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上作詩鐘
到了上海之后,李叔同和家人住在法租界卜鄰里。上海是最早對外開放的大都市,自五口通商開埠以來,變化之大,世所未有。且不說租界洋樓、輪船商舶,滿街的新鮮事物、燈紅酒綠、各國洋人、奇裝異服。就是在文化氛圍上,也比北方活躍許多。書房比鄰,報館林立,發(fā)表文章的機會多,言論上的自由也相對寬松。
一些小報如《游戲報》《繁華報》《消閑報》《春江花月報》等,里巷新聞、詩詞小唱、奇聞逸事應(yīng)有盡有。李叔同最喜歡的是在報紙上作詩鐘。
詩鐘是晚清為了培養(yǎng)兒童的對聯(lián)能力,出現(xiàn)的一種教育活動,是學習對聯(lián)的初始階段。張之洞曾在山東、江蘇、湖北等地大力倡導。
具體做法是,用兩件不相干的事物或成語,規(guī)定必須成為互為對仗的兩聯(lián)?;蚍謩e嵌入兩聯(lián)中某個指定的地方,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交卷。這種做法近乎文字游戲,但對于初學寫詩的人很有益處,它可以集中構(gòu)思,引發(fā)聯(lián)想,提高寫作能力。晚清流行于全國各地,尤以上海為盛。
李叔同少年時跟隨常云莊、趙元禮、唐靜巖學習詩詞,專門進行過強化訓練,對這種文字游戲得心應(yīng)手,數(shù)次拔得頭籌,因此名聲大振。李叔同的才華引起《春江花月報》的注意,該報舉辦第一期詩鐘,擬出的題目是“錢 水煙筒”,隆重邀請李叔同前來主課。當時打出的廣告是:
詩鐘 春江花月社第一期詩鐘
錢 水煙筒
春江花月社第一期,為當湖惜霜仙史值課。月杪截卷,逾期不收。與課諸君可將大作繕寫本社卷格,裁下,投送本館。不取號金,不給收條。但卷末須各打小印,以便揭曉,憑領(lǐng)贈彩。有不用本社卷格以及兩卷并寫一格者,概從割愛。
這次活動應(yīng)征者眾多,能入李叔同法眼的佳作甚少,結(jié)果沒選出獲勝者。
后來李叔同將詩鐘方面的資料分門別類,歸納整理成為《詩鐘匯編初集》,他自己的作品也以《李廬詩鐘》出版。
這一年李叔同在上海文壇嶄露頭角,但卻沒有交到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惆悵之余,李叔同非常想念遠在天津的那些好朋友,最想念徐耀庭,就給徐耀庭寫信,信中夾著李叔同手書的《山茶花》一詩:“瑟瑟寒風剪剪催,幾枝花放水云隈。淡妝寫出無雙品,芳信傳來第二回。春色鮮鮮勝似錦,粉痕艷艷瘦于梅。本來桃李羞同調(diào),故向百花頭上開?!?/p>
李叔同在信中說,此為余近作《山茶花》詩也,格效東瀛詩體,愧少形貌之似。近讀東瀛山根立庵先生佳作,而拙作益覺如土飯塵羹矣。先生《詠山茶花詩》云:前身嘗住建溪濱,國色由來出素貧。凌雪知非青女匹,耐寒或與水仙親。豐腴坡老詩中相,明艷涪翁賦里人。莫被渡江梅柳妒,群芳凋日早回春。
在另外一封信中,李叔同告訴徐耀庭,他準備出一本名為《瓦研題辭》的書,印好之后寄往天津。另外一本《李廬印譜》工程煩瑣,不能為了趕時間而倉促印刷,還得再認真打磨。最重要的是蓋印圖章,上海找不到合適的人辦理,還需要寄往天津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