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忽必烈朝拜昭陵發(fā)宏愿 海云師踏訪書院說子聰
欽察汗國境內(nèi)的忽里臺大會結(jié)束之后,忽必烈和蒙哥、阿里不哥也急匆匆地往和林回返。兄弟三人相比起海迷失來,顯得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畢竟,汗位終于在他們的努力下回到了拖雷一系。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為蒙哥感到高興。阿里不哥最年輕最容易喜怒形于色。
阿里不哥:“大哥,這次海迷失他們一定氣得鼻子都歪了。哈哈哈。”
蒙哥也隱隱露出得意的神色。
倒是忽必烈顯得沉穩(wěn)許多,他勸說阿里不哥道:“七弟,切記不可得意忘形。我們雖然幫助大哥登上了汗位,但是周遭覬覦之人只多不少?!?/p>
阿里不哥沒來由地又被忽必烈說了一句,有些不高興,輕哼一聲轉(zhuǎn)過頭去。忽必烈一愣,蒙哥忙在中間打圓場地笑笑說道:“七弟也是隨口說說而已?!?/p>
忽必烈一笑并不在意。氣氛一時間有些尷尬,蒙哥手搭涼棚,張望一番,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間小小的涼亭,蒙哥沒話找話:“弟弟們,前面有個涼亭,我們走了這么久了,去亭子里歇息一下再走吧。”
蒙哥率先朝亭子奔了過去,阿里不哥緊隨其后。忽必烈也策馬跟了過去。三人坐在亭子里,隨從們紛紛拿出馬奶酒和肉干奶酪干,阿里不哥抓過來一塊肉干就吃起來。蒙哥看他的樣子,笑著搖了搖頭,自己也慢條斯理地嚼著肉干。忽必烈看見岔路口的路標上寫著京兆方向,他一下子有些興奮起來了。
忽必烈:“大哥,這條路往前就是京兆了。我們要不先去京兆看看?”
阿里不哥含糊不清地說道:“去京兆干嘛?我們要回和林!”
忽必烈:“我知道,不過既然到了這里了,我們不如拐去京兆拜祭一下昭陵?!?/p>
阿里不哥一下子就把牛皮酒囊扔在石桌上,他說:“胡說,我們怎么能去拜漢人?我們要祭拜也要先去祭拜咱們的祖父成吉思汗和父親拖雷。怎么能拜漢人?”
忽必烈:“七弟,你不要著急啊。當然,祖父和父親是要祭拜的,那也要等我們回到和林之后吧。現(xiàn)在我們在這里不是順路嗎?也就是晚個一兩天的事情。大哥,你看呢?”
蒙哥看忽必烈把難題拋給自己,他遲疑了一下說道:“昭陵是什么?”
忽必烈一愣,隨即解釋說道:“昭陵就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陵墓。貞觀之治就是說的這個皇帝,他很厲害的,開創(chuàng)盛唐之勢,李世民在位的時候,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人民富足安康,據(jù)說百姓豐衣足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呢。兄汗,不知道嗎?”
蒙哥有些不高興,但是他并沒有說什么,只是沉了一下臉色:“我只知道我們先祖馬上打下天下。那個什么太宗那么厲害,現(xiàn)在漢人的天下不照樣被我們打下來了嗎?你要拜祭的這個什么昭陵,不也是在我們蒙古人的馬蹄下面!”
阿里不哥附和著大笑起來。
忽必烈一愣,有些訕訕的不說話。
阿里不哥說道:“四哥,你想去就自己去吧。我跟大哥還要趕回籌備那達慕大會呢?!?/p>
蒙哥連忙接嘴:“是啊,四弟,你想去的話,我們也不攔你。我跟老七在和林等你啊,少了你,那達慕也沒有意思的。哈哈?!?/p>
忽必烈暗自嘆了口氣,說道:“那我就拐個彎,過一兩天就追上你們了?!?/p>
阿里不哥:“大哥,歇夠了嗎?我們趁著天色還早趕緊上路吧。這樣也可以早些到和林。”蒙哥起身點點頭。
蒙哥:“那四弟,我們就在和林見吧。你也為了我們的事忙了這久了,這次就好好輕松輕松,沿途游山玩水一下。只要不誤了那達慕大會就行了?!?/p>
忽必烈:“嗯,我很快就回去了。”
蒙哥和阿里不哥帶著怯薛們向和林方向馳去。忽必烈?guī)е那友兲ど狭巳ネ┱椎牡缆?。馬匹剛剛越過地界,一個人影從路邊的樹林中閃出,忽必烈的坐騎遲疑了一下,卻并沒有顯得十分慌亂,它瞪大了眼睛看著面前的人。
忽必烈定睛一看,原來是海云禪師。忽必烈大喜,翻身下馬,迎上前去拉住海云禪師的手,驚喜地問道:“禪師,你怎么會在這里?”
海云禪師呵呵一笑,說道:“我聽聞忽里臺大會結(jié)束,四王子和新汗一定會盡早返回和林。而這里是回和林的必經(jīng)之路。”
忽必烈:“那你怎么在去京兆的路上等我?”
海云禪師:“我想四王爺一定會趁這個機會去拜祭一下昭陵的吧。是以,老衲在此等候了三天?!?/p>
兩個人相視而笑。忽必烈:“知我者,海云禪師也?!?/p>
兩人攜手上馬向京兆馳去。
順著官道很快就來到了九嵕山下。忽必烈抬頭望去,一派郁郁蔥蔥之間,紅墻黃瓦點綴其間,盤山的棧道若隱若現(xiàn)。
海云禪師:“昭陵緊靠九嵕山,鑿山建陵,這也開創(chuàng)了帝王依山建陵的先河了?!?/p>
忽必烈點點頭,唔了一聲。
海云禪師:“昭陵規(guī)模雄壯,匠心獨具,是由唐代著名的工匠閻立德、閻立本兩兄弟精心設計的,昭陵既不同于秦漢以來的坐西向東,也不是南北朝時期的潛葬?!?/p>
忽必烈:“嗯,昭陵是按照當時長安城來設計的?!?/p>
海云禪師:“四王爺果然博學。的確,閻氏兄弟按照當時長安城的建制設計修建了昭陵。所以,昭陵的陵寢位于整個陵園的最北部,就相當于宮城,在底下就是玄宮了。據(jù)史書記載,唐太宗陵墓的玄宮建在山腰的南麓,穿山而成。據(jù)說當時建陵的時候,修建了棧道,棧道兩旁都是工人們的房舍,他們住在這里像對待活人一樣伺候著死去的皇帝皇后。”
忽必烈:“何必興師動眾的。他們這么修葺陵墓,勞民傷財啊?!?/p>
海云禪師:“其實唐初改制依山為陵,不藏金玉,與其說是為了儉薄,不如說是害怕盜墓賊啊。哈哈哈。他們以山為陵的目的,無非就是借助山岳雄偉形式和防盜掘而已啦。”
忽必烈:“嗯,禪師言之有理。如此看來,祖父成吉思汗在這方面倒是更加高明啊。沒有修建具體的陵墓,甚至連墳包都沒有。確實,如此一來如何能盜之?哈哈哈?!?/p>
海云禪師默默一笑,并不答話。
海云禪師岔開話題:“不過,四王爺也應該慶幸漢人們修建了陵墓,不然,今日王爺豈不是白跑一趟?”
忽必烈一愣,哈哈大笑起來。
海云禪師順勢說道:“王爺,我們這就去玄武門處的祭壇,祭拜一下吧?!?/p>
忽必烈點頭同意,一行人向山體的北面馳去。很快他們就看見了司馬門,忽必烈在門外拉住馬匹,翻身下馬,對怯薛們說道:“你們都留在這里吧,有巴吐魯和海云禪師跟我進去就夠了。你們切記,不可損壞這里的一草一木。”
眾隨從稱是。忽必烈?guī)еT贫U師和巴吐魯步行進入了陵園。一過司馬門,就看見十四座君長的塑像。這些石像栩栩如生,頗為寫實。忽必烈把玩一番,不由得贊嘆道:“漢人的雕刻工藝確實巧奪天工啊?!奔缐臇|西配殿里,分別置有三匹石刻駿馬,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駿。忽必烈走進配殿,墻壁上的馬兒呼之欲出,神情各異,刀工簡潔明了。忽必烈站在一副石雕前審視著,海云禪師發(fā)現(xiàn)他看的正是“颯露紫”。
海云禪師:“這匹馬兒叫做颯露紫,他跟隨太宗與王世充作戰(zhàn)時,被流箭射中,這幅圖表現(xiàn)的就是丘行恭為颯露紫拔箭的情景,你看他們兩個神態(tài)顯得十分親密。”
忽必烈:“嗯,馬兒也是一種充滿靈性的生物。沒想到漢人們也懂馬?!?/p>
一個聲音傳過來,呵呵一笑。巴吐魯趕忙擋在了忽必烈面前,他一臉驚異和懊喪,他竟然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人靠近。
從配殿門口走出一個人,來人恭敬地向忽必烈行禮。
守墓人:“非也非也。唐太宗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漢人。各位難道不知道,他的父親高祖李淵的母親是鮮卑人嗎?而太宗自己的母親竇氏即紇豆陵氏也是鮮卑人呢?!?/p>
忽必烈:“這么說唐太宗也有我們游牧民族的血統(tǒng)了?”
守墓人:“那是當然啊,不僅有,而且有一半還多呢,呵呵。而太宗的皇后長孫氏,也是鮮卑人。”
忽必烈:“那到了李治,就是快完全成為鮮卑人了??!”
守墓人笑而不答。忽必烈沉思了一下。
海云禪師一笑,稽首問道:“老者可是這里的守墓人?”
守墓人:“正是。各位大人可是第一次來到昭陵?”
海云禪師:“正是,這是我家公子?!?/p>
守墓人:“看樣子,這二位是蒙古人?!?/p>
海云禪師:“正是。老先生可否引導我們祭拜一下呢?”
守墓人還沒有答話,忽必烈似乎想通了什么似的說道:“那這么說起來胡人漢化了,其實漢人也在胡化?”
守墓人:“言之有理!”海云禪師微笑著點點頭,看著忽必烈。
四人向正殿移步而去。
正殿里掛著李世民的畫像,看起來頗為新鮮,似是近年來的新作。一條黑木香案橫陳在畫像前面,上面擺著各色祭品,和一個琉璃香爐。忽必烈在畫像前肅穆地站立一下。海云禪師連忙幫他點上了三炷香。忽必烈接過香,虔誠地行禮朝拜,鞠躬三下,將香插進香爐中。
守墓人:“我們?nèi)タ匆幌铝锜熼w吧。各位請隨我來?!?/p>
眾人步行至凌煙閣。
忽必烈:“是著名的二十四功臣畫像嗎?”
守墓人:“呵呵,是啊,公子看來十分了解。太宗一朝,君臣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出貞觀盛世,正如太宗所言,于茲十有余年,斯蓋股肱罄帷幄之謀,爪牙竭熊羆之力,協(xié)德同心,以致于此。要做到這一點,太宗推心待士的用人政策是不可缺少的,而太宗為了表彰這些功臣,就命閻立本繪《二十四功臣圖》于凌煙閣。公子可知道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故事嗎?”
忽必烈謙遜地說道:“還請老者賜教了?!?/p>
守墓人:“賜教不敢當。貞觀十八年,太宗曾在朝上指陳大臣的長短: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zhàn)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shù)明達,臨難不改節(jié),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guī)諫。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於獻替。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質(zhì)敦厚,文章華贍;而恃論恒據(jù)經(jīng)遠,自當不負於物。劉洎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於朋友。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譬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關(guān)于武將,他說:于今名將惟李世績、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績、道宗不能大勝,亦不能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p>
忽必烈:“咦?為什么沒有李靖呢?他可是戰(zhàn)功赫赫的啊?!?/p>
海云禪師解釋說道:“呵呵,是這樣的。這年李靖已七十四歲,在家養(yǎng)老,故評價中也就不包括他了。不過這功臣圖中是斷不能少了李靖的?!?/p>
忽必烈:“嗯,李靖文才武略,具皆精通。當年他被李淵抓住的時候,差點兒被殺了,多虧了李世民出面求情,留下軍中,跟隨李世民征戰(zhàn),是他俘獲了頡利可汗對吧?!?/p>
海云禪師:“你可聽過關(guān)于李靖的傳說,他的傳說可比他的正史流傳的廣得多啊,很多老百姓都知道。”
忽必烈一臉疑惑地搖了搖頭。
海云禪師:“呵呵,你遠在大漠,想來,這等民間傳說不曾聽聞也是有的。最有名的就是紅拂女慧眼識李靖的故事了?!?/p>
忽必烈:“快講,一聽便是一個十分瀟灑的故事?!?/p>
好在此處凌煙閣有供游人休憩的地方,眾人坐下來,聽海云禪師講李靖的故事。海云禪師說道:“紅拂女姓張,在南北朝的戰(zhàn)亂中,流落長安,被賣入司空楊素府中為歌伎。因手執(zhí)紅色拂塵,故稱作紅拂女。而在當時的三原,有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名叫李靖,他精通兵法謀略,心懷大志。隋朝建國后,他決定前往長安,以求報國之路。到了長安,李靖就先投到靖國公楊素門下,楊素開始時對李靖非常怠慢,但是后來一次機會與李靖談論一番,覺得此人很有前途。但當時楊素畢竟已經(jīng)年老體弱,不再有遠大的理想,只想安于現(xiàn)狀,度此余生。李靖感到非常失望。二人談論之時,紅拂就站在旁邊,她見李靖氣宇非常,乃英雄俠義之士,心中暗暗傾慕,于是派門人跟蹤李靖,得知他的住處,自己深夜前往。
夜晚,李靖獨坐燈前,想著白天的事,覺得前途渺茫,正在發(fā)悶,忽聽敲門之聲,開門一看,竟然是白天在司空府見到的侍女。紅拂開門見山地表明自己的心意:愿意投奔李靖,伴隨其闖蕩天下。李靖喜出望外,卻又擔心楊素那邊沒法交代。紅拂安慰他說:楊素年紀大了,近來多有侍女逃走,司空府不會追究。李靖見有佳人理解自己并且愿意奉獻一生,非常欣慰,當即應允。司空府找不到紅拂,派人查詢了幾日,最終還是不了了之。于是紅拂與李靖二人扮成商人離開長安?!?/p>
忽必烈聽罷露出十分向往的神情,贊嘆道:“大丈夫得此紅顏知己足以?!?/p>
眾人哈哈一笑。海云禪師接著說道:“說到李靖和紅拂女就不得不說另一個人了。”
忽必烈:“哦?紅拂女還慧眼識了另一個英雄?”
海云禪師:“確實!李靖和紅拂女不是離開了長安嗎?二人一路跋涉,在靈食的一處客棧歇腳時遇見了一個滿臉虬髯的人,此人自稱虬髯客。紅拂見他貌似粗鄙,卻有一種不凡的氣質(zhì),于是與他結(jié)拜為兄妹。虬髯客和李靖意氣相投,三人一行來到汾陽見到了李淵與李世民,交談一番后李靖與李世民頓覺相見恨晚,而虬髯客卻說:既有真主在此,我當另謀他途。幾天后長安就傳來了楊素老死的消息,李世民請他三人一同到府中商議,李靖與紅拂前往李府,虬髯客獨不往,說要在長安等他二人。后來李靖與紅拂到長安找到虬髯客時,發(fā)現(xiàn)他竟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更不可思議的是,虬髯客非要把全部家產(chǎn)送給他們,自己僅帶一個行囊遠走他鄉(xiāng)。二人目送虬髯客遠去,回去以后,清點他家中之物,竟發(fā)現(xiàn)還有兵書數(shù)冊,李靖日夜研究,兵法韜略大大增長。李淵父子起兵后,李靖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幫李淵父子平定江南,建立了大唐?!?/p>
忽必烈:“這一番神奇經(jīng)歷啊,豈又是人人能有?那虬髯客后來去哪里了?”
海云禪師:“虬髯客據(jù)說組織了一支兵馬,殺入海中扶桑國,滅其政權(quán)而自立為帝。”
忽必烈聽罷擊掌而贊嘆:“此乃大丈夫所為啊?!?/p>
守墓人哈哈一笑,說道:“嗯,李靖確實有一番傳奇經(jīng)歷,如沒有他幫助李世民打下天下,想必也不會有后面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了。其實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難,李世民坐了天下,能將此泱泱大國治理得井井有條,跟他的用人是分不開的?!?/p>
海云禪師:“言之有理。公子不妨聽這位老者講講貞觀朝的那些文臣的故事。他們的故事不比武將們遜色啊?!?/p>
忽必烈大為感興趣,連聲催促守墓人講述。
守墓人看了看海云禪師,謙遜地說道:“那老朽就班門弄斧了。貞觀朝有名的兩名宰相就是房玄齡和杜如晦了。他們倆還在李世民是秦王的時候就輔佐他了,深得李世民和李淵的信任。說到這兩個人,不得不說著名的‘玄武門事變’。‘玄武門事變’到底是如何發(fā)生的,史書上當然有記載,那是眾所周知的原因,不過書上的記述不足采信;這扭轉(zhuǎn)了整個唐朝的事件,也許永遠沒有辦法知道真相,我們現(xiàn)在所知的只有結(jié)果:經(jīng)玄武門事變,李世民親手射殺太子李建成,尉遲敬德射殺齊王李元吉,這對難兄難弟的十個兒子同日被殺,緊接著李淵授李世民軍政大權(quán)并很快立其為新太子,兩個月后李世民登基為帝,改國號為貞觀。而這次事變,正是房杜二人的謀劃,不管它是如何發(fā)生的,也不管它是如何的殘忍無情,不得不說它是成功的,它助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房杜二人可謂居功至偉?!?/p>
忽必烈聽到這里,沉默了,他的目光投向凌煙閣外,是那么的深邃,叫人看不明白。
守墓人接著說道:“李世民初登基,立刻任命房玄齡為左仆射、中書令,掌管中書省業(yè)務;任命杜如晦為右仆射、兵部尚書,掌管門下省業(yè)務。二人一個善謀一個善斷,配合默契,治理國家可謂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雖然貞觀之初經(jīng)歷了很嚴重的自然災害和內(nèi)憂外患,卻也很快呈現(xiàn)出一派治世的景象。貞觀四年,國家經(jīng)濟開始繁盛,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與此同時,唐朝派出的軍隊一舉殲滅東突厥,在軍事和外交上亦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是貞觀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但也是在這一年,杜如晦因病去世,甚至沒有等到大獲全勝的部隊凱旋。貞觀二十二年,房玄齡因病去世,第二年李世民也去世了。這一段‘貞觀之治’的歷史至此終結(jié)。時至今日,貞觀的歷史仍然為人津津樂道,因為太難得……而身為左丞右相的房杜自然功不可沒,他們亦成了后世宰相的楷模,人稱‘房謀杜斷’。”
忽必烈聽罷長長地嘆了口氣說道:“人都說‘貞觀之治’,實則是大唐朝的皇帝和官員們上下一心才有的這種盛世局面啊?!?/p>
海云禪師十分欣慰地說道:“阿彌陀佛,您能體會到這一點,也不枉我們來這里一遭了。”
守墓人:“那個時候確實是皇帝官員上下一心,皇帝官員們皆勤于政務。太宗對正確的建議向來都是持鼓勵態(tài)度的,這里面有一個叫魏征的就是以能夠犯言直諫著稱的。他們君臣二人之間的一些事情也傳為了佳話。就是這種政治局面下,歷朝歷代都不能避免的腐敗,在那個時候基本是沒有的,當然這個跟大唐王朝的富足也脫不開關(guān)系?!?/p>
忽必烈心聲:“男兒欲大有為于天下,當如是焉!”久久回響。
眾人在守墓人的帶領(lǐng)下,匆匆參觀完了昭陵,告辭守墓人之后,他們走出陵園和等候在外面的隨從們會合。巴吐魯把忽必烈的馬牽過來,忽必烈并不上馬,他看著昭陵在夕陽下的建筑群落,默默地不說話,沒有人敢開口問他,一時間只剩下飛鳥啾啾的啼鳴。
巴吐魯最先打破了沉默:“王爺,我們是不是馬上回和林?”
忽必烈回過神來,想了想,他看見海云禪師站在一邊,突然想起來什么似的,說道:“此次來到昭陵,沒有白來啊,看來人才是任何一個朝代都不能缺少的磚石。我上次跟你說的,那件事情辦得怎么樣了?”
海云禪師笑瞇瞇地回答:“托王爺信任,讓老衲去往中原招募可造之才,老衲幸不辱命,有了很大進展。這兩日,老衲夜觀星象,見到一大串流星雨落在邢州。那里必出人才。王爺不妨從京兆拐到邢州看一看。我這就出發(fā)先去打個前站?!?/p>
忽必烈:“很好。真希望我們也能招募到‘房謀杜斷’這樣的良相!”
海云禪師:“王爺,老衲在邢州恭候了?!?/p>
還是那層巒疊嶂的太行山,像屏風一樣一字排開來。山間的平壩上,紫金山書院依舊那么沉穩(wěn)的矗立著。夕陽西下的暮光照得紫金山書院金碧輝煌。從書院中傳出朗朗的讀書聲,看起來晚課還沒有下呢。而位于書院后面的廚房處已經(jīng)升起了裊裊的青煙,整個書院籠罩在一片祥和之中。
海云禪師站在書院前,他欣慰而又期待地注視著書院的大門。不多時,書院大門吱呀呀地打開了。
虛照禪師帶著子聰、張文謙和張易出來,迎接海云禪師的到來。
虛照禪師和海云禪師互相打個稽首,行了見面禮,虛照禪師說道:“今日一早,一棵老杏的枝頭突然開了幾朵花,老衲就知道必有貴客駕臨。特此等候多時了?!?/p>
海云禪師:“叨擾了。虛照禪師一向可好?自從上次一別,我們有好幾年沒有見過了吧。”
虛照禪師領(lǐng)著海云禪師走進書院,兩人邊走邊聊著。虛照禪師說道:“有四五年了呢。禪師上次的教誨,至今仍銘記在心啊?!?/p>
海云禪師:“阿彌陀佛,共勉共勉。佛法博大精深,我也是只講一下自己的體會心得,還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參研。”
海云禪師注意到子聰跟在后面,一看就覺得十分親近,停下腳步等待子聰走上前來。海云禪師問道:“這位是?”
虛照禪師道:“這位即是我向你多次說到的子聰,”他回頭向子聰:“子聰,這就是我每每給你說起的海云禪師?!?/p>
子聰連忙上前兩步,向海云禪師行叩拜禮:“小僧子聰拜見海云大師?!?/p>
海云還禮:“老衲海云久聞山長大名,今日一見山長之面,始信人不欺我。山長風采猶勝人言多矣?!?/p>
虛照禪師說道:“是啊,俗家有語: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去了一半。但我們的子聰卻是見面勝過人言。自打書院成立以來,多虧了他悉心努力,將書院打理得井井有條,書院師生皆交口稱贊?!?/p>
子聰接著說道:“弟子真是汗顏。職責所在,更肩負傳道授業(yè)重任,敢不盡心努力。”
海云禪師挽住子聰?shù)氖?,細細打量一番說:“老衲粗通面相,今觀子聰山長面相,實乃人中翹楚。今日有緣,定當恭謙討教?!?/p>
子聰謙道:“大師謬獎,弟子實不敢當?!?/p>
海云禪師笑道:“盛名之下,豈有虛士?當此風起云涌龍虎騰躍時事變幻之際,時勢英雄過不可遇,山長,哦,還是稱你為法師為好,為人無謙不可,但也不可過謙?!?/p>
子聰?shù)溃骸靶∩揭皽\陋,實不敢當大師盛譽。請大師見過小僧的兩位俗家兄弟?!?/p>
張易和張文謙二人向海云禪師行禮。
海云禪師向二張還禮,兩眼細細掠過二張的面孔?;仡^向虛照禪師言道:“我曾夜觀天象,見流星如雨飛落邢州。一路尋來,又時見紫金山夜空光華閃爍,令人心向往之。今日見到子聰法師與其兄弟,足證古人之言信也:星落之地必有才人?!?/p>
虛照禪師拈須笑道:“大師法眼也乃慧眼,我紫金山書院人才濟濟,子聰法師和仲謙、仲一即為其中佼佼者也?!?/p>
子聰?shù)溃骸罢埗淮髱煹酱髲d獻茶?!?/p>
紫金山書院大廳。
海云禪師和虛照禪師上坐。
子聰、張易、張文謙、竇默、王文統(tǒng)、郭榮等一干教授陪坐兩邊。
郭守敬、王恂一眾學子在下位靜默端坐。
海云禪師:“老衲剛剛看過紫金山書院,深感子聰法師辦學有方,對紫金山書院的院規(guī)也大為佩服。依老衲之愚見,一所書院不在其規(guī)制有多大,樓院有多精美,重在書院山長及院規(guī)。山長也就是書院的掌舵人,沒有品德高厚才學專精有見地有擔當?shù)纳介L,這個書院就是辦起來,也不過出些修修補補的匠人而已,是出不了經(jīng)時濟世匡扶社稷救國救民的巨搫的。子聰法師擔任你們書院的山長,實在是紫金山書院之福。聽虛照大師說過,紫金山書院治院主旨與太極書院理相同而藝業(yè)有分,子聰法師是否可為老衲簡說之?”
子聰?shù)溃骸疤珮O書院實乃國之泰斗,紫金山書院焉敢與之比肩。不過,即為書院,也就當為書院之職事。太極書院為國培養(yǎng)棟梁重器。我紫金山書院雖遠離京畿位處荒鄙,也不敢妄自菲薄,當盡所有綿薄為國為民以育人才。但是,從治院選人來說,我們書院和太極書院的最大不同,就是我們不僅為國而且為民為時為事,不拘一格選取人才,針對他們的各自天賦及所長來進行分別教誨,以使其不僅用于現(xiàn)世,還能用于將來。當今之世,戰(zhàn)亂不止,動蕩不定。所學者為國平叛戡亂而用,是為上策。如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實乃為謀一時也。就算所有學子握經(jīng)天緯地之術(shù),有定國安邦之策,擁倒海翻江之能,亦恐難見用于太平之時。天下事,紛亂為一時怨,安寧為久長遠。僅謀一時一事者,難謀一世累世也。不知我所妄言,大師以為可否?”
海云禪師深深地看了子聰一眼:“僅謀一時一事者,難謀一世累世也。是斯人乃有斯語!如天下士人俱為不世之英才,恐將會是亂局無終時,何來有太平也?子聰法師所言甚是。如此說來,紫金山書院又如何治學呢?”
子聰說:“紫金山書院立孔孟心法程朱理學為首腦,取博雜諸業(yè)用時用事為主旨。德重仁義寬忍容,學講儒道釋法兵,藝求博廣厚專勤。座下之士,雖不敢說天下英才俱入我門,但也是各具才學身懷大志,他日為民治事也定當名重海內(nèi)。”
海云禪師問:“不知書院于人治上如何?”
子聰默然。
虛照禪師:“子聰可放言無妨?!?/p>
子聰?shù)溃骸白悦晒盆F騎六合橫掃,唯蒙古及色目人為貴。當今之世,何來人也?實乃無人可言。既已無人可言,又何來治人之術(shù)?”
海云禪師定睛觀看子聰:“山長既有此忿語,那為什么還要守拙山林?何不出世奮作一番?也正合紫金山書院圭旨?!?/p>
子聰?shù)溃骸八渍Z講: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民??v然我有此心,又奈何得了蒙古的鐵騎彎刀?”
海云禪師道:“山長不出山,就更無法奈何蒙古鐵騎了。這些話我們放在后面說。你姑且把你的治人之說,說給我聽聽。”
子聰看了一眼身側(cè)的幾位同事,向海云禪師說道:“治人之學,古已有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但是,自宋二帝北狩,汴京南遷,金遼西夏相繼沒落后,這些個勞什子的東西已經(jīng)逐漸用不上了。大師從和林來,當知前金的所有進士現(xiàn)如今一個個身陷囹圄,就算是大金狀元的王鍔,現(xiàn)在不也是命懸一線?亂世之間力氣大拳頭大,就已經(jīng)完全可以治人了。面對如此亂世,我紫金山書院培養(yǎng)出來的學子,也就不會只是一個迂腐的只會說教的道學先生了?!?/p>
海云禪師:“哦?是了。子聰法師入我佛門前,就是全真教士,有一身道家功夫。仲一先生又為兵學名家武林高手,紫金山學子當然不會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人了。這就對了,紫金山書院的治人之道,也頗具特色?!?/p>
子聰深望一眼海云禪師道:“《說文》有云‘止戈為武’。何為‘止戈為武’?那是古人對武的最高評價。能使戰(zhàn)爭平息暴力停止的力量是什么,是武。只有這個最高的武,才做得到消滅戰(zhàn)爭停止暴力。而這個掌握最高武的人,又必須向世人昭告自己的和平安寧主張,所以這個字就寫成了止戈——停止使用兵器。這個武字表明了人們對戰(zhàn)爭暴力的厭惡和對和平安寧的渴盼。我紫金山學子習武,乃取武之極高境界為要,決不是要去和人斗勇拼狠的以暴易暴,而是要學會以武止戈的核心要義。南宋禪師慧杲,力主息爭。杲師南渡以后,奉詔主持徑山法席,前來門下問道的人中,達官名士、博學鴻儒簡直是太多了。但是奸相秦檜忌妒惱恨他和岳飛、張九成這些人交往太深,矯詔把他貶到衡陽十年,又再貶梅陽五年。他從不去與之爭論,那些追隨他的僧俗人們,不懼關(guān)山千里相隨相從,常常是以數(shù)千人來計算。他說:人博覽群書,只要知道了圣人所用心的地方就行了。因為知道了圣人的用心所在,自家的心術(shù)就會正。人的心術(shù)一正,那么種種雜毒,種種邪說,就不會染污我們的心了。做學問修品格是一個道理,做學問還沒有到圣人那個境界,但是我們希望自己一定會達到那個境界。修養(yǎng)自己的品格,那就要把自己的心和物質(zhì)放在同等的位置,做到物我如一無高無低,這樣一來道德和學問就雙雙都具備了。一句話,就是不要去爭論,而是潛心修養(yǎng)自己。書院習武即為自保,然卻不是僅要茍活性命于亂世。紫金山弟子不僅為今日之亂世而獨存活,還要為將來太平之世養(yǎng)后續(xù)之力。”
海云禪師鼓掌道:“阿彌陀佛!這就是最高的治人之學。息爭就是最好的治人,要是天下人都能心懷不爭,又何來亂世哉?由此可見山長深諳道家之學,又兼通釋門深理,實難得也。本欲再求教山長的治心之道,現(xiàn)在看來已經(jīng)沒有這個必要的,這番治心之學老衲已可一斑窺豹了?!?/p>
子聰稽首:“大師過獎了。已過戌時,請大師先用素齋?!?/p>
虛照禪師:“正是,大師還有時間,先請用齋飯吧?!?/p>
紫金山書院的齋堂之外。
虛照禪師和子聰陪著海云禪師從齋堂出來,在半輪山月照著的書院小徑上信步。
子聰:“山野荒鄙僅有粗茶淡飯聊以充饑,還請大師海涵?!?/p>
海云大師:“山長言重了,值此荒年饑歲,在這遠離州縣之地,能有可供果腹之菜肴,已足令人欣慰了。這些糧米果菜是從山下購來的?”
虛照禪師:“就算是有銀錢,也無處去購買。此乃紫金山書院的學子們,在子聰和眾教授的帶領(lǐng)下,自己種植出來的?!?/p>
海云禪師:“好哇好哇,看來紫金山書院的博雜諸業(yè),首先就在自己的生存上有了功效。這就是一個實際的用時用事,將來于民于國會有大用。”
子聰?shù)溃骸懊褚允碁樘?,國以民為重。凡與民有用之業(yè),就都會于國有大用,做人之重不僅僅是讀書習武,學那些個經(jīng)邦治國之事。”
海云禪師:“高見!”
子聰接著說:“自古以來總是說‘萬般皆下品’,實乃不知亂世之象。流離失所餓殍阻途,能有生民之術(shù)者,能拯民于水火者,即為百姓之救星也。從亂世之離亂象,就應當知道讀書之本治世之要,就是固民安民富民樂民?!?/p>
海運禪師與虛照禪師皆鼓掌。
海云禪師點頭道:“老衲一路過來,千村薜荔萬戶蕭瑟,草掩白骨山滿墳冢,狐兔居村田園荒蕪,令人心痛不已。今聞子聰之言,心中大安?!?/p>
子聰:“身為佛門弟子,自當以慈悲為懷。生處亂世間,不以亂世悲?!?/p>
海云禪師:“老衲一進紫金山,卻是另一番氣象:竹林掩映村落,田中稻菽翻浪,陌上桑麻搖風,真是世外桃源!子聰?shù)酱耍瑢嵞俗辖鹕揭环街R??!?/p>
子聰謙道:“此地民風淳厚,頗有古秦人之遺澤?!?/p>
海云禪師:“子聰不必過謙。民風淳厚固其實也,然亦當有仁澤君子以導之,方能夠復厚之。聽虛照大師說子聰?shù)脑娫~文章頗有龍鳳之彩,能否一觀乎?”
子聰謙道:“粗淺涂鴉之作,難入大方家之法眼,就不必獻丑了吧?!?/p>
虛照禪師:“子聰何必謙謙,粗淺與否,大師法眼一過,雅俗即分。”
子聰書房。
一支紅燭映照著書案后的墻壁,其上正中處是北宋大儒張橫渠的《四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案上一沓詩稿壓在《易》和《皇極經(jīng)世書》書上。
海云禪師拿起上面一篇,輕聲吟道:“書帙省淹留,人間事,一笑不須愁。紅日半窗,夢隨蝴蝶,碧云千里,歸驟驊騮。酒杯里、功名渾瑣瑣,今古兩悠悠。漢代典刑,蕭曹畫一,晉朝人物,王謝風流。冠蓋照神州。春風弄絲竹,勝處追游。詩興筆搖牙管,字字銀鉤。調(diào)寄《風流子》。好一個‘漢代典刑,蕭曹畫一,晉朝人物,王謝風流。冠蓋照神州?!迷~確是好詞,不過這豈是佛門釋子言?”
子聰笑道:“閑坐無趣,聊以自娛?!?/p>
海云禪師拿起《易》翻看了兩頁,只見上面批注得密密麻麻。又拿過《皇極經(jīng)世書》翻開,書上批注更是繁密。
海云禪師搖頭道:“詩乃心志,言為心聲,子聰實乃國之干城,老衲是釋門中人,不打誑語。汝此時與老衲同為釋門中弟子,就不必在老衲面前藏拙了。”
子聰?shù)褪祝骸白勇斒芙塘?。?/p>
海云禪師放下手中書:“這兩部經(jīng)卷奪天地之造化,成人間之萬物。如能窺其門徑,探其堂奧,即可成萬古之事。不知子聰于此有何用心?”
子聰?shù)溃骸罢埶∽勇敓o狀,讀古之圣賢書所為何事?正如張子厚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p>
海云擊掌道:“好!老衲不虛此行!”
虛照禪師也笑道:“大師就直言了吧?!?/p>
海云禪師看著子聰笑道:“好!好!應當直說了,應當直說了。”
子聰看看海云禪師,又看看虛照禪師,狐疑道:“二位大師……?”
海云禪師:“請恕老衲矯情。實不相瞞,老衲是隨蒙古忽必烈親王前往京兆九嵕山拜謁太宗文皇帝昭陵后,遵親王之命直來邢州尋訪有志之士,以求共同拯天下黎民于水火之中?!?/p>
子聰?shù)溃骸昂T拼髱熢瓉矸畹氖敲晒庞H王之命?哦,我紫金山不栽梧桐,又山丘小小,恐難有威鳳祥麟。大師可南行數(shù)十里,在武安山或許有大師需要的藏龍臥虎之士吧?”
海云禪師一笑:“子聰之言有謬。老衲正是從那里經(jīng)過,已知高士聚集邢州紫金山?!?/p>
子聰兩肩一聳:“原來如此,不知大師是否已為親王覓得不世良才?”
海云禪師笑道:“子聰不必故作懵懂,你知道我要找的是你。”
子聰一笑:“子聰確實懵懂。我一出家人,求佛問經(jīng)青燈一生,已無他念。更何況自隨虛照大師以來,早已身心疏懶,倦于俗物,如何敢當親王王霸大業(yè)?還請海云大師見諒為好?!?/p>
虛照禪師看看子聰,感到大惑不解。
海云禪師道:“子聰先不要堵口。我知你對蒙古成吉思汗以來所行之事,頗有不滿。但可知長春真人丘處機為何在蒙古軍中有國師之禮遇?”
子聰言道:“子聰愚鈍,不知長春真人心中之念?!?/p>
海云禪師問道:“君子坦蕩蕩,無事不可與人言。子聰乃君子者也,心中有何疑念,也不妨明言,讓老衲與虛照禪師稍解疑惑。”
子聰正色道:“好吧,請恕子聰之言,沖撞莫怪。非我不愿出山,實乃有三大不便?!?/p>
海云禪師:“請直言無妨?!?/p>
子聰?shù)溃骸叭缥覂H在山中設院授學傳道解惑,也沒什么打緊。但是我一旦出山,隨你那什么忽必烈親王去做事,我將會面對天下之人。請大師為子聰想:子聰雖已身入釋門,原不該有世俗親情之相,但子聰畢竟世代身為邢州人,結(jié)義兄弟俱為蒙古人眼中之漢人。而親王則身為蒙古貴胄,從蒙古大軍數(shù)十年來所行之事,金遼西夏與宋,遲早都要為其所滅。子聰如允出山,就要忠君謀事。我為他謀事而殺子聰族人,這難道不是為虎作倀嗎?子聰再不肖,也不當為此欺師滅祖殺親的不孝不義之行!此乃其一也?!?/p>
海云不動聲色:“哦,漢人不事夷族?其二呢?”
子聰?shù)溃骸凹热敕痖T,就已于紅塵斷緣。自當終老佛門,不問紅塵?!?/p>
海云禪師對虛照禪師一笑:“你我已入地獄,又回紅塵了?!?/p>
子聰尷尬一笑:“子聰惶恐?!?/p>
虛照禪師:“說說你的第三不便吧?!?/p>
子聰?shù)溃骸叭忝嬔入勇攲嵅恍寂c之為伍也!”
海云禪師大笑道:“文明人不事野蠻人!罵得好。我這個老和尚,實在是該罵之極?!?/p>
子聰大為尷尬道:“失言失言,大師請恕子聰實乃無心之失。大師不必聽子聰胡柴之言,子聰真的無意冒犯大師佛尊?!?/p>
海云大師道:“子聰直率之言,正好讓我看到汝心中浩浩蕩蕩的凜然正氣,我高興得緊呢,哪里會有什么冒犯。何況我這老和尚,這么多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罵我是老禿驢老不死呢?!?/p>
子聰更加尷尬。
海云大師笑道:“子聰不必在意。老衲不會強人所難。老衲想,人生苦短,機緣萬不可錯。我給你留下一偈,供你參詳,何時參透可隨時找我。”說罷遞給子聰一信封,與虛照、子聰拱別,飄然而去。
子聰望著遠遠而去的海云禪師的背影,打開信封,抽出信箋,只見上面寫著“佛曰度,道曰和,儒曰化,業(yè)若成,功莫大”十五個字。
子聰久久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