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北風行
〔唐〕李白
燭龍[1]棲寒門,光耀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2]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3]。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zhàn)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注釋
[1]燭龍:古代傳說中的神,人面蛇身而無足。
[2]雙蛾:女子的雙眉。古代將女子的眉毛比作蠶蛾的兩個觸角,因此多用蛾來指代眉毛。
[3]鞞靫:裝箭的袋子。
賞析
相傳在極北之地的寒門,有燭龍銜著燭火來替代陽光,它睜開眼就如同白晝,閉上眼就是黑夜。在這日月都照不到的苦寒之地啊,唯有北風怒號著從天邊而來,那燕山上的雪花大如席,一片片飄落在軒轅臺。在十二月的寒冬,幽州城里有一個婦人不歌不笑眉頭緊鎖,她倚門凝望著來往的行人,想起丈夫曾經遠在長城戍邊,那里比幽州還要寒冷艱苦,不禁悲從中來。當年丈夫提起劍就要去守衛(wèi)邊關,只留下一個虎紋金箭袋。袋中有一支白羽箭,如今已經蛛網密布、滿身塵埃,而那戍邊的人已經戰(zhàn)死沙場不再回來!婦人不忍心再看到這些舊物,只能將它焚成灰燼。奔涌的黃河尚且可以用泥土塞住,而與愛人生離死別的悲痛就像這北風雨雪一樣難以止住啊!
擴展
《北風行》是樂府的古題,南北朝詩人鮑照也有以《北風行》為題的詩篇,感嘆北風雨雪,行人難以歸鄉(xiāng)。與原來的主題相比,李白的這首《北風行》內涵更為深刻。自然界的風雪尚且讓羈旅在外的游子困擾不已,國家的風霜雨雪則更讓人擔憂。通過一對夫婦因為戰(zhàn)爭而生離死別的遭遇,詩人有力地控訴了戰(zhàn)爭的殘酷,飽含著對百姓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