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竊狗盜 叔孫通為保命假意敷衍秦二世
學(xué)成語
“鼠竊狗盜”(shǔ qiè gǒu dào)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p>
鼠竊:像鼠一樣偷竊。
狗盜:原指偽裝成狗進(jìn)行偷盜;后泛指竊賊。
鼠竊狗盜:像老鼠和狗偷盜時一樣的小偷小摸行為。
讀故事
秦末,薛縣(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zhèn))有個名叫叔孫通的人,他精通詩文,知識淵博,曾被秦二世留在宮中,作為待詔博士。
陳勝等人開始起兵反秦時,秦朝官員們立即將這個突發(fā)情況報告給了秦二世。
得知有人膽敢起兵反叛,秦二世半信半疑,他召集叔孫通等常為他出謀劃策的博士、儒生,問他們:“我聽說在楚地戍邊的士卒陳勝等人在起兵反叛,還聽說他們已攻下蘄(qí)縣并進(jìn)入了陳縣,諸位覺得我大秦朝會發(fā)生這樣的事嗎?”
那些博士和儒生中有三十多個人,一致認(rèn)為這事是真的,他們建議出兵攻打叛軍。
秦二世一聽這話就變了臉色。
叔孫通見秦二世臉色難看,他感到這些博士、儒生對秦二世說真話,簡直就是在找死。
為了自保,也為了幫這些博士、儒生解圍,叔孫通走上前去,對秦二世說:“皇上,您就放寬心吧!天下早已統(tǒng)一,各郡縣的兵器也已依法銷毀,秦朝已向天下人昭告了不再使用兵器,不再發(fā)起戰(zhàn)爭,這起兵的事自然無從說起。更何況我們秦朝不僅有您這么賢明的君主執(zhí)政,而且各項律法也都十分完善?,F(xiàn)在百姓遵紀(jì)守法,諸侯也都臣服于您,如此太平盛世,豈有造反之說?現(xiàn)在傳言的所謂叛軍陳勝等,不過就是一伙小偷小摸的人,完全不足掛齒。再說郡縣的官員們正在抓捕他們,將會對他們嚴(yán)加治罪。這事兒壓根兒不值得皇上您勞神啊!”
秦二世聽了叔孫通的話,轉(zhuǎn)憂為喜。但他還是有點(diǎn)兒不放心,又問那些博士、儒生,到底對這件事持何看法。
這些博士、儒生有的堅持說陳勝等是叛亂造反,有的說他們是土匪強(qiáng)盜。
昏庸的秦二世聽了這些博士、儒生的看法,生起氣來。叛軍的說法、土匪的說法,都讓秦二世震怒不已。他一怒之下,下令把那些說陳勝等是叛亂造反的博士、儒生都交給御史予以治罪,又把那些說陳勝等是土匪強(qiáng)盜的博士、儒生都免去了職務(wù)。
很多博士、儒生都受到責(zé)罰,唯有說陳勝等人不過是小偷小摸,完全不足掛齒的叔孫通,十分合乎秦二世的心思。秦二世當(dāng)場賞了叔孫通二十匹帛和一套華麗的衣服,還授予叔孫通博士的官職。
叔孫通出宮回家后,有人聽說叔孫通因一席話而獲得賞賜,就去問叔孫通:“先生,您到底說了些什么使皇上高興的話?聽說很多儒生被治罪,很多博士被免職,您倒被封為博士,還領(lǐng)了賞。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
叔孫通說:“你有所不知啊!我方才在宮中也差點(diǎn)兒難逃虎口。我見皇上臉色不對,為保命,我只好違心地敷衍了他幾句。可憐那些說真話的人,竟然都沒落個好下場啊!”
叔孫通深知秦二世的昏庸殘暴,他在宮中面對秦二世時,為了保命不被治罪才說了那些違心話,可他心里十分清楚,陳勝等人既不是土匪強(qiáng)盜,也不是小偷小摸,而是確鑿無疑的反秦起義軍。
叔孫通感到秦二世已經(jīng)無可救藥,秦朝大勢已去。他分析了局勢,當(dāng)即做出決定,逃離都城,去投靠了當(dāng)時的一位起義首領(lǐng)項梁。
后來,項梁戰(zhàn)死,叔孫通就追隨了項羽。
公元前205年,漢王劉邦帶領(lǐng)漢軍攻進(jìn)彭城時,叔孫通投降了漢王,此后,他追隨劉邦,被任命為博士,賜封號為“稷嗣(sì)君”。
成語小提示
“博士”是秦漢時的官名,在朝廷中掌管全國古今歷史典籍以及書籍典章?!按t”是等待詔命的意思,“待詔博士”也是古代官職。叔孫通當(dāng)年被秦二世所封待詔博士是需要隨時聽候皇帝詔令的,類似于顧問的身份。
鼠竊狗盜
近義詞 雞鳴狗盜 梁上君子
反義詞 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