱z我胸中實實在在的一點也沒有!齊王留他坐談,想是也要領(lǐng)領(lǐng)他的教兒。哎呀,這般時候,不知他可回館?不免前去看他一回了!
(唱)急忙出外看他去,
但不知他可回館驛?(下)
再如封至?!哆€我河山》第二回[27]281:
劉 豫:(唱)尊世人休罵我賣國無義,
只要與我有利益。
多得軍火占土地,
借機會多多的擴大勢力。
一般押仄聲可以通過音樂韻律進行調(diào)節(jié),甚至可以通過改變某些韻腳字的聲調(diào)來調(diào)節(jié)。許德寶《秦腔音樂》中說:“秦腔唱腔,尤其是上句旋律落音比較自由,依照劇情和人物情緒的需要,可落在調(diào)式內(nèi)的任意一個音上;而下句就不那么自由,一般情況下,要落到調(diào)式的主音上?!行┏~中,依附劇情及人物感情的需要,下句唱詞最后一字的落音也有落在仄聲上的,不僅傳統(tǒng)劇中有,移植劇和新創(chuàng)劇中大量存在這種現(xiàn)象。落在仄聲上的,有的可以變調(diào),有的就不能變調(diào)……對于不能變調(diào)的,還要讓它符合秦腔下句唱腔旋律的落音規(guī)律,這就必須從作曲技法上進行突破,以達到變調(diào)的目的。”(7)
秦腔劇本中還有通過改變最末一字的讀音以求押韻和諧的例子。如孫仁玉《商湯革命》第十七場[20]7616:
商 湯:(唱)聽罷言來好羞慚。
怪我的語言少盤算。(音旋)
有罪無罪已分辯。
還要將大眾問一番。
再如盧縉青《長安獄》第八回[34]267:
高 明:咳,可幸也!
(唱)蛛絲馬跡亦發(fā)現(xiàn),
把這冤獄要平反。(音番)
五木之下曲直亂,
濫刑必難作好官。
以上三個唱段中,括號中的“音某”是原作中所做的注音(秦腔劇作中這樣的注音還很多)。《商湯革命》第十七場商湯的唱段中,“怪我的語言少盤算”一句末字“算”為去聲,屬仄韻,不符合偶句末字押平韻的特點。注釋“音旋”則是平聲,屬平韻。讀成平聲韻就能做到押韻和諧了。《長安獄》第八回高明的唱段中,“把這冤獄要平反”一句,“反”為上聲,屬仄韻,也不符合押韻特點。注釋“音番”則為平聲,改讀以后也是符合押韻和諧的要求的。我們在秦腔劇作的注釋中,雖然只找出這兩個變調(diào)的例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秦腔唱腔中,為求得押韻和諧而改變聲調(diào)的做法是存在的。
2.倒數(shù)第二字押韻
所謂倒數(shù)第二字押韻,是指押韻的段落韻腳字不是末字,而是每句的倒數(shù)第二字。這種押韻的韻段要么末字是虛詞,如“呢哩咧了”,要么末尾是詞的后綴,如“子”。如:
例1.《火燒博望屯》第二場[39]405:
驛 丞:(引)頭戴紗帽兩扇子,
身穿官袍是緞子。
腰里緊的錢串子,
腳上纏的毛練子。
例2.《對銀杯》第十一回[29]484:
胡里深:(說)作官是個樣子,
愛吃燒饃杠子。
清早接咧一紙狀子,
到午間審咧一盆盆漿子。
例3.《賢孝配》第二場[37]407—408:
任 燦:(板歌)……
木匠家削椽呢;
鐵匠家打鐮呢,
彈棉花的續(xù)弦呢;
五個教師耍拳呢。
內(nèi)邊世事大不大,
十八個丫頭子紡棉呢。
例4.《玉龍釵》第三場[25]688:
李長年:這才倒了運了,沒人問了,買鞭桿子買成棍了,買席包去買成囤了,告狀去官封了印了,嵵屎去鄉(xiāng)約把茅廁禁了,上炕去婆娘把被子撴了!
例5.李桐軒《呆迷記》第五回[6]1825:
王 八:掮上竿子稱強哩。
茍 石:吊上纓子圖揚哩。
沙黎兒:王爺本來是狂哩。
梅和子:嚇的呆迷胡藏哩。
例6.范紫東《秦襄公》第七回[12]4445:
宮 娥:太子上前、拿上鞭子亂打、我們也只得避之大吉、從此就將我家娘娘打了個落花流水。你看頭發(fā)也打散咧、帶的花也不見咧、裙子也扯爛咧、褲帶也掙斷咧、實在可憐。
上述韻段中,每句末字要么是虛詞,要么是詞的后綴,但由于沒有實際意義,所以每句唱詞的韻腳字落在了倒數(shù)第二字上。這樣做并不影響這些句子的韻律。
3.不韻唱段
所謂不韻唱段是指一段唱詞中,每一句末字互不押韻。這種情況在秦腔劇作中非常罕見。如《打金川》第十七回[9]3110—3111:
皇 親:(唱)展開了帥字旗兵列兩行。
眾將官一個個披甲掛袍。
行來到中途路三軍來報。
金川的眾將官來接咱家。
第四節(jié) 秦腔"須臾轍”當歸入"衣期轍”
一、秦腔劇本"衣期”和"須臾”兩轍考察
為了弄清秦腔劇本中“衣期”和“須臾”的具體關(guān)系,我們首先從考察的全部劇本中,找出所有押“衣期”和“須臾”轍的段落。(這些段落既有人物的唱段,也有人物上場或下場時的引、詩及板歌等。)其次逐段對其中的韻腳字進行歸納,按照“衣期”和“須臾”兩轍韻腳字的押韻情況,分為“衣期自押”、“須臾自押”、“衣期須臾互押”等情況將韻段歸類。然后統(tǒng)計各種押韻的情況,理出“衣期”和“須臾”兩轍押韻的各類數(shù)據(jù)。藉此判斷秦腔實踐中“衣期”和“須臾”兩轍的關(guān)系。最后結(jié)合“衣期”和“須臾”兩轍的來歷等信息確定二者的分合。希望能通過上述方法,探討秦腔實踐中“衣期”和“須臾”的具體關(guān)系。
為了弄清衣期和須臾兩轍的使用情況,我們將找出所有和衣期須臾兩者相關(guān)的韻段,按照“衣期自押”、“須臾自押”、“衣期須臾互押”、“衣期、須臾和他韻混押”的標準進行分類。
所謂“衣期自押”,是指本韻段中所有的韻腳字均為“衣期”轍(i、-i[前]、-i[后]、er),如:
例1.范紫東《新華夢》第四回[16]6277—6278:
蔡松坡:(唱)悔不該到北京受這悶氣。
滿眼中盡都是鬼怪狐貍。
袁世凱喪良心想做皇帝。
這一夥狗奴才順風(fēng)打旗。
把人民埋沒在云霧堆里。
昏沉沉胡亂嚷不知東西。
經(jīng)界局充總辦本非我意。
已走到屋檐下且把頭低。
想跳出這圈套太不容易。
也只好裝聾啞避這嫌疑。
例2.呂南仲《殷桃娘》第十二回[22]8797:
項 羽:(唱)念你逐電追風(fēng)稱上駟。
東征西討效奔馳。
憶自吳中首倡義。
八載于茲統(tǒng)兵師。
創(chuàng)成霸業(yè)半由你。
汗血功勞與有之。
而今同在重圍里。
一樣生死未可知。
最恨人物難終始。
不識你此后為誰騎。
所謂“須臾自押”,是指本韻段中所有的韻腳字均為“須臾”轍,即韻腳字的韻母均為ü。如:
例1.高培支《人月圓》第一回[3]283:
蔣 晉:(唱)這教讀當?shù)恼鏌o趣。
總怪平日太疏虞。
從此山區(qū)并海隅。
管教晚景有桑榆。(下)
例2.《墨痕記》第十二場[37]83:
妙 諦:(唱)李小姐真來是愛國俠女,
有志節(jié)有肝膽不撓不屈。
為國家御強寇深堪嘉許,
拼性命營救她脫險出獄。
所謂“衣期須臾互押”,是指本韻段中的韻腳字既有“衣期”轍也有“須臾”轍。如:
例1.高培支《奪錦樓》第七回許妙娘的唱段[4]505:
許妙娘:(唱)先生既然問來歷。
說起又懼又委屈。
皆因為錢家瓊瑤女?!?/p>
那場官司你盡知。
這本是月下老兒曾拿赤繩預(yù)將你們的雙足系。
拙夫何曾有甚力。
可見良緣由夙締。
不是姻緣求無益。
誰料想平空飛來堂堂首相的長公子。
無理混鬧強相逼。
求親不遂心生氣。
知縣無故降典史。
充發(fā)極邊煙瘴地。
將舊日仆從齊下獄。
逼的我無法又無計。
才雇他們作仆役。
豈知他們受了萬花樓的叮嚀語。
手提鋼刀找首級。
要不是君子多武藝。
我夫妻身首早分離。
這段唱詞中“歷知系力締益子逼氣史地計役級藝離”屬“衣期”轍,“屈女獄語”屬“須臾”轍。
“衣期、須臾和他韻混押”主要是“衣期”、“須臾”兩轍和“灰堆”(ei、uei)、“姑蘇”(u)兩轍的混押。也就是說韻腳字除來自于“衣期”、“須臾”兩轍外,還有來自“灰堆”和“姑蘇”兩轍的,表現(xiàn)比較復(fù)雜。如:
例1.范紫東《翰墨緣》第十四回[11]3890—3891:
溫席珍:(唱)人曾說松花庵土匪團聚。
搶財物害人民又掠胭脂。
因此上入匪巢佯裝賣字。
那匪人使用我管理文書。
仁和縣這小姐閨秀才女。
流落在綠林中性命如絲。
那一晚入洞房要成親事。
酌美酒灌渠魁沉醉如癡。
我便將那小姐衣服換去。
改男裝才救她逃出泥途。
帶領(lǐng)她到院上稟明事故。
請大帥發(fā)落她回衙安居。
這段唱詞中“脂字絲事癡”屬“衣期”轍,“聚女去居”屬“須臾”轍,“書途故”屬“姑蘇”轍。秦腔中“衣期”、“灰堆”、“姑蘇”等轍混押的問題比較普遍,其具體情況及原因下文將專門討論。
例2.《絕纓會》第二場[8]2755—2756:
吳車霸:速快上車起程。(二旦上車下)哎呀,不好。
(唱)見得車馬此一去。
倒叫本公操心里。
昔日殷紂寵妲己。
家將帶馬,哎唉伺候。
(唱)摘星樓上排筵席。
賈氏夫人撲樓死。
黃家父子反西岐。
你將這金字牌匾齊打碎。
府門外砍倒帥字旗。
叫家將忙把帥印取。
一見帥印好慘悽。
當年掙你非容易。
到今你我兩分離。
大丈夫掉下等身淚。
將帥印交與了奸黨賊。(交人持下)
叫家將與爺把路衣取。
家將近前聽仔細。
大門鎖來二門閉。
三門以上貼封批。
轉(zhuǎn)面我把家將叫。
與老爺帶進跨下駒。
本公離朝有一比。
唉!
(唱)黃飛虎一怒反西岐。(下)
這段唱詞中“里己席死岐旗悽易離細閉批比岐”屬“衣期”轍,“去取取駒”屬“須臾”轍,“碎淚賊”屬“灰堆”轍。
我們從所選劇目中共找出和衣期須臾轍韻字相關(guān)的韻段1978段,其中“衣期自押”段864段,占約43.7%;“須臾自押”段僅有19段,比例不到0.1%;“衣期須臾互押”段388段,占19.6%;“衣期須臾和灰堆姑蘇轍混押”的韻段707段,比例多達35.8%。如果拋開衣期須臾和灰堆姑蘇混押的韻段,僅看衣期須臾互押的話,衣期須臾韻段共有1271段,其中自押段883段,占69.5%;互押段388段,占30.5%,比例仍然很高。詳細數(shù)據(jù)見下表。
秦腔劇作“衣期”轍押韻表

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須臾”轍很少單獨使用,而多數(shù)情況下是可以和“衣期”轍互押的,從這一點也就是從秦腔的實踐來說,將“須臾”轍歸入到“衣期”轍中,是有道理的。
二、"衣期”和"須臾”轍韻字的來歷
秦腔中的“衣期”轍的字韻母為i、-i[前]、-i[后]、er四個,“須臾”轍的字韻母為ü。
現(xiàn)代漢語韻母i來自中古止蟹兩攝的開口三四等和梗曾臻深四攝入聲三四等的大部分字。對于《中原音韻》而言,秦腔中的i韻母主要來自其“齊微”韻。作為i的變體,-i[前]和-i[后]來自于《中原音韻》的“支思”韻以及“齊微”韻的一部分。er來自于《中原音韻》的“支思”韻,常用的有“而兒爾耳二貳”等字。
從來源上看,戲曲中“衣期”轍包含“i、-i[前]、-i[后]、er”是有根據(jù)的,他們不只音色相近,其來源也是一致的。
現(xiàn)代漢語韻母u、ü[y]有共同的來源,主要有魚虞模韻、尤侯韻的一部分唇音字以及入聲的屋沃燭術(shù)物沒六韻。韻母[y]的來源相對要窄一些,主要來自魚虞屋燭術(shù)物六韻的一部分字?!吨性繇崱分械摹棒~?!表嵃瑄、ü兩類韻母,秦腔韻轍的“須臾”、“姑蘇”兩轍是由“魚?!表嵎只鴣淼?。
從來源上看,“衣期”轍的i韻母及其變體的-i[前]、-i[后]、er等韻母和“須臾”轍的y韻母來源并不相同。北方戲劇的“十三轍”把“須臾”轍并到“衣期”轍中,主要的依據(jù)是二轍的發(fā)音特點。從元音舌位圖上來看,[i]為舌面前高不圓唇元音,[y]為舌面前高圓唇元音。二者發(fā)音時的舌位完全相同,只有唇形圓展的區(qū)別,發(fā)音時的音色非常接近,因而在戲劇中完全可以將二者合并成一個韻轍。
三、"衣期”轍和"須臾”轍應(yīng)當合并
通過對“衣期”、“須臾”兩轍的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將兩轍分與合都有道理。但從秦腔創(chuàng)作及實踐來看,我們更支持將二轍合并。
將兩轍分立,利于探討秦腔中鄰近韻轍混押的問題。王力先生《漢語語音史》中說:“現(xiàn)代北京的十六個韻部和曲藝十三轍實際上是一樣的,韻部和轍的數(shù)目不同,是由于曲藝合并了三個韻部:(一)現(xiàn)代北京的支思、居魚,在曲藝里并入了衣期轍;(二)現(xiàn)代北京的車遮,在曲藝里并入了梭波轍。從音位觀點看,居魚是可以并入衣期的,因為[i]和[y]發(fā)音部位相同,只有不圓唇和圓唇的區(qū)別。但是從音韻觀點看,合并不大妥當,因為居魚來自《中原音韻》的魚模,一向被認為是和姑蘇同類的。”(8)從音韻學(xué)的角度出發(fā),將二轍分開自然可以。但即使不分開,在進行秦腔音韻研究時,也可以根據(jù)情況具體處理,不會影響相應(yīng)的研究。
如果從[i]、[y]的語音特點以及戲曲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看,“衣期”“須臾”兩轍是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的。前代韻書的一些說法值得我們注意。如隋陸法言《切韻序》:“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sup>(9)唐孫愐《唐韻序》:“若細分其條目,則令韻部繁碎,徒拘桎于文辭耳?!?sup>(10)元周德清《中原音韻·正語作詞起例》:“入聲派入平、上、去三聲者,以廣其押韻,為作詞而設(shè)耳?!?sup>(11)三家都認為進行文辭創(chuàng)作時,韻部分部不宜過細。
如果“須臾”獨立成轍,由于韻母ü的語音拼讀規(guī)律,它所拼合的聲母主要有n、l、j、q、x和零聲母,常用的漢字很少。以常用的《新華字典》(第10版)為例,其中共收入nü、lü、ju、qu、xu、yu等音節(jié)的漢字297個,其間有不少漢字屬于非常用字。《中原音韻》魚模韻中今讀ü韻母的字也只有160余個,其中也有不少非常用字。由于韻字少,很難安排較長的唱段,無形當中會限制該韻轍的獨立使用。我們考察的劇目中,須臾自押的韻段只有19處,最長的須臾自押段才4個韻腳字。
綜合以上各種情況,我們主張將“須臾”轍合入“衣期”轍中,也是“廣其押韻”,利于戲劇的創(chuàng)作。實際上從秦腔的實踐來看,秦腔也是這么做的。
第五節(jié) 秦腔韻轍
據(jù)我們考察,秦腔韻字應(yīng)當分為十三轍,分別是:發(fā)花、衣期、姑蘇、坡梭、乜斜、懷來、灰堆、遙條、由求、言前、人辰、江陽、中東。十三轍所包含的韻母及例字見下表。
秦腔十三轍所含韻母及例字表

續(xù)表

一、秦腔十三轍韻字表
說明:1.按韻母和聲調(diào)歸韻,不同的同音字組用〇隔開。
2.∥后的字為關(guān)中方言音,和通語不同。
3.部分合口韻母和zh、ch、sh、r聲母拼合時,韻頭[u]變化為[],因不影響歸轍,故本表不單列。
4.前鼻音韻母an、en、in、un、ün等實際讀音為鼻化元音。
(一)發(fā)花轍
秦腔發(fā)花轍包含的韻母有:ɑ、iɑ、uɑ三個。我們考察的劇目中發(fā)花轍韻字如下:
ɑ
〇八巴叭吧疤笆藹〇葩〇媽蕂〇發(fā)∥法〇搭〇他她它塌∥塔〇拉啦∥辣蠟〇納娜〇哈∥瞎〇扎匝咂∥喳吒渣〇擦∥差叉插杈〇仨∥殺沙紗裟(陰平)
〇拔〇爬琶杷耙〇麻蔴蟆〇伐乏罰閥筏〇答達瘩韃〇拿拏〇雜∥鍘炸〇咱∥茶查察茬槎碴〇蔾〇∥匣(陽平)
〇把〇馬碼〇打〇咋∥拃〇傻〇灑撒(上聲)
〇罷爸霸壩〇怕帕〇罵〇大〇踏榻蹋搨撻那撻〇那〇∥詐炸炸彈咤鲊〇∥岔詫汊差剎〇薩∥煞啥嗄(去聲)
〇嗎〇么(輕聲)
iɑ
〇家加佳嘉嗟咖枷夾痂笳葭〇壓呀押鴉鴨(陰平)
〇霞瑕俠暇峽狹狎〇芽涯牙衙(陽平)
〇甲斝假〇雅?。ㄉ下暎?/p>
〇駕價嫁架假稼〇洽〇下嚇夏廈〇訝婭亞軋迓(去聲)
uɑ
〇瓜刮呱〇夸〇花〇刷〇哇挖凹〇抓撾(陰平)
〇華嘩滑猾〇娃(陽平)
〇寡剮〇耍〇瓦(上聲)
〇掛卦褂〇挎胯跨〇話化畫劃〇绔袴(去聲)
說明:1.“咱”字又入言前轍。
2.“绔袴”音“褲”,而秦腔入發(fā)花轍,暫寄此。
押韻的唱段如:
例1.李儀祉《李寄斬蛇記》第四回[7]2470—2471:
越 王:好氣了。
(唱)吳都尉竟如此無天無法。
作長官竟忍得將民仇殺。
把幼女作犧牲膽比天大。
實可惜無辜的年幼嬌娃。
(視女介)好奇女也。
似這般奇女子令人驚訝。
英烈事丈夫兒哪能比她。
愧煞了須眉兒口仁意假。
教孤王羨慕得心醉神麻。
例2.《三義節(jié)》第五回[10]3280:
姚 彥:(唱)用夾棍夾得我心肝疼炸。
讀書人何曾受這樣刑法。
誰料想梁賢弟他是響馬。
悔不該我和他拜把香插。
我有心招了他真情實話。
縣太爺差人役定要捉拏。
拏來了梁賢弟定要殺剮。
忘卻了結(jié)盟義辜負與他。
罷罷罷我昧了真情實話。
叫一聲大老爺細聽心下。
雞不叫狗不咬轉(zhuǎn)來響馬。
宰雄雞打餅子款待于他。
臨行時將寶珠于民留下。
或姓張或姓李未曾問他。
大堂口我招的真情實話。
望府師筆尖下憐念于咱。
秦腔中有不少字由于方言中的讀音差別被歸入不同的韻轍。以下各字既入發(fā)花轍,又入其他韻轍:
陰平:〇爹3〇車13〇奢2賒4〇些1
陽平:〇吾1〇邪6、斜20〇爺3耶1〇蛇6
上聲:〇也1野3
去聲:〇借1〇瀉4卸1謝1〇夜8
押韻的用例如:
例1.高培支《雙詩帕》第一回[4]562:
安祿山:(唱)適才間蒙宣召進宮見駕。
唐天子和貴妃夸獎于咱。
出宮來好歡喜揚鞭走馬。
見一人站當?shù)罇|歪西斜。
例2.李桐軒《孤兒記》第十回[6]1627—1628:
孟家祥:(唱)我是個苦命人罪孽甚大。
怎當?shù)蒙倬鸟嗰R高車。
竭至誠發(fā)懺悔無明無夜。
冀萬一偕爹爹遠道還家。
例3.李桐軒《雙姤記》第十一回[6]1784:
金志良:(唱)杜氏女那溫柔面目全假。
狠心腸比得過惡蝎毒蛇。
平日間那一些蜜語情話。
到今日我看她何詞可答。
上述18字,“爹車奢賒些吾邪斜爺耶蛇”等字《廣韻》屬“麻”韻,“也野”《廣韻》屬“馬”韻,“借瀉卸謝夜”《廣韻》屬“禡”韻。這些字和發(fā)花轍的其他字中古來源相同。在關(guān)中話中,這些字的讀音發(fā)生了一些分化。郭芹納先生《詩律》“麻部簡析”一節(jié)中,分析麻韻個別韻腳字今讀不押韻的時候,有這樣一段話:
在《廣韻》中,蛇,作食遮切;車,作尺遮切;爺,作以遮切。它們的反切下字都是“遮”。按照反切的原則,它們都應(yīng)該與“遮”的韻母相同。而陜西省的大荔、韓城等地方音,正將“遮”讀為zhá,依然保存其古音(遮,《廣韻》作正奢切,麻韻章母。)另外,這些地區(qū)的方音,讀“斜、些”為xiá,讀“蛇”為shá,讀“也”為yà,讀“爺”為yá,讀“舍”為shā,讀“惹”為yà,讀“褯”為qià,讀“卸”為xià,讀“奢”為shà,等等。據(jù)我們調(diào)查,韓城、大荔等地區(qū),幾乎全部保留著中古麻部字的韻讀。(12)
上述各字的不同歸屬,說明秦腔韻轍受方言的影響較大。另外也說明,這些字的異讀現(xiàn)象和為秦腔押韻時的需求而增加韻腳字的現(xiàn)象。
(二)衣期轍
秦腔衣期轍包含的韻母有i、er、-i[前]、-i[后]、ü五個。我們考察的秦腔劇本中衣期轍的韻字如下:
i
〇逼〇低的堤〇機雞饑基激姬擊畿積笄幾磯績肌奇稽羈璣〇批劈〇妻欺期凄七棲戚悽蹊棲漆〇梯踢剔〇息西惜稀悉夕嘻晰膝吸溪昔皙兮希析錫熙樨〇衣依醫(yī)揖漪(陰平)
〇鼻〇敵狄荻髢嫡〇急級及極疾籍集吉棘汲即笈嫉瘠〇離漓厘貍黎籬罹璃梨犁醨〇眉迷楣媚縻湄彌謎糜〇泥呢尼倪霓〇皮疲羆鼙脾〇奇齊旗棋岐祈騎歧旂祇琪蠐〇提啼題蹄〇席攜媳習(xí)襲檄〇疑宜儀夷姨移遺飴怡扅痍頤彝蛇委蛇(陽平)
〇比鄙筆匕〇底邸〇己幾戟擠給〇理里禮哩李鯉醴蠡〇米靡瞇〇你擬旎〇匹疋否臧否圮癖〇起乞啟綺〇體〇喜洗璽屣禧〇已矣倚椅以蟻(上聲)
〇畢避閉壁婢弊蔽斃璧幣必辟庇敝臂∥備被〇地弟第帝遞睇締〇計稷跡記紀忌際系寄祭濟寂技髻悸霽繼妓伎劑驥〇力歷利立麗儷吏俐戾例厲勵隸礪靂〇密覓蜜秘〇逆匿膩溺睨〇屁僻〇氣器棄泣契憩〇涕替〇細戲系隙〇意義易益異議藝誼抑裔憶役翼億縊驛譯邑疫逸臆繹浥翊溢毅佚弋懿艾怨艾(去聲)
er
〇∥日(陰平)
〇兒(陽平)
〇耳爾珥(上聲)
〇二(去聲)
ü
〇居車駒拘裾掬雎〇屈軀驅(qū)曲嶇趨區(qū)覷〇虛噓胥須吁墟〇迂(陰平)
〇局跼〇閭驢〇衢渠劬蕖〇徐∥俗(13)〇魚余隅臾虞于榆瑜妤娛漁愚窬(陽平)
〇舉矩〇侶履縷〇女〇取娶曲〇許糈〇雨語宇與羽禹圄輿玙(上聲)
〇據(jù)句懼聚具巨拒苣炬劇鋸遽〇慮律綠〇去趣覷〇婿緒恤壻敘序蓄絮∥肅宿〇獄玉遇吁育域欲蜮御馭諭喻寓愈譽豫(去聲)
-i[前]
〇疵差∥嗤癡〇思絲私司斯嘶廝∥尸師獅詩〇姿茲淄資諮∥之支枝肢(陰平)
〇辭詞慈雌祠∥遲〇∥時(陽平)
〇此〇死∥史使始屎〇子籽姊紫∥旨紙指止只(上聲)
〇次刺賜∥翅〇寺似四嗣肆伺駟∥士氏市示事侍視試飾是〇字∥至志致(去聲)
-i[后]
〇卮知織祗脂〇吃笞〇施失(陰平)
〇職執(zhí)直值侄蹠〇持池弛馳墀篪〇食石識實十什拾射時(陽平)
〇尺齒恥〇豕(上聲)
〇制治質(zhì)櫛彘智滯稚置〇斥赤飭敕〇世勢室恃逝釋嗜誓噬(去聲)
押韻的唱段如:
例1.范紫東《琴箭飛聲》第三回[11]3930:
司馬相如:(唱)唐蒙雖然習(xí)武藝。
他怎能和我論高低。
你為國家定邊地。
鑿山開道通南夷。
揚鞭策馬吐豪氣。
過橋蹤跡認馬蹄。
卻將我淪落風(fēng)塵底。
西蜀道上隔云泥。
英雄怎肯自暴棄。
要對橋柱把字題。
例2.高培支《千金亭》第二回[4]671:
張玉簫:(唱)女兒主內(nèi)是正理。
出門來種種不相宜。
遇見了男兒要回避。
有話艱以向他提。
若是端正真君子。
還能遠遠避嫌疑。
若是輕薄浪蕩子。
難免節(jié)外橫生枝。
悔不該今日愛多事。
來請姐姐備壽儀。
偏遇蒼天降災(zāi)厲。
無情風(fēng)雨阻歸期。
肋下不能插雙翅。
雙足纏小步難移。
大雨傾盆無晴意。
不知爹娘怎著急。
例3.馮杰三《草莽英雄》第四回[36]353—354:
米泊然:(唱)婚姻大事非容易,
向平了愿在何時。
到吳江擬訪文世侄,
見面先將婚事提。
文素臣風(fēng)塵豪杰器,
堪作老夫得意婿。
多年不曾通信息,
不知他娶妻未娶妻。
為此事叫人心著急,
為此事叫人長嘆噓!
這才是定媳容易婿難覓,
時時刻刻鎖愁眉。
無聊柳蔭聽燕語,
惱恨春風(fēng)拂人衣。
(三)姑蘇轍
秦腔姑蘇轍主要韻母為u。我們考察的秦腔劇目姑蘇轍韻字如下:
u
〇逋〇出初〇粗〇都督〇夫膚〇姑孤辜〇乎呼忽惚〇枯哭窟〇鋪〇書叔姝疎疏舒輸〇蘇〇禿突〇烏污屋〇朱誅株珠銖(陰平)
〇除廚躇躕〇毒讀獨〇伏扶服浮符福佛〇弧狐胡壺湖糊〇盧廬蘆壚爐顱〇?!沃\謨〇奴努〇仆圃〇如儒〇贖熟〇俗〇圖徒涂途屠〇無吳吾〇竹燭逐〇足卒族(陽平)
〇卜補哺捕〇儲楚處蕃〇堵賭蠹〇撫府斧脯輔腑腐否〇古谷股骨鼓賈罟〇虎〇苦〇虜擄〇母畝∥眸〇譜〇乳辱〇暑署鼠蜀曙數(shù)屬〇土吐〇五午伍迕武侮捂鵡舞〇主矚〇阻祖(上聲)
〇布步怖部〇處畜〇促醋蹙〇妒肚度渡〇惡〇父訃付婦負咐復(fù)赴傅富賦縛腹〇戶護扈〇固故顧錮〇褲酷庫〇路祿碌戮錄鹿鷺〇木目沐牧墓睦慕暮〇怒〇鋪〇入褥〇術(shù)束述樹豎恕數(shù)〇訴肅素速宿粟〇兔〇塢務(wù)物誤悟霧〇住杼注柱祝鑄助〇做(去聲)
押韻的唱段如:
例1.李約祉《仇大娘》第九回[7]2103:
仇大娘:母親呀。
(唱)母親休要太執(zhí)固。
姻緣天定非人謀。
妄冀非分天不與。
天與不取也非福。
只要兄弟把氣吐。
功名富貴在須臾。
什么貧來什么富。
什么巍第什茅廬。
這般姻緣你做主。
例2.呂南仲《雙錦衣》第八場:[22]8550
王 善:呵、這個、呵。
(唱)如此大王請容訴。
小生家居舊東都。
洛陽城外十里鋪。
門有三槐是吾廬。
姓與王祜同家譜。
命名為善字本初。
王 勇:你父親名叫甚么。
王 善:(唱)父親名叫王天博覽古今稱宿儒。
王 勇:你生平做何事業(yè)。
王 善:(唱)我生平學(xué)文兼習(xí)武。
正在窗下用功夫。
只因中途迷去路。
冤被拿獲作奸徒。
例3.《平城解圍》第四場[24]287:
胡太后:元順你太得跋扈欺君了。
(唱)問元順你在朝有何功苦?
元 順:(唱)愧無功才進這忠言嘉謨。
胡太后:(唱)在齊州貪杯酒怠荒政務(wù),
元 順:(唱)現(xiàn)有那頌政碑在人耳目。
胡太后:(唱)是這等性桀驁目無君父,
元 順:(唱)逆耳言原為的驚醒糊涂。
胡太后:(唱)我為念任城王三世勛故,
元 順:(唱)臣犯的何等罪請君行誅。
胡太后:(唱)叫內(nèi)侍回鸞駕莫將他顧,
張普惠:(唱)這一旁還有臣諫議大夫。
望太后肅綱紀速整法度,
遠小人親賢臣轉(zhuǎn)禍為福。
胡太后:大膽!
(唱)豈容你兩狂夫咆哮當路,
傳侍衛(wèi)速將他二人擁出。
秦腔劇作用韻時,以下各字既入姑蘇轍,又入由求轍:
陰平:〇粗〇都督〇叔梳疏
陽平:〇殂促〇毒讀櫝〇廬蘆爐轤顱〇奴〇贖熟〇圖徒涂途〇燭逐足卒族
上聲:〇楚〇堵賭〇虜擄魯〇蜀數(shù)〇土吐〇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