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馬三立 王鳳山

搭檔 作者:[中] 高玉琮 著


馬三立 王鳳山

為扶紅花甘當綠葉 改說單口懷念知音

◎劉文赟

1977年的一天,天津市人民體育館舉行了一場演出,當時館內(nèi)座無虛席,多位天津市的領(lǐng)導和文藝界知名人士都來觀看演出。大家都在等待著兩個人上場表演相聲,正是這兩個人使這場演出顯得十分特別。

這份特別的原因有二:其一,這是相聲演員馬三立被錯劃為右派后第一次重返舞臺;其二,這是馬三立和他的新搭檔王鳳山合作以來首次登臺演出。那天他們表演了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相聲新作《精打細算》。當觀眾見到久違的馬三立和王鳳山出現(xiàn)在舞臺上的時候,全場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二人的演出非常成功。在一片叫好聲和掌聲中,馬三立激動得熱淚盈眶,退場時拉著王鳳山的手頻頻向觀眾致意。到了后臺,馬三立真誠地對王鳳山說:“剛才我向觀眾三鞠躬,感謝他們前來捧場?,F(xiàn)在我要向你三鞠躬,感謝你為我捧哏?!闭f著,他真的鞠起躬來。王鳳山急忙攔?。骸皫熓澹靹e這樣,給我指點指點倒是雪中送炭?!瘪R三立說:“鳳山,別當我是在說著玩,我看準了,只要你不跟我分開,我這輩子再也不找別人為我量活了!”從此,兩位老藝術(shù)家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合作,那一年馬三立六十三歲,王鳳山六十二歲。

1914年,馬三立出生在一個曲藝世家,他的祖父是著名評書藝人馬誠方,父親是“相聲八德”之一、著名相聲藝人馬德祿。馬三立自幼隨父學藝,后拜周德山(藝名“周蛤蟆”)為師。在家庭的耳濡目染和師父的傳授下,他打下了堅實的藝術(shù)基礎(chǔ)。他擅長表演文哏、貫口和評論類節(jié)目,表演自然諧趣,內(nèi)緊外松,細致有序,機辯而緊湊有力,談笑風生而不流于俚俗,寓意深刻而不拘泥于說理,在對作品深刻理解的基礎(chǔ)上,力求語調(diào)神態(tài)與形體動作夸而有節(jié),含蓄幽默,在流暢敘述和滑稽巧辯中揭示矛盾,展現(xiàn)形象,令人回味,啟人深思。馬三立在多年的藝術(shù)實踐中逐漸形成幽默含蓄、靈俏深湛、細致沉穩(wěn)、瀟灑自如的獨特風格,在全國相聲界都享有盛名。

王鳳山出生于1915年,滿族人,屬鑲白旗,本名王二有。王鳳山幼年時家境貧困,為了糊口,六七歲時就到北京前門大柵欄要飯,后拜天橋著名數(shù)來寶藝人海鳳為師,學習數(shù)來寶。他創(chuàng)造性地把竹板書老藝人關(guān)順貴、關(guān)順鵬的“黑紅板”運用到數(shù)來寶的演唱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創(chuàng)立了以“俏”著稱的王派快板。他的快板輕巧明快,節(jié)奏強烈;板起板落,半說半唱,快而不亂,慢而不斷,緩而不散;表演瀟灑自然,從容大方;臺風嚴謹踏實。后來王鳳山與李寶麒、侯寶林一起拜朱闊泉(藝名“大面包”)為師學說相聲。他給朱闊泉、趙玉貴、羅榮壽、關(guān)少曾、湯金澄等都捧過哏,特別是與侯寶林、李寶麒的合作,真稱得上是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受到相聲界的一致推崇。

馬三立和王鳳山能成為一對搭檔,絕對算得上歷盡滄桑終成正果,太多的相似經(jīng)歷讓他們惺惺相惜。兩個人都是為養(yǎng)家糊口從舊社會就開始撂地演出的窮苦藝人,都曾為了生活輾轉(zhuǎn)大江南北,都是經(jīng)歷了半生奔波才成為國家的文藝工作者。正當他們準備為自己鐘愛的藝術(shù)大干特干的時候,夢魘般的政治運動把兩個人砸到了人生的谷底。馬三立因為表演相聲《買猴兒》被錯劃為右派,下放農(nóng)村勞動,近二十年沒有正式登臺演出。王鳳山則因為自己的快板是用黑線拴的,當時又在批判所謂的“文藝黑線”,結(jié)果他因為“黑線快板”蹲了三年半的監(jiān)獄。兩個人藝術(shù)上的黃金時段就這樣被無情地消耗掉了……

光明終于驅(qū)散了陰霾,1973年,王鳳山重返舞臺,觀眾們又欣賞到了久違的王派快板。1977年,馬三立也從農(nóng)村回到了天津市曲藝團,組織上希望這位離開舞臺十多年的相聲藝術(shù)大師能夠盡快重登舞臺,觀眾們也盼著能夠早一點在舞臺上再次看到馬三立的表演。但是,經(jīng)過十年滄桑,過去為馬三立捧哏的老藝人張慶森已經(jīng)雙目失明,不能演出,而曲藝團又找不到合適的相聲演員來為馬三立量活,團領(lǐng)導和馬三立為此焦急萬分。正在這個當口,王鳳山找到馬三立,毛遂自薦為馬三立量活。他真誠地對馬三立說:“師叔,如果您不嫌棄我,我來給您老量活。您是相聲大師,我知道我這兩下子配不上您,但是救場如救火,為了在觀眾中早日恢復您的名譽,我豁出去砸了我王派快板的牌子,也要給您量。您就是受點委屈,也要先登臺演出才好。我會盡最大的努力來給您量好?!蓖貘P山這一席掏心窩的話,深深地打動了馬三立那顆飽受創(chuàng)傷的心,他欣然同意王鳳山給自己量活,于是二人開始搭檔演出。

一個好的相聲段子,捧逗雙方必須你來我往,功力悉敵,才能珠聯(lián)璧合,交映生輝。王鳳山善于適應(yīng)馬三立的表演特點,做到尺寸準,搭口嚴,不催不墜,不攪不支,還能適度翻抖包袱,取得更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在表演中,兩個人配合默契,心領(lǐng)神會,相輔相成,錯落有致,使捧逗雙方構(gòu)成一對既矛盾又統(tǒng)一的有機體,從而大大增強了喜劇色彩,造成臺上臺下的強烈共鳴。馬三立和王鳳山的合作可謂紅花綠葉,受到行內(nèi)外,尤其是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1979年深秋,中國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這是我國文藝界在經(jīng)受了十年動亂之后的第一次盛會,也是文藝界撥亂反正,在“四化”建設(shè)的新長征中重整旗鼓、昂首邁進的一次誓師會。馬三立和王鳳山作為天津代表團的代表,應(yīng)邀出席了這次盛會,受到了中央領(lǐng)導的親切接見。

馬三立(左) 王風山

馬三立說:“鳳山,我看準了,只要你不跟我分開,我這輩子再也不找別人為我量活了!”

一天下午,李潤杰(快板書藝術(shù)創(chuàng)始人)興奮地來到馬三立和王鳳山的房間,激動地告訴了馬三立一個喜訊:“剛才我接到天津打來的長途電話,讓我通知你,組織上正式為你平反昭雪,糾正把你打為右派的錯誤!”二十年的積冤終于昭雪了!馬三立欲哭無淚,欲訴無聲,兩眼直勾勾地望著窗外。只見這位老人猛地轉(zhuǎn)過身來,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砰砰砰連磕了三個響頭,飽經(jīng)滄桑的臉上淚如雨注。站在一旁的王鳳山此時也是心如潮涌,泣不成聲。當天晚上,馬三立和王鳳山為文代會的代表們表演了相聲《十點鐘開始》。

新的時代激起了兩位老藝術(shù)家的歡欣和熱情。雖然他們已年近古稀,十年動亂又使他們的身心遭到了嚴重摧殘,但只要團里有演出任務(wù),他們總是隨叫隨到,從沒耽誤過一場演出。王鳳山和馬三立合作后,他的兩個腳后跟長了骨刺,疼痛難忍,站立不住。醫(yī)生給他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地開假條,連著開了一年多,但每次王鳳山都悄悄地把假條一掖,一天也沒有休息過。老伴兒心疼地勸他歇兩天,不要硬撐,可他說:“要是我一個人演出,可以歇歇,但現(xiàn)在是和馬先生合作,這些演出又非常重要,我要是不去,他也演不成了。他是團里的臺柱子,是藝術(shù)大師,我們都得傍(指扶持、維護——作者注)著點?!?/p>

1984年11月17日,天津市曲藝團在濱江劇場舉行“愛我中華,修我長城”募捐義演。此時的王鳳山由于勞累過度病倒了,全身浮腫,四肢麻木,心跳過速,血壓升到二百二,病情十分嚴重。醫(yī)生堅持要他住院治療,絕對禁止演出,否則弄不好會一頭栽倒在舞臺上再也爬不起來。因此,曲藝團領(lǐng)導臨時決定,讓曲藝團的相聲演員楊少華替王鳳山給馬三立量活,參加這次義演。王鳳山得知這一消息后,再三向領(lǐng)導請求要參加這次演出。他語重心長地說:“‘愛我中華,修我長城’也應(yīng)該有我一份。我上歲數(shù)了,不能為修長城出大力了,只能用我的藝術(shù)來為修長城募捐義演,哪怕能募捐到一分錢,也算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們就讓我盡這點心意吧!”在王鳳山的苦苦央求下,領(lǐng)導只好答應(yīng)讓他參加這次演出。

當馬三立和王鳳山走上臺時,全場掌聲雷動,經(jīng)久不息。爾后人們疑惑地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怎么回事?報上不是登的楊少華嗎?”“不是說王鳳山病危了嗎?”馬三立笑著指著王鳳山,幽默地對臺下觀眾說:“你們看,他沒死,又活了。閻王爺請他去說快板,他硬是不去,今天又來給大伙兒說相聲了。謝謝大家對他的關(guān)心,還謝謝大家把花圈都送來了!”捧哏的王鳳山笑著搭了話:“這花圈我暫時還用不著,先存在你那里吧!”全場響起一片掌聲和會心的歡笑聲。

馬三立和王鳳山兩個人合作了十四年,演出大小節(jié)目三十余段,代表作有《十點鐘開始》《開粥廠》《黃鶴樓》《西江月》《吃元宵》《夸住宅》《似曾相識的人》《賣掛票》《白事會》《買猴兒》《情緒與健康》《相面》《寫對子》等。這些作品單看任意一段都是經(jīng)典,集合在一起呈現(xiàn),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兩個人猶如一對相知相敬的老朋友,兩個歷經(jīng)風霜的好弟兄。他們的合作真是渾然一體,和諧順暢,達到了天衣無縫、爐火純青的境界。

馬三立一生曾與多位演員合作過,長期合作的有三位。一位是早年的搭檔張慶森,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因失明告別舞臺;隨后馬三立的搭檔換成了趙佩如,他曾是常寶堃的搭檔;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趙佩如去世后,王鳳山與馬三立搭檔。從1992年王鳳山去世到2003年馬三立去世的這十一年里,馬三立只表演單口小段,再沒說過對口相聲,大有“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之意。這一個高瘦一個白胖的“馬王”組合,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為觀眾帶來了無窮歡樂,堪稱絕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