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誕生北京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有影響的一位女人,慈禧的出生地自然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某些好事者即千方百計地把慈禧引為本地出生,借以增強本地的知名度。年深日久,關(guān)于慈禧的出生地,現(xiàn)在居然有六說:內(nèi)蒙說,安徽說,浙江說,甘肅說,山西說,北京說。
第一,內(nèi)蒙說。
內(nèi)蒙說,是指慈禧生于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市即清代山西的綏遠城,民國時改歸內(nèi)蒙古。
內(nèi)蒙說源于呼和浩特市的一個民間傳說。據(jù)說,慈禧的父親惠征,當年曾經(jīng)擔任山西歸綏道的道員。歸綏道的駐地在歸化城,即現(xiàn)在的呼和浩特市。傳說呼和浩特市有一條落鳳街,慈禧就出生在這條街道的道員府中。還傳說,慈禧年幼時,有個乳母叫逯三娘,是個回民,她曾領(lǐng)著慈禧到歸化城邊玩耍。
不過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根據(jù)文獻的確鑿無誤的記載,惠征是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閏四月十七日,內(nèi)閣奉上諭,宣布任命其為山西歸綏道道員的。此時惠征四十五歲,慈禧已經(jīng)十五歲?;菡髟跉w綏道任上三年。顯然,慈禧沒有可能誕生在歸化城。
這個傳說并不完全是捕風捉影。因為惠征上任,確實攜帶家眷,慈禧確曾在歸化城生活過三年。此外,慈禧的外祖父惠顯,從道光十一年(1831)至道光十七年(1837),任歸化副都統(tǒng)。慈禧同歸化城有些淵源。以上的傳說,也許來源于此。但慈禧不可能生在內(nèi)蒙,則是毫無異議的。
第二,安徽說。
安徽說是流傳最廣的說法。這是說慈禧出生在安徽蕪湖。這個說法主要出自《滿清外史》的一段記載?,F(xiàn)將此段記載翻譯成白話文,摘引于下:
那拉氏是惠征的女兒?;菡髟?jīng)做過(徽)寧池太廣道道員。其女兒生長在南方。小的時候,她就聰明伶俐,美貌絕倫,天下無雙。她還非常擅長演唱南方各種小調(diào),凡是在江蘇、浙江一帶流行的各種曲調(diào),她都能瑯瑯上口,曲盡其妙。在咸豐初年,她被選入圓明園,充當宮女。此時,英法同盟軍還沒有侵入北京,圓明園還處于興盛之時,各處都用宮女、太監(jiān)照料。那拉氏被安排在梧桐樹林深處侍從。不久,太平天國洪秀全、楊秀清的勢力日漸熾烈,他們的武裝遍布天下。清兵屢遭敗仗,不利的戰(zhàn)報時時傳來。咸豐帝奕將這些煩心事置放一邊,不管不顧,一味寄情聲色,只顧自己取樂??臻e的時候,奕
就偕帶妃嬪到圓明園游玩。一次,偶然聽到有人在唱南方小調(diào),內(nèi)心十分詫異。隔一天,復到圓明園,在靠近梧桐樹林深處的地方,南方小調(diào)的歌聲又起。奕
即好奇地問隨行的太監(jiān),這唱歌的人是誰呀?太監(jiān)回答是蘭兒。蘭兒是那拉氏的小名,宮內(nèi)人曾經(jīng)用這個名字稱呼她。奕
很好奇,于是就向梧桐樹林深處走去。此地有備皇帝坐的御炕,奕
即盤腿坐于炕上,發(fā)話道:“召那拉氏進來。”那拉氏入見皇上,皇上略微問了幾句話,即命她坐在游廊欄桿旁,命樂隊仍然演奏前面她所唱的歌曲,讓那拉氏演唱。欣賞了好一會,皇上命上茶。這是一個暗示,皇上欲要召幸那拉氏,人們都知趣地散避他處。那拉氏隨即進茶,皇上就召幸了她。還有另一個說法,皇上之所以屢屢聽到那拉氏的歌聲,及太監(jiān)回答說唱歌的宮女是那拉氏,這一切都是那拉氏事先賄賂買通太監(jiān)的結(jié)果。因為圓明園宮禁森嚴,沒有太監(jiān)的導引,那拉氏也不能有機會接近皇上。那拉氏舍得花錢,所以最終達到了接近皇上的目的。(天嘏:《滿清外史》下卷,《滿清稗史》上,中國書店1987年版,第5頁)
以上這段話,說慈禧“凡是在江蘇、浙江一帶流行的各種曲調(diào),她都能瑯瑯上口,曲盡其妙”。而且,正因為擅唱南方小曲,意外地得到了咸豐帝的青睞,并受到寵幸。慈禧既“非常擅長演唱南方各種小調(diào)”,且由此得到咸豐帝的寵幸,又“生長南中”,有的學者就認為慈禧生在南方。又根據(jù)其父惠征當時任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員,道員的衙署在安徽蕪湖,因此斷定慈禧出生在安徽蕪湖。
其實,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慈禧的父親惠征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閏四月十七日,內(nèi)閣奉上諭,宣布任命其為山西歸綏道的道員的。他在歸綏道任上恪盡職守,受到好評,遂于咸豐二年二月初六日(1852年3月26日)被咸豐帝調(diào)任更為重要的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員。
咸豐二年(1852),慈禧已經(jīng)是十八歲的大姑娘了。并且已經(jīng)入宮,被冊封為蘭貴人。檔案記載,咸豐二年(1852)二月初八、初九兩天,清宮挑選秀女,慈禧被選中。二月十一日,敬事房太監(jiān)傳達上諭,封慈禧為蘭貴人,并于五月初九日進宮。慈禧進宮后,惠征才攜家眷赴任,到任的時間應該是同年的七月。
在咸豐三年(1853)以前,安徽分為南北兩道。北道下轄鳳陽府、廬州府、潁州府、滁州府、六安府、泗州府等地,兼管鳳陽關(guān);南道下轄安慶府、徽州府、寧國府、池州府、太平府、廣德州等地,兼管蕪湖關(guān)。寧池太廣道為南道,所屬五府一州二十八縣。全省五十一縣,南道占多數(shù)。這個地方比起歸化城(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來,因地處江南,更加富庶,也更加重要,這一調(diào)動說明咸豐帝對惠征的信任。
但好景不長。當時洪秀全率領(lǐng)幾十萬太平軍,順長江直下,勢如破竹。九江、安慶告急。太平軍很快攻克安慶,安徽巡撫蔣文慶被殺。惠征押解一萬兩銀子輾轉(zhuǎn)逃到鎮(zhèn)江的丹徒鎮(zhèn),操辦糧臺,以待援兵。咸豐帝派出刑部左侍郎李嘉端擔任安徽巡撫,并密令查拿逃跑官員。李嘉端按照上諭的命令,參奏了臨陣脫逃的官員。同時,也對惠征附片上奏。其中參道:“惠征分巡江南六屬,地方一切事務責無旁貸,何以所屬被賊蹂躪,該道竟置之不理?即使護餉東下,而兩月之久。大江南北并非文報不通,乃迄今并無片紙稟函,其為避居別境已可概見。除由臣另行查辦外,所有蕪湖道員缺緊,要相應請旨迅賜簡放,以重職守。”
新任安徽巡撫李嘉端向咸豐帝奏報,惠征在大難之時“避居別境已可概見”,雖然不是望風而逃,也是有意“避居別境”。因此,李嘉端已將惠征“另行查辦”,并要求咸豐帝“迅賜簡放”道員,以代替惠征。
咸豐帝奕于三月二十六日(5月3日)看到這一奏片后,大為憤怒,當天發(fā)出廷寄上諭:“惠征身任監(jiān)司,于所屬地方被賊蹂躪,何以攜帶銀兩印信避至鎮(zhèn)江、涇縣等處?”又問:“該二員(按:李嘉端在同一奏片中還參劾了安徽學政錫齡)究竟現(xiàn)在何處?該撫所聞逃避處所是否確實?仍著查明據(jù)實具奏?;菡鳂I(yè)已開缺,著即飭令聽候查辦?!辈⒂谌露?5月3日)發(fā)布上諭:“安徽(徽)寧池太廣道員缺,著齡椿補授,欽此?!被菡鞅涣T官后,便一蹶不振,得了重病。沒過幾個月,于咸豐三年六月初三日(1853年7月8日),病死在江蘇鎮(zhèn)江,終年四十九歲。
其實,慈禧不僅不是生于安徽蕪湖,而且終生沒有到過南方。
第三,浙江說。
此說是由一篇文章引起的。1993年8月22日,《人民日報》發(fā)表了一篇報道:《史界新發(fā)現(xiàn),慈禧生于浙江乍浦》。文中稱,慈禧的父親惠征在道光十五年(1835)至道光十八年(1838)間,曾外放到浙江乍浦,任正六品的武官驍騎校。而慈禧恰恰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因此,文中說慈禧的出生地在浙江乍浦,具體出生地點為“浙江平湖市乍浦城內(nèi)的滿洲旗下營”。這篇報道又說,現(xiàn)今的浙江乍浦老人中,仍然有一些關(guān)于慈禧幼年的傳說。此篇報道的特別之處是,它抓住了慈禧出生的時間道光十五年(1835)這個關(guān)鍵點。因此,很有一點迷惑性。但是,這篇報道與史實有三點不合。
其一,時間不對。查惠征的履歷,惠征道光八年(1828)二十四歲為筆帖式。道光十四年(1834)京察,三十歲定為吏部二等筆帖式。道光十九年(1839)三十五歲升為八品筆帖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十九歲定為吏部一等筆帖式。筆帖式在部院等衙門只做些文件的抄寫和擬稿的工作。顯然,這段時間,惠征一直在北京部里擔任筆帖式,沒有外放到地方為官,他也就不可能在浙江乍浦。
其二,官職不合。此時惠征一直擔任筆帖式等低級的文職官吏,不會一下子擔任武職的中級的官員驍騎校。
其三,品級不符?;菡鳟敃r擔任的筆帖式是八品,而驍騎校是正六品。
很明顯,慈禧出生于浙江乍浦說是子虛烏有的。
第四,甘肅說。
據(jù)說,慈禧的父親惠征曾經(jīng)擔任過甘肅布政使衙門的筆帖式。在此期間,惠征就住在蘭州八旗會館以南的馬坊門,即現(xiàn)在蘭州永昌路一七九號。傳說慈禧就出生在其父惠征在蘭州擔任筆帖式的時候,并且就出生在這個院落里。
此說有一點同惠征的履歷相同,就是惠征確實擔任過筆帖式。但是,查惠征擔任筆帖式的部門,都是北京部里的衙門。同時,惠征一生都沒有去過甘肅。因此,慈禧出生在甘肅蘭州說,就完全是無中生有了。
第五,山西說。
慈禧出生地山西長治說。此說是長治當?shù)厝耸刻岢鰜淼模墙晏岢龅男抡f法。這個說法最為稀奇古怪,也最為難以接受。他們對慈禧出生在山西長治縣,提出了一整套說法。他們認為,慈禧不是滿族人,而是漢族人。他們出版了一本書《慈禧童年考》。細閱該書,發(fā)現(xiàn)他們對慈禧的出生地,提出了二說。雖然都是長治縣,但卻在不同的村莊。
第一說是長治縣西坡村,第二說是長治縣上秦村。
第一說是長治縣西坡村。
據(jù)他們說,慈禧是道光十五年(1835)十月初十日出生的。出生地在山西省潞安府(今長治市)長治縣西坡村。慈禧名王小慊,屬羊。其祖父名王會聽,祖母陳氏。父親王增昌,母親李氏,父母只有她一個女兒。王小慊還有一個舅舅,兩個姨媽。她家很窮,地少,人多,靠打短工度日。道光十八年(1838),母親李氏因病去世。年景不好,王小慊無人照看,其父王增昌將王小慊賣給了潞安府某人,后來又輾轉(zhuǎn)賣給了潞安府知府。大約過了七八年,傳說潞安府知府有一個丫鬟,十一二歲,長得如花似玉,兩個腳心上還各長了一個痦子。知府夫人覺得,此后其人必會大富大貴,就把她認為義女。消息傳到西坡村,王小慊的祖母陳氏聽說了。老人心想,我的孫女腳上也長了兩個痦子,況且,也應該是十一二歲了。就讓小兒子王增鴻到潞安府去打聽。幾經(jīng)周折,也沒有打聽到實信。其祖母陳氏帶著遺憾,在咸豐四年(1854)去世了。
此一說還提出了三條證據(jù)。
證據(jù)之一是說有一個家譜。家譜上記載著“王小慊后來成為慈禧太后”一句話。但是,這個家譜不是原件,而是重抄件。這就失去了作為證據(jù)的價值。
證據(jù)之二是說有慈禧出生的房屋遺址。然而,這個遺址現(xiàn)在變成了豬圈。這也只是口碑傳聞,得不到證實。
證據(jù)之三是說西坡村有慈禧生母之墓。據(jù)說原來是木碑,現(xiàn)在是新制的石碑。而這個石碑是近年人們新造的。由于是新碑,也自然失去了遺跡的真實性。
因此,這些所謂的證據(jù)就站不住腳了。
第二說是長治縣上秦村。
據(jù)他們說,慈禧是上秦村人,姓宋,名齡娥,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十月初十日,長相俊俏,聰明伶俐。父親排行老四,名宋四元。母親李氏,在一個叫彈花弓的地方被狼咬死,哥哥在河灘上被狼吃掉。道光二十五年(1845),家鄉(xiāng)鬧大饑荒,樹皮都被吃光。齡娥餓得骨瘦如柴。宋四元只好將女兒齡娥賣給了潞安府知府惠征做奴婢。不久,宋四元也餓死了,宋家就沒有人了?;菡髻I了齡娥,起名蘭兒。惠征的夫人有一天發(fā)現(xiàn)齡娥兩個腳心各有一個痦子,認為她是一個貴人,就認為義女,改姓葉赫那拉,并請人教她念書,填詞,作賦。到了咸豐二年(1852),齡娥被選入清宮,后來當上了皇太后。
憑據(jù)這些,自稱為慈禧后裔的五位老人,集體到縣志辦上訪,并上交了《慈禧家境簡介》的材料,要求政府澄清這件事,證明慈禧是他們的先人。
此一說法提出了五條證據(jù)。
其一是說上秦村有慈禧的后裔。但是,這些后裔是自稱的。
其二是說這里有慈禧的家娘娘院。但是,這個娘娘院是傳說的。
其三是說宋家有兩個皮夾子。但是,其來源不清,用途不明,也沒有形成證據(jù)鏈條。
其四是說家里有一封慈禧來的信。但是,這封所謂的信,只是些斷簡殘篇,不可卒讀。
其五是說宋家有一張慈禧的照片。但是,這張照片是到處可以找到的。
我們知道,實物資料,必須是真實的;遺跡資料,必須是原始的;口碑資料,必須是鏈條的。上述所謂的各種資料,都不具備這些條件。
以上二說,即西坡村說和上秦村說之間,存在著許多相互矛盾之處。但是,長治市的地方人士仍然認定慈禧是長治人。為此,他們還組成了長治市慈禧童年研究會,并召開了研討會。
但據(jù)專家考證,在這段時間,歷任潞安府知府的共有七人,其中沒有惠征。既然惠征沒有在潞安府擔任過知府,那么,所謂的慈禧賣給惠征的說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這是一個鐵證。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慈禧出生在長治的說法。
其實,學者們的共識是慈禧出生在北京,這一點是沒有疑義的。
第六,北京說。
惠征雖然在北京、山西、安徽等地為官,但慈禧的家長期住在北京,即慈禧的籍貫是北京。
關(guān)于慈禧的祖籍,其實正史都有明確的記載。我們現(xiàn)引幾條如下。
《清史稿》記道:
孝欽顯皇后(慈禧),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征女。
《玉牒》記道:
葉赫那拉氏,道員惠征之女。
《清列朝后妃傳稿》(下)記道:
文宗(咸豐帝)孝欽顯皇后(慈禧),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實錄》:咸豐十一年十二月諭:慈禧皇太后母家著抬入鑲黃旗滿洲)父惠征,安徽(徽)寧池太廣兵備道。(《續(xù)通考》: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玉牒》:葉赫那拉氏,道員惠征之女。案:惠征原任安徽(徽)寧池太道。咸豐三年,因賊至,攜帶銀兩、印信,避至鎮(zhèn)江涇縣等處。奉旨開缺查辦。同治元年八月追封三等承恩公。妻富察氏,為公妻,一品夫人。父景瑞,原任刑部郎中,母瓜爾佳氏。祖吉郎阿,原任戶部員外郎,祖母宗室氏,皆同治元年八月追封。長子兆祥,御前侍衛(wèi)。次桂祥[佛佑]。)
上述典籍明確記載慈禧是滿族人,是葉赫那拉氏,其父為安徽寧池廣太道惠征。
《清列朝后妃傳稿》又明確記載,慈禧的母親為富察氏,封一品夫人。慈禧兄妹四人,慈禧為大姐,妹妹其次,大弟照祥,二弟桂祥,桂祥字佛佑。這些正史記載,都明白無誤地說明了慈禧是滿族人,是葉赫那拉氏,其家族長期居住在北京。
此外,還有如下證據(jù):
第一,發(fā)現(xiàn)了慈禧之妹選秀女的“排單”。清朝自順治帝始,在滿、蒙、漢八旗中,每三年挑選一次秀女,參與選秀的女孩自十四歲至十六歲。選中者或成為皇帝的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養(yǎng)吉齋叢錄》記載:“應選女子入神武門,至順貞門外恭候。有戶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時太監(jiān)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當意者留名牌,謂之留牌子。定期復看。復看而不留者,謂之撂牌子?!边@“每班五人”,寫在一個單子上,謂之“排單”。所謂“排單”,是皇帝挑選秀女時依據(jù)的自然情況的底單。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慈禧被選秀女的“排單”,但是學者發(fā)現(xiàn)了咸豐五年(1855)慈禧之妹選秀女的“排單”。慈禧之妹嫁給了醇郡王奕,他們的兒子是光緒皇帝。這個“排單”明確記載:慈禧之妹屬滿洲鑲藍旗,姓葉赫那拉氏,父親名惠征?;菡鞯淖罡吖俾氉龅秸钠返绬T。根據(jù)這個“排單”,可以認定慈禧的娘家,在咸豐五年之前,居住在北京西單牌樓劈柴(辟才)胡同。因此,北京應該是慈禧的出生地。
第二,認定了慈禧之父當時在北京為官。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此時,慈禧的父親惠征正在北京。檔案記載,惠征道光八年(1828)為筆帖式。十四年(1834)升為二等筆帖式。十九年(1839)升為八品筆帖式。這個時期,惠征沒有離開北京,其家肯定在北京。為此,慈禧也只能出生在北京。
第三,判明了慈禧之母當時也住在北京。檔案記載,慈禧的外祖父惠顯,當時在山西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任副都統(tǒng)。歸化城距離北京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慈禧之母富察氏不可能到苦寒的塞外之地去生產(chǎn)。因此,她也只能在舒適的北京家里生產(chǎn)。由此,可以判定,慈禧誕生于北京。
那么,慈禧具體誕生在北京的何處呢?一說是劈柴胡同,一說是方家園。
學者鄒愛蓮查找清朝檔案,得出慈禧娘家在北京先后遷移了三個住處。
第一個住處。咸豐五年(1855),慈禧之妹選秀女的“排單”記載,慈禧的娘家“住西四牌樓劈柴胡同”;
第二個住處。咸豐六年(1856)“內(nèi)務府官房租庫”的呈稿,明載咸豐帝將“西直門內(nèi)新街口二條胡同北房一所”,賞給惠征家居??;
第三個住處。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慈禧以同治帝名義將“方家園”賞給其二弟照祥居住。
很明顯,后兩個住處不可能是慈禧的出生地。依上面慈禧之妹選秀女排單所記,慈禧的娘家“住西四牌樓劈柴胡同”,才是慈禧在北京的出生地。
如今西四牌樓劈柴胡同已經(jīng)消亡了,但北京市的舊地圖上還可以依稀辨別出它的影子。
人的成功,機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慈禧在青年時恰逢皇帝挑選秀女的機遇,從而改變了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