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輯評
明·卓人月《詞統(tǒng)》:“實處易工,虛處難工,對法之妙無兩?!?/p>
明·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無可奈何花落去’,律詩俊語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詞,著詩不得。”
清·胡薇元《歲寒居詞話》:“晏元獻殊《珠玉詞》,集中《浣溪沙·春恨》‘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本公七言律中腹聯(lián)。一入詞,即成妙句,在詩中即不為工。此詩詞之別,學(xué)者須于此參之,則他詞亦可由此會晤矣”
點評
這首詞抒寫光陰流逝的感傷。詞人以有限的生命來體察無窮的宇宙,把人生放到時空這一廣大范疇中來進行思考,于是,這首詞便具有某種厚重的哲理韻味了。上片三句貌似淡淡寫來,其中卻蘊涵著時間永恒而人生短暫的深長嘆惋。下片通過最有特征的具體事物和生活細節(jié)來深化上片勾畫的意境:“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是人們心中所有但卻是筆底所無的一種“詩意”的感受。“花落去”與“燕歸來”每交替一次,便過了一年,而人生正是在這無窮的交替之中逐漸衰老直至死亡。晏殊雖然位極人臣,但是他無法挽回流逝的時光,只能“無可奈何”地看著歲月的腳步匆匆離去。宦海風(fēng)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在官場平庸無聊的應(yīng)酬中,敏感的詩人當(dāng)然會時時痛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無意義消耗。這就是詞人在舒適生活環(huán)境中也不能避免的“閑愁”,是擺脫不了的一種淡淡的哀傷。
附錄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引《復(fù)齋漫錄》:“晏元獻赴杭州,道過維揚,憩大明寺,瞑目徐行,使侍史讀壁間詩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終篇者無幾。又俾誦一詩,云:‘水調(diào)隋宮曲,當(dāng)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國,廢沼尚留名。儀鳳終陳跡,鳴蛙只沸聲。凄涼不可問,落日下蕪城。’徐問之,江都尉王琪詩也。召至同飯,飯已,又同步池上。時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書墻壁間,或彌年未嘗強對。且如“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對也?!鯌?yīng)聲曰:‘似曾相識燕歸來’。自此辟置館職,穗躋侍從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