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邊楊柳已堪攀 塞外征人殊未還
從軍行
〔隋〕盧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jīng)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云起。
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間。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jié)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
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注 釋
從軍行:樂府舊題,通常用來寫邊塞軍旅。樂府,秦朝開始設立的管理歌舞雜技的機構(gòu),漢武帝時期大規(guī)模擴建。
朔方:北方。漢武帝從匈奴手中奪回河套平原后設立朔方郡。
甘泉:漢朝宮殿名,故址在今陜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飛將:西漢名將李廣英勇善戰(zhàn),匈奴畏服,稱其為飛將軍。
犀渠: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怪獸,形如犀牛,聲如嬰兒,以人為食,極為兇惡。這里指用犀皮制成的盾牌。
良家子:封建社會以奴仆及娼優(yōu)隸卒為賤民,以平民為良民,良家子即平民子女。
偃月:橫臥的半弦月。這里指偃月陣,全軍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
魚麗:即魚麗陣,有兩種解釋:一指古代戰(zhàn)陣名,屬于進攻陣形,攻擊力高,防御偏弱;一指古代步兵環(huán)繞戰(zhàn)車進行疏散配置的一種陣法,殺傷力強。
左賢:匈奴左賢王。
谷中石虎經(jīng)銜箭:李廣射虎卻射中石頭的故事。中唐詩人盧綸《塞下曲》詳細記述此事:“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p>
金人:古代匈奴的祭天銅像,西漢名將霍去病曾把休屠王祭天金人搶走。
薊門:薊門關,位于現(xiàn)在的天津北部燕山腳下。
馬嶺:即馬嶺關,太行山五大雄關之一。
龍城:又稱龍庭,匈奴祭天和舉行部落聚會的地方,位于現(xiàn)在外蒙古鄂爾渾河西側(cè)的和碩柴達木湖附近?!稘h書·匈奴傳上》:“五月,大會龍城?!?/p>
五原:即五原郡,位于現(xiàn)在的內(nèi)蒙古包頭市九原區(qū)。
簡 評
盧思道,河北范陽人,在北齊、北周和隋朝都做過官,一般把他看作隋朝詩人。這首詩是唐朝邊塞詩的奠基之作。據(jù)《古今詩話》記載,安史之亂平定后,唐玄宗回到長安,夜登勤政樓,吟詠了本詩名句:“庭前奇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