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小”成了他的文學起飛場

草木人生:汪曾祺傳 作者:陸建華


“五小”成了他的文學起飛場

1926年秋,在幼稚園學習一年后的汪曾祺,正式進入一年級讀書。這一年,汪曾祺6歲。

雖然幼稚園就設(shè)在“五小”之內(nèi),但平時,孩子們在幼稚園新蓋的房子里唱歌跳舞,對“五小”并不熟悉。他們年齡太小,加之工作負責、照顧周到的王文英老師對他們看管很嚴,不讓他們到學校其他地方去玩。這些孩子在“五小”生活一年了,直到成為“五小”的正式學生,才開始真正了解“五小”,因此,照樣對“五小”的一切感到新鮮。

關(guān)于“五小”,留在汪曾祺腦海中的突出印象有兩個:一是“慢坡”,二是學校門房的校工詹大胖子。

“五小”門外的地勢比校內(nèi)高,進大門,要下一個慢坡。慢坡是“站磚”鋪的,不是筆直的,而是有點彎。這或許是設(shè)計者有意為之,如果“慢坡”是筆直的,小孩子好動,一進門就跑,又是由高處向低處跑,收不住腳,很容易摔跤。父親第一次領(lǐng)汪曾祺到“五小”進幼稚園,就特地關(guān)照過:“到‘慢坡’要慢慢走,千萬不要奔跑……”

“慢坡”的東端是門房,同時也是齋夫詹大胖子的宿舍。那會兒,管校工、工友都叫齋夫,這是一個很古的稱呼,后來才慢慢廢除了。第一次到“五小”,父親教導汪曾祺叫詹大胖子為“詹伯伯”,但“五小”學生都叫他詹大胖子。他的確很胖,而且很白。尤其是夏天,他穿件白夏布的背心,露出胸脯和肚子,渾身的肉一走一哆嗦,活像廟里的彌勒佛。汪曾祺是上一年級后,才改口叫詹大胖子的,好像上一年級了,就有叫詹大胖子的資格了。

汪曾祺忘不了詹大胖子,不單因為他胖,還因為他平時除打鐘、剪冬青樹、給校園的花澆水外,還偷偷地賣給小學生花生糖、芝麻糖。不只汪曾祺,凡在“五小”讀過書的學生,有誰沒有買過詹大胖子的糖呢?他的糖比外面攤子上的貴好多,但學生只好買他的,因為學校規(guī)定“不許私出校門”。張校長曾經(jīng)把詹大胖子找到校長室訓過話,不許他在學校賣糖,說他的糖不衛(wèi)生,說他賺學生的錢不道德。詹大胖子諾諾稱是,可他一轉(zhuǎn)身依然賣糖不止。這是他生活的一個重要來源,怎么能停止呢?只不過改了方式,偷偷地賣;而小學生嘴饞,也總是趁先生不在意的時候,偷偷地向詹大胖子買。令汪曾祺弄不明白的是,在一年暑假之后,詹大胖子不再偷偷摸摸賣糖了,甚至敢當著張校長的面賣糖給學生,校長也只不過皺皺眉頭,并不干涉。這個謎多年以后才慢慢揭開。原來,校長與學校里一位大齡女教師在暑假中發(fā)生私情,這事只有詹大胖子知道??墒牵斠粋€紈绔子弟出身的教師風聞這件事,找詹大胖子核實,想抓住這件事大做文章時,詹大胖子矢口否認:“沒有!沒有的事!沒有的事不能瞎說?!逼鋵?,詹大胖子不是維護校長,他是維護那位自幼喪失父母、孤苦伶仃的女教師。這件事給汪曾祺的印象太深了,也使他改變了對詹大胖子的看法。差不多半個世紀以后,他終于以此事為素材,寫了篇雋永別致的短篇小說,題目就叫《詹大胖子》。

自幼受過良好家庭教育,同時又是在濃濃的文化熏陶中成長起來的汪曾祺,進了“五小”,接受正規(guī)的課堂教育,進步是相當明顯的。但由于出身于舊式的地主家庭,又是詩書人家,文學對他的影響太深了,進校后不久就顯露出偏科現(xiàn)象。他的興趣很快被語文課吸引,一些稍有文采的課文,總會逗引起他對文學的濃厚興趣。一年級語文課本的開頭是《大狗叫,小狗跳》,可后面卻有《詠雪》這樣的詩: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別的孩子讀《詠雪》時,只覺得順口、流暢、易記、有趣,汪曾祺卻不然。他跟著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放開嗓子念“一片一片又一片”,但念著念著,特別是到最后一句“飛入蘆花都不見”,小小年紀的汪曾祺居然慢慢感悟出一種寧靜之美,含蓄之美。他仿佛看到滿天飛揚的雪花,似白蝶亂飛,梨花狂舞;又好像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但后來都悄無聲息地飛入蘆花叢中,再也尋不見了。汪曾祺很重視自己小學一年級時對詩的領(lǐng)悟與美的發(fā)現(xiàn),多年以后他在散文《我的小學》中特地提到這件事,并強調(diào)說:

我學這一課時才虛歲7歲,可是我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飛入蘆花都不見”的美。我現(xiàn)在寫散文、小說所用的方法,也許是從“飛入蘆花都不見”悟出的。

不僅對詩,就是對課文中的謎語,汪曾祺也興趣盎然,并從中感受美和詩意。二年級課文中有兩則謎語,其中一則是:

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則謎語的謎底是畫。它能夠激發(fā)兒童想象力,給汪曾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逢新學期開始發(fā)課本,汪曾祺總是迫不及待地把課本從頭翻一遍。雖然一些課文的字還不完全認識,但這絲毫也不減弱他對語文的興趣。在對語文課的喜愛越來越深的同時,對算術(shù)課卻不知不覺放松了。從三年級起,汪曾祺的算術(shù)成績就差,一個學期下來勉強及格了事,語文(低、中年級叫“國語”,高年級叫“國文”)成績卻總是全班第一。

與語文相聯(lián)系的是,汪曾祺的毛筆字在“五小”讀書時也得到了較為正規(guī)的訓練,從而為他日后的書法水平的提高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chǔ)。他有幸在讀小學三、四年級時遇上一位敬業(yè)精神強、對學生要求嚴格、具有相當功力的周席儒先生。汪曾祺已經(jīng)記不得這位先生當年教的課文了,但一直不忘周先生在毛筆字上給他的無窮教益,并認為自己的毛筆字稍具功力,是周先生夯下的基礎(chǔ)。他清楚地記得,這位純?nèi)蝗逭摺芭小贝笞謽O認真,不只在字上用紅筆畫圈,遇到筆畫不正處,都用紅筆矯正。有間架不平衡的字,則于字旁另書此字示范。由于汪曾祺從小曾在祖父、父親指導下描過紅,因此他的字就比一般學生要好得多,對周先生判的字他總是自覺地反復揣摩,不斷加深領(lǐng)會,進步很快,這深得周先生的喜歡。

在“五小”,汪曾祺語文好,寫字好,畫畫也好,這三好加在一起,就使他在全校才名大震。教圖畫課的是一位姓王的先生,他有一個口頭語“譬如”,調(diào)皮的學生就偷偷地給他起了個外號:王譬如。汪曾祺最喜歡王老師帶他和同學們出校去野外寫生,常去的地方是運河堤,因為離學校很近。站在運河堤上看高郵湖,浩浩淼淼,大運河中船來船往,實在是令人心曠神怡的事情。他在王老師指導下畫運河,畫河堤上的柳樹,畫高郵湖中的船帆,他的作業(yè)經(jīng)常得到王老師的好評。老師的夸獎總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一段時間汪曾祺還別出心裁地畫過一陣子牛,他用大拇指蘸墨,在紙上一按,加幾筆犄角、四蹄、尾巴,就成了一條牛。大拇指有腡紋,印在紙上有牛毛效果。一時間,同學們紛紛索取他畫的牛。汪曾祺甚為得意,小小年紀已有了一種創(chuàng)作快感,但畫多了又總是大同小異,興趣慢慢消失,不畫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